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我们这些孩子们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300176024
作者:金戈

内容概要

金 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祖籍浙江诸暨,1940年出生于延安,是小米饭养大的孩子,“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是刻骨铭心的情结。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文革”中在张家口65军农场种地、学军两年年,接受家族厄运株连与生活砥砺,未泯灭自信、自尊。
1970年至2003年从事平凡的教师工作33年,其中,在北京西城师范学校任教8年, 1978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任教25年,给系内外、国(境)内外大学本科与硕士生、留学生讲授文学、语言课程共20门。创建国内第一家华人文化研究所并兼任所长。桃李遍五洲。
与夫君同甘共苦,与家人、恩人同心协力,把一个“文革”苦果——一位智障多病的孩子培养成自食其力的工人。
“盘点人生,有认真做人做事之习惯,无随大流之兴趣;枉有官运亨通之机遇,惜无此嗜好而屡拒。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活得平凡就不累,活出真爱即知足。”

书籍目录

毛主席和我们这些孩子
孩子们的怀念——尚昆伯伯逝世五周年
义薄云天的真人——耀邦叔叔
永远的歌声——怀念百岁薄一波伯伯
河南行——寻找前辈的足迹
一片丹心照汗青——写在悼念沈雁冰伯伯的日子里
好一位得大自在之菩萨——怀念恩师赵朴初
现代文学史不应忘却——未能亮相的“左联”作家宣侠父
心灵,燃烧着爱与美的火焰——柯岩的创作与生活
海滨聆教诲 ,终身益无穷——忆徐特立老人与青少年的亲切会见
书生报国志 朝夕力传薪——记香港杰出教育家钟期荣
雪蕾明素志 佳果惠天涯——拜读胡华遗诗忆师友情
教授的人格和风骨——忆胡明扬老师
捷报飞去当纸钱——写在中央给父亲廖鲁言平反昭雪的日子
家事 家教 家风——爸爸金城的言传身教
跨出闺门的黄埔女兵——洞庭女杰陶桓馥(上)
上海滩女剑客出生入死 老虎桥女囚徒忠贞不屈——洞庭女杰陶桓馥(下)
无名英雄杨黄霖和淮安杨门忠烈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生于延安,在毛泽东、杨尚昆、胡耀邦、薄一波、廖鲁言、金城等老一辈革命家关爱下成长,并师从赵朴初、沈雁冰、胡华等教育家。作者虽然已逾古稀,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多场巨大变革,但依然保持着乐观与豁达的心态。她用细腻的笔墨,记录下生活中与领袖、前辈相处的点滴,感人肺腑,读来令人感慨万千。同时,书中还披露了大量具有史料价值的图片。生动鲜活、富有细节的文字和图片为读者了解老一辈革命者的思想精神、生活状态打开了一扇窗户。


