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

出版日期:2015-7-1
ISBN:9787567536552
作者:张定浩
页数:192页

内容概要

张定浩,1976年生,安徽人,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笔名waits,写诗和文章,现居上海。著有《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倾盖集》、《批评的准备》。

书籍目录

辑一 国年路上的圣诞老人
降落伞
1825年12月14日
冬天
蜻蜓
平安夜
小丑汉斯
国年路上的圣诞老人
无伴奏的大提琴
俄罗斯的男孩
在斯汀的歌声里
歌声
那些悲伤的人
柴可夫斯基的新娘
莫扎特、莫扎特
瀑布
辑二 纸箱子
纸箱子
卷耳
在某个时刻遇见雪
境遇
镜子
玛格丽特与大师
雨已经落下
死亡课
时光
辑三 雨滴
雨滴
棕榈
正如群星之间的阿基米德
死亡不该被严肃地谈论
朱家角
雪后
茅草花
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
新天使
在萨拉乌苏
但丁在地狱的门前
落日
辑四 听斯可唱歌
听斯可唱歌
重复
变化
夜晚
动物园
一天
理解
识字
眼泪
游戏

作者简介

《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同名诗歌为诗人张定浩作品。这首美丽的情诗,最早在豆瓣受到豆友的喜爱和推荐,后经由北大民谣歌手程璧谱曲发布,为年轻人传唱。
这本集子收入包括该诗在内的四十多首诗歌,其中大部分是诗人自复旦求学以来,“在生活中最必要时刻”对情绪的积淀,对 丰 盈与贫乏的书写,再次展现诗人敏锐而美妙的汉语语感。最后十首短诗是为小女儿斯可所作,情绪和文字一样干净柔软,仿佛叫人看见了完整的世界。全书由“中国最美的书”设计师周伟伟精心设计,值得珍藏。


 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这首诗被换页折行,品了半天才发现下页还有。但意外地觉得就在换页这里戛然而止其实挺好的。《理解》……我遂有些得意,和难过,生活是粗糙的,一个人不该习惯于等待(……换页)另一个人的理解,……前面是说女儿起床气,“我”连忙抚慰。感慨对女儿的理解,终会在她长大学会谎言后难以持续。
  •     作者是一个慢的人,寥寥几十首,即便这样,特别优秀的诗,恐怕也还是不多,这也是诗人宿命。好歹标题诗,也算妇孺皆知了。碰见个小孩,都听过这首歌,不过听成了“我喜爱就这里的书”。算是集子里最好的一首诗,不过,洒家不喜欢这首诗,因为我讨厌一切不彻底的事物。写给他女儿的诗,也还挺好,倾述的直白句子,忽然来一句诗意的表达。抒情主人公看起来很善良的样子,但是他老婆在诗集里奇怪的缺席。正因为数量少,纸张很宽裕,但是装帧却糟糕透顶,只可远观,不宜翻阅。诗题与诗作竟然分开在两页,给人很不好的感觉。
  •     “在我们的一生中,时间用各种语言来跟人说话:用天真﹑爱﹑信仰﹑经验﹑历史﹑疲劳﹑犬儒﹑愧疚﹑颓废等的语言。其中,爱的语言显然是通用语。。。爱在本质上是无限对有限所持的态度。相反则构成了信仰和诗歌。”——布罗茨基waits的十首斯可诗,从主题和语言风格来说,也可以被视为十篇分行的“亲子日记”。在其细致的日常叙事中所流露的情感的亲密和直接是其他36首诗无法做到的。只有爱的对象是自己的小孩时,一个人才可以真正做到赤诚坦然,无所忧忌。但十首“斯可诗”首先是“诗”,而不应该真的归为诗意的“成长记录”和“育儿心得”。waits不仅对时间,也对亲子关系保持适度的清醒。在斯可诗中,几乎没有一首让我感觉到有煽情的嫌疑。相反,我甚至觉得这位父亲在努力不让自己完全卷入亲子关系之中,他是一边爱着﹑陪伴着,一边又后退着、审视着。