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科学的起源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6
ISBN:9787535776136
作者:[美]戴维·林德伯格
页数:49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一章希腊人之前的科学 什么是科学 时至今日,仍然有人会教条性地认为,在本书所涵盖的2000年里没有科学。倘若这种断言是正确的,那么本书讨论的便是一个莫须有的主题——这虽然绝非易事,但并非我的目标。本书标题即已言明,它将论述西方科学在公元1450年之前大约3000年时间里的起源。在那些时代真有科学这样一种东西吗?即使答案是肯定的,它是否值得用一本书来讨论?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对“科学”作出定义——事实证明,这种定义出奇地难下。当然字典上有定义,它说,“科学”是关于物质世界的有组织的系统知识。但这种说法过于笼统,无甚帮助。例如,手艺传统和技术算科学吗?抑或科学和技术是有区别的——科学致力于理论知识,而技术致力于科学的应用?即使真的只有理论知识算真正的科学,我们也需要确定哪些理论(或哪种理论)是够格的。占星术和超心理学中都充斥着理论,它们算科学吗? 由于察觉到“理论知识”的标准正在走向死胡同,一些人认为,真正的科学可以根据其方法来辨别,尤其是实验方法。它主张,一种理论如果是真正科学的,就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并接受其检验。(许多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必须采取一系列严格规定的步骤。)能够通过这种检验的理论常被认为具有卓越的知识论地位或保证,从而代表一种优越的认识方式。最后,在许多人——无论是科学家还是广大公众——看来,真正的科学纯粹是通过其内容来定义的,即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人类学、心理学等目前所讲授的东西。 关于词语含义的这一简短讨论应当提醒我们注意,许多词(尤其是最有趣的词)有多重含义,因使用语境或特定语言共同体的实践而异。“科学”一词的上述每一种含义都是相当多的人所接受的一种约定,不经历一番斗争,他们不大可能放弃自己所偏爱的用法。因此我们只能认为各种含义都是合法的,并试图从使用语境中确定“科学”一词在某一特定场合的含义。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在本书所涵盖的2000年里,欧洲或近东是否有某种东西值得被称为“科学”?毫无疑问!我们现在所谓的科学中肯定有许多内容在当时是存在的。我指的是描述自然的语言,探索或研究自然的方法(包括做实验),由这些研究作出的事实断言和理论断言(尽可能作数学表述),以及用什么标准来判别这些断言正确或有效。不仅如此,古代和中世纪由此获得的某些知识与现在公认的真正科学就其实际目的而言完全相同。行星天文学、几何光学、博物学和某些医学分支便是很好的例子。 这并不是要否认它们在动机、仪器、体制支持、方法偏好、理论成果的传播机制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尽管如此,我认为仍然可以在古代和中世纪的背景下安心使用“科学”或“自然科学”这一表述。我们由此宣布这些古代和中世纪活动是现代科学学科的前身,因而是其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像我与我祖父的关系。我们之间的差异可能大于相似之处,但我是他的后代,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他的遗传印记和文化特质。我可以光明正大地要求与他冠以同一个家庭姓氏。