 毛主席和我们这些孩子们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小时候,父亲总讲他小时候多么艰苦,尤其是物质上的贫乏连吃饭都吃不饱,希望我们能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长本事,听得我们耳朵都出茧子来,因为没有经历过所以不以为然。现在自己也有了孩子,再回头想想当年的那些事儿,的确也有了父亲的那种感概,又觉得自己小时候生活的艰苦,现在的孩子幸福了。当看到作者金戈写的《毛主席和我们这些孩子》那个年代发生的那些事儿的时候,的确现在很幸福。曾经和毛主席工作过的人也算是“高官”了,他们生活也如此清贫,那个时代的“干部子女”也就是作者金戈他们的生活也不过如此。《毛主席和我们这些孩子》让我们更加近距离的了解了曾经的“干部子女”和干部的生活,也对那个峥嵘岁月的人和事有了更多的了解。那个矗立在亿万中国人心中的毛主席也在作者的回忆之中,他俨然脱离了那个主席的光环,成了孩子心目中的“大朋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也有和孩子嬉闹的轻松时刻。作者金戈用平淡的笔调,诉说着和他们这一批孩子一起生活的那些伟人,褪去他们那些后人给他们加的光鲜外衣,还原他们的真实,他们因为共同的信仰和理想走到一起并为之奋斗终生,他们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却仍然保持着优良的传统和作风,他们为之努力奋斗的事业即使成功也丝毫没有坐享其成,而是一直在奋斗中。他们中有文学大师茅盾,即使在病重之际也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书中更有作者对父亲和婆婆一生的回顾,因为写的是身边人所以有更多的了解,让我们也更加近距离的认识这些曾经的“战士”、“功臣”是如何在腥风血雨中奋斗,虽然身居高位却不让家人沾染丝毫的好处,虽然深陷牢笼却毅然坚守自己的革命信仰,他们曾经斗智斗勇在敌人的明抢暗战中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虽然可能与如今抗战主题的电影电视中的场景那么神乎其神,但正因为是普通的人经历了那么险恶的社会环境才更令人敬佩。看着作者金戈话家常的回忆和诉说,读者总是能浮现一幕幕的场景,还有那些书中珍贵的照片,他们更让读者有了感性的认知,对比当下的社会当下的生活物质条件以及当下的人和事,感概万千,希望好的作风和传统能够发扬光大,并代代相传,让一代代中华儿女健康长大。
  •     作者金戈从小孩子的角度来描写很多历史上伟大的人,读来非常真切,字字都是她关于过去的美好回忆,仿佛我们也身临其境,和她一起经历了当时的情景。在这些叙述里面,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这些历史人物生活的一面,书中还贴出了大量历史绝版独家珍藏的好照片,很多都是展现历史人物真实的生活情境。这一本怀念的历史人物挺多的,因为当年作者生于延安,是在毛泽东、杨尚昆、胡耀邦、金城等老一辈革命家关爱下成长,并师从赵朴初、沈雁冰、胡华等教育家,现在她用细腻详细的笔墨勾兑出当年与领袖、前辈相处的点点滴滴,读来感人肺腑,生动活泼地为我们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思想精神和乐观的生活状态。书中主要怀念的历史人物有:毛泽东、杨尚昆、薄一波、沈雁冰、赵朴初、宣侠父、柯岩、徐特立、钟期荣、胡华、胡明扬、廖鲁言、金城、陶桓馥和杨黄霖等等,他们既是历史上伟大的一员,同时也是生活中平凡的一员。像“毛主席和我们这些孩子”篇章里面,她没有用过多的笔墨去写毛主席在战场上的运筹帷幄,而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观察这么一位慈祥和蔼的伯伯,毕竟战场上的事迹很多书已经记载翔实,但是关于生活的记忆却是那般地可贵,如“有礼(理)有(栗)利”这么一个小故事,像毛主席关心烈士子女的故事也是非常地感人的,小胖墩说“我和您叫一样的名字”,而毛主席和蔼地表扬和鼓励了他,像最后毛主席与孩子们游泳,毛主席特别喜欢游泳,能和小孩子一起嬉闹真的是非常地平易近人啊。书中还描写到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徐特立老师为教育事业付出了一切,一直坚持发扬艰苦朴素老实的作风,不断地学习,专注于对年轻一代的教诲,真的非常感人。另外像书法非常厉害的赵朴初先生,我到很多地方旅游都可以看到赵朴初先生的题字,但书中的篇章描写了一个“好一位得大自在之菩萨”,面对生活的艰难是乐观面对,“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他谦虚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生活的乐观追求,不仅使金戈受益匪浅,同时也深深地影响到了读者。于是这本书中,一个个历史人物靠着作者细腻的文字和珍贵的照片,让我们看到了领袖、学者们的生活态度和工作作风,真的是受益匪浅。作者写这本书的意图为的不仅是记载历史,而且是为了展现他们的精神和价值观,面对着当前社会的浮躁化,我们越发需要老一辈革命家这一种有着远大理想和乐观的生活精神,而不是沉迷在物质的消费中,相反,我们应该为自己和他人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所有人的共同发展。By当当特约评论员 江焕明
  •     一位退休老师的回忆评《毛主席和我们这些孩子》之所以怀旧,是因为心中的那个小孩子,一直不愿意长大。当过往的事情一件件浮现时,自己仿佛有置身于过去,当时的情景对于现在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回忆。《毛主席和我们这些孩子》是一位退休老师的回忆,在回忆中她一直是个小孩子,她回忆的那些人是她的长辈和师长,把《毛主席和我们这些孩子》当做这本书的书名,一方面是因为毛主席的名气最大,对于读者来说,更容易获得关注;另一方面则是作者对我们阐释生活的一个角度:有些伟人、名人我们只能通过书本、电视认识,但他们也是生活中的一员,而且在生活中他们也有自己的平凡的一面。但既然是伟人、名人,就一定有他们独特的一面,或者是因为从事工作的重要性,或者是在学术、事业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这些老前辈们更是以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平和的待人接物影响着孩子们(如本书作者金戈老师),毛主席虽然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在政治上大权在握,但在孩子们眼中就是一位慈祥的伯伯;赵朴初老师虽然学术成就斐然,但他谦逊的治学态度和不屑的追求,使得金戈老师受益匪浅,并称之为得大自在的菩萨。一个个类似家常的故事,一张张值得记忆的照片,让我们看到了领袖、学者们的生活态度和工作作风,体会了金戈老师在退休之后细细整理她的回忆的苦衷。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孩童时代,拥有自己孩童时代的梦想和故事,而正是那些经历造就了今天的我们。金戈老师虽然出身于革命家庭,如果生在现在,则是典型的“官二代”,但她却没有利用父母的权力为自己谋利,没有利用自己的独特背景走工作上的捷径,相反她则是安分守己地在人民大学当一名普通的老师,一直到退休。她的这种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深受她周边各种人的影响,包括毛主席等人。这种从小培养的好习惯,一直影响了她的一生;放在如今在这个“官二代”、“富二代”盛行的社会中,金戈老师显得有点另类,这也是我们看待这本书的另一个角度,或者我们从金戈老师身上学到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形成于他从小接受的教育,以及他成长过程中受到周边人的影响;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处世,即使他的很多行为在很多人看来有点不可理解。2013-9-21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感人的真实回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