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之死

出版日期:2015-5
ISBN:9787550244111
作者:汪曾祺
页数:281页

内容概要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汪曾祺在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上有很大成就。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

书籍目录

受戒
大淖记事
寂寞和温暖
七里茶坊
晚饭花
异秉
云致秋行状
故里三陈
昙花、鹤和鬼火
鉴赏家
天鹅之死
迟开的玫瑰或胡闹
小芳
捡烂纸的老头
护秋
生前友好
可有可无的人
鲍团长
黄开榜的一家
小姨娘
忧郁症
仁慧
露水
卖眼镜的宝应人
辜家豆腐店的女儿
喜神
丑脸
兽医
水蛇腰
熟藕
莱生小爷
钓鱼巷
关老爷
小孃孃
合锦
百蝶图
礼俗大全
金冬心
捕快张三
鹿井丹泉

作者简介

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最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
——沈从文
他是我认为全中国文章写得最好的,一直到今天都这样认为。
——黄永玉
他带给文坛温暖、快乐和不凡的趣味。
——铁凝
草木对我们而言,至多是邻居,对汪曾祺而言,却可以算是乡亲了。
——鹦鹉史航


 天鹅之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一直很喜欢汪曾祺,很喜欢很喜欢他笔下的江淮乡土文学。我是淮安人,从我们这儿开车去宝应大约不到两个小时,到兴化也不过三个小时——换句话说,汪曾祺笔下的各色风土人情、鲜活故事,我都熟悉,那种莫名的亲切感,是别的书里找不到的。大概还是大二的时候,我在图书馆的故纸堆里第一次看到汪曾祺的小说,就是那篇大名鼎鼎的《受戒》。那时的我,看完《受戒》内心是极为震撼的。此前,受金庸小说、以及各类民间话本,诸如三言二拍之类,我一直都觉得和尚是个色彩极为神秘的群体——要么是得道高僧普渡众生,要么就是奸恶淫邪无恶不做。万万没有想到,原来《受戒》里的和尚也可以如此亲切!当和尚嗓门要大、面相要好,和尚也可以娶妻、年底也要杀猪吃肉,还要帮邻里写家书算银钱。说到底,乡间小庙里的和尚也就只是一种职业,就像小区里送牛奶的袁师傅、门口打烧饼的冯小二一样,满载着人间烟火。《天鹅之死》这部小说集里,除去少有几篇是描写解放后知识分子生活状态的小说,其余绝大多数都在描摹江淮乡土的风物人情,没落的乡绅阶级依旧在拿腔拿调、走街窜巷的市井小民亦有悲喜生活,粗俚的乡村话语也在这本书里被款款改写。没有鲁迅式的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也没有老舍式的悲天悯人,但平淡又有韵味的笔调下,是汪老对故乡原风景最深沉的眷念。新兴的资产阶级取媳妇自然是要找上过洋学堂的,吊诡的是,所谓上过洋学堂的新媳妇也就只有高小文化,那新媳妇再学了些上海女人穿高叉旗袍穿肉色丝袜的洋风气,自然就引来小镇上的风言风语;地主家的儿子在大上海上了洋学堂却最终又回到了小镇继承祖业,还和自己的小嬢嬢产生了不伦之恋;旧式的包办婚姻遇上新思想,总是一言难尽,新媳妇虽然放了脚,丈夫死了却也还要终生守寡;难以为继、捉襟见肘的地主家庭,让当家媳妇倍感压力,甚至不惜自杀来逃脱这困境。还有辜家豆腐店的穷女儿卖身父子俩、大淖里的媳妇多是地主家逃出来的丫鬟、还有自说自话卖怀表被打脸的宝应商贩、还有俊俏的货郎与绣花女——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淳朴乡情里的鲜活故事。没有对与错,也没有道德制高点的审判,只是充满温情的叙述,这才是小小人世间的本质呀!金庸在《天龙八部》里说,“众生皆孽,有情皆苦”。小时候不以为然,活到了这把岁数,才知道有些事有些人,不能单一评说,更不能粗暴评价。虽然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恨完了之后,又有多少可怜之人变得不再可怜?似乎很少很少。与其横眉冷对,不如以善意以待之,就像汪老在《天鹅之死》里的态度。人世间,没有简单的对与错人世间,亦没有单纯的苦与乐人生太漫长,走过江河湖海,走过山川田野,走过光怪陆离,走过冷涩孤寂,蓦然回首还是会发现内心深处最眷念的,其实是故乡的原风景,还有那片土地上的人们。~~~~我是硬广的分割线~~~~欢迎大家关注我和闺蜜联合运营的微信号疯少女·三月酱的走心原创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微信号:fsvhsyj

精彩短评 (总计32条)

