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化的後現代

出版社:大鴻藝術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2-6
ISBN:9789868676466
作者:東浩紀
页数:192页

内容概要

東 浩紀
1971年出生於東京,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科博士,以研究並評論御宅族文化而聞名,是日本著名評論家、作家,以及文化學者。曾任東京大學研究所資訊研究客座助教授;國際大學全球通訊中心副所長、教授。現為早稻田大學文化構想學部教授、東京工業大學世界文明中心人文學院特任教授。編著有文化研究等專書數十種。除了學術研究以外,2008年發表了第一本小說《量子家族》,並於2010年獲得三島由紀夫賞。
譯者簡介
褚炫初
畢業於京都同志社大學新聞學專攻(現改為媒體學科),早稻田大學亞太研究所。曾任職電子媒體編輯部與國際新聞中心、日商智庫研究員、本土食品集團新事業開發部門、GTDI Co. Ltd.設計公司台灣代表。現為建築、設計美學、品牌行銷等相關領域之專職日文口譯員與自由文字工作者。著有《愛不釋手的理由:日本行銷包裝大師打造人氣商品的祕密》。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御宅族的擬日本
1 何謂御宅族系文化?
顯現「御宅族系文化」構造的後現代之樣貌∕御宅族的三個世代
2 御宅族性質的模擬日本
何謂後現代?∕御宅族系文化所擁有的日本式圖像∕御宅族系文化的來源是美國∕日本的動畫發展出獨特的美學∕存在日本文化背景中的敗戰傷痕∕後現代主義的流行與御宅族系文化的擴張∕日本最前衛的幻想∕用美國的材料做出的模擬日本∕江戶町人文化的幻想∕御宅族系文化的重要性
第二章 資料庫式動物
1 御宅族與後現代
擬像(simulacre)的繁殖∕大型故事的凋零
2 故事消費
故事消費論∕從樹狀結構型的世界到資料庫型的世界
3 大型的非故事
大型故事的凋零與做為其填補之虛構∕從意識形態到虛構∕不需要大型故事的世代登場∕「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影迷所謀求的東西
4 萌的要素
故事與馬克杯是同列的商品∕組合萌的要素
5 資料庫消費
從個別的作品也能感受到角色人物的魅力∕角色人物的連結跨越了作品∕從「萌角色」看到消費的雙重構造∕從「故事消費」到「資料庫消費」∕「動漫式的寫實主義」小說∕推理的要素也是萌的要素
6 擬像與資料庫
擬像論的缺點∕從原創相對複製到資料庫相對擬像∕二次創作的心理∕村上隆與御宅族的齟齬
7 勢利(snobbism)與虛構的時代
黑格爾式「歷史的終結」∕美國式的「回歸動物」與日本式的勢利∕受到御宅族系文化洗禮的日本式勢利∕犬儒主義所支配的二十世紀∕在御宅族的勢利裡可看見的犬儒主義∕理想的時代與虛構的時代
8 分解的人類
對女僕式故事的欲求之高漲∕「讀」遊戲成為御宅族文化的中心∕在故事性電玩中「能哭泣」的意義∕更加徹底擬像的製作是有可能的∕小故事與大型非故事各自雜處共存
9 動物的時代
無須他人即可自足的社會∕御宅族的「動物式」消費行為∕御宅族保守型的性∕從虛構的時代到動物的時代∕高中女生與御宅族的類似性∕御宅族的社交性∕不存在巨大認同感的社會∕
第三章 超平面性與多重人格
1 超平面性與過視性
後現代的美學∕HTML的性質∕有複數「看得見的事物」的世界∕「看不見的事物」的不安定的位置∕資料庫消費與WEB理論相似∕不同的階層被並列的世界∕故事平移的結構
2 多重人格
在「看得見的事物」做出雙重構造的作品∕誕生於超平面的世界的主角∕尋求多重人格的文化∕後現代的寓言
參考文獻
參考作品
謝辭

作者简介

次文化研究的根基經典名著
你真的理解「御宅族」是什麼意思嗎?