因而,斯可诗散发着一股因为爱被抑制了而发酵出的甜美和伤感,偶尔竟夹杂着一丝悲伤——这是来自于“时间之内”的成人和处于“时间之外”的幼子在对视(对峙)所产生的疑惑。法国诗人保罗•瓦雷里曾说:“每首诗都由既成的诗句和雕琢出的诗句组成:诗人必须改进前者,也必须让后者听上去语出自然,直抵本质。” 在《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这本诗集的后记里,waits是这样提及他写诗的理由的:“诗仅仅是生活中最必要时刻的产物,是在一些平静的瞬间,把那些在回忆中最难以摆脱的情感,写成诗,以便将它们忘却。” 正因为他怀有不为写而写的信念,使得我们在读他的诗歌时能感觉到一颗真切的,渴望抒发的灵魂。《纸箱子》《雨滴》,《雨已经落下》,《但丁在地狱门前》就是出色的例子;但他的诗歌也不乏精工细作,匠心独运的痕迹,例如《蜻蜓》,《新天使》,《正如群星之间的阿基米德》就是精巧诗艺的体现。写诗本就是一门技艺,“每一个字都被权衡“也非夸张之语。天赋与技艺的高度融合,才能完成优秀的诗。但“斯可诗”是比较另类的,它们不仅是必要时刻的产物,还是浑然天成之物。那些诗句自然地发生,如同雨丝渗入泥土悄无声息、风吹动树叶簌簌作响。waits在“斯可体”上超越了技巧的层面,藏起了他在隐喻和用典方面的才华,只听凭直觉的驱使写出诗行。那些语词和音调都是现成的,在合适的时刻就被召唤出场,渐渐伸展,融合,显形,自我调整,最终呈现出一首诗的面目——清澈纯真的面目。其中有几首使用大量的口语和熟悉亲切的意象。它们不构成阅读的挑战,却有着难以模仿的美妙韵律,散发着温柔的爱意和一些微妙难言的情绪。 让我们先来读一读下面这首诗。一天天亮了为什么还要睡觉我难以回答这样严肃的问题,只好听任你起身把昨夜读过的书一本本重新翻过,再赤足下床去摇醒困意无限的房间。必须提到喷泉你才愿意漱口,必须杜撰出一篇有关小虫子的骇人寓言,你才会把牙齿交给牙刷。梳洗罢,你要自己挑选好看的衣裳,要我带你去吃早饭,然后满世界转转,看你草地上奔跑,树荫下玩耍,立在千条栏杆之外,等孔雀开屏。中午,我们手拉手回家,我只会做简单的蛋包饭,你并不挑食,也不介意我的厨艺,只要我耐心面对你翻来覆去的提问,你会认真记住我最初的回答,我自己也要认真记住。这就像一场考试,你是我正在努力完成的不能涂改的试卷,激励我,也检验我;外面的风旗飘扬,江水也奔流,一天正慢慢过去,你是我走过的迷宫中的道路。这首诗的外形是码得整整齐齐的长条形,有一个毫无诗意的名称——“水泥柱体”。因为首尾必须对齐,就不得不跨行。若跨得巧妙,则能制造出微妙的兴奋和诗意的荡漾;若跨得不好,就支离破碎,莫名其妙。所以选择“水泥柱体”的诗人无疑是给自己下了一套,他不仅得有诗才,还得有胆量。waits的这首“水泥柱体”包含三十行,每行十个字。除了最后七行,其余二十三行都是日记式的平铺直叙,像溪水流过阳光下平展的岩石一样舒缓:起床,翻书,洗漱,外出吃早饭,玩耍,回家吃午饭。。。这一大一小两个身影相伴度过极其普通的一天。但这普通的一天,对于小斯可来说,也是过得有滋有味的:找草地上奔跑,在树荫下玩耍,等待千条栏杆里面的孔雀对着好看的自己开屏,还有爸爸做的午饭——黄灿灿的蛋包饭,温暖的蛋包饭。我注意到,这二十三行诗句虽然高度口语化,但夹杂其中的几个语词却透露出waits一贯的典雅的汉语风格:“听任”,“起身”(而不是“起床”),“赤足”(而不是“赤脚”),“骇人”(而不是“吓人”),“梳洗罢”(而不是“梳洗完”),“衣裳”(而不是“衣服”),“立”(而非“站”)。不要小看这些语词,正是因为它们奉献的音调,使得平铺直叙的二十三行字有了一种优美的底色,而不是粗糙平淡的流水帐。然后我们就一路读到了诗歌的末尾。最后的七行终于出现了两个比喻,因为有了前面漫长的铺垫,这两个比喻像缓缓托举出水面的水晶灯一样,照亮了整首诗。又像一滴鲜艳的水彩,滴入至清的水中,刹那间晕染开来。读者遂也完成了一个情感上的飞跃。