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
ISBN:9787300162881
作者:[德] 胡塞尔
页数:305页

章节摘录

  在本书第二部分中,主题是主观逻辑学问题,这仍然是与有关作为一种科学理论的形式逻辑学的持续的深思相联系的。于是在此描绘了从形式逻辑学向先验逻辑学过渡的自然之路。心理主义的怪影在开始部分出现了,我们在《逻辑研究》卷一多次讨论的与心理主义斗争的特殊意义将重新以更坚定的方式加以阐明,同时我们将为在以后很久才进行阐明的“先验心理主义”提前作出重要准备。于是与逻辑主题学相关的一系列逻辑认知前提被揭示出来,并渐渐地引生这样的明见:一切在科学和逻辑学中所讨论的和必定讨论的主观方向的意义问题,不是有关自然人的主体性问题或心理学问题,而是先验主体性问题,也即在(我所提出的)先验现象学意义上的先验主体性问题。在继续深入的讨论中获得了这样的明见:一种真正哲学的逻辑学,一种在一切方面阐释真正科学本身的本质可能性的科学理论,因此能够引导真正科学的发展,后者只能够在一种先验现象学关联域内进行。遵循素朴实证性的历史逻辑学,在其素朴的直接性中处理显见的真理问题,显示为一种幼年期的哲学。一种有关观念性意义形成的独立发展的逻辑学,也像一般实证科学一样是非哲学的,它本身欠缺一种据之可能实行最终自理解和自证明的原初真实性;因此它也不具有任何帮助实证科学超出其实证性的规范。此实证性的非哲学特征正在于:科学,由于不理解自身的成就,意向性所施与的成就(此成就始终未成为科学的主题),它就没有能力阐明其领域及理解其领域之概念的真正存在意义——于是,在固有的、最终的意义上,未能讨论所谈到的存在者[Seiende]具有何种意义,并且没有谈到此存在者假定着什么意义视界,而此视界正是参与意义规定的。  与一种所谓自主的、基于充分明证性的形式逻辑学之独断论素朴性相联系的,是一种认知理论的素朴性,此理论以外在的和后续的方式加于逻辑学,它提出着和回答着有关起源及有效性的普遍问题,但不可能再改变客观逻辑学效力之绝对性。  ……

内容概要

胡塞尔(1858-1938),德国犹太裔哲学家,二十世纪欧陆影响卓著的哲学思潮“现象学”的奠基人,现当代西方思想界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之一。曾先后任教于哈尔、哥廷根、弗莱堡大学。《全集》出版已逾40卷。胡塞尔现象学以数学和逻辑学的理性主义为模型,强调在心理、精神、文化、思想领域内的思维严格理性化实践,以期为主体性范畴奠定坚实的理性基础,故可被视为“西方心学”传统内的第一宗师。

书籍目录

目录

《胡塞尔著作集》总序
中译本序
导论
予备性思考
§1 出发点:逻格斯一词的意义:言语,思想,思想内容
§2 语言的观念性。排除相关问题
§3 作为“思想”表达的语言。广义思想作为意义构成的体验
§4 适合意义功能的“思想”之本质界定问题
§5 将逻辑学临时界定为先天科学理论
§6 逻辑学的形式特性。形式先天性和偶然先天性
§7 逻辑学的规范性功能和实践性功能
§8 逻辑学的双侧性;其主题学的主观方向和客观方向
§9 “客观的”或“实证的”科学之直接主题学。双侧性科学的观念
§10 历史心理学和主观方向的科学主题学
§11 传统逻辑学的主题学倾向
a 逻辑学原初朝向于客观理论的思想形成物
b 逻辑学对真理的朝向性以及所导致的对明见性之主观反思
c 结果:历史逻辑学作为理论学科和作为规范的-实践的学科的混成性

