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力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505731332
作者:大卫·麦克奈特
页数:236页

章节摘录

第1章 十字军型企业人们对我知之甚少,我并不只是一名在这个多姿多彩行业中牟利的商人。相比于财富,我更注重思想本身。鲁伯特•默多克,1995年不管别人怎么说,我的公司代表了的就是我的思想、我的个性和我的价值观。鲁伯特•默多克,1996年2004年的纽约麦迪逊广场,共和党正为布什总统的大选胜利而庆贺。布什总统当年被尊为对伊战争的英雄,并在总统大选中一举击溃竞选对手约翰•凯里。在庆功宴接近尾声之时,许多代表正纷纷准备离场,此时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电视中播放着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英文缩写,于1980年6月创办,总部设在亚特兰大。——译者注主持人朱迪•伍德拉夫和沃尔夫•布里泽的访谈节目,见此情景,一些代表大喊道:“转福克斯新闻频道!转福克斯新闻频道!”在共和党的心目中,福克斯是挚友,而CNN却是宿敌。CNN曾是默多克的眼中钉、肉中刺。当他每天骑自行车外出锻炼时,他总是眉头紧缩,深思着如何缔造一个成绩斐然的电视网,以和“自由左翼”的CNN相抗衡。今天,默多克成功了。作为CNN的一大劲敌,他不但成绩斐然,更在总统大选中给CNN以沉痛一击。默多克旗下的福克斯新闻在美国政坛更是举足轻重,不仅其忠实观众深受其影响,甚至整个美国电视的基调都因福克斯新闻而改变,形成了一种所谓的“福克斯新闻效应”。每日傍晚,福克斯新闻的主播便向其300万受众散步噩耗,有恐怖主义的、自由党派的、同性恋的,当然也包括民主党的,在音乐和图片的衬托下,所有这些“福克斯新闻速报”显得尤为声形并茂。巴拉克•奥巴马总统一直以来都是福克斯的攻击对象。2007年,当奥巴马竞选民主党提名时,福克斯新闻的评论员就大散厥论,称在印尼长大的奥巴马曾就读于伊斯兰学校。在美国,自“9•11”恐怖袭击后,大众的脑中就将伊斯兰学校和伊斯兰恐怖主义画上了等号。在之后的总统竞选中,福克斯电台的另两位评论员又大下妄论,其中一位称奥巴马和其妻子米歇尔•奥巴马都以“恐怖主义刺拳”方式相互问候,另一位则故意将奥萨玛•本•拉登改写成奥巴马•本•拉登,使其忽然变成了美国的追杀对象(这两位记者后来都正式道歉)。在整个竞选过程中,福克斯新闻最具攻击力的主持人肖恩•汉内提每晚都对奥巴马加以抨击,称他是一位“得意忘形的贵族”,并与恐怖主义及黑人激进分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奥巴马虽然对此不屑一顾,只当其是汉内提个人的“咆哮之声”,但对他夫人的影响,他还是深表忧虑。在总统大选中期,默多克、奥巴马以及福克斯新闻的首席执行官艾罗杰举行了一次会面。会中,奥巴马与默多克谈了点琐事,包括他和他父亲的关系,但对于艾罗杰,奥巴马表示不想在福克斯是否会继续抹黑他们夫妇俩的形象上浪费时间,并表示福克斯正在不遗余力将他冠以“可疑的、外国的、可怕的恐怖主义分子”的头衔。针对这一质问,艾罗杰提议奥巴马出席福克斯的节目,而后双方的关系才逐渐缓和。默多克的传记撰写人迈克尔•沃尔夫曾在书中提及此次会面,并称当奥巴马以福克斯的种种做法为不耻时,默多克和艾罗杰则都表示了愤慨。虽然默多克总是否认福克斯新闻与政治为伍,但在2011年卢斯奖的演说词中,还是称赞艾罗杰“为保守派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那年,默多克与另一名共和党总统竞选人也有种种联系。默多克的一位编辑在“万军之中发现”了萨拉•佩林,为她套上了共和党内一颗闪耀的巨星的光环,并将她和麦凯恩一起推上了总统候选人之列。《旗帜周刊》的编辑比尔•布里斯托尔曾与一群美国当权的保守党派共同搭船前往阿拉斯加,与当时还是阿拉斯加州州长的佩林会面,之后没多久,在共和党人“全军一片惨淡之时”,佩林以“优异的政绩”出现在了《旗帜周刊》的版面中。形势终比人力强,虽然福克斯新闻对麦凯恩和佩林不遗余力地支持,并对奥巴马施行了诸多无情的抨击,但最终难以抵挡住民主党获胜的大浪。