從「理想的時代」到「虛構的時代」,人類將走向什麼樣的未來?
御宅族的消費行為的變化,為日本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欲了解當代日本社會,必先了解御宅族系文化的來龍去脈!
御宅系文化研究第一把交椅──東浩紀,帶你一探究竟。
御宅族的消費行為的變化,不只對日本,對世界其他國家也造成了很大影響。御宅族一向被賦予負面的意義,但是當這個族群所形成的影響力已經不只限於一個小圈圈內時,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了解這個族群對於動漫甚至當代文化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而且這些被誤解的族群,其行為模式是文化的脈絡之一,也正在改變著人類的整個歷史文化。
作者以其豐富的文化論述內涵,概要而精闢的分析御宅族文化影響下的日本社會和日本思想,並從中理出御宅族文化的形成與未來的可能性。


 動物化的後現代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我并不懂社会学、心理学或哲学,只是写一写自己的想法。关于Otaku的价值观,东浩纪搬出了科耶夫的清高主义和齐泽克的犬儒主义:「“美国式的生活被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商品所包围,或者隨着媒体起舞改变行为模式的消费社会,与其说是人类,还不如称之为动物。像小鸟筑巢、蜘蛛结网,像青蛙与蝉似的举办音乐会,像动物的孩子般游玩、像成年的野兽般一逞性欲”。」「而清高主义“就是即使沒有任何实质理由去否定身处的环境,依旧“按照形式化的价值”这样的行为模式去否定它。自命清高者不会和环境妥协。就算沒有任何否定的契机,自命清高者反而更要否定,创造出一种形式上的对立,且享受並喜爱着对立。”」「“自命清高者和讽刺的主体便是不相信世界上的实质价值。不过也因为如此,他们反而不得不假装相信形式上的价值观,有时甚至无法避免为了形式(表象)而牺牲实质。科耶夫认为这种“因此反而”即为主体的活动性;齐泽克描述,这种颠倒是主体无法控制的强制性结构。人们虽然知道无济于事却依然切腹。”」(《动物化的后现代》2-7)我虽然不懂相关学科,但这看起来就是亚文化这个大概念的一般论,跟“大众消极地接受了商业所给予的风格和价值,而次文化则积极地寻求一种小众的风格”这种总结基本一致。本质上Otaku跟geek、摇滚文化可以说没太大区别,就如同东有Q娃,西有小马一般。如果进一步细究的话,区别大概在于相比于摇滚和geek之类, Otaku的不妥协有着切腹一般的日式极端性和无意义性。东浩纪对此的描述是基于诸如庵野秀明、冈田斗司夫一代的八十年代老Otaku文化。除了源自欧美的SF热潮之外,就当时的TV节目来说萝卜和特摄的子供向应该是另一个显著的特征。「对于欧洲的贵族来说,进行体育运动之所以可以说就是身份的象征,是因为这是“彻底无意义的战斗”。和争夺领土的战争不同,能热衷于无论输赢都是一无所得的体育运动被认为是绅士的证明。与之相似的的,都老大不小的了还看那种骗小孩的节目,说起来也真是让人感觉相当无意义的行为吧。更何况是相当认真的去看的话,简直就是只知风花雪月的风雅之士了。审美能力是作为御宅族不可或缺的要素。」(《御宅学入门》4-2)「《御宅族学入门》指出,“御宅族感性的核心,是由“即使知道是骗人的,还可以真心被感动”的距离感所支撑的”。御宅族们知道“大人去看那些‘骗小孩’的电视节目,其实是种很沒意义的行为”。例如深受他们喜爱的特摄战队影集与机器人动画,几乎每一部都用差不多的设定与情节展开,单就此看来每个作品可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冈田斗司夫对御宅族感性的说明,正是由实质上的无意义、将形式上的价值、“志趣”抽离而成立。