第一部分 客观形式逻辑学的结构和范围
A 从传统逻辑学通向形式逻辑学的完整观念
第一章 形式逻辑学作为命题学分析

§12 纯粹判断形式观念的发现
§13 判断的纯粹形式理论作为第一形式逻辑学科
a 形式理论的观念
b 判断形式的普遍化;基本形式及其变样
c 操作概念作为形式研究的主导概念
§14 一致性逻辑学(无矛盾性逻辑学)作为形式逻辑学的第二层级
§15 真理逻辑学和一致性逻辑学
§16 为明证性区分奠定基础的命题学的层级区分
a 判断的实行样式。明晰性和含混性
b 清晰性〔Deutlichkeit〕和明晰性〔Klarheit〕
c 自具有〔Selbsthabe〕的明晰性和预期的明晰性
§17 “清晰判断”「本质属」作为“纯粹分析学”主题
§18 纯粹分析学的基本问题
§19 纯粹分析学作为真理之形式逻辑学基础
§20 逻辑原则及其在纯粹分析学中的类似者
§21 含混的和清晰的“同一”判断间相符关系的明证性。最广义的判断概念
§22 作为纯粹逻辑语法的命题学形式理论之领域概念为广义判断

第二章 形式命题学,形式数学
§23 传统逻辑学的内在统一性及其在形式数学中的地位问题
a 作为命题分析学的传统逻辑学之概念自足性
b 莱布尼兹的“普遍科学”作为一种扩大分析学观念之出现,以及传统三段论和形式数学间在方法技术上的统一性
§24 一种形式本体论的新问题。作为形式本体论的传统形式数学的特性
§25 形式命题学和形式本体论间的主题学区别性及实质相关性
§26 形式命题学和形式数学之间统一性问题被掩盖的历史原因
a 纯粹空形式概念的欠缺
b 有关命题学形成物之观念性的认知欠缺
c 其他原因,特别是欠缺有关真正起源的研究
d 评论鲍尔扎诺对形式本体论观念的立场
§27 《逻辑研究》中形式本体论观念的引入
a 《算术哲学》中有关范畴对象性的最初构成性研究
b 《导论》从形式命题学通向形式本体论

第三章 演绎系统理论和复多性理论
§28 形式逻辑的最高层阶:演绎系统理论或复多性理论
§29 法则科学的形式化还原和复多体理论
§30 黎曼以来的复多体理论
§31 一种复多体之严格概念,或一种“演绎的”、“法则性的”系统之严格概念;由“确定性”概念对其加以解释
§32 一种复多性理论的最高观念作为一种关于复多性形式的法则性科学
§33 真正形式数学和游戏规则数学
§34 完全的形式数学等同于完全的逻辑分析学
§35 为何在作为普遍分析学的普遍科学领域内只有演绎的理论形式能够成为主题
a)只有演绎理论具有一种纯分析的系统形式
b)提问:何时一个命题系统可具有一个具分析性特点的系统形式
§36 回顾及有关下一步任务的预先说明

B 有关作为形式命题学的形式逻辑学与形式本体论的双侧性之现象学说明

第四章 对象立场和判断立场
§37 形式命题学和形式本体论的关系问题;先前说明的不充分性
§38 判断对象本身和句法构成
§39 判断概念向一切「句法行为形成物」的扩展
§40 作为思想游戏的形式分析学和逻辑分析学。可能应用的关系内含于形式科学的逻辑意义中
§41 命题学立场和本体论立场间的区别以及对其阐明之任务
§42 对此任务的解决
a 判断行为不朝向判断而朝向主题的对象性
b 在句法运作变化中主题对象的同一性
c 作为「某物样式」的句法对象形式之类型
d 句法运作的双功能
e 被规定的基底对象统一性中判断行为之关联性。规定此基底对象之概念的构成
f 在该规定行为中产生的范畴形成物,作为惯习的和主体间的具有〔Besitz〕
g 思想中的前所与对象性与范畴的思想对象性的对比。以自然为例对此区别的说明
§43 作为形式科学理论的分析学即是形式本体论,并因此是朝向对象的
§44 从作为形式本体论的分析学转向作为形式命题学的分析学
a 从对象领域向逻辑学意义上的判断的主题学改变
b 对此转变的现象学阐释
α 素朴-直接判断者的态度
β 在企图认知者的批评态度中被意念的〔vermeinte〕对象性本身和现实的对象性之间的区别
γ 科学家的态度;被意念者本身是其认知批评的对象
§45 命题逻辑学意义上的判断
§46 真与伪作为批评的结果。真理与明证的双重意义