但斗争并未因此而结束,福克斯的打击目标也未有改变。诚然,奥巴马的当选使许多美国人重拾信心,但其在用以应对80年未遇的金融海啸的巨额政府开支,却使得饱受责难的众多保守派人士找到了反击的机会。在奥巴马宣誓就职后的数月间,美国政坛上就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出现了一个被称为“茶叶党”的派别。该党派的目标直指政府的巨额开支,以及为了应对危机所实施的增税政策。在行动上,保守党派多年来第一次采用了上街游行的政治手段。福克斯新闻则是其背后的推手:在福克斯的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不遗余力地呼吁观众支持游行,其官方网站更是详细罗列了游行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细节。在游行的队伍中,有一位特殊的信徒,他就是福克斯新闻主持人格伦•贝克,他曾强烈指责奥巴马是一位“种族主义者,对白人及其文化深恶痛绝”。这一煽风点火似的言论,曾在大选期间影响了许多选民。在2009年4月首次游行前夕,福克斯新闻就对游行大加称颂,并鼓动观众尽量“释放他们的不满”。游行当日,数位备受世人瞩目的主持人悉数到场,并做了现场演讲,其中就包括了肖恩•汉内提、尼尔•卡夫托、格里塔•凡苏斯特伦和贝克(默多克旗下的《纽约邮报》自始至终都是“茶叶党”的支持者,在它的网页上也罗列了游行的时间和地点)。白宫因“茶叶党”的游行而深为困扰,并将福克斯新闻定义为是共和党的羽翼。奥巴马发言人安妮塔•邓恩说,当奥巴马上福克斯电视的时候,他就知道“这并不只是一家新闻机构”。数日后,默多克对此回应道,奥巴马政府的“反商业”名声由来已久,对于针对福克斯的抨击言论,默多克则蓦然一笑道:“我无意就白宫对福克斯新闻数位评论员的指责做任何评论,我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样做的确提高了他们的支持率。”在奥巴马当政时,福克斯新闻曾蓄意操纵政治语言。当奥巴马的医疗保险计划尚处于讨论阶段时,福克斯一高官就对他的下属给了一个“友情提示”,敦促他们在这一问题上应尽量避免使用“民意”之类的词汇,而改用“政府倡导的医疗保险计划”,如果不得不使用“民意”二字,则要冠之以“所谓的民意”。结果,《纽约邮报》、《华尔街日报》和福克斯一起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同样的词汇。在时间上,也与共和党内部策略家提交建议的时间不期而合。2010年初,在默多克身边发生了一场小型的政治变革。他的女婿马修•弗洛伊德(西格蒙德的曾孙,默多克女儿伊丽莎白的丈夫)在一次接受《纽约时报》对福克斯新闻看法的时候,如是说:“艾罗杰一而再、再而三地无视新闻准则,使新闻集团、福克斯创始人乃至全球的媒体从业者都为之汗颜。无论在家族内,还是在公司内,我都不是唯一一个以之为耻的人。”弗洛伊德是伦敦首屈一指的公共关系高管,在针对艾罗杰的言论上,我们相信他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艾罗杰却回应道,弗洛伊德需要去看下“精神病医生”了。目前为止,弗洛伊德的言论究竟代表了谁,尚未可知。虽然他的妻子伊丽莎白晚些时候表示,此事与己无关,却有流言称,默多克家族继任者对福克斯新闻在奥巴马总统竞选期间的所作所为不甚满意。在竞选期间,伊丽莎白曾在英国为奥巴马组织了一场筹款活动,而其弟弟杰姆斯也表示了对民主党的全力支持。无论是在默多克退休后还是死后,伊丽莎白、杰姆斯和拉克伦作为默多克的子嗣,无疑将接管这座媒体巨厦。因此,弗洛伊德的言论也成了观察者们对后默多克时代政治倾向的揣测。新闻集团对日后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政治影响力,弗洛伊德的言语可能是某种信号。独一无二的政治影响很多时候新闻集团被认为是全球化的产物。和数家大型全球性公司一样,新闻集团资产庞大,利润可观,业务遍及全球各地。