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原理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111417323
作者:(美) 弗雷德里克•泰勒
页数:148页

章节摘录

推荐序 再读《科学管理原理》,感触很深。一个在去世后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人,一个影响了流水线生产方式的人,一个被社会主义伟大导师列宁推崇备至的人,一个影响了人类工业化进程的人。一个由于视力被迫辍学的人,一个被工人称为野兽般残忍的人,一个与工会水火不容、被迫在国会听证会上作证的人,一个被现代管理学者不断批判的人。这个人就是泰勒,管理发展史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富有争议的人。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根本内容在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得很快,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但由于生产混乱,劳资关系紧张,工人“磨洋工”的现象大量存在,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低下。泰勒认为,企业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管理部门缺乏合理的工作定额,工人缺乏科学指导,因此,必须把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系统运用于管理实践,科学地挑选和培训工人,科学地研究工人的生产过程和工作环境,并据此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合理日工作量,采用差别计件工资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实行管理的例外原则。1898~1901年,泰勒在伯利恒钢铁公司对他的理论进行试验,并且大获成功。这引起了无数渴求科学知识的其他企业的向往,很多企业邀请他前去讲学和指导,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美国陆军军械部、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等。在这些工厂中,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同样取得了成功,这导致了泰勒的后半生几乎就是专门以宣传科学管理为职业,也导致了世界上第一个职业管理咨询师的产生。在泰勒及其一大批杰出的追随者,如甘特、吉尔布雷斯等的推广下,科学管理运动兴盛一时。由于科学管理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为宗旨,以泰勒为代表的工程师也因此被称为效率工程师。

前言

罗斯福总统在白宫向各州长讲话时曾预示:“保护我们国家的资源,只是提高全国性效率这一重大问题的前奏。”整个美国很快认识到保护物质资源的重要意义,并开展了有效实现这一目标的大规模运动。但直到现在,美国人对“提高全国性效率这一重大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依然模糊不清。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森林在消失,我们的水力资源在浪费掉,我们的土壤在被洪水冲刷到大海里去,我们的煤和铁在日渐枯竭。但是,由于我们的重大失误、指挥不当或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的日复一日的人力资源上的更大浪费,不正是罗斯福总统所指的“全国性效率”不足吗?人们对这方面的浪费却视而不见,或即使看见了也模糊不清。我们能够看到或感觉到物质资源的浪费。可是,人们对业务不熟、工作效率低下或指挥不当却视而不见或看不真切。要认识到这些,就要肯动脑筋并发挥想象力。每天,来自人力资源上的损失要比在物质资源上的浪费大得多。也正是认识上的问题,导致人们对前者感慨万千,对后者却无动于衷。是的,人们还不曾对“提高全国性效率”进行宣传鼓动,也不曾召集过会议探讨如何实施。不过,有迹象表明人们普遍感觉到了提高效率的必要性。事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活跃。从大公司的总裁到家庭主妇,人们无一例外地渴望找到更优秀、更有才干的人选。有才干的人供不应求,这在以往任何时候都不曾有过。我们都在寻找别人培养起来的、现成的、有才干的人,但我们的天职和良机是系统地联合培养并造就这样有才干的人,而不是猎取别人培养的人。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算走上了提高全国性效率的正确道路。过去流行的观点可用这样的俗语表达:“工业界的领袖是天生的,不是后天成就的。”道理曾是这样,如果能够物色到合适的人,就尽可以放心地让他去想办法。将来,人们会认识到我们的领袖人物必须是通过培训而成就的——正如天生胜任一样。别指望哪位伟大的人物(过去人事管理制度下的)能够与一些普通人形成的、有效合作的集体一决高低。过去,人是第一位的;未来,制度是第一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伟大的人物了,正好相反,任何先进制度的首要目标是造就一流的人才,而且,在系统管理之下,最出色的人将比以往更有把握、更快地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撰写本书有以下目的:第一,通过一系列简明的例证,指出由于我们几乎所有日常行为的效率低下而使全美国遭受到的巨大损失。第二,试图说明根治效率低下的良药在于系统化的管理,而不在于收罗某些独特的或不同寻常的人物。第三,证明最先进的管理是真正的科学,说明其理论基础是明确定义的规律、准则和原则,并进一步表明可把科学管理原理应用于几乎所有人类的活动中去。从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我们那些需要紧密合作的大型公司的活动,都可以找到其应用。简而言之,通过一系列实例,让读者相信,无论何时,只要正确地运用这些原理,就能立竿见影,其成效着实令人震惊。本书原本是作为向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提交的报告。我坚信,这里所选择的实例能够引起工业和制造业的工程师、管理者和这些企业所有人的极大兴趣。当然,也希望读者明白,同样的原理能以同样的效力运用到所有社会活动中,这些活动包括家庭管理、农场管理、大小商人的商业管理、教堂管理、慈善机构管理、大学管理以及政府各部门的管理,等等。