我尤其喜欢最后四句:“外面的/风旗飘扬,江水也奔流,/一天正慢慢过去,你是/我走过的迷宫中的道路。”这样看似不合理的分行,却有种迷人的气质,它延缓了节奏,呼唤出情绪。“飘扬”和“奔流”这两个饱满的词对应“慢慢过去”,制造出宇宙浩淼,时光徐徐的印象。而最后一句更是神来之笔,把孩子比喻成自己走过的迷宫中的道路,一个需要读者费些神思考的比喻,领悟后则几欲落泪。难道不是吗?孩子的心灵世界是神秘的,陪伴和养育孩子犹如在迷宫中摸索,常常有碰壁和重复,也有顺畅和雀跃。我们成年人将自己心灵的一部分托付给自己的后代的同时,也滋生出了对孩子的掌控欲。但孩子日长夜大,她(他)的身体渐渐脱离我们的视野,走向自己的活动领域;她(他)的思想情感日渐蓬勃和独立,不容我们随意打扰和刻意纠正;她(他)的命运将朝着我们无法预知的路线行进。当我们回顾诗中那二十三行的记述,就会发现,父亲不仅是个陪伴者,更是一个观察者;女儿不仅仅是一个被照顾和被观察的对象,她是一面镜子,让父亲辨认出自己,以及两者之间的距离——一种亲密无间的距离,温柔怅惘的距离。尽管这对父女是如此相爱,又是那么努力去理解,但他们终究不能完全了解对方,以至于时常“相互计较,生气,和折磨。。。” 相爱的人之间,因为无法控制时间的流速和流向,无法长久地拥有彼此,又不能完全明白对方的意思,就会不知所以地恼怒起来,难过起来,相互发泄,又相互原谅,周而复始。在《眼泪》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一位父亲面对女儿像蜂群一般涌出的眼泪时不知所措,恼火又心疼的样子。在《眼泪》这首诗中,waits写斯可哭泣时的情状:我时常不能够明白,为何你竟携带那么多的眼泪。一不小心它们就倾泻如烈日下的蜂群,无有尽意,令人愤怒,且痛楚。虽然父亲感到困惑,但他并没有否定小孩子的眼泪。要知道在生活中,很多成人对小孩子的哭泣是有些不屑的,心肠硬一些的父母还会不耐烦地呵斥。在他们看来,小孩子为一丁点小事哭得那么伤心是毫无意义的,可笑的;是任性脆弱,无理取闹的表现。诗人可不这么想:但我想它们都是真的,它们和每一根连通小心脏的蛰刺都是真的。我想你是真的很难过。”waits在这里连用三次“真的”和两次“我想”。一般来说,在一首诗里重复使用同一个词是写诗的忌讳。在惊诧之余,我倒佩服waits的冒险精神。至少在我这个读者这里,同义反复的技巧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它勾勒出一个率真敏感的女儿形象,并烘托出一个深情又呆萌的父亲形象。眼泪和引发眼泪的事端都是“真的”,绝非是小孩子用假哭来迫使父母心软的伎俩。 “你是真的很难过“由于加上了“我想”,就体现了做父亲的正努力去体会女儿的情绪。这种源自平等视角而不是俯视的温情让人动容,哪怕这位父亲有时也会因不解而陷入愤怒和焦躁。他试图寻找孩子眼泪的起源。那些琐细的心爱之物被损毁,或者消失不见,这对于一个小小孩来说,就意味着一场龙卷风或者一场小地震。小孩子是无法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而且,小孩子往往第一次发脾气时损毁的东西会成为下一轮哭泣的导火索。愤怒和伤心是像连环爆炸案一样一发不可收拾。诗人继续写道:叶子和纸盒搭建的城堡,白纸折成的钢琴,眨眼间就被损毁,而溜溜球,小花贴纸还有无数细碎珍宝,转身就寻找不到。这个世界的确太多让人担心和难过的事情,何况我们还会相互计较,生气,和折磨……有时,我或许只应该庆幸,毕竟是狂暴的爱而非狂暴的恨,才构成了那么多的眼泪,才构成了那么多,你双眸深处倾斜的海洋。结尾句的比喻如此形象,竟让读者担心那泪水会飞溅到自己的书桌上,把诗集打湿!这个小女孩的眼泪真的太壮观了。它们起初还只是“烈日下的蜂群”,哭着哭着竟演变成了“倾斜的海洋”。这可叫人如何是好?到了这份上,诗人也只能庆幸是“狂暴的爱”而非“狂暴的恨”才构成那么多的眼泪。有读者把waits的斯可诗称为情诗一种,这首《眼泪》的确有情诗的意境和音调。