在美国,新闻集团拥有一家大型的电视网络(福克斯广播公司)、一家影视制片公司(20世纪福克斯)、一家闭路电视(福克斯新闻)以及两家报社(《华尔街日报》和《纽约邮报》);在英国,旗下囊括了BSkyB卫星电视公司、《太阳报》、《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在澳大利亚,新闻集团拥有包括《先驱太阳报》和《澳大利亚人报》在内的全国最大的新闻报业连锁集团。除此之外,新闻集团还有一家全球出版商科林斯出版公司和诸多小型企业。和别的上市公司一样,使股东利益最大化一直都是新闻集团所追求的目标。无论是默多克的支持者还是批评者,在公司盈利性上都达成了共识:批评者认为默多克是一个只认钱的奸商;而支持者则为他敏锐的商业嗅觉而拜服。所有人都认为默多克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使利益最大化。默多克自己也对此讳莫如深。他曾对他的传记作者威廉姆•肖克罗斯这样说道:“所有的报刊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我做报纸并不是为了赢得人们的尊重。一旦我这样做了,我希望有人能直接开除我,因为这不是办报纸的真正意义所在。”但这仅仅只是一种表面说辞而已,事实与此相距甚远。默多克在赚钱的同时,也在不遗余力地宣扬他的理念和政治信仰。要是将新闻集团想象成一家普通的跨国企业,不免有失偏颇,其业务亦非别家可以复制。它的唯一性从它的架构上便可见一斑。大部分跨国公司的架构类似于官僚机构,底下是大批的技术人员,顶上是默默无闻的首席执行官。而新闻集团则不然,它好比一个独裁者王国,王国到处洋溢着独裁者的个人特质,其中还包括对公司握有控制权的股东。公司董事会中遍布着默多克的老友,他们有着与默多克相同的政治信仰,如西班牙前总理约瑟•阿那扎,前纽约画派理事乔尔•克莱因。多年来他们与默多克形成了独有的一套保守派世界观,并每年以个人或公司捐助的方式斥资数百万美元加以传播。默多克的媒体帝国不但深入各国的政治舞台,更是默多克个人价值观的传话筒。默多克本人更是醉心于政治争斗,不遗余力地扮演着一个政治高手。各国的政要对此也是乐意的,对他们而言,默多克在用他无尽的媒体资源宣扬个人政治信仰的同时,也使得政府和政党从中受益。福克斯新闻和《太阳报》在赢取大笔金钱的同时,更是支持或诋毁政党最有利的政治武器。福克斯对奥巴马的诋毁与《太阳报》在20世纪90年代对英国工党领袖尼尔•基诺克的手法如出一辙,对布什总统的支持也可对应《太阳报》对布莱尔的垂爱。对于亏本的报刊,每年新闻集团都斥资数亿美元之巨,以使其能够继续宣扬默多克的政治信仰。《纽约邮报》就是个最好的例子。该报新闻集团于1976年斥资370万美元购得,但该报却从未有过任何盈利,而且光在撰写报告这一项上,每年就要开支1500万至2000万美元。该报曾在1988年被新闻集团出让,但默多克很快又在1993年将它购回。在之后的一段采访中,默多克坦言,在过去的30年中,《纽约邮报》共亏损达1亿美元。伦敦的《泰晤士报》每年也亏损严重。一份2007年的报告称,其在2004年一年中就亏损了8900万英镑,其主要的救助资金则来源于他的姐妹刊《星期日泰晤士报》。但在2009年,这两份报纸都出现了亏损,金额高达8700万英镑。同样,《澳大利亚日报》在头20年中,始终处于亏损阶段,即使在今日,亏损亦时而有之。实际上,这三家报刊都是默多克在三国政坛获取地位的政治棋子。2011年,默多克推出了一份iPad报刊《日报》。显然,这份报刊是一个全新的尝试,试图在政治影响力上能给予默多克更多的空间,其日后获得的资助也将是空前的。在某些时候,默多克也会承认其报刊面临着巨额亏损,但他将其亏损美化为是对读者的馈赠,使其拥有更多的选择,并促进行业竞争。实际上,明眼人都明白,这不过都是用来宣扬其保守派信仰和价值观的工具。“默多克只会支持胜利者”是那些对默多克的政治信仰不了解人的惯用言论。他们认为,默多克不过只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但1997年英国大选中,新闻集团对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的支持,就是最好的例证。此役中,默多克在政治上的实用主义和对保守党的冷酷无情展露无遗。诚然,默多克的确无情,但就以对布莱尔的支持来论断“默多克只会支持胜利者”,不免武断。当年默多克对工党的支持,归根结底是因为其察觉到了英国的政治中心已经转向了一种新的撒切尔主义,此种主义在工党中也被广为接受。