像这样的抽离,便是科耶夫所记述的自命清高的特征。按照齐泽克的理论,这种悖论或颠倒性与人类心理之原理有关。」(《动物化的后现代》2-7)对于Otaku的世代演化,东浩纪认为70年代到90年代属于“虚构的时代”。70年代之前由于“战后日本的教育机构与企业組织等等,强化了社会意识形态装置,透过让大叙事等于国家目标的复活,使大叙事仍然维持机能。”在大叙事失效之后,Otaku便用类似Gundam中的宏大世界观和Daicon那样的热情等虚构的大叙事作为替代。而90年代彻底进入后现代之后,虚构的大叙事也不再被需要,所以Otaku文化进入数据库消费。东浩纪花费不少篇幅描述数据库与拟像的模型与过去大叙事的区别,实际上就是剧情与人物通过要素组合、样板化效率化的生产,萌与感动也被效率化的消费、满足,二次创作的自由与进一步兴起,及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如今是大家身在其中都明白的道理。东浩纪认为这是Otaku文化也变的“动物化”、“消费化”,继而失去了前述Otaku的本质。这与冈田斗司夫“萌之诞生与御宅之死”的观点有些相似。这一结论在十几年后的今天是否被证实了呢?可能有些道理,但多少也有些理论化和绝对化了。其趋势确实是从2001年延续至今。但同时,Gundam式的大叙事及对其的需求并没有消失,比如GTO便可以说是完全以UC系大叙事为卖点的作品。而过去“虚构的时代”里是Otaku精神的作品占了主导吗?我对于八九十年代的ACG界并不那么了解,便也不好下一个定论。在ACG逐渐主流化的今天,对无意义和颠倒的追寻的强制性结构也并未消退。当正常的ACG逐渐无法满足扭曲的需求时,Q娃和假面骑士们可能便是其中的一种归宿。立派的大友们切腹般的参加儿童舞台活动,和幼女一起看Q娃剧场版,买变身器及各种玩具,穿幼女的周边衣服。没有Miracle Light的朋友们自带着电筒,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有点简单套用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意思了,不过换种视角来看御宅文化还是挺有趣的
  •     有很多新概念。。。但是内容颇简单
  •     重读。比较重要的是历史分析的部分,但没有展开。怪不得作者要毁其少作
  •     20150323 只选取了部分感兴趣的章节来读 很多概念和名词看来还是比较生涩
  •     御宅族研究。几个关键词:“资料库”、“小故事”、“拟像”、“萌要素”、“动物时代”、“解离”。主要提及作品:《新世纪福音战士》、《叮当小魔女》、《AIR》、《YU-NO》。
  •     数据库观点很吸引我,竟然有中文版的,但好像翻译地不怎么样
  •     引入了超多哲学上的概念于是看得稀里糊涂。御宅是data-base的概念挺有趣的。如果真的如其中引用《御宅族学入门》中“御宅是日本文化的正统继承人”,要理解日本必须去理解御宅的说法,那么所谓日本其实特别有趣了。
  •     认为日本宅文化抬头是「用产自美国的原材料所创造的拟(像)日本」通过美国文化80s重造了一个江户日本(清高主义)的拟像。二次创作+重视虚构 前者依赖「叙述消费」同后者一起被认为是对后现代宏大叙述破产所造空白之填补。但是EVA粉真的不消费故事吗?文化记忆真的可以叫做数据库?拟像和数据库不就是角色与文化记忆(或流行文化)嘛.这不又是Sokal批判的后现代错用与nonsense吗?从原作-复制到资料库-拟像的讨论有点继承本雅明的意思 但对萌的深挖不够。从黑格尔-kojeve-zizek的snobbery-cynicism来反观宅文化思路不错。至于动物化总共不过十几页篇幅 将宅比喻成中毒并且再一次错用概念 延续了人-动物二分错误。末章是对宅的互联网隐喻?另外提到奥姆真理教的宅性;注释变脚注太感动