尾韵ing和ao奠定了整首诗的调性,前者含蓄深情,后者明亮饱满。最后一个语词“海洋”包含的后鼻韵母ang决定性地提高了整首诗音色的亮度和高度,我们仿佛能目睹一场父女对峙以父亲的举手投降告终。这是一场温柔的爱与狂暴的爱之间的较量。因为工作时间较为自由的缘故,waits照顾女儿的时间相对较多。我们可以从十首斯可诗中发现他熟谙育儿细节以及与儿童游戏相关的种种。在《听斯可唱歌》这首诗里,我们看到,这位身高1米78的射手座文学评论家在写完犀利睿智的批评文字之后,得迅速忘掉自己的身份,和野兔,巧虎还有小猪们坐成一排,高高低低地扮演“有礼貌的绅士”,屏息静气地听斯可唱歌,听完还要像“野蛮人一样鼓掌和喊叫”,这是唱歌游戏不可或缺也是最最重要的一部分。“斯可诗”常关乎幼童的游戏(《重复》《变化》,《眼泪》,《游戏》)。在“眼神清亮,笑容神秘”的女孩面前,父亲的形象有时像缓慢笨拙的大熊,有时像一匹忠诚的骆驼或马。他恭敬地听从女儿的调遣,老实地扮演她分配的角色——往往是一个“必需的失败者”,或者一个眼神不好的寻找者,几经周折,终于发现了藏在一块布帘后的女儿,他要装作像第一次一样新鲜有趣。或者干脆就做一个手舞足蹈,高深喊叫的“野蛮人”好了。有时他也不免困惑和烦躁,在那无数次简单重复的游戏中,他无法真正脱卸掉成人的躯壳,潜心投入,像小孩子一样度过不求意义,只求快乐的时间。但也是因为对孩子的爱,使成人能牢牢地站在大地上,与时间和虚无对抗。游戏借助一些心爱之物,你已经可以独自创造小小的游戏。它们单薄,任性,脆弱,但因为你是认真的,我也就引以为真。遂轻声轻气地企图进入你只身漫游的奇境,企图扮演游戏中必需的失败者,用拙劣的悲伤来哄你开心。你却大笑着安慰我说,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竟然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竟然可以怀揣这样严厉的洞见,继续奋力投身其中,以全部的热诚。在泪水和笑声构成的暴风雨中,你是出入无疾的精灵,而我是,流连于海洋的水手,震摄于一种如此轻易的毁灭,一种如此轻易的完成。你们瞧,小孩子对于游戏拥有全部的热忱,一旦投入而就能忘却整个世界,但当父亲以拙劣的悲伤企图配合她游戏时,她却大声宣布:这一切都是假的!潜台词是:“爸爸你怎么可以这么傻!”她大笑着安慰爸爸,对爸爸的调侃和关切是同时发生的。她竟可以放弃心爱的游戏,亲自戳穿游戏的“骗局”,来止住爸爸的悲伤。而这位爸爸“竟然”以为女儿还是懵懂混沌如初呢。诗人连续两次使用“竟然”,凸现他对于女儿突然展现的“洞见”的惊诧。但更让他惊诧的是,她可以丝毫不受这“洞见”的影响,继续投身到游戏中。这是成年人无论如何做不到的。精灵般的小孩子在现实与游戏,创造和毁灭中自由穿梭,兴致勃勃,毫无负累,怎能不叫扮哭扮到一半的爸爸羡慕和惊诧,甚至于到了被“震慑”的程度? 《游戏》具有“斯可诗”中较为典型的风格——一种简净﹑悦耳的风格。尾韵in(en)和ing(eng)轮番出现,奠定了诗歌的韵律和调性,这种介于温暖和忧伤之间的音调,是waits偏爱的。正如布罗茨基在《一首诗的脚注》里说到的,“每一个诗歌创作者都有自最喜爱的,主导性的韵律,这可以视为他的标志,因为这些标志呼应了作者最经常重复的心理状态。”无论是十首斯可诗,还是其他36首诗中的大多数,诗句的韵律和语词的色彩是基本一致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为诗人waits的“心理状态”,那是一种与他作为批评家的心理状态有着明显区别的状态。在诗歌中,他放下了锐利和逻辑,变得柔软﹑轻盈,时而浮现在半空中,像新天使一样悲悯,时而又俯身至尘埃,默默地注视注视着人群里那个他爱的人,以及自己投射在世间和她身上的影子。在一篇题为“又竭尽全力让它们变得轻盈”的豆瓣日记里,waits曾写下这样一句话:“简净和悦耳,两种古老的诗歌品质,随之慢慢地回到我们的身边。” 