第五章 命题学作为意义理论和真理逻辑
§47 从传统逻辑学朝向科学的批评态度导致其命题学立场
§48 判断作为纯被意念者属于意义区域。朝向意义的态度之现象学特征
§49 判断(命题)的双重意义
§50 意义概念扩展到全部设定范围,形式逻辑的扩展是为了构成一种形式价值学和实践学
§51 纯粹一致性逻辑学作为纯粹意义理论。一致性逻辑学和真理逻辑学的划分也适用于作为最高逻辑学层阶的复多性理论
§52 真正逻辑的和逻辑外的“纯科学”〔mathesis pura〕。“数学家的数学”
§53 对欧几里得复多体例子的阐释
§54 形式逻辑学和形式本体论之间关系的最终建立
a 问题提出
b 形式逻辑学的相关关系的双重意义
c 形式本体论观念可以区隔于科学理论观念


第二部分 从形上逻辑学到先验逻辑学

第一章 心理主义和逻辑学的先验基础

§55 客观的-形式的逻辑学的形成是否已足以满足一种还仅只是形式的科学理论之观念
§56 对一切朝向主体性的逻辑形成物观点之心理主义谴责
§57 逻辑心理主义和逻辑唯心主义
a 决定此心理主义的动机
b 逻辑形成物的观念性及其以非实在的方式出现于逻辑心理领域内
§58 观念性对象的明证性类似于个别性对象的明证性
§59 作为「自所与」〔Selbstgebung〕之明证性的一般特征
§60 意向性的基本法则性和明证性的普遍功能
§61 在作为综合统一体的一切〔实在的及非实在的〕对象之功能内的一般明证性
§62 一切种类对象的观念性与构成性意识的对立。对自然的实证主义误解是一种心理主义
§63 原初生产的活动性作为逻辑形成物之自所与性,关于此生产〔Erzeugung〕一词的意义
§64 实在对象比非实在对象具有存在优先性
§65 关于心理主义的一个更一般性的概念
§66 心理主义的和现象学的唯心主义。对知识之分析性的和先验性的批评
§67 心理主义的谴责是对先验认知批评的必要逻辑功能之误解
§68 对进一步任务的予备性概述

第二章 先验逻辑设问学的起始问题:基本概念问题

§69 在直接明证性中所与的逻辑形成物。此一明证性反思主题化的任务
§70 阐明〔Klärung〕作为对原初性之构成研究;此一所要求之阐明的意义
a 意向性目的之变化和岐义性
b 对诸逻辑学科内不同基本概念之阐明,作为对形成这些概念的隐蔽的主观方法之揭示,以及作为对此方法之批评
§71 科学基础的问题与起源的构成性研究。逻辑学具有领导资格
§72 主体结构作为一种对应于客观先天性的先天性。过渡到一种新的批评层阶

第三章 逻辑学的观念化前提及其构成性批评

§73 数学分析的观念化前提作为构成性批评的主题。判断形成物的观念同一性作为构成性问题
§74 “如此等等”之观念性,构成的无限性之观念性,及其主体相关项
§75 分析的矛盾律及其主观的转向
§76 真理逻辑学向主体侧设问学的过渡
§77 在矛盾律和排中律中包含的观念化前提
§78 在主体明证性法则中的“正断法和逆断法”〔modus ponens und tollens〕的转换
§79 真理本身和错误本身的前提,以及一切判断可判定性的前提
§80 真理前提的明证性和对其批评的任务
§81 进一步问题的提出

第四章 逻辑原则之明证性批评向经验之明证性批评的回归

§82 判断向最终判断的还原。某物的范畴元变换〔Uradwandlungen〕和作为个体的元基底〔Ursubstrate〕
§83 真理的平行性还原。一切真理指称一个体世界
§84 明证性的层阶结构;第一自身明证性即经验明证性。经验的严格概念
§85 所谓判断理论的真正任务。判断的意义生成作为明证性层阶秩序化探索的导引
§86 前述谓经验的明证性作为先验判断理论之自身最初主题。经验判断作为原初判断
§87 过渡到高阶明证性。与实质的及形式的一般性之明证性相关的核问题
§88 蕴含于分析的矛盾律内的前提:每一判断均可达「清晰明证性」
〔Deutlichkeitsevidenz〕
§89 清晰明证性的可能性
a 意义作为判断和作为“判断内容”。判断的观念性存在以判断内容的观念性存在为前提
b 判断内容的观念性存在联系于可能经验统一体的条件
§90 诸真理逻辑原则的应用:这些原则仅适用于内容上有意义的判断
§91 过渡到新问题