与其说是默多克支持工党,倒不如说是工党彻底改变了自身的立场。而其改变的动因,正是在默多克新闻媒体帮助下,所达成的政治共识。支持胜利者确实能给默多克的公司带来诸多商业利益,但在1997年这件事情上,是工党顺从了默多克的意志,在按照默多克的指引行事。此外,在布莱尔参加1997年大选前曾“周游列国”,其中一站就是新闻集团的编辑会议,其中传播的信息自是不言而喻。称默多克利益为尊的人们还常常以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为例,称当年默多克为了将其媒体帝国植入中国,不惜对中国的领导阿谀奉承。1993年,默多克对科技进步大加赞赏,称其是“对抗集权主义最有效的武器”。但第二年,却因为中国政府对BBC不满,将其节目从亚洲星空卫视中剔除。之后不久,新闻集团旗下的科林斯出版公司又斥资100万美元,邀请前中国经济改革者邓小平之女邓蓉,为其父亲撰写传记。同时柯林斯还暂停出版前香港港督彭定康描写中国的书籍。虽然这些举动的确说明了默多克的唯利是图,但其范围也只有在那些默多克无意其政治意图的国家中。只有在能被新闻集团影响的国家中,默多克在政治和商业上的野心才会同时起作用。更何况,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已远不是当年默多克憎恶和痛恨的中国了。相比于某个政党在选举中的胜败与否,默多克对政治活动及政治影响则更为上心,无论哪个政党执政,其在意的是他的价值观能否在数十年中得以贯彻施行。英国媒体学者史蒂夫•巴奈特和艾佛•加布认识到,默多克对政党的支持方式并不相同,他们说道:“在默多克的报刊中,有一种连续性的信息,它们一以贯之,形成了某种意识形态。那些熟知默多克报刊的人会发现(不仅局限于英国),当发生重大政治变故的时候,为其报纸增色添彩的正是游走于其中的意识形态。”当默多克接手《华尔街日报》的时候,保守派记者杰勒德•贝克成为了他的意识形态代言人,接任了副主编一职。贝克与默多克的媒体帝国有过多年的交往,曾多年向福克斯新闻和《旗帜周刊》供稿(其中向《旗帜周刊》供稿时间为2004年至2007年)。据一名前《华尔街日报》记者称,贝克的任务就是“监管《华尔街日报》,使其不出现左倾的意识形态”。默多克的意识形态贯穿于整个新闻集团,其中也包括柯林斯出版公司。2009年柯林斯出版公司出版了由2008年美国副总统候选人佩林撰写的《美国式生活:使人疯狂》,该书一炮而红。之后,出版社宣布,将出版一个特别版系列,该系列丛书将由保守派人士来撰写保守派事迹。新版将以亚当•贝罗为首,他也表示将“以保守派的观点,撰写数本以文化战、理念、修正主义式历史、传记、选集、辩论性以及流行文化为主题的书籍”。在佩林的《美国式生活:使人疯狂》成名前,柯林斯就一直在出版保守派书籍,其中不乏冠以国家领导人头衔的惊世之作,如里根总统、撒切尔夫人和霍华德总理以及其他一些知名的保守派政要,除此以外,也有一些右倾的书籍,其中数本挑起了针对比尔•克林顿意识形态的攻击。虽然这其中也有数本在商业上获得了成功,但其余的只是讨好出版人之作。如同报刊的编辑一样,出版社的人员深谙默多克的政治喜好。柯林斯前发行人威廉姆•逊克在1995年接受采访时说道:“默多克总是指责我出版的保守派书籍数量不够,还开玩笑说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左倾分子。”多年来,默多克默默无闻地在政治上投入了大笔金钱,其中包括向共和党州长协会捐赠的125万美金,以及2010年在美国参议众议两院选举期间向美国商会捐赠的100万美金。这两个组织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在电视广告中对民主党大肆抨击。当被问及捐赠问题时,新闻集团的一位发言人称,我们相信共和党州长协会和新闻集团一样,信奉“自由市场的力量”。1993年,默多克又出资捐赠共和党的“未来项目”,该项目由前美国副总统顾问比尔•布里斯托尔创建,其用意旨在稳固共和党力量,并破坏希拉里•克林顿的医疗方案。2003年,默多克又向此番捐助了30万美金,以阻止加利福尼亚政府对种族数据的收集。而在此之前的1996年,默多克就曾因类似原因向加利福尼亚共和党人捐赠了100万美金,以抵制当时的克林顿。