名人推荐

《科学管理原理》的理论无论在哪里都很适用:生产力因之成倍地增长,工人的实际收入急剧上升,工作时间减少,工人的体力、精神压力减小。同时,销售收入和利润提高,而产品价格却降低了。——彼得•德鲁克泰勒所做的工作并不是发明某种全新的东西,而是把整个19世纪在英美两国产生、发展起来的东西加以综合而形成一整套思想。他使一系列无条理的首创事物和实验有了一个哲学体系,称之为科学管理。——林德尔•厄威克任何一门学问,如果割断了与自身历史的联系,就只能成为一个临时的避难所,而不再是一座宏伟的城堡。在这套管理经典系列里,我们可以追本溯源,也依然可以欣赏到对现代管理有着基础支撑作用的管理思想、智慧和理论。大师的伟大、经典的重要均无须介绍,而我们面对的经典内容如此丰富多彩,再美的语言也难以精确刻画,只有靠读者自己去学习、去感悟、去思考、去探寻其真谛和智慧。——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席酉民当我们企业在强调细节管理、有效执行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强调对工作的分析和研究。当我们在强调劳资合作的时候,也就是强调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工作,将蛋糕做大,从而双方都能共同获益。最原始的思想往往也是最充满智慧、纯粹和核心的思想。——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曙明现代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源于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对组织、组织中的人和组织管理实践的研究。如果我们能够转过身去,打开书架,重新看看这些著名学者的经典作品,我们就会发现摆在我们面前的多数当代管理书籍好像迷失了点什么——对管理本质和实践的理解,感叹它们的作者们好像缺少了点什么——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企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蓝海林把管理作为一项可以实验的科学,是一个具有开拓性的思考者和实践者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伴随科技进步和生产工具手段的变化,追求管理科学性的努力从此生生不息,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 张晖明管理百年,经典有限,思想无疆,指引永远。经典,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学术精华,是人类精神理性的科学凝练,是大师级学人回应重大现实问题的智慧结晶。希望青年学子能够积淀历史,直面现实读经典,希望年轻学人戒骄戒躁像大师一样做真学问,代代传承出经典。——北京师范大学人本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李宝元西蒙作为“管理决策理论”的创始人,独步经济世界与管理王国,堪称奇才,其著作《管理行为》提出的“有限理性”观点为后人做出了“无限贡献”。——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光华该丛书是管理学科的经典著作,将为读者提供系统的管理基础理论和方法。——武汉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云俊

媒体关注与评论

泰勒主义的精华不只是苦干、不断重复的和狭窄的工作种类,他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极力主张管理工作不仅要使用鞭子,更要应用知识;承担复杂的工作,应用智慧,找出能更简单、更快捷、更出色地完成它的方法。抛弃泰勒是很时髦的事,但重要的是,要记住科学管理不仅在提高生产力上,而且在保护劳动者的尊严上都是一个很大的飞跃。——《管理大师50人》泰勒的影响无处不在:他的思想决定了麦当劳餐厅对厨师翻烤汉堡包数量的期望,决定了电话公司希望接线员能接通多少个电话。——《财富》科学管理成为第一个国际化的管理理论。——《管理百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或科学管理思想是一次管理思想上的大综合,是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同时又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科学管理思想的建立使管理从此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西方管理思想史》