  •     非常混乱的一本书
  •     元叙事真的已经消亡了吗?我看不然,作者也认为元叙事与小故事可以离散性并存。实际上在日本七十年代之后所消亡的只是左派的激进主义式的元叙事。难道今日的二次元消费品中已不再包含元叙事了吗?也未尽然:和所有的元叙事一样,“动物化”本身就是一个元叙事。后现代理论的把戏,技止此耳。
  •     从消费故事到消费萌点的资料库,人类果然是往越来越被驯化而更容易唤起兴奋的路上狂奔而去啊~
  •     面白い、感谢东浩纪老师为我打开了宅文化研究的大门。
  •     “即使知道是骗人的,还可以真心被感动”——科耶夫的“清高主义”、齐泽克的“狗智主义”;数据库对拟像;网络、超平面、多重人格;结合我们熟悉的法国理论建立了一个颇有趣的解释框架。
  •     挺有意思的宅文化研究
  •     读到第三章就停了。书还是要一口气吞才有结构感。
  •     在otaku系文化中,原样就是对“现充”的拟像,复制又是对原样的拟像,而otaku又会为认同感买单,生出拟像增殖。所以对于”原样和复制“来说,两者之间不存在原理的优劣,这和阿巴斯对合法副本的价值观点颇为相似。
  •     资料库很有意思。
  •     中间往后有很多理论泛泛而谈让人有点晕头转向,不过整体的理论还是挺有趣的。社会经济的转变坍塌让人们从大背景的消费转向数据库消费。这一类社会书籍里的名词真是太繁琐了,没意思
  •     学术素养比较优秀,拟像和元叙事什么的只需要几句话就说完了。又一个法国理论倒卖者
  •     “所谓御宅族系文化的历史,即是将美国文化“国产化”,这个脱胎换骨的历史。” #无良索隐#
  •     果然是阿宅研究中比较优秀的书。赞小哥
  •     “数据库”理论的图表深受启发。and90年代以后重要的社会文化思想的改变就是宏大叙事不存在。
  •     开眼界。涨姿势。懂得大叙事的消解与御宅族、动物化、二次元之间的关系了。
  •     从清高到动物,再从动物到追求大非叙事的创造者。
  •     宅理论No.3
  •     二次元研究非常提纲挈领了 相形之下林品老师你在做什么???
  •     成书的时候大概还没有「绝对领域」的概念
  •     一个外行人,无论怎样硬充大尾巴狼,仍然改变不了他是外行人的事实。御宅族只需要有萌要素的堆砌就会买单的观点就是一坨屎。
  •     过度阐释也好,误解错引也好,理论先行也好,拜谢东老师把我带入二次元文化研究之门。
  •     一星减给“一切都是山本宽的错”
  •     数据库消费理论完美解释我的近乎所有行为……现在不承认自己是otaku都不行了(/。\)卒论理论框架决定୧⍢⃝୨
  •     看得出来,这本书的说法被很多人到处应用,虽然是01年写的书,那时候《阿兹漫画大王》刚动画化,但是还在作为预言验证着现在。大叙事凋零是无法避免的,这不是东浩记一家之言,自从电视诞生以来就没停过。但是我觉得大叙事依旧存在在数据库背后。
  •     书对于当下文化工业的整体分析还不错,不过作者明显站在了精英主义的立场来发言,故而有些观点有所偏颇,对于后现代的评价有待商榷...后现代并非犬儒主义的一代,从某种程度来说恰好相反..另外,关于数据库的阅读模式的提出很有建树,但分析的不够,对于资本这一至关重要的因素并无涉及。
  •     杀鸡用宰牛刀又不讨好之作。开头分析动画的一些还蛮厉害的。
  •     东浩纪不是个理论家,如果从德勒兹出发脑洞完全可以更大,但毕竟是提供了很好的模型和思路。真正有趣的创见或许还是他对御宅文化之起源的直觉