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默多克曾向一个支持撒切尔团体援助了27万英镑,以对工党蓄意诽谤。除此以外,在英国和美国,默多克还组建了两个与CIA美国中央情报局,是美国政府的情报、间谍和反间谍机构。——译者注及英国军情处联系密切的组织。相比之下,他对《纽约评论报》和澳大利亚《四分仪报》的财政支持,则要小得多。默多克对政治的热衷由来已久。早些年,默多克曾对保守派嗤之以鼻,却在暗中向改革派提供了诸多资助。其中最为成功的案例,当属1972年澳大利亚大选期间,默多克不但向工党提供宣传费用,还在他的报刊中免费为工党大肆宣称,更让他的英国分部为澳大利亚工党造势。最终,工党大获全胜。同年,他还向一个匿名组织提供资金,资助其对威士忌及金酒生产商德斯特勒公司(Distiller Company)的示威游行。与此同时,《星期日泰晤士报》也正在向德斯特勒公司提出诉讼,起诉其所生产的沙利度胺导致婴儿畸形,但其赔偿却迟迟未予执行。除此之外,默多克还特意任命《世界新闻报》的一位高级主管作为运动的组织人。至今为止,默多克究竟对政治提供过多少资助,尚无人知晓。2010年,新闻集团所公布的对美国共和党的资助数额,使得世人惊愕无比。自那以后,新闻集团决定公开今后对政治的捐助数额。在新闻集团例行的编辑和管理会议中,其政治特质更是一览无余。虽然高级员工例会在许多公司都已司空见惯,但邀请政要参与其中的,却鲜有所见。在美国和英国,包括媒体公司在内的大部分企业,都对政治敬而远之,而新闻集团却独树一帜,其所举办的全球编辑峰会,美国共和党人和英国的工党成员都成为了特殊的座上宾。如此富有政治色彩的聚会,对于一个专注于报道政治的新闻机构来说,实属非比寻常。新闻集团的全球编辑峰会始于1988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亲赴科罗拉多的阿斯本致演讲词,此外还有前美联储主席、新保守派顾问波德霍雷茨,以及数位国防部官员和英国政客大卫•欧文。一位编辑后来回忆道:“我们就好像是凯旋的将军,实在受宠若惊。”1992年,一场名为“现代文明对民主资本主义的威胁”的峰会再度在阿斯本召开,与会者中包括国防部部长迪克•切尼夫妇,前撒切尔夫人的顾问约翰•奥沙利文,以及被誉为新保守派教父的欧文•克里斯托。时隔三年的澳大利亚峰会上,英国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亲赴致辞。1998年爱达荷太阳谷峰会上,英国大臣高登•布朗如约赴会。墨西哥峰会上,美国国务卿赖斯和和英国保守党领袖迈克尔•霍华德也悉数到场。这些峰会好比是新闻集团政治动向的晴雨表。2006年7月在加利福尼亚州卵石滩举行的峰会上,新闻集团首次在气候问题上掉转了方向,而同年与会的就有民主党候选人阿尔•戈尔(后担当了《难以忽视的真相》的主演)、英国在任首相布莱尔和加利福尼亚州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独一无二的商业手腕默多克不但痴迷于对报刊、电视和出版社的所有权,更迷恋于向政坛进行资助而获得的影响力。2007年,《纽约客》杂志记者肯•奥莱塔在撰写专稿期间,对默多克进行了大量的采访,之后,他这样写道:在我采访期间,默多克每天都要数次与主编通话,孜孜不倦地向主编提供文稿素材,这使我大为惊讶,我向他提问道:“在您整个的从商生涯中,什么事情使您最为快乐?”他立即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对我而言,自然就是对日常的活动的参与,我特别享受对别人施加影响的感觉。”当然,对默多克而言,其最重大的活动莫过于2003年对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不屈不挠的支持。新闻集团旗下所有的报刊及电视,犹如战列舰上的舰炮一般,齐刷刷地向反对声音开火。战争本身的非正义性及其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在新闻集团诸多的编辑眼中恍若无物。默多克的影响力不但强大,而且隐晦。即使有少部分人会对福克斯新闻及《太阳报》产生质疑,认为其主导了舆论方向,却罕有确凿证据。早在很久前,针对媒体影响力的研究已经有定论,否认了大众会不假思索地被动接受错误的理论。