后记

泰勒制的生命力何在    最后一笔终于落下。此时,已是午夜时分。窗外一片寂静,可我睡意全无。想到有多少个日日夜夜在聆听大师的“教诲”。我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大师真的离我们而去了吗?泰勒制的生命力何在?    试着想一想,在那个艰苦的岁月,能出污泥而不染,能毫不惧怕世俗之人的胁迫,他打算每天晚上仍从铁路旁的那条小道步行回家,不曾也不准备携带任何武器,他们可以向他开枪,将他打死。只是为了一个目标——“实现永久的社会财富最大化”。    再次想一想,与官样文章格格不入,扎扎实实,通过科学管理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那把神奇的计算尺仿佛就在眼前;那个体力像公牛一样的施密特仿佛就在眼前;那几个年轻漂亮的女工也仿佛就在眼前,她们先是窃窃私语:“把工作时间缩短到10个小时,而仍然可以得到原来工作10.5个小时所挣到的工资?”几个月以后,她们脸上绽开了灿烂的笑容,“工作时间从原来的每天10.5个小时缩短到8.5个小时,周六还有半天的休息时间,而工资比原来高出80%~100%!”这使得她们真正妩媚起来。    但又不敢想,中国仍然有为数众多的企业没有走出困境,仍然有企业家在空喊“三改一加强”,这是何等的不幸。如果泰勒先生在世,定将羞愧难当。我们为什么就不可以把科学管理原理的“科学用人、责权对等、工时研究”等原则真正应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呢?    我不由得想说:科学管理之父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科学管理原理像万丈光芒普照大地!其思想、其原理、其技术、其方法无一不是我们企业制胜的法宝。    马风才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内容概要

弗雷德里克•泰勒于1856年出生在美国费城。年轻时,他先在液压机厂做学徒,之后加入一家钢铁公司,在那里开始奠定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1898年,泰勒来到伯利恒钢铁公司,开始他著名的改革。1901年,他离开公司,进行无偿的咨询工作。在此期间,他的《工厂管理》与《科学管理原理》相继发表,泰勒的影响日渐广泛,遍及全球。1915年,泰勒病逝,终年59岁。
泰勒被全世界的管理学界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是第一个认真研究劳动的人;第一个把管理当作一门科学的人;一个被社会主义伟大导师列宁推崇备至的人;一个影响了人类工业化进程的人。
《科学管理原理》出版于1911年,标志着一个管理新时代的到来。至今,这本书仍然带给管理人无穷的启示,是不可不读的管理经典。

书籍目录

丛书赞誉
出版说明
总序席酉民
推荐序赵曙明
前言
第1章科学管理的基础 ∥1
财富最大化只能是生产率最大化的结果。工人和管理者双方最重要的目标是培训和发掘企业中每个人的技能,以便每个人都能尽其天赋之所能,以最快的速度、用最高的劳动生产率从事适合他的等级最高的工作。
第2章科学管理的原理 ∥21
科学管理原理有四个基本组成要素:第一,形成一门真正的科学。第二,科学地选择工人。第三,对工人进行教育和培养。第四,管理者与工人之间亲密友好地合作。正是科学、协调、合作、最大化的产出、实现每个人的劳动生产率最大化和富裕最大化等各个要素的集成,构成了科学管理。
译者后记 ∥121
泰勒小传 ∥123

编辑推荐

《科学管理原理(珍藏版)》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代表作,管理史上最重要的一座丰碑,管理大师德鲁克隆重推荐,管理人不可不读的经典。

作者简介

他提出的管理问题依然存在
他总结的管理经验依然有益
他研究的管理逻辑依然普遍
他创造的管理方法依然有效
弗雷德里克•泰勒和他的《科学管理原理》开创了一个管理新时代,也在其后百年中激励和启示了无数的管理者。即便在今天,人们也仍在感叹,管理需要回归泰勒。
泰勒的管理理论看似简单,其实内涵丰富,并非能被一个时代完全吸收。只有亲自翻阅大师的著作,才能领会管理的真谛;也只有实践大师的理论,才能实现管理的目标——“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同时也使每一位雇员的财富最大化”。


