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土地(增补本)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4-28
ISBN:9787510826634
作者:阮义忠
页数:192页

内容概要

阮义忠,1950年生于台湾省宜兰县。22岁任职《汉声》杂志英文版,开始摄影生涯。三十多年来,他跋山涉水,深入乡土民间,寻找动人细节,拍摄了大量以百姓日常生活为题材的珍贵照片,作品也成了台湾独一无二的民间生活史册。阮义忠的著作丰富,对全球华人地区的摄影教育卓有贡献,其中尤以1980年代出版的《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1990至2000年代创办的《摄影家》杂志影响最巨,被誉为“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中国摄影教父”。近期出版有摄影随笔集《失落的优雅》《都市速写簿》《正方形的乡愁》。

书籍目录

第一单元 成长
2迷你小学的升旗典礼
4 美浓,回家的小孩
6 忆浣衣图与二位友人
9 埔里的两兄弟
10 都兰的蔗香
13 二龙村的井田
14 澳花的三代同洗
16 品出输的甘味
18 大地游戏与口琴舞
20 鹿港的午餐
23 永靖的好德之家
24 双双对对的身影
26 桃源村的过客
28 车城的海角几号
30 比利良的最后人家
32 会回来的才让它离巢
34 恒春放牛的祖孙
37 多纳的夜明珠
38 月光下的好故事
40 血缘与亲情
42 深山小学的算术课
第二单元 劳动
50 头社的米真香
52 消失的风景
54 花生田的乐章
56 播种与传承
59 山的另一边
60 西螺的惜福老人
62 布农人的床头话
64 流笼里的农夫
67 垦丁农场的孤单女工
69 风柜的蒙面女
70 水埯的鹦鹉鱼
72 寂静的天地
74 蔺草的清香
76 农妇的雕像
78 被爱串起的一家子
81 凤梨田的背影
82 二水乡的十字路口
84 芦洲的沧海桑田
87 碧侯村的浓烟
88 赛嘉村民的笑容
90 摄影就像双面镜
93 兰屿的包袱
94 红叶的一家四代
第三单元 信仰
98 北港的妈祖信徒
100 苏厝的陆上行舟
102 摄影与信仰
104 美浓的伯公坛
107 旗津的酬神戏
108 兰屿的白日梦
111 兰屿的头发舞
113 在武界祈祷
114 多纳天主堂的小孩
116 关庙的把关老妇
118 多纳的哺乳图
120 庙祝与小孩的对弈
122 比利良的桂冠
124 在利稻忏悔
126 安平古堡的摆渡
128 看守员与诗人
130 裸身和真诚
132 举手宣誓或去煞仪式
134 爸爸捕鱼去,为什么还不回家
136 渐行渐远的朋友
138 农夫与稻草人
第四单元 归宿
142 灵魂的肖像
144 美而险的景与色
146 梦中梦
148 这世人和下辈子
150 人生飨宴
152 祖母和孙女的答案
154 永远的老师
156 头城竹器匠
158 空荡的告别式现场
160 永浴爱河的人瑞
162 走入未知的旅程
164 光阴流逝中的光影
166 长白山上的日落与日出
168 台上台下都是戏
170 有葬礼和没有葬礼的死亡
172 离家或是返乡途中
174 孩子,你记不记得
176 走回童年之路

作者简介

《人与土地》是“中国摄影教父”阮义忠最为著名的摄影系列,拍摄于1974—1986年,展现其时台湾乡村正在逐渐消逝的人情与风景,曾在国内外诸多美术馆展出并被收藏。
那时候还没有任何旅游指南,阮义忠依靠一册台湾客运路线图,走遍岛上大大小小的角落,在都市的触须探达之前,记录下乡民最朴素的日常生活。这是人与自然还亲密依存的年代,人们在土地上成长、劳作,视勤俭与坚韧为生活的信仰,又在最终归宿于土地。
增补本收录了《人与土地》系列全部86幅照片,每幅配以简净文字,讲述照片背后动人的真实。在人与土地的联结已变得冰冷而遥远的今天,幸有阮义忠捕捉到的一个又一个瞬间,留给我们可供寄托的不变。