我认为“斯可诗”完全具备了他自己所赞赏的这两种诗歌品质。所以我相信,它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将得到越来越多读诗者与爱诗者的吟诵。但是,读诗是这个世界上最为私密化的行为之一。我们无法预测,一首诗会以怎样的姿态打开在其他读者的眼前,我们无法听到一个语词在旁人的耳边所产生的回音,无法保证那些触动我们的诗句是否也会落入别人的心中,激起涟漪。但我们并不需要去说服别人读自己喜爱的诗。写下这篇诗评对我而言,本质上不是在评论waits的诗歌,而是在安置自己读诗时情绪和思想的纷纷断片,是借助他人的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诗,既是一种可以自足的语言魔术,但倘若它成为“你的诗”,就必然与你的生活和你自身相关。例如,读《动物园》,令我想起云裳还是一名两岁半幼童的时光。有一次她牵着我的手,小心翼翼地走过上海西郊动物园那座晃荡的吊桥。和斯可一样,她突然在桥中央停下脚步,凝视身边的人群和桥下的动物,我无法得知她的小脑瓜里在思考些什么。那天晚间洗澡的时候,我问她,“动物园里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她仰头盯着我的脸,笑眯眯地说:“我最喜欢妈妈动物!” 想到这里,我突然认识到,“斯可诗”的数量,也许将停留在完满的“十”这个数字上。因为如今的斯可,已接近六岁了,她渐渐走出混沌的,他我不分的幼童时期。而混沌中有觉知,真实与梦境交织的2岁至4岁的孩子是诗意的化身。在此之后,恐怕waits将写不出如此动人的斯可诗了。但这也恰恰是我为他感到庆幸的:他捕捉住了这段时光,将之永久地保存起来。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很多喜欢的句子,却有看完就忘了的遗憾。“你是我正在努力完成的不能涂改的试卷,激励我也检验我。”
  •     喜欢这种诗风
  •     温柔的诗人,对世界的情诗。女儿那段跳过了。
  •     平凡人的真诚之作
  •     平常的一天,窗外洒满阳光,屋内温度刚好… 三三两两的人,或大声交谈,或低声诉说…而我在看着书,思念未来的你。我喜爱他,喜爱他忽然捂住我喋喋不休的口,教我沉默。
  •     听斯可唱歌全是给女儿的情诗。
  •     非常好非常好的诗。谁tm喜欢不彻底的事物啊?都是做不到完美无缺的自暴自弃罢了。
  •     最喜欢的还是作为题目的那首 多次阅读体会的会更多
  •     封面設計以及內裡紙張的質感乃至斯可的塗鴉都太棒了,堪稱我看過的最漂亮的小書之一。詩的內容如waits老師自己所說有些「單薄」,但仍值得一讀。尤其是最後「聽斯可唱歌」的那一部分,真是充滿了愛意~
  •     内容满分呀,可是这装订,适合送人。 他尚且懂得,如何从白昼的散乱中,耐心地收集自己的面孔。
  •     2016062:《爱欲与哀吟》跟过来的 略失望 书名都很美 手感也不错 但除了封底的诗以外 其他没啥照抄欲望和阅读印象
  •     一生都在半途而废,一生都怀抱热爱。
  •     在书店读完。读诗真开心啊
  •     琥珀里的时光,梦里呢喃的你
  •     因为一首诗读了整本诗集,就像因为一首歌买了一盘专辑,最后喜欢的还只是那一首。于我,是《死亡不该被严肃的谈论》,几乎被每一个词语所击中。其他的呢,诗集同名那首,简直集豆瓣恶俗之大成,中国形容词堆砌大赛吗?写阅读经典那几篇没什么新意。写科学家的那几首倒是有玩味之处,也许科学家就是另一种诗人。写女儿的...就老老实实带女儿吧,还挺好奇这些被家长写过的孩子长大了会是什么样。中国男诗人最大的理想是上爸爸去哪儿吗。但张定浩先生在中国所有精致的叹息中,听来是最顺耳的一个。ps:我讨厌一切不彻底的事物。
  •     满满的爱!