当今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媒体的影响力在于,他们会在公众中建立一系列的讨论话题,并依据自身的目的,使其中一些成为核心话题。此外,他们还在舆论中加入关键词汇,以此主导舆论走向,如福克斯新闻在奥巴马医疗方案中,就始终规避“民意”一词,而以“政府主导”取而代之。在如此程式化的方式下,公众不自觉地步入了“非此即彼”的泥沼。有意思的是,就连默多克本人也承认其媒体确有主导舆论之嫌。在1998年的一次访谈中,当被问及《太阳报》是否能左右大选结果时,他回答道:“这虽然有点言过其实,但如果你够聪明机智,并懂得适时地把控事件,确实会对选举结果产生影响。这一点毋庸置疑。”《经济学人》杂志在1993年的一篇文章中也说道:“也许默多克对公众最大的影响力并不是左右他们的选票,而是为政客们营造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如果认为默多克对舆论的影响力,仅限于那些他的忠实读者和观众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那些作为他竞争对手的媒体同行们,也无可避免地深受影响。那些竞争对手们深切关注新闻集团的各类报刊以及电视新闻,不单只是担心被其“沉痛一击”,更重要的也是在为自己寻找新闻素材。新闻界好比是个大熔炉,电视制作人更是如饥似渴地希望从报刊阅读中获得新的素材。学术界将此种各类媒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媒介间议题设置”。他们认为报刊虽然已“渐入黄昏”,但由于其庞大的专业记者队伍,在整个设置流程中仍是重中之重,并引导着电子媒体的走向。而由于历史积淀方面的原因,政治新闻一直都是报刊的拿手好戏,而电子媒体的主要优势则集中于娱乐报道。这样看来,默多克在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三国的所谓亏本的报刊买卖,就不无道理了。这些“亏本生意”在默多克新闻集团其他部门的支持下,不但在公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在政坛和媒体业中完成了“议题设置”。此外,政界和媒体界向来都有着某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种全新力量的加入(如一份右翼报刊或是福克斯新闻),势必会打破原有的平衡。新闻集团高调的媒体风格和他一贯的保守立场,不仅仅会影响公众舆论,更会影响到右翼媒体。在媒体人眼中,“福克斯新闻效应”就是这样一种力量,其彻头彻尾的小报作风,使其竞争对手大受打击,其中就包括了CNN。在新闻集团宣扬对伊战争期间,CNN的首席记者克里斯汀•阿曼普就曾不避讳地说,包括她自己在内的整个新闻界,“都受到了布什政府和其福克斯新闻党羽的恐吓,以致各家媒体不得不自我审查,对尖锐问题更是避之不及”。而对默多克而言,这一“议题设置”流程,则无疑是他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三国享有巨大影响力的秘密武器。就这样,默多克在全世界宣扬他的政治观点,但即便如默多克这样一位精力旺盛的传媒大亨,要对三国同时施加影响,也绝非易事,他不得不仰赖旗下众多编辑之力。艾力克•毕彻(前新闻集团编辑)将此种方法称为“电话加克隆”。在撰写此书过程中,我曾拜访了数位新闻集团的编辑,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在撰写文章时,从未受过默多克的指使(有些甚至在我还未提问时,就提到了这一点)。但是,我却从这些话语中得出,默多克的高明之处正在于,他从不直接发布指令。马丁•邓恩(前《今日报》和《波士顿先驱报》编辑)这样解释道:“默多克无疑是新闻集团的大脑中枢,而他的左膀右臂们对其立场更是心知肚明。在这种情况下,默多克总是会对某些观点做出回避,但是底下的人却都明白,在一个独裁式的集团中,站错队伍会意味着什么。”新闻集团前高管布鲁斯•多佛称他手下的编辑都是一群“趋炎附势之人”,并表示:“默多克并不像外人盛传的那样对新闻评论横加干涉,他也从不下达直接指令。相反的,在他底下总有那么一群人,竭尽所能地去想他所想,写他所念。”