 人与土地(增补本)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前段时间,在网上与朋友聊天,对方随口谈及了自己在之前夏收的时候,陪父母一起回乡下老家探亲的经历。说不上什么愉快,更正确的来说,她当时是很惊悚的发现,简直跟沧海桑田似的……封存在儿时美好记忆中的东西都不见了,除了一些留守的老人,人也都不在了,当年和她一起玩的小伙伴不是考出去了,就是外出打工;然后想看看自己以前常去玩儿的地方,也被砍净挖光了。刹时间,感觉自己的童年记忆灰飞成了烟云。那些纯真年代的生活点滴记忆,关于村口的大树、田野、小溪的曾经故事,都被看到的现实给击得粉碎。——事实上,去的时候除了村子的名字,所有的都变了。朋友多少有些自嘲的说,进了村子简直就要迷路了。整个的村子几乎被推倒重建了一遍,漂亮的自己都不认识了,这还回忆个什么啊。也只得无奈的感慨一声:变化可真够大的了!我问她,那你以后还回去吗?电脑那端沉寂良久,说,——不想回去了。是呀!就算是回去了,也没有一点儿回忆了,回去还干什么呢?与其面对着全然不认识的故乡,还不如干脆来个“眼不见为净”的好,多少还能保留下点那些美好的儿时回忆,少生出些今昔对比的悲凉与无奈。突然有种苦涩的味道涌入口中。常听电视上的老人说,土地是咱庄稼人的根呐。可惜,这个根也变了,变了的根,还说得上是根么。土地,对于西方人或许只是财产,但对于国人而言却是命运。生于斯,长于斯,也终老于斯。国人被固有的观念牢牢的束缚在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上,除非是没了活路了,否则是坚决不会丢下离开的。不像是西方人,对于脚下的土地并没有太深厚的归属感,就像是流淌着游牧民族的血液,呃,他们倒的确是流淌着海上游牧民族的血液呢。城里人,上溯几代,一直向上追溯,祖宗都是乡下的泥腿子。当然,进了城就不一样了,或许说自以为不一样了。但是,你看看那些年轻的时候削减了脑袋往城里钻,到老了想方设法的弄一块地,惦记着亲手种地劳作收获的老人,就知道土地对国人的羁绊有多么的强了。只是,以前的人还好说,现在的人,进了城想再回去?可还能回哪儿去呢?……是回去看那些被挖的遍体鳞伤的小山,被肆意倾倒的垃圾污染的臭气熏天的小溪,被嫌挡道推倒的村口大树填平的场地……这些想想都令人心里发凉的地方吗?真的,已经回不去了吧,那个记忆中青山绿水的故乡,那里有着曾经和小伙伴们奔跑嬉戏的青石板路,有着清澈甘甜的井水喝下去透心凉,有着曾经在炎炎夏日带来荫凉的大树爷爷,曾经的,故乡……作者说,信仰是非常相信。我想,对于自私贪婪的人类而言,最可贵的大概就是敬天畏地的那份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了。有所限制,才不至于无所顾忌。想一想,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物质生活的发达,我们真的丢失了很多东西。不断地在失去,前行的时候也不曾在意,但是回头的时候又无处找寻。那些最本真的,也是最可贵的,不只是传统的文化、道德之类的,还有那些我们本应该留给子孙后辈的宝贵财富。最明显的,是正在消失的乡间的声音。那些清脆的虫鸣、小溪奔流的歌唱、风吹过稻田的簌簌声的等等,还有,还有农人辛勤劳动的拉歌声,和更多其它的曾经独属于的乡间的声音。时至今日,曾经恬静安然的乡间,却只余下了各式机器的嘈杂轰鸣,和各种播放器的吵闹乐声。真正该属于乡间的声音,反倒正在以一种飞快的速度消失。在人们不曾注意到的时候,在人们忽视的时候,但当你回首来时,却已然无处可寻这种种旧时的声音了!说起来,【文学、绘画着重想象与回忆,摄影却仰仗直觉与发现。两方各有所长,但摄影的见证性凌驾于其他符号,难怪日本人将之译为写真。】此书或者就是作者对于过往的一种致敬,或追思吧。全书分四个部分,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却要数以“劳动”为主题的第二部分了,镜头总不离乡人辛勤劳作与收获喜悦的身影。单纯黑白影像的记录,单调又别有一种直观的冲击力与震撼感。至于作者的附文注解的影像故事,只能说,那些文字中总有着一种倦怠与落寞,或许是因为无处安放的旧时的乡愁吧。【童年的点点滴滴永远鲜明,故乡确早已没有我的痕迹】。相信,这不只是作者心中的怅惘,更是无数背井离乡老大还的异乡游子的隐痛——究竟,上哪里才能找回我记忆里的故乡呢?不大理解作者的是,明明自己身为农家子,一方面也很能理解农人传统手工劳作的辛苦;一方面转头又在那儿哀叹人工被机器取代后,失去了与土地、作物直接接触的亲密,人的精神也因此而日渐萎靡,究竟你是闹得哪样啊?作者之前也有说,【都市人到乡下猎奇,总把苦难当浪漫看,我倒是时时警惕自己,要多将镜头对准日常生活;细细体会对象的喜怒哀乐,胜读一堆闲书。】怎么明知道自己对乡人应该抱有“同理心”,可真到了展现立场的时候,又犯了自己看不上的别人的错误了。