  •     浪费纸张
  •     “让我沉默却不至于变成虚无,让你安静却始终能被我认出。”
  •     某时某刻,被我们错过的生活
  •     夹竹桃掉落在青草上 是刚刚醒来的风车 静止多年的水 轻轻晃动成冰 我喜欢你忽然捂住我喋喋不休的口 教我沉默
  •     一个对科学有兴趣的诗人,一个把科技写出诗意的当代人,一个在科学和艺术间穿行的哲人。
  •     这是一本很美好的诗集,句子干净,情绪明亮,生活本就不完美不彻底,诗人的角度很新,诗的结尾总有惊喜,特别是后面十首写给小女儿的短诗,流露出一种心底的柔软。诗和远方都是人们向往的东西,离得远了,就要主动靠近
  •     喜欢《小丑汉斯》和《平安夜》。
  •     我挺喜欢张定浩先生的,但他的诗真的很无聊。
  •     几乎一夜读毕 却把喜欢的诗句读了十遍不止。最喜《蜻蜓》 抄在本子上反复看 竟觉抖落所有寒冷的形容词 置身于溽热夏日。最后写给斯可的部分本能地不想翻看 童真与我行之远矣。
  •     因为程璧的歌找来看的。
  •     挺失望的,或许是我不该有期望。有可圈可点之处,毕竟不是任何人都能被称为诗人。最让人不舒服的是诗题很炫目,诗整体不够圆融,会有索然无味之感。
  •     治愈
  •     《雨已经落下》太厉害,同时博尔赫斯和里尔克。
  •     看过张定浩的影像,接触的第一首也是《我喜爱》。外貌给我的感觉是那种在阴暗杂乱的阁楼里扭曲着身子,满脸大汗急迫用力书写着满是张力的怪异句子的人。喜欢《镜子》和《在萨拉乌苏》。不喜欢这种装帧设计,有着硌人的棱角。
  •     《歌声》27岁。《莫扎特,莫扎特》27岁。《雨已经落下》33岁,35岁。《死亡不该被严肃地谈论》37岁。《雪后》28岁,37岁。《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38岁。《但丁在地狱的门前》38岁。《落日》39岁。《听斯可唱歌》10首,35~38岁。
  •     如何看了诗歌后不会觉得矫情和难为情,不会有有文邹邹的文人气质,这是个问题
  •     这种诗真的是只顾自己爽啊
  •     生活的诗意。
  •     听斯可唱歌,太柔软,真的太暖了。会想起四五岁的时候,爸爸带着我整个国企厂跑来玩去捉迷藏看着我长大的场景,我还走不稳,东歪西倒的。一不小心我就会跑飞快了。他就老了一点点,只是一点点,嗯。
  •     我想,我喜欢的,是诗里的那份宁静,亦如waits说的“诗仅仅是生活中最必要时刻的产物,是在一些平静的瞬间,把那些在回忆中最难以摆脱的情感,写成诗,以便将它们忘却。”
  •     平淡隽永风,但偏平淡,隽永不足。他让我想起海桑,但比海桑还是强很多,至少风格稳定,矫情的成分在能忍受的范围。另外我觉得这本书设计有点过度,反倒冲淡了阅读诗歌的仪式感…
  •     还是有一些不是很懂的篇章。最爱的倒不是《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听斯可唱歌”一章里,满满的都是感动。“生活是粗糙的,一个人不该习惯等待。”对孩子细腻的爱,真好。
  •     喜爱
  •     装帧设计很美,写给女儿斯可的诗尤为动人。封底的四句诗:“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琥珀里的时间,微暗的火/一生都在半途而废/一生都怀抱热望”
  •     没有人认出他是谁。 在地下通道的出口处, 他小心坐下, 等待那些从黑暗里一步步走上来的人们 眼睛里的光芒。
  •     不喜欢这样的装帧
  •     喜欢你教我沉默
  •     ”我喜爱你忽然捂住我喋喋不休的口教我沉默”❤️
  •     骗子,先不说这诗好不好,书太坑爹了,我一翻还以为买了个笔记本!
  •     8/10
  •     不够轻盈 温柔和柔弱亦有差别 特别出色的太少…好比相亲失败
  •     现代诗欣赏无能
  •     这是我读的第二本诗集,第一本是木心的《我纷纷的情欲》。特别喜欢张定浩的安静,轻柔,纯净。希望有一天可以写出和他一样的诗歌!
  •     已经存在的,就永远存在 况且还有爱,用多少牙齿咬住我们 让我沉默却不至于变成虚无 让你安静却始终能被我认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