前言

本书第一版是我基于为大学本科生讲授古代和中世纪科学史的20年经验写成的。现在我又有了20年授课经验,我非常荣幸能利用新近出版的学术著作对其作一修订。在许多方面这仍然是同一本书:相同的章节标题,大致相同的插图,基本上同样的故事,但也有大大小小许多改进。无论在实质上还是表述上,伊斯兰科学一章都完全重写,以揭示中世纪伊斯兰科学成就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最后一章也完全重写,它评价的是中世纪对16、17世纪科学发展的贡献。拜占庭科学一节则有所扩充。在过去几十年里,我愈发清晰地认识到美索不达米亚天文学贡献的重要性,因此我补充了相应的材料。中世纪的炼金术和占星术虽然一般被公众视为伪科学,但我对其作了更多讨论。约翰•诺斯(John North)和威廉•纽曼(William Newman)富有启发性的研究揭示了中世纪的占星术和炼金术与更广义的科学事业之间有某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关系。这些变动只是许多改进中的很少一部分。可以说,本书每一页几乎都有修改。我很高兴能够编辑自己的稿件,力争让乏味的句子生动起来,在某些情况下收回主张,弱化判断,澄清解释,纠正错误。我希望并期待包括学生在内的广大读者会继续阅读本书第二版,意识到古代和中世纪有许多令人难忘的科学成就,它们为16、17世纪及以后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虽然本书是为一般读者所写,但我会不失时机地尝试解决一些当代学术争论。每当我讲解做历史的正确方法并针对各种危险作出警告时,读者们很容易看出,这源于长期的授课经验。我希望本书能继续适合课堂使用,但我相信有教养的一般读者以及不专门研究古代和中世纪科学史的学者也会对它感兴趣。据我所知,还没有其他著作能在本书的时间跨度和阐述层次上涵盖范围如此之广的材料。和第一版一样,在这个修订版中,我也尝试比其他作者更坚决地把古代和中世纪科学置于哲学、宗教和体制(主要是教育)背景之下。我确信,目前还没有哪项研究能在考察这些材料时大大方方地对宗教背景予以如此严肃的关注,同时又不带有护教或论战的目的。关于注释和参考文献有两点要指出:首先,我使用注释不仅是为了提供文献证据和出处,也是为了对参考文献进行解说,我在其中列出了对相关主题做了出色研究的文献。其次,我在第二版中扩充了参考文献,把最近的学术成果包括了进来,增加了大约200个条目。在注释和参考文献中,我(为了学生和一般读者)较注重英语文献。只有在缺乏可替代的英语文献时,我才会列出其他语种的文献。最后,任何人处理这么宏大的主题都必定得益于很多帮助,我深深地感谢那些竭尽所能提供过指导的朋友和同事,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帮我澄清了许多复杂的问题,使我摆脱了混乱和错误。我并不是一个百依百顺的学生,因此有人仍会在书中看到他们不大喜欢的解释。本书第一版的序言中列了一长串学者,对于他们的贡献我深表感谢。还要感谢埃米莉•塞维奇-史密斯(Emilie Savage-Smith)、马克•史密斯(A. Mark Smith)、尤其是我志同道合的同事迈克尔•尚克(Michael Shank)对这个修订版提出的部分建议。我的妻子格丽塔(Greta)以其一贯的爱心和耐心支持我,我希望完成这个修订版之后我能把书房变得井井有条,并能帮她在庭院里做些活计。戴维•林德伯格2007年10月

后记

戴维•林德伯格(David C. Lindberg),1935年生,美国著名科学史家,威斯康星大学科学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世纪和近代早期科学史以及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曾任科学史学会主席,1999年获得科学史研究的最高奖萨顿奖章。其代表作有:《从金迪到开普勒的视觉理论》(Theories of Vision from al-Kindi to Kepler,1976),《罗吉尔•培根的自然哲学》(Roger Bacon's Philosophy of Nature,1983),《罗吉尔•培根与透视法在中世纪的起源》(Roger Bacon and the Origins of Perspectiva in the Middle Ages,1996),《西方科学的起源》(The Beginnings of Western Science,1st edition,1992,2nd edition,2007);编著或合编有《中世纪的科学》(Science in the Middle Ages,1978),《上帝与自然》(God and Nature,1986),《重新评价科学革命》(Reappraisals of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1990),《当科学与基督教相遇时》(When Science and Christianity Meet,2003)等等。目前与南博斯(Ronald Numbers)担任尚未出齐的8卷本《剑桥科学史》(Cambridge History of Science)的总主编。《西方科学的起源》是论述近代以前西方科学的权威教材,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科学史读物。它结合欧洲科学传统的哲学、宗教和体制背景,用一本书的篇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从古希腊到中世纪晚期各个方面的科学成就,竭力避免从今天的科学观点出发来理解古代成就。1992年本书第一版问世后好评如潮。2007年,作者对该书做了重要修订,几乎每一页都有增补和调整,特别是扩充了关于拜占庭科学、美索不达米亚天文学、中世纪的炼金术和占星术等方面的内容,关于伊斯兰科学的一章和讨论中世纪对16、17世纪科学发展贡献的最后一章则完全重写。中译本即根据新版译出。本书的翻译并不轻松。原书第一版曾有一个中译本,2001年出版后对西方早期科学史的教学和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时译者众多,翻译质量参差不齐,风格也不够统一。虽然相比同类著作,译文的总体质量不错,但其中也出现了不少不应有的误译,有些错误还比较严重。加之旧译目前已经很难买到,我根据英文第二版将其重新译出,部分内容参考了旧译本。刘任翔师弟认真阅读了译文初稿,提出了很好的改进意见。这里一并致以衷心的谢意!译文中必定还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和可改进之处,望读者多加指正!张卜天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12年11月6日