前言

代序 权力与财富鲁伯特•默多克无疑是澳大利亚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人之一,但人们对他却有着诸多误解,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仅将他视为一名商业奇才,实际上默多克无论在财富上还是在权力上都有很大的建树,而最令人费解的无疑就是默多克是如何使这二者浑然天成的。一方面,默多克运用他在政坛上的影响力为他的商业帝国添砖加瓦;另一方面,他又运用他的媒体影响力使他的政治仕途更上一层楼。正如大卫•麦克奈特在他的书中写到的,对于默多克而言,财富和权力不再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而是鱼与水,相辅相成。随着时间的推移,默多克的财富和权力逐渐显现出了相辅相成、互为映照之势。一方面,他所掌控的权力越大,就越容易说服政客将法律向他的媒体帝国倾斜(我们在本书后所列举的英国工党托尼•布莱尔执政期间的数次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另一方面,他的媒体影响力越大,就越容易使他直接参与民主政体的日常运作之中。在澳大利亚豪奇政府执政期间,默多克的媒体帝国掌控着全澳大利亚70%的报刊。而在25年之后,这些报刊的主要记者和编辑又齐聚默多克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卡梅尔的家中,共同商讨如何处理吉拉德工党的问题。正如麦克奈特在书中所说的,默多克的媒体帝国在三个英语国家的影响力最为稳固,它们分别为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但在这三国中,默多克在权力和金钱之间的权衡方式,却大相径庭。在澳大利亚,默多克专注于运用新闻报纸的影响力来左右政治走向。由于澳大利亚对跨媒体企业所提出的拥有权的限制,要想在澳大利亚赢取丰厚的利润尤为困难。在英国,默多克利用其在卫星电视上所取得的政治力量,来为他的帝国添金加银,直到近期的窃听丑闻爆发,这一事态才有所停缓。而在美国,在经历了一连串的长期失败后(正如麦克奈特在书中提到的),默多克最终将权力和金钱这两者有机结合,使之互为依靠。20世纪90年代中期,默多克和艾罗杰共同创办了福克斯新闻,而现在福克斯每年的利润高达数十亿美金。同时,它还是美国共和党的主要政治宣传工具和民粹保守主义的主要源头(民粹保守主义在过去15年间是美国政治文化的主流思想)。福克斯新闻是默多克成功路上的第一块基石。在它之上,默多克成功地将金钱和权力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但这种成功是美国特殊政治气候下的特例,还是默多克在向其他英语国家(或非英语国家)进军的试金石?目前尚未可知。麦克奈特对默多克媒体帝国理想化风格的剖析独辟蹊径。默多克并没有多少的原创思想,他的成功在于他能将他的市场基本教义和美国的霸权主义,通过他的媒体帝国在英语国家中进行强制传播。正如麦克奈特在书中指出的那样,尽管默多克有着巨大的财富和足以创建或颠覆一个政府的能力,但反传统、反权威却一直是他的指导思想。在里根撒切尔夫人时代前,默多克所反对的是老旧的阶级力量。但在这之后,一种被称为“新阶级”的“自由派精英”以及他们的反西方价值体系,就成了默多克的新宠。在与“自由派精英”长期的文化争斗中,默多克深谙质量上乘的大报(如《泰晤士报》、《华尔街日报》和《澳大利亚人报》)以及大发行量的小报(如《太阳报》、《世界新闻报》、《纽约邮报》、《太阳晚报》和《每日电讯报》)的重要性。虽然默多克本人对市场的力量坚信不疑,但在必要的时候,他仍然很愿意资助出版业和保守派智囊团,来为他的政治生涯铺路。如果没有默多克的慷慨资助,《澳大利亚人报》撑不过一年,而被奉为美国新保守主义思想源泉的《旗帜周刊》也会在一月内偃旗息鼓。这些资助给默多克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虽然历史无法重演,但正如麦克奈特在书中强调的那样,如果没有默多克媒体帝国的鼎力支持,伊拉克战争是否势在必行,确实难以预料。本书还间接地向读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默多克的福克斯新闻每天都对石油公司大加赞颂,美国是否还会对气候变化不遗余力地大肆抗争?在我看来,这实在是个非常切合当下的时事问题。麦克奈特这次的调查起始于默多克的政治影响力如日中天之时,他当时就作出判断,默多克的媒体帝国终将轰然崩塌。乐观来看,本书只是记录了英语国家这些年民主政体中黑暗的一面;悲观来看,则是勾勒出了这些民主政体在今后所会遭遇的大难题。本书对媒体力量泛滥和政府懦弱之间的相关性做了一次深入的研究。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书,应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政治学教授 罗伯特•曼尼

名人推荐

本书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有趣和最有价值的书籍之一……大卫•麦克奈特的书新颖、勇敢、真实、毫不造作,对我们如何看待传媒与政治有惊人的启发。——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教授,罗伯特•曼恩作者做了一丝不苟的细致调查,内容令人吃惊不已,历史原来是这样诞生的。——戴斯•巴尔教授这是一本微观与宏观兼顾的历史著作,是关于默多克传媒帝国影响力的最优秀著作。——斯图尔特•马新特里教授

后记

在完成本书的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鼓励与支持。我很感谢我在研究期间所工作的两所大学:悉尼科技大学以及新南威尔士大学。要写一本实事求是的书,好的图书馆是必不可少的。我非常感谢悉尼大学费舍图书馆以及新南威尔士大学图书馆的全体员工。华盛顿国会图书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巴特勒图书馆以及伦敦的BBC图书馆也为我提供了相当大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本书的许多原始研究是由澳大利亚国家研究基金会(澳大利亚国家研究基金会隶属于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的项目研究基金所许可并资助的,对此我非常感谢!    我特别感谢简·米尔斯的明智意见及鼎力支持,还有罗德·蒂芬、伊丽莎白·维斯、皮特·保茨曼、佩妮·曼斯利以及朱莉·克拉克。在协助研究方面,我要感谢鲍勃·巴顿、山特·法波利科陶瑞、约翰·费舍、玛德莲娜·海丽、米歇尔·霍布斯、克雷格·麦克林、大卫·史密斯以及亚历克斯·斯图尔特。我想在此特别记录下我对已故的凯西·凯瑞的感谢,她对我的帮助非常之大。在采访、建议及其他方面,我要感谢罗杰·埃尔顿、史蒂夫·巴奈特、尼尔·希诺维斯、克里斯·弗格、杰拉德·高金、莫瑞·古特、克里斯·赫德、马克·霍林斯沃斯、乔伊斯·柯克、菲利普·奈特利、罗德·莱沃、凯瑟琳·拉姆比、布莱恩·麦克亚瑟、布莱恩·麦克奈尔、丹尼斯·麦克塞恩、罗伯特·曼尼、帕特里克·马斯特、安德里安·蒙克、理查德·奈维尔、佩妮·奥德奈尔、布鲁斯·佩吉、罗宾·兰塞、马修·里克森、大卫·罗、林赛·塔芬、西恩·塔尼以及格瑞米·特纳。同时,我也要感谢那些为新闻集团工作过的、帮助过我却不愿留名的人们,谢谢你们!