 科学管理原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科学管理原理,与其说是一种思想,不如说是一套方法论。在大规模制造工厂出现之前,没有管理的问题,因为管理是针对某些组织形式而存在的工作。而在泰勒当时工厂也仅仅是个诞生不就的事物,而对于它的理解还是非常的浮浅,也没有关于它的各种运作的精细的理论,在那样荒芜混沌的环境下,要发展出这一套方法工具实极其不容易。这本书的重要在于,它不是要介绍各种实用而具体的技法,而是要让人们开始系统地研究一个问题,即如何让现代工业的能量被最大地释放出来并且让人们生活的福祉得到最大的提高。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确实是个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故事。从构成这本书的基础的那些实践经验就可以知道这是多么的不容易。泰勒开先河的探索,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去严密细致地研究加工作业的科学问题,而的出的成果还是非常的粗劣。这当然是囿于当时的工具不足,但是仅仅是那么粗糙的成果也显示了这套方法的巨大威力。书的结构非常的简单。首先是介绍了作者泰勒但是面对的环境,以及他由此而产生的宽泛的思考。然后第二部分就详细地讲述了他关于自己一手开创的这套方法的总体思想。然后是通过各种例子的详细说明,一方面说服读者相信他所提到的方法的力量,另一方面也是旨在要说明他的方法的体系。当然泰勒对自己的方法体系有个很简单的概括,即构成科学管理原理的四个基本要素:一、形成一门真正的科学。二、科学地选择工人。三、对工人进行教育和培养。四、管理者与工人之间亲密友好地合作。但是我更认为,在地28页他写到的管理者任务的四个方面,才是更全面的概括了他所关心的方面。这里除了上面的四点都包含在内,其中将第二、三两点合到一起,还提出了另外一点:第四、管理者与工人的工作和职责几乎是均分的。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各种组织研究中,职责这一项都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对于泰勒自己推行的各种实践实验写得是非常地详细。而且他还毫不讳言地,写出了关于怎么解决工人阻力问题的“权谋之术”。我相信关于这一点他是能遇见到会遭诟病,但为了他的目标,他是能够坦白地谈论这些问题。而我相信,整本书,最关键的思想源头,是48页的,“我坚信,很明显即使在已知的最原始的劳动中,也存在科学问题。”当然这也确实在以后成为了一门丰富的科学。这里没有严密的逻辑结构,也没有清晰的体系框架,这只能表明很多人认为的,泰勒并不是一个出色的理论家。但是他的这套方法论,已经在他的例子阐述中得到清晰的表明。同时,他的文字也是简单直白,非常好读。当然,由于我读的是翻译版,也一定因为译者的付出。不应该苛求,泰勒关注的是提高工厂这种生产组织的生产效率,这一事实。而他作的开创性的工作,现在发展成为了名为工业工程的一门学科,而且还在不断地生长发展。这一部分可以说是现在通常说的最宽泛的管理一词所表达的内容中,一个实用性的工具分支。但是他重要的意义在于,他引领人们用另外一种眼光去审视工厂问题,而在后来扩展成为组织问题。他引入了科学的视角,而不再是仅仅在茫无头绪与不得要领之间。权力斗争是有趣的,但是不具建设性。而这一思潮,其实也跟社会科学的发展脉络是相一致。特别的是他来到的是一个比较容易而又有效的切入口。而作为开创性人物,他开先河的功绩,不可磨灭。而他个人的思想,尽管可能真如有些评论所说,还没有被完全把握,我们也是没法从这本书得到确切的回答。但是从中得到启迪然后进一步阐发出一套理论,是很有可能。毕竟这本书这里还是非常言简意赅。
  •     记得在《常识》的序言里,梁文懂说他一直向往西方一种以畅销为荣的「小册子」,比如托马斯•潘恩的那本同名作品。这本《科学管理原理》篇幅仅百十来页,也可归入「小册子」的分类中;再就影响力而言,泰勒应该比潘恩更有名,大概没有哪本管理学课本在提及这一学科的历史时会忘记他。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印象中有一张考过的试卷上说,1911 年他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管理学的诞生。广义的管理自古便有,又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那么为什么直到20世纪初才发展成一门科学?若依照中学历史的答题套路,或许可以谈谈经济背景、机械设备、生产力状况之类的,只不过这似乎也容易流于空泛。对于科学管理为何没有出现在之前的历史中,本书中亦有提及,并作出相关解释。遵照「适者生存」法则,工作方法本应逐步演化趋于完善。但在旧式工业企业中,工作方法和知识,常常只是通过口头传授,或者不自觉的亲身观察而得到的,缺乏系统化的整理和分析;同时,管理者或企业所有者,对一线工作的相关知识就更加不熟悉了。所以那个时代的领班和监工——他们明白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比起他们属下的所有工人的知识和技能的总和来,要差得很远——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就是促使每个工人充分发挥其「积极性」,而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途径在于提高薪酬、改善工作环境、快速提升等一般企业没有的「特殊激励」。(p25)这就是泰勒提出「科学管理」之前,西方社会公认最好的管理模式,「积极性加激励」的管理。它的问题在于,管理者的控制不足,把企业效率提升和增产的希望,几乎完全押注在一线工人的积极性上。现实中,这种愿望常常实现不了。(p27)为此,泰勒发明了一种新的管理制度。