内容概要

戴维·林德伯格(David c.Lindberg),1935年生,美国著名科学史家,威斯康星大学科学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世纪和近代早期科学史以及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曾任科学史学会主席,1999年获得科学史研究的最高奖萨顿奖章。其代表作有:《从金i虫到开普勒的视觉理论》(Theories of Vision from al-Kindi to Kepler,1976),《罗吉尔·培根的自然哲学》(RogerBacon'sPhilosophy of Nature,198,3),《罗吉尔·培根与透视法在中世纪的起源》(Roger Bacon and the Origins 0fPerspectiva inthe Middle Ages,1996),《西方科学的起源》(The Beginngs of Western Science,1st edition,1992,2nd edition,2007);编著或合编有《中世纪的科学》(Science in the Middle Ages,1978),《上帝与自然》(GodandNature,1986),《重新评价科学革命》(Reappraisals of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1990),《当科学与基督教相遇时》(When Science and ChristianityMeet,2003)等等。目前与南博斯(Ronald Numbers)担任8卷本《剑桥科学史》(Cambridge History ofScience)的总主编。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希腊人之前的科学
什么是科学?
史前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
科学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起源
第二章 希腊人和宇宙
荷马和赫希俄德的世界
第一批希腊哲学家
米利都学派与基本实在的问题
变化问题
知识问题
柏拉图的理式世界
柏拉图的宇宙论
早期希腊哲学的成就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
生平和著作
形而上学和认识论
本性与变化
宇宙论
天界运动和地界运动
作为生物学家的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的成就
第四章 希腊化时期的自然哲学
学校与教育
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吕克昂
伊壁鸠鲁派和斯多亚派
第五章 古代数学科学
数学在自然中的应用
希腊数学
早期希腊天文学
宇宙论的发展
希腊化时期的行星天文学
光学
重量科学
第六章 希腊罗马医学
希腊早期医学
希波克拉底医学
希腊化时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
希腊化时期的医学派别
盖伦与希腊化医学的顶峰
第七章 罗马科学和中世纪早期科学
希腊人与罗马人
普及者与百科全书家
翻译
基督教的角色
罗马和中世纪早期的教育
中世纪早期的两位自然哲学家
希腊东方的学问和科学
第八章 伊斯兰科学
希腊科学的东传
伊斯兰教的诞生、扩张和希腊化
希腊科学被译成阿拉伯文
伊斯兰对希腊科学的接受和利用
伊斯兰的科学成就
伊斯兰科学的命运
第九章 西方的学术复兴
中世纪
卡洛林王朝的改革
11、12世纪的学校
12世纪学校中的自然哲学
翻译运动
大学的兴起
第十章 对希腊和伊斯兰科学的恢复与吸收
新学问
大学课程中的亚里士多德
冲突之处
解决方案:科学作为婢女
激进的亚里士多德主义与1270年、1277年大谴责
1277年之后哲学与神学的关系
第十一章 中世纪的宇宙
宇宙结构
数理天文学
占星术
地球表面
第十二章 月下区的物理学
质料、形式和实体
结合与复合
炼金术
变化与运动
运动的本性
对运动的数学描述
位置运动的动力学
动力学的量化
光学
第十三章 中世纪的医学和博物学
中世纪早期的医学传统
西方医学的转变
行医者
大学中的医学
疾病、诊断、预后和治疗
解剖学和外科
医院的发展
博物学
第十四章 古代和中世纪的科学遗产
连续性问题
革命性地位的候选者
科学革命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编辑推荐