内容概要

[澳]大卫•麦克奈特(David McKnight),澳大利亚著名政治评论家、记者、教授。著有获奖图书《超越左派与右派:新型政治与文化战争》,另有两本关于间谍和冷战的图书获得NSW总理文学奖。曾任《悉尼先驱晨报》记者,ABC电视台《十字路口》节目的创作人,现为新南威尔斯大学新闻学和媒体研究中心副教授,澳大利亚多家报纸撰写专栏作家,电视台、电台政治节目评论员。

书籍目录

代序 权力与财富
自序 誉满天下,谤满天下
第1章 十字军型企业
独一无二的政治影响
独一无二的商业手腕
独一无二的商业理念
第2章 局外人的影响力
默多克家族
以媒体影响政治
以媒体操纵政治
第3章 默多克与里根
《纽约邮报》之战
权力首战
媒体自由和理念之争
美苏冷战
丢了金箍棒的孙悟空
第4章 闯入英国政界
默多克和撒切尔夫人
言人所不能言
捆绑英、美
秘密资助政府智囊团
直到最后
第5章 掌握了媒体,就掌握了权力
《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转型
见解与理念
颠覆体制
下层社会是洪水猛兽
默多克的智囊团
广播业的私有化
平民主义的胜利
第6章 战胜自由派
文化战争
“自由”的新闻频道
第7章 “太阳王”的统治
被“太阳”灼伤
默多克与布莱尔
工党政府投桃报李
第8章 通往巴格达之路
资助共和党的未来
拉克兰•默多克的护教战争
为伊拉克战争摇旗呐喊 /
与全世界对抗
报道一定要“正确”
总统的辩白
第9章 气候变化的虚假黎明
气候变化否认者的声音
虚假的黎明
否认变化,反抗正统
事实与政治正确性
后记 默多克王朝的前尘后世
致谢

编辑推荐

《操控力:默多克如何获取权力和话语权》零距离解密默多克的政治掌控力。从平民到大亨,默多克做了什么,没有做什么,说了什么,没有说什么?令里根、撒切尔、奥巴马、卡梅伦望而生畏,默多克可以操控大选和政策走向。从星球大战计划到伊拉克战争,从英国首相竞选到白宫国家政策,默多克就是操纵政治家的木偶大师。默多克已经在操控你了!媒体代表的民意;西方政治的扩张;环境问题的争辩……你以为和你无关,其实,你也是默多克的一个棋子!

作者简介

《操控力:默多克如何获取权力和话语权》内容简介:英、美、澳政要都买默多克的账,如果是默多克来电,总统或首相都会接听。默多克是媒体大亨,更是幕后政客。沸沸扬扬的窃听丑闻让我们知道,这个传媒帝国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但默多克的秘密远不止此。默多克商业上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但人们对他政治目标的追求了解甚少。
掌握了媒体,就掌控了话语权,更掌握了权力。从里根到奥巴马,从撒切尔到卡梅伦,默多克一直在用媒体帝国推进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大卫•麦克奈特历时四年,调查默多克与编辑们的私人会议、对政治团体和智库机构的赞助、与奥巴马的冲突、新闻集团在全球的采访活动,证明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已经影响了全世界的每一个人。

海报:


 操控力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非常不错,很有用,好评
  •     送人的,还没看,感觉不错,物流超快的
  •     我倾向于把这本书看成一本传记类书籍,可惜这么看的话,不得不说作者的材料把握能力太有限了。
  •     老默的老爸家底还是厚实的,他在此经济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新闻业并成就新闻帝国,把自己的政见灌输在新闻里等等。书看到后来觉得很无聊,了解一些西方的媒体运作模式还算有些许收获。
  •     如果能更多的结合默多克在这些操控中的获利来写就是神书了,只差一点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