他相信,运用这种科学的任务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生产率,从而「永久地实现」雇员和雇主财富的最大化,乃至提高全国效率增进全社会的福祉。(前言,第一章)作者认为领导者者应该转变过去的管理方式,承担新的任务。这些任务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提出工人操作的每一动作的科学方法,以代替过去单凭经验从事的方法;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成才,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由工人选择各自的工作,并各尽其能地进行自我培训;第三,与工人密切合作,以确保所有工作都按照所制定的科学原则行事;第四,管理者与工人的工作和职责几乎是均分的。管理者应该承担起那些自身比工人更胜任的工作,而在过去,管理者把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职责都推给了工人。(p28)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方面跟后人提出的管理学的四项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互相呼应的。在泰勒的观点下,管理者和工人,似乎就是「劳心者」和「劳力者」的区别。最后一点中,所谓管理者承担起「比工人更胜任的工作」,大概是要管理者充当组织中的大脑,而工人是身体,管理者必须对企业环境要有清醒的认识,并对属下的工作做出指导安排。如果是之前那种「积极性加激励」的管理方法,那么工人就像只受到脊髓和脑干、小脑驱动的身体,没有大脑皮层理性思维的参与,自然未能达到效率的最优化。科学管理借鉴近代科学的研究办法,通过反复实验、观察、归纳总结,最后得出实现最大化产出的工作方式。管理者将此行为模式分配下去,要求下属依照这种方法展开工作。最后产出比原先多了几倍,并且工人的工作时间无需增加,也无需消耗更多的体力,仅仅是工作方式的改变。企业家获得更多的产出,工人也可得到比原先多出一半多的工资。同时,科学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除了理解其原理外,还需要一些「术」的层面的东西。比如工厂为铲运工提供 8~10 种铁锹,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即便是铲运煤、沙等不同物质时每铲都控制在 21 磅左右。作者经过研究,每铲重量 21 磅是最优化的铲运方式。还有,管理者分配任务给工人时,要一个个地进行分别谈话,沟通方式也是因人而异。泰勒的结论,跟他对工人的细致观察不无关系。泰勒从工厂学徒做起,对身边工人们通过「磨洋工」与公司博弈的体会显然比其他人更真切。科学管理原理的提出,目的在于同时增加工人与雇主的财富,如果要加个期限,泰勒希望是「永久地」。也一些人认为科学管理是对工人更严重的剥削,理由是工人工资增长,远低于产出的增长。不过他们似乎没注意到在这种新的管理体系下,工人的劳动疲劳并没有增加太多,产能增加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制度与工具的改善。蛋糕分配不公可以再议,做大蛋糕总不是坏事。
  •     通读这部小册子,对连马克思都指名道姓在书中批评的“泰勒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在过去书本中粗浅的几点零碎的学习中,看到的只是通过科学的方法使工人一天搬运生铁的量由十几个单位上升到四十多个单位,而工资只存1$涨到不到2$,自己都觉得那是赤裸裸的刨削、压榨!毕竟是人在般生铁啊,那个增长的数字,劳动量太残酷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之前的认识不过冰山一角。科学管理(或任务管理),强调选用合适的工人,不合适的不是被解雇而是被调往去从事他最适合的工作。另外就是对工作本身的科学研究,无论是搬砖,切割钢材,通过研究,找出最科学的工作的方法,舍弃那些不必要的步骤,对工人劳动的过程也要进行科学研究,比如在工作多长时间时工人的疲劳程度达到一定程度,应该合理的休息而不是为了多拿工资继续工作从而能保证最终有一个好的结果:在保证工人身体不受损害的合理范围内让他通过科学的工作方法实现最大产出。泰勒特别强调了要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作用,即指导、鼓励工人用科学的方法从事工作,而不是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卸给工人自己去完成。科学管理使得以往的只凭经验工作,所有工作由工人自己摸索完成的落后管理方法被更新了。“泰勒制”挑选最合适的工人的方法背后有着这样的事实:某些懒散的磨洋工的工人会把那些在一起积极工作的伙伴拖下水,因为在计时工作制下两者拿的工资是一样的。鉴于此泰勒提出了计件工资制+奖金的方法。在泰勒推行科学管理方法时有工人威胁如果他继续从铁道小路不行回家会伤害甚至杀了他,可他只是回应自己仍会像过去一样回家不携带武器,也不会带枪,如果他们要杀就杀死他好了。泰勒的伟大在于他推行着伟大的事业,他的思想境界比那个年代的普通人高,看的也更远。他推行科学管理原理在于其能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率,增加产出,使人民摆脱贫困的困扰。这才是他的追求、抱负!他本可以只作安分的工厂或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而不顾众多饱受生活煎熬的工人的疾苦,但是他却全力进行科学管理的改革,尽管饱受误解。“泰勒制”有其本身的弊病,包括“经济人”的假设,在管理学的随后的发展中得到补充,但正如推荐序中讲的那样,我们是站在伟人的肩膀上成长的,更何况《科学管理原理》对今天的管理还有巨大的价值。2015、1、15下午于工大旧图二层