  •     唤醒当代人失落的土地记忆 “在阮义忠先生的镜头里,台湾的乡亲们似乎并不在乎或者顾虑他的镜头存在。他们只是在生活,在生活中,而阮义忠先生可能于他们来说,也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他们对摄影中的阮先生并不起外心,有生分、见外之感……而那些照片虽然是日常,但那也是既质朴又有张力的日常,是有饱满的生活与充实的生命的日常。这样的日常教我们振作,教我们知道感动是什么,也让我们惊醒麻木的丑陋。”学者顾铮如是高度评价阮义忠的摄影作品及他的随笔集《人与土地》。 人地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土地支撑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与土地》是“中国摄影教父”阮义忠最著名的摄影系列,拍摄于1974年到1986年间,反应了台湾乡村的变化。其中,书中呈现的这86幅照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人与土地的联结、人和自然的共存。在人与土地联结已变得冰冷而遥远的今天,阮义忠用胶片记录着台湾那些即将逝去的乡土人文,用镜头捕捉到一个又一个的瞬间,这既是其对自己成长土地的价值和美的再发现,也是留给我们可供寄托的不变,与对失落(或迷失)记忆的依恋——“我在拍照时,最想留住的正是人性的美好:人与人的互信互助,人对土地的依赖感恩,人对天的敬畏,对物的珍惜”。因为阮义忠眼睁睁地看着“花枝招展”的台北变成一个“又脏、又乱、又假的都市丛林”。 《人与土地》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影集”,每张照片的背后都有段长长的故事,尽管作者“自谦”不能像“行家们写成一篇篇动人的小说”,“只有偶尔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讲故事”。但是,这一点儿也不影响作者对“人与土地”的反思。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污染是当前土地资源面临的三大最主要问题。而这些问题除了自然界演变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人类利用不当造成的。已经破坏和污染的土地,有些是不可逆的,有些则要经过成千上万年,或者更久,才可能恢复以前的功能。“我们的土地正在滴血”的呐喊声不绝于耳。 这是一个不顾一切拼命挥霍土地的时代;这是一个放肆欲望拼命糟蹋土地的时代。“人类文明与地球生态变化的幅度之大、速度之快,恐怕超过以往三百年,甚至三千年。这不只是生产消费的失控、科技的滥用,也和人类的自大、贪婪及价值观颠倒有极大的关系。”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一切都在变,都在消失。在变化与消失的过程中,有一个瞬间被相机记录下来,就成了不变的永恒”,而“写《人与土地》正是一种反省”——“透过相机镜头,只见妇人一脸肃然,深深地盯我一眼后便将目光移开,仿佛是在谴责我以及一切外来的侵入”。 人劳作于土地,人生存于土地,而人与土地,究竟该以怎样的一种方式存在?人与土地,对生活、对民生及当下经济社会究竟意味着什么?“摄影,理应是一种期许、一种祝福。”在“黑白影像”无声的静默中,渐逝渐远的乡土风情又一点点清晰起来了。人与土地是永恒的“主角”,山川、农田、房舍、老牛车等,既是照片的背景,也是照片中人的生活底色。阮义忠是用他的作品告诫世人,“工业发达让经济快速增长,也使自然环境受创程度越发严重,温室效应导致的灾害不胜枚举。老天爷一旦生气,演再多的酬神戏也得不到救赎”。 带着满腔的热忱与深沉的爱恋,阮义忠通过的摄影艺术的载体,引导人们从更广阔的视角反思现实生活及现实中正在发生的许多问题。阮义忠说:“我并不是用摄影证明自己的艺术成就,而是用照片传达对传统的体会以及人文精神对我的感召……”在《人与土地》中,阮义忠把台湾乡村正在逐渐消逝的人情与风景,归咎为频繁、错乱的选举与工业化的无序掠夺。总有一天,在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大潮激荡指出,人们终究会猛醒过来,人们终究会明白绿遍天涯的大地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 土地是人类生命的起源和终结点。