《西方科学的起源(第2版)》编辑推荐:1.《西方科学的起源(第2版)》第一版被誉为关于古代科学最好的教科书,第二版对诸多内容和观点进行了修正,为古希腊科学向伊斯兰和中世纪科学的转变提供了全新的解释;2.《西方科学的起源(第2版)》研究的中心问题至今仍是科学史上最重要的话题之一,作者林德伯格多年潜心研究早期和中世纪科学史,对此问题的解释既别具新意,又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是一部极具学术价值的著作。3.书中有大量精值得收藏的古代科学素描插图。

作者简介

《科学源流译丛》之一。是论述近代以前西方科学的权威教材,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科学史读物。它结合欧洲科学传统的哲学、宗教和体制背景,用一本书的篇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从古希腊到中世纪晚期各个方面的科学成就,竭力避免从今天的科学观点出发来理解古代成就。1992年本书第一版问世后好评如潮。2007年,作者对该书做了重要修订,几乎每一页都有增补和调整,特别是扩充了关于拜占庭科学、美索不达米亚天文学、中世纪的炼金术和占星术等方面的内容,关于伊斯兰科学的一章和讨论中世纪对16、17世纪科学发展贡献的最后一章则完全重写。这本中译本即根据新版翻译而成。


 西方科学的起源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我的科学史启蒙读物,非常适合初学者对相关领域及反辉格编史学做初步了解。顺赞翻译!
  •     主要论述古希腊和中世纪科学,尤其对中世纪介绍极细致。运用反辉格免疫,力图从当时的思想、文化、信仰、体制背景出发理解古代智识成果,善于回溯当时的形而上学和自然哲学背景。此外,本书就古代、中世纪科学的一些基本论题和概念进行了明晰的澄清,有助于避免一些广为流传的谬误。不足之处,一是对一些论题未充分列出各家观点,二是对思想背景的揭示仍旧是零星的。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了解科学源流的不二之选,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读者对现代科学本身作出反思。语言明白晓畅、例示简洁生动、说理直截了当,适合初学者或有兴趣的一般读者。
  •     这书没有从现在的眼光去评价当时科学的发展过程,总体比较客观,有些观点比较深刻。可以
  •     可以说是目前读过的最好的科学史著作,陈方正的书看似气势宏大,但在细节上却经不起推敲,其实并不存在什么亚氏和柏氏思想的相继复兴,更重要的是各个体系之间,体系与实证之间的融合与妥协。本书的内容相对比较集中,主要关注和剖析数学、物理学、宇宙论、天文学模型与观测、光学、医学这几个方面,告诉读者科学在推进过程中的核心问题。阅读此书最为快乐之处在于,逻辑考试辅导班上老师提到了亚里士多德构建的逻辑学体系,无意之中感受到亚氏的卓越贡献,正好和此书部分内容相映成趣。一些疑问在这本书上得到了很好的解答
  •     对西方科学的早期发展做了一个详尽的、综合的介绍,作者对很多传统观点的反驳和批判非常深刻。
  •     科学通史
  •     还是零散了些……读得没那么畅快吧……
  •     这本书真的通俗易懂,中英文版都有看,个人很喜欢英文版的文风,这个中文版翻得不错,会向同学推荐这个中译本。
  •     渐入佳境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