精彩短评 (总计53条)

  •     内容很好,书本也很好,就是价格着实有点高哈!
  •     追本溯源,回归经典
  •     我的管理启蒙书
  •     像泰勒这样目的单纯原则坚定的人真是让人心生敬仰、
  •     经典没必要太多废话
  •     2014年10月31日 购于 汕头·亚马逊
  •     从薄薄的一本书看现代管理思想
  •     管理是一种分工,劳动效率最大化。但是我接触到的来说管理还是工人心里爽了,效率就上来了。
  •     科学管理是管理者基于自身位置与所掌握的资源优势,集中企业资源对工人的工作进行科学式研究尽可能得出高效率工作方法,然后通过制定规范以及与工人间的言传身教和协调提高工人工作效率进而同时达到企业与工人的价值最大化,并非旧时资本主义的无穷血汗剥削。
  •     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不是管,而是理,理清了交给工人去做。
  •     非常经典,需要体验感悟。
  •     对泰勒由衷地敬意
  •     有背景意义上的理解与无效率行为的心理学解释,比管理学上单单内容与事实的叙述更易联系实践。
  •     泰勒在管理学课本里好像就是短短几段的存在,甚至可能会和卓别林讽刺的流水线、血汗工厂联系起来。即使理念是好的,推行时仍然不易,因为各人有各人的心理和诉求,让所有人都接受实在太难了。
  •     不论书的封面还是内容都很喜欢
  •     1/20 本来只是想了解下,为什么有些岗位没人思考怎么改进工作方法呢?就追溯起源了。总的来说,《科学管理》中的观点有以下几部分组成,1将工作拆解成动作,分析整理这些动作,剔除多余部分,改进不合理部分,必要时使用更科学的工具提高工作效率。2管理者走基层,承担科学分析的工作,并且提出管理制度,改善工作条件,合理安排时间。3对人员素质进行迭代,科学的方法,配合数量,时间等可量化的指标帮组提升效率。书的后面部分用来论证需要注意的问题,自己罢工问题,是时代严重的烙印。科学管理只解决了初级生产的问题,需要配合其他管理知识才能体现更牛逼的效果
  •     等待二刷
  •     厉害的泰勒。
  •     老师当时强力推荐,必须要看的管理学名著。
  •     面临生死,但还是坚持做科研!
  •     这本管理学经典,开始了我对管理学原理的认识之旅
  •     书的质量和价格都不错。感觉很满意。
  •     翻译质量极差
  •     伴随着工业革命结束,分工协作,越详细的细分工作带来越高的效率 同时也是标准化的发源地
  •     104年前,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著作,时至今日思想仍然闪耀着光辉,愈发历久弥新,一本必须要读而且书架上必须有的书
  •     被机器代替的手工劳动者如何保证不失业,同时社会上的同类岗位成倍增加?书里没说清楚的问题,仅仅是罗列数据并不具有说服力。
  •     现代管理学的源头。
  •     书很薄,对于书的质量很满意~~
  •     机械,科学,标准化!
  •     应该算是管理学的开拓性著作呢, 不管其深意如何,至少这本书比较容易读懂,但其意义深远,探讨的是如何使劳动效率最大化的问题,这不仅仅在二十世纪初是社会的最大问题,也可以说是当今中国的效率问题,而在未来,我相信德鲁克大师的一句话,“将来社会的问题在于知识工作者的效率问题”
  •     书5星,翻译负1星
  •     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一百多年前的智慧,而如今的中国却还有很多人不懂得利用,任何一线的工人、领导,我非常希望他们能看一看这本书。
  •     把女朋友买的,他说很不错,亚马逊很便宜,值得信赖
  •     硬着头皮看完了,还在慢慢build读工具书非虚构类书习惯。