土地,不仅仅是创造生命的决定性力量,还是万物之所归,是生命再一次轮回转化的生生不息之源。阮义忠的摄影,以超乎寻常的热情和洞察力,专注地用镜头记录台湾的社会现象。读阮义忠的《人与土地》,对改变人类现有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树立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意识不无裨益。只有当人类真正拥有对土地及土地上的一切存在物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呈现出它的勃勃生机,人类才会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尊严。否则,等待人类的只会是自然界的无情报复与惩罚。 (欢迎合作,欢迎约稿:dushan_baihe@163.com) 《中国保险报》5月23日 http://shh.sinoins.com/2014-05/23/content_112140.htm
  •     这实在是一本人生感悟的书其照片都成了辅助不过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阅历不同,想来看了之后的想法也不同吧。我着实被文字打动了。本书内容和简介差不多,纪录的台湾的风土人情,这些我也看不懂,咱不是台湾人,也没有什么人文情怀感受不到什么,但是在纪录的字里行间里作者写了自己的内心感触,把他的人生经历从简单的字里行间透了出来。可能我一直处于人生的低潮期吧,看着某些片段,感触颇深。本书照片传达的,也许我层次不够,在我看来,没什么技术性,以现在的数码技术,人人都可拍,但是照片的取材和故事性能办到的人少之又少,有很多照片现在要重新拍那是不可能的了。不过看完此书能实际的感受到,摄影师成就与光鲜,背后也是艰辛。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文字的水平比较不吸引人,但却是图片的一种有效补益
  •     “摄影不光是记录,还是期待与等候。” “相机是赞叹的工具,不是批判的武器。”
  •     看图的。
  •     影像,文字,都是作者情感的外延。
  •     影像自然是很棒的没错。文字非常质朴直接,虽然在行文上总是有牵强的“硬要拉回主题”的感觉,但毕竟说的都是实打实的肺腑之言。装帧方面,版式比较纠结,很多横版不得不从中间断开,这是硬伤。装订方式上可以180度平展的手感我很喜欢。
  •     阮义忠老师的作品,这个系列以读图片背后的故事为主,轻松闲适,若要欣赏摄影作品,则推荐大开本的《人与土地》画册,印制相当好,繁体版台湾出,简体版浙江摄影出版社出。
  •     平凡的力量
  •     人与土地,带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大地的谦卑记录了一切也纪念一切
  •     有时候翻我手机里的照片,好烂不说,幻想着跟人讲一张张照片后的故事都可以自己一个人想好久。我不知道作者的名头有多大,我只知道跟着作者一页文字一页图读下来,感动有时,捧腹有时,思考有时。
  •     签名版么么哒
  •     “文学、绘画着重想象与回忆,摄影却仰仗直觉与发现。两方各有所长,但摄影的见证性凌驾于其他符号,难怪日本人将之译为写真。”
  •     “摄影有时就像双面镜,既映出对象的影子,也照出摄影师的感受。表面上好像是拿相机的人捕捉了什么,其实,被摄的却是他自己的心。”
  •     三星半
  •     有次寒假回家,家门口那条野草丛生的小路不知何时也被铺上了一层灰突突的柏油。书里的文字稍显笨拙,一会儿浩叹,一会儿又来正能量。
  •     个人感觉故事不错 摄影太!棒!了!文字结尾有点强行升华立意
  •     最喜欢里面一句话,会回来的才让它离巢。
  •     摄影当如是。
  •     自然的、最初的、不加修饰的、本真的人的状态。
  •     从未想过我会因为一张图买一本书,太过怀念在山中和菜地里度过的自足和自信的童年吗?一边追求现代化工具带来的便利性,一边某处怀念泥泞的大地,或夕阳中炊烟升起的画面,甚至是在玉米地里看不到一个人的那种不安感。日常生活日复一日,当呼吸、动作反复,带着某种韵律,就透着参不透的哲学意味。