  •     面白い
  •     啊淘宝有果断入!果然关于御宅族我的大部分感觉是对的,但也基本被前人写过了。对后现代世界的解读可以直接用在梗学里。。以及,躺枪无数,本质上我是个宅来着。。。
  •     御宅族的哲学理论
  •     2014.11.19--12.03 將李歐塔的【大敘事】和【布希亞】的擬像結合起來,在大敘事沒落的後現代,人們進而尋求大型非敘事。作者提出的【資料庫】除了可以分析御宅文化,其實用來分析當今學術界的論文寫作;千篇一律的言情小說等等,都是非常有道理的。[台交大圖書館]「資訊社會學」
  •     「Database」.#我是宅
  •     细部比总体要有趣。感觉其实是循着齐泽克的路子?主线都是人们如何通过虚构来再筑现实。资料库让人想起波斯特讲的数据库。揣测资料库的最通俗版本或许就是“属性”,但属性其实就是单元化的大叙事,更适合工业大生产罢了。倒是讲机械女神J的部分深得我心。
  •     直接把otaku研究给庙堂化了的神作,从科耶夫和大冢英志出发,途径本雅明、利奥塔尔、波德里亚、拉康,提出了“大型非叙事”和“数据库”论,实在非常以人启发,动物化的判词也惊心动魄。詹金斯的poacher论毫无提及,但估计东浩纪也不会待见这种建基于大型非叙事的伪主体性实践吧?多重人格与詹明信提出的精神分裂的关联又是!?值得商榷的是,作为亚文化的宅文化是否真能“掏空”社会整体?东浩纪说本书“是从后现代的观点,就御宅族系文化进行分析,或者反过来藉由分析御宅族系文化,来探讨后现代的本质”,显然事先预设的一个后现代“本质”在支配整个论述,恐怕这是方法论上的最大漏洞。最后,大型非叙事的生产其实暗含着突围的可能,期待“The Second Coming” of Grand Narrative!
  •     把欧美玄之又玄的后现代理论与更加怪诞的文化现实完美结合这种事,果然只能指望日本学者啊。关于故事消费和数据库消费那两张图,豁然开朗!
  •     御宅研究读物:为什么你们会成为一群没救的人,以及到底没救在哪/ 有种从字里行间听见过去世代的宅宅们的哀嚎的感觉
  •     作为一个外行了解一些有趣的思路 最后关于yu-no的分析居然能解释的如此吻合数据库和大叙事的理论 不过小故事到非叙事再到平行故事的推论中的迷惘色彩等等是不是有些缺乏说服力啊
  •     读了45%。这本二次元文化研究的书让我完全摸不着头脑,毕竟我西哲课都在打酱油 但是东浩纪通篇建构的框架——数据库消费完全能应用到网红消费的模式上来,御宅族们为呆毛、猫耳朵、女仆装买单,这些萌要素无疑就相当于「鹅蛋脸,欧式大双,高山根」数据库的集合,数据库中的萌要素挑选结合,就可以构成一个值得消费的网红。大叙事的消解,注定了某一群体将为萌要素买单,而不是在数据库背后寻找一个大叙事的世界观而去消费一个完整世界下的个体。 几乎大部分的流行文化都能解构成数据库中包含的无数元素,这就是可怕的套路文化呀。
  •     虽然用应用哲学理论来分析ACG文化感觉有点——但是关于御宅文化是近现代的产物这一观点做得很实,想拿去打那些谈萌谈可爱谈御宅只会去追溯历史的研究者的脸。
  •     用个术语来形容的话,应该说是“解构主义”么。前面立论的基础都是二次同创制作,看来完全不看同人作品的我还不算是宅男233。后面对“欲望和需求”的分析还不如谷崎的恋物癖小说分析得深刻,正是因为宅人对“萌”的精神上的追求得不到物质上的满足,各种周边商品才能卖得出去吧。
  •     資料庫的論述十分好。
  •     为啥最后要着重笔墨描写色情游戏?!和所有女性睡过就不能见到父亲,多么基督教的设定,而且这个游戏好像又出了重制版,看了youtobe上的游戏视频,觉得一般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