  •     基本的思路:一、通过科学的实验找到最优方案并形成标准;二、培训员工按标准进行作业;三、考核员工,优胜劣汰,根据生产率的提高相应增加员工薪资。还强调了一点就是职责明确,科学的管理应该是管理者的职责,并且管理者与员工是利益共同体,并不是对立关系。
  •     当代智力更新速度已经迅疾到,中年谢顶管理学老师呕心力荐的著作里,写得都是些毫无价值的常识了。
  •     很小的一本册子,读完就忘了
  •     论人力资源管理与砌墙技术/金属切割技术。看的时候很困惑。作者的意思是员工负责具体事务,管理者负责提供培训、支持、先进的技术和工具。但是现在总监动不动就说要优化流程、优化流程,我他喵的十脸蒙蔽。我去优化流程,你干什么吃的?你到底知不知道我天天在忙什么就让我优化流程?哎反正看看书有好处。制定规则固定模版还是非常必要的。认同作者的意见:管理者应该制定计划,优化配置,给员工提供更多的支持。困惑的是我自己太蠢,不知道作为一个员工怎么转换到管理者视角。对总监很不满。这种情绪真是太耗神了。
  •     挺好的~就是比想象中的要薄很多~O(∩_∩)O~
  •     真正把管理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开山鼻祖。推荐序:磨洋工现象;推荐序XVIII:效率提高需要劳资双方的合作,而不是对抗;P6工作的群体奋进与球队人人争先完全是不同的P10磨洋工第二个原因雇员和雇主的紧张关系P12大锅饭P57管理成本上升带来的效益提升,要计算是否划算P59小班组工作更有雄心壮志P62计件单位工资更高,却未必赚得多P78奖励一定要及时才有意义P79股份制有时候难以克服红利均等问题P108管理学四大基本原理P116科学管理不是压榨
  •     科学的管理企业:把工作执行和工作分析分开。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为宗旨。最重要的目标是培训和发掘企业中每个人的技能,以便每个人都能尽其天赋之所能,以最快的速度、用最高的劳动生产率从事适合他的等级最高的工作。 科学管理,可以自己设计。如何方便,开脑洞如何设计,就是科学管理原理。 每个环节,细节,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     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本书不能不读!
  •     对于智力行业并没有太大参考性。
  •     看书评
  •     经典之作
  •     毕竟是本很经典的书,我也不知道是翻译的原因还是本身这本书就是这种语气,我仿佛都看到泰勒穿着燕尾服,呆着高帽子,拿着手杖在我面前自信心爆棚的高谈阔论这一套科学原理。
  •     经典就是经典,获益匪浅啊!
  •     管理是科学,是设计学,也是社会学和政治经济学。
  •     好几个地方没看明白,比如说“当搬运重量降低时,一天中,工人有负荷的时间就会增加。”这是什么道理?还有关于采取钢珠检验来解雇消极怠工的工人……他说的一家公司若是领导没有理解和相信科学管理,经理们就不要尝试管理变革,这一点一百多年来还是完全没有变化的事实。
  •     对自身经历的解析。挑选工人,培训工人,管理者与工人同在。
  •     这本书对我所学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我非常喜欢。
  •     管理学奠基之作。相比于传统“积极性加激励”管理,科学管理认识到工作本身是有重大而深奥的科学而工人是难以深刻理解加以运用的(p.17),因而赋予管理者更多的科学规律训练指导责任,而非激发工人自行经验方法工作。这些转变并非管理机制上的,而是根本原则与管理思想上的(p.95),同样管理机制误用错误思想则会导致灾难后果(p.107)。“将来,人们会认识到我们的领袖人物必须是通过培训而成就的”(前言),此之谓工作有道,道非必天成,亦可学而得之。
  •     只可惜翻译实在是太糟糕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