第五章 逻辑学的主观基础作为先验哲学问题

§92 客观逻辑学的实证性意义之阐明
a 历史逻辑学与一实在世界的相关性
b 一个世界的素朴性前提将逻辑学列入实证科学
§93 笛卡尔以来对经验的批评研究之不足
a 客观逻辑学有效性的素朴前提
b 笛卡尔自我还原论之先验性意义的欠缺
c 逻辑学的基础通向先验现象学的普遍问题

第六章 先验现象学和意向性心理学。先验心理主义问题

§94 一切存在者都在意识主体内被构成
§95 从每一自身主体性出发的必要性
§96 主体间关系的先验性问题以及主体间世界
a 主体间性和纯粹经验世界
b 先验唯我论的假象
c 客观世界的高阶问题
d 结论性思考
§97 在其普遍哲学意义中揭示意识构成的方法
§98 作为先天性研究的构成性研究
§99 心理主义主体性和先验主体性。先验心理主义问题
§100 有关先验哲学发展以及特别有关形式逻辑的先验性设问的历史批评考察

第七章 客观逻辑学和理性现象学

§101 理性的先验现象学是逻辑学的主观基础
§102 传统逻辑学的世界相关性和为其先验阐明本身提供规范的“最终”逻辑学之特性
§103 绝对认知基础只是在有关作为唯一绝对存在者的先验主体性的普遍科学中才有可能建立
§104 先验现象学作为先验主体性的自身说明
§105 结束逻辑学的先验批评之准备。通常明证性理论为绝对真理前提所误导
§106 对绝对真理前提的进一步批评,以及独断论的明证性理论
§107 有关「作为意向性成就的明证性」的一种先验性理论的描述
a 外部(感觉)经验的明证性
b “内部”经验的明证性
c 质素材料和意向性功能。内在性时间材料的明证性
d 明证性作为意识的先天性结构形式

结论

附录I 句法形式和句法素材,核形式与核素材

§1 述谓判断的分类
§2 判断中的事物〔Sach〕相关性
§3 纯粹形式和素材
§4 较低阶和较高阶的形式。它们彼此的意义关系
§5 独立命题〔Apophansis〕的自足功能统一性。在连词中一切连接形式的分划
§6 过渡到最广义的范畴领域
a 不同联接形式的普遍性
b 扩充到与命题划分结构相关的区分之全部范畴领域
c 与旧命题分析学相对比的扩大范畴命题概念
§7 句法形式,句法素材,句法
§8 句段和命题项。独立判断作为句段,广义独立判断作为句段
§9 “判断内容”是作为句段的判断之句法材料
§10 句法形式化的层阶
§11 非句法的形式和材料——显示于纯粹句法材料中
§12 核形成物,核材料,核形式
§13 名词性范畴的优先性。名词化
§14 过渡到复合结构
§15 传统形式逻辑中的“词项”概念

附录 II 判断的现象学构成。原初主动的判断行为及其二次性变样

§1 作为自生产判断行为的主动判断行为;与其二次性变样的对立
§2 关于意向性的一般理论
a 原初意识和意向性变样。静态意向性说明。关于“意念”〔Meinung〕和被意念者〔Gemeinten〕“自身”的说明。对同一对象之可能意识方式复多体
b 对发生作用的意向性说明。经验的所与性方式之发生的以及静态的原初性。对每一对象范畴的“统觉”之“元设立”〔Urstiftung〕
c 意向性发生作用的时间形式及其构成。持存的变化。在未突显者〔Unabgehobenheit〕(无意识)基底内的沉积化
§3 判断之非原始的所与性方式
a 持存的形式作为“第二感性”自身之最初形式。一种多项复合判断之活生生变化中的构成作用
b 被动性重忆及其对于作为持存统一体的判断之构成性成就
c 在统觉中出现的东西类似于在被动性重忆中出现的东西
§4 被动所与性方式主动化的本质可能性
§5 原初生产性判断行为的基本形态以及一般判断行为
§6 关于非清晰语言判断行为及其功能
§7 持存的和重忆性的含混性对统觉含混性的优越性:含混性中的第二明证性

