前后七子研究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532575977
作者:郑利华
页数:747页

书籍目录

绪言
第一章 成、弘之际学术与文学风尚及其变异
第一节 专经时风的形成及其效应
第二节 台阁文风的流延与分化
第三节 “还其文于古”:重古文词趣尚的上扬
第四节 复古理念的变转趋势
第二章 前七子文学集团的组成及其活动
第一节 京师结盟与复古活动的倡起
第二节 政治旋涡的卷入及文学热潮的跌落
第三节 京师盟社的重开及唱酬活动的回复
第四节 中原与关中故里交游圈及活动重心的确立
第三章 前七子的个性与心态
第一节 从内在之性到时世之势
第二节 政治情势变易中的心态转向
第三节 寄心丘壑与顺适其志
第四章 前七子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 主情与求真
一、“发之情”与“生之心”
二、主情与反宋诗倾向
三、“真诗”说及其价值取向
第二节 艺术表现原则的诠说
一、“比物陈兴”:“诗之道也”
二、“示以意象”与“不露本情”
三、“声永而节”,“律和而应”
第三节 格调、文质说与审美主旨的确立
一、“高古”之格与“宛亮”之调
二、以“质”为本,以“实”为尚
第四节 复古的绪次与文学内蕴
一、诗歌复古的理路与指向(一)
二、诗歌复古的理路与指向(二)
三、“文必先秦两汉”论的倡导及其义旨
第五节 复古与法度
一、对于法度涵义的诠解
二、关于法度的体认方式
第五章 前七子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拟古取向与自我抒写的交互
一、拟古态势的凸显及其特点
二、自我精神个性与命运遭际的写照
三、多角度人生体验与感悟的呈示
第二节 表现视角的下移与日常化倾向
一、人物形象描画的下移特征
二、日常情态的谛观与叙写
第三节 雄浑与深秀相兼的诗调
一、雄厉浑厚格力的彰显
二、深邃蕴藉诗境的营造
第四节 朴略与古奥并尚的文风
一、质实与真率相交织
二、古峭与奥涩相纠结
第六章 正、嘉之际文坛格局的延续与衍变
第一节 李、何绪风的承续与张扬
第二节 复古理路的检省与改易
第三节 王、唐复古立场的分化及其取向
第七章 后七子文学集团的组成及其活动
第一节 前期活动与核心阵营的形成
第二节 诸子离京转迁后的交往及著述
第三节 南北之薮:济南与吴中营垒的构筑
第四节 后期活动与以王世贞为中心文学阵营的建立
第八章 后七子的个性与心态
第一节 寓志于仕路艺途之始
第二节 坎廪之遇、世事之感与消沮之怀
第三节 在进退之间徘徊
第九章 后七子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 宗尚态度与基本取向
一、“修辞”之论与古文之道
二、“得之心而发之文”
三、“性情”说及其相关问题
四、格调的重申与强化
第二节 关于法度的阐论
一、文章之法
二、诗歌之法(一):声律
三、诗歌之法(二):结构
第三节 复古习法的径路与境界
一、“积学”与“精思”
二、“拟议成变”与“悟以见心”
三、“因意见法”与“不法而法”
第四节 诗学观念显现的审美向度
一、诗复“雅道”的主张
二、对“和平”之音的强调
第十章 后七子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拟古取向与自我抒写的消长
一、拟古取向的延展及其特点
二、人生经历与自我心路的间现
第二节 博杂化与趣致化倾向的呈现
一、博杂化之特征
二、趣致化之特征
第三节 雄浑诗调的相承与变易
一、雄浑之势,精工之饰
二、婉缛风调的杂错与旁出
第四节 古奥文风的调习与铸冶
一、裁剪之法,缜致之笔
二、奥峭气习的融炼与加强
馀论
前后七子文学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考察前后七子这两大明代重要文学流派形成、发展及演变之历程,探究其文学活动的重要特征与内涵。


 前后七子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这种大部头很难避免限于「高大全」而忽略具体细节,往往都觉得材料分析太粗暴了,比如说李攀龙、王世贞「成名之路」,多少可以发掘的故事,太可惜了。
  •     稍有失望,依然很欣賞鄭先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