  •     美
  •     汪曾祺的文风真的是简洁清新啊,喜欢!
  •     人间百态,回味无穷~(2016)
  •     安慰人心
  •     市井气很浓啊。写吃的篇幅好大,汪老果然是个吃货
  •     我感觉,汪曾祺写得好的那些,都有黄油烙饼那种韵味。那种韵味让人感觉心里空落落地难受。写得一般的,就很有邻家大爷的风韵。好像是个晚上吃完饭拿个马扎出来遛弯的大爷,在讲邻里的八卦。他就那么一讲,你就那么一听。
  •     感觉写的很有画面感,可惜又是一本看不完的书。
  •     有味道
  •     写人物写得太生动有趣了,看了那么多人物居然也不会腻,个性鲜明,又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
  •     清淡的市井生活素描。
  •     越看越喜欢,真的很棒。写的入木三分就是说他了,明明都是小人物,确实人生百态,世间万物。又是江苏小地方的事,更觉得亲切。
  •     看到最后面不想看,没感觉了。
  •     汪曾祺的小说,有种说不出的韵味。可能是《黄油烙饼》印象太深,每篇文章不管跟吃有没有关系,看着看着,就看饿了。
  •     果然是沈从文的学生呀。他的故事翻来覆去也就这么几个主题,但每篇都很有趣味,可以反复读。
  •     有些时候读沈从文和汪曾祺的文章,发现文字中透着悲苦却带着温柔,更多的是所述生活的无奈和惋惜。有时候不明白,这样的文字是不是太过于悲苦,让人透不过气来,想与人诉说,却发现,有些问题要么没有答案,要么得自己去找寻。
  •     就像是小时候炎热的夏天,忽然停电的时候。睡在床上扇着扇子驱蚊子降温,听奶奶讲他知道的乡野故事,模模糊糊的渐渐睡着了。
  •     《受戒》《异秉》《云致秋行状》《生前友好》《金冬心》几篇很喜欢,尤其《异秉》等诸篇不仅好而且有底!《生前友好》太狗食了,最后一句仿佛看到了杨主席马局长牠们《常委日记》那意思。《鉴赏家》好像上过课本或者语文读本?
  •     讲的是凡人俗世,自有一番苦辣心酸,自在潇洒。
  •     真真是絮语道来,浓浓的市井气,又不偏不倚,毫无八卦,毫无私自评判,如一个不卖关子的说书人一般。
  •     坊间小人物,卖杂货的、开药店的、唱戏的、和尚尼姑,偶有文人墨客,汪老皆只需寥寥几笔,形象便跃然纸上。笔调平直,并无起落跌宕,可悲悲喜喜不经意间就会一股脑儿涌来,挥之不去。读罢回头想想,第一个想起来的是陈小手,很多年前曾经在杂志上读到过,短短一小篇让我至今难忘。思来想去,觉得汪老的文字不温不火,不疾不徐,恰似一杯白开水,你以为没有味道,可汪老悄悄注些调料,小火慢炖,或苦或悲的味道便越煮越沸,最终喷涌而出,一发不可收拾。由此又想到了沈从文,与汪的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相比,沈的文笔是流淌的甘泉,你以为很甜,但某片林间山涧总是透露出若有若无的苦涩和愁绪,淡淡萦绕。
  •     当初看不上汪增祺那一辈的文章,觉得太平,没意思。现在读着,真是好!
  •     生活化,质朴中带着美感,乐观而诗意,给人一种希望。
  •     一幅活地图,看的过程中,慢慢将这个地方的一景一木,人声鼎沸和人迹寥寥之处渐渐填满。汪老爷子的笔头功夫是真有,真美,真柔,淡然间却有一种坚毅。细细的绵长的,一点点铺陈,却又没有琐碎感,平实贴心,余味悠长。
  •     一个一个简单的小故事,语言既高雅又朴实,读着很舒服。看别人评的一句,觉得说的很对,苦心经营的随便
  •     用质朴清新的文字,写出引人入胜、意境隽永、回味悠长的小说,汪老真不愧是开山立派宗师级的小说家。文字朴实、自然,单独拿出一句或一段,可能会觉得很平淡甚至无趣,可是读完用这些文字写成的一篇篇小说,就会感受到一种浓的化不开的情感在心头萦绕、在脑中徘徊,辗转反侧,难以释怀。没有生花妙笔,但他的文字却有一种勾魂摄魄的魔力,你一旦拿起,就被深深吸引,手难释卷。三个特点:一是“无情感”。文字平实、简洁、干净,很节制,好像只是在客观地描述,很少有浓烈情感的表达。齐邦媛先生的《巨流河》很节制,但我们能够透过文字感受到炽烈的情感。二是“无道德”。只还原生活,不作道德评判,对善恶轻描淡写,即使是写恶行昭彰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事,也是清清淡淡、波澜不惊。这和杨绛先生很像。三是对市井、乡土生活刻画入微。苦心经营的随便。
  •     小说和散文选集,没有选多见的和食物、西南联大有关的散文,反而选了很多据邻里见闻写成的文章,多是写别人家的事,虚虚实实,家长里短,一样米养百样人,很有趣味。《受戒》放在第一篇,代表作地位,《鹿井丹泉》为尾。编排顺序大抵按故事背景时间,先近后古。排版印刷很精致,就是封皮太薄,容易坏。
  •     这本多是篇幅较小的故事,前半部分基本在《大淖记事》那本看过了 2015-1-26
  •     现在媒体应该多学学汪老的叙事 不要老咋乎
  •     看了前两篇就喜欢得不得了!
  •     用平實質樸的語言描繪小人物,卻靈動不俗。
  •     原来是汪曾祺的,怪不得每个故事都平平淡淡又回味无穷。
  •     大家的文章,说不出来哪好,却读着很舒服。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