附录III 关于一种“纯无矛盾性逻辑学”或“纯一致性逻辑学”的观念

§1 形式的无矛盾性和形式的一致性的之目的。此概念的宽式理解和严式理解
§2 一种纯粹分析学之系统的和根本的结构与句法理论的关系
§3 分析性判断之特征:作为纯“认知说明性的”判断和作为“重言式”
§4 关于数理逻辑意义上的重言式的评论。贝克尔著(相关于正文中§§4—18)

编辑推荐

《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逻辑理性批评研究》为作者胡塞尔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完整的重要经典之作,分为导论、预备性思考以及两部分正文,共计107节,另附作者所加的三个附录。正文中两部分的标题为:“客观形式逻辑学的结构和范围”和“从形上逻辑学到先验逻辑学”。

作者简介

《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逻辑理性批评研究》为作者胡塞尔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完整的重要经典之作,曾被作者称为自己全部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逻辑理性批评研究》为《逻辑研究》出版二十余年之后作者再次专注于现象学和逻辑学关系的集大成之作,在其晚年一气呵成。全书分为导论、预备性思考以及两部分正文,共计107节,另附作者所加的三个附录。正文中两部分的标题为:“客观形式逻辑学的结构和范围”和“从形上逻辑学到先验逻辑学”。中译本根据1929年原版重印本译出,翻译过程中参考了本书著名法译本(译者为本书研究专家巴什拉)和胡塞尔弟子肯恩斯的著名英译本。

图书封面


 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没买书,只看了目录,“第三章 演绎系统理论和复多性理论”,这章里的“复多体”应当翻译成“流形”吧,数学里没有欧几里得复多体,黎曼的复多体之类的说法,只有欧几里得流形,黎曼流形这样的说法。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字够大。怎么看怎么觉得书页过于狭长了呢。
  •     当年的《胡塞尔选集》只有一个“导论”,终于来全的了。本书属于“胡塞尔著作选集一”,看样子要大出胡塞尔了啊!
  •     书的内容没什么可说的;装订是胶状,有时最前或最后页容易脱离,这点不太好。精装就好了。
  •     译者算是翻译胡塞尔比较给力的学者了。
  •     好多东西说的还是不明确
  •     这事的"回目"可见下面的《胡塞尔著作集》简介:胡塞尔著,李幼蒸编选和翻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作品集》包括以下部分:* 卷1 《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2012) * 卷2 《纯粹现象学通论》 〔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 第一卷〕(2013) * 卷3 《现象学的构成研究》〔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 第二卷〕(2013)* 卷4 《现象学和科学基础》〔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三卷〕(2013)* 卷5 《现象学心理学》 * 卷6 《经验与判断》* 卷7 《第五、第六逻辑研究》* 卷8 《贝尔瑙时间意识手稿》
  •     胡塞尔晚年从对形式逻辑学行进方向的批判出发写作的又一本“现象学导论”。在其中,胡塞尔关注的是那些表现为观念性存在的逻辑学成就在主体一侧具有什么样的构成,即它们是如何从判断的原初经验出发一步一步地成为似乎独立自存者的。由此,他就从形式逻辑过渡到先验逻辑,后者要求现象学地理解作为逻辑理性之出发点的判断行为。在对这样一门先验逻辑学的概略性预示中,他集中处理了无矛盾性和明证性的主题,希望由此通向对那些遗忘了“起源”的经验科学的理解。其中,有关明证性的有限性及其在被限定之前的完全有效性的论述尤为重要,是对任何“预先存在之大全”式的“世界观哲学”的挑战。
  •     好书!期待能尽早见到中文版的胡塞尔的全部文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