  •     三十年前台湾的风土人情,越读越是觉得“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些乡土也是我的童年啊。那时的一切才是人类文明啊,如今至多不过机器文明。工业化和“科学”使人们失去了敬畏也失去了信仰。
  •     我爱这土地。
  •     不只是感动 我想
  •     第一张照片有点像植田正治。基本全部是大景深
  •     信仰那章感受很多 总之要惜福啦
  •     海岛七号 旅游景点的异常拍摄 悲情世界的人与土地
  •     照片很赞,文字也朴实。学摄影的同学,值得一看。
  •     一个好的摄影师必须是对生活有好的理解。
  •     搞摄影的都该看看
  •     阮老的摄影图集百看不厌,超喜欢的人文摄影师。片子里满满的都是乡情和温暖
  •     拍照乃捕捉事物之影,事实乃本身之形。摄影和事实的关系正是“如影随形”。影是空,形是有,真空之中得妙有。我从写小说,画画的兴趣转为以摄影为职志,最大的收获是从沉溺于想象世界,越陷越深的困境中脱身而出,落实于人间生活。拍照让我不能回避对象,使我必须正视自己所见,领会个中含义捕影成形,化空为有。
  •     胶装分册骑马订,可以平平的展开,光这点就很喜欢这本随笔影集了。镜头前一切的人、事、物都是老天给的礼物。导演是他们自己,我只是按下快门,记录一刻。
  •     在牙医诊所看完了这本。还是要买。去过最文艺的牙医诊所,进去的时候大家在讨论荣格,听好妹妹,喝白茶。书架全是真文艺,医生说了,借书随意,一定要还,不还就催。扯远了,阮义忠的书都得囤。
  •     拍得是照片,流出来的都是作者的乡愁啊;幸运作者还能捕捉到自己童年回忆的痕迹,而如我来说,天翻地覆,无处寻觅。
  •     我也希望有一天也能用镜头记录我的家乡我的村子。
  •     8.5 有些时候为摄影作品写文章是多余的,部分瞬间我们拍摄下来带有感慨,但大多数时候是不足为外人道的,或者说是道不出的。这些往往需要人们自己去寻找的和体会。阮老也在文里写“说了就被限定了”。特别喜欢成长篇和归宿篇的照片,黑白很有力量。
  •     乍一看很多图片都很平平,没有完美的构图,没有特别的景象,但是当你意识到这些影像全部出自30多年前手动测光手动对焦的胶片机时,你不得不为之感叹。除了感慨摄影器材和技术的发展,更要感慨的是这30余年间的世事更迭。
  •     读了文字才知道,原来人文片该这么拍! 摄影师不是躲在角落的人,要和对象交流,建立关系,把握气氛,然后定格那一刻。 阮老师说有一次为了拍一张照片帮一户人家收了一下午的稻我也是笑了
  •     阮先生的摄影随笔集我非常喜欢,已经读了三本了,这本《人与土地》给我最为触动,细腻不华丽的文字配以朴素而又意味深长的照片,仿佛抚摸纸张如触碰到了影像中的土地一般。从阮先生的文字里读出了一个摄影人应有的品德:乐观、勇敢、和善、忠于信念
  •     那个年代真是够自然,随意截取就是件艺术品
  •     再好的风景若是少了人的生活痕迹,就禁不起细细品味。要多将镜头对准日常生活,细细体会对象的喜怒哀乐,胜读一堆闲书。
  •     拍照片还得是需要故事的
  •     摄影作品不在多,在精在意;照片不在解释,在表达。阮先生的真诚品质足以显见,个别照片的捕捉也非常神妙,但啰嗦复杂了。20150122
  •     印象最深那一句:城里人常常把乡下的艰辛看成是一种浪漫
  •     一本让人看得想流泪的真诚、朴实的摄影集 “中国摄影教父”阮义忠当之无愧 推荐收藏
  •     图片真好看,文字稍微过了点。
  •     台湾人讲乡愁是天下第一。人葬在泥土里,是死后同这宽厚忠诚的大片土地的讲和和安息。身虽困在方寸之地,心却往返于天地间。
  •     Kindle版本,有不少照片被分成两页,残念!
  •     “......在平凡人身上捕捉不凡的气质......拍成令人景仰的雕像......只要以本真示人,就能克服重重樊篱......"大师的文字就是看过作品的评价。
  •     非常喜欢他的作品 每一张照片都是说不完的故事 从他的照片里面 旧时台湾的景象一点点显现 有机会 非常想去一下台湾
  •     阮义忠的文字还是看得出流氓气息的,不细致,却也真诚。当年和杜可风相处的一些细节很值得推敲啊...越到后面,惊喜越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