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宣言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229094798
作者:(美) 安·兰德
页数:240页页

内容概要

安·兰德(1905——1982):俄裔美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客观主义运动首创者,理性的利己主义思想倡导者,被誉为“美国的自由女神”,是全世界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为知名、小说和论著卖出册数最多的作家、思想家和公共知识分子之一。著有《源泉》《阿特拉斯耸耸肩》等集说理性和优美文笔于一体的近百部著作,销售量仅次于《圣经》。

书籍目录

目 录
一 艺术的精神认识论/1
二 哲理与人生观/14
三 艺术与人生观/25
四 艺术与认知/39
五 文学的基本原理/83
六 何谓浪漫主义/107
七 当今的美学真空/138
八 不可告人的浪漫主义/146
九 艺术和道德背叛/164
十 《九三年》序/178
十一 我为何写作/188
十二 举手之劳——一个短篇故事/202

作者简介

《浪漫主义宣言》是安·兰德唯一一部对创作、阅读、艺术、人生与娱乐等诸多精神产物进行彻底批评和完整评论的作品集。被称作充满尖锐批评和辛辣讽刺的安·兰德版“艺术与人生”,它不仅仅是解读《源泉》《阿特拉斯耸耸肩》等作品的重要参考,也是阅读艺术、阅读时代大潮流的优秀指导。书中安·兰德认为她的时代没有艺术,浪漫主义早已销声匿迹,“顶级的、纯粹的、始终如一的艺术家”少之又少。在本书收录的文章中,受到她讽刺和批评的艺术家大多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小说奖,他们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辉煌,但安·兰德依然担心他们所引领的艺术航向。


 浪漫主义宣言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佛洛依德和叔本华认为,女性缺乏升华的能力,因为不能参与高级的文化活动,而哲学,正是这不二的“最高级”文化活动。如果我们足够细心,就会发现从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休谟、康德到黑格尔、尼采再到海德尔格、罗素,竟然,没有一位女性在哲学上有所建树,好像这种艰深探索式的文化活动真的只是男性专属。虽然我们知道,女性对哲学贡献不小,但是却总是难以马上就想起哪位女性哲学家曾经说过什么话以此明证。直到安·兰德出现。其实,早在1905年这位女哲学家就出生了,1982年离世,留下了为数不少的文学著作,可是为什么人们的视野中还是缺少女性哲学家的身影?也许是,她们的言说还是被沙文主义的男性学者给否认和压制住了。所以,把安·兰德这样的女性哲学家、文学家带到人们的视界中,推到前台来,才更有时不我待的亟需。也许,你曾经听过安·兰德,那必然是那本出版于1957年的《阿特拉斯耸耸肩》,其书极厚,甚至有人将这本书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相提并论,虽然是在书的厚度调侃,但也可以想见前者在真正的读者心目中的地位。这本中国读者可能并不太熟悉的著作,据说在美国的销量仅次于《圣经》,是对美国影响最大的10本书之一。安•兰德被称为“美国精神的奠基人”。要了解她所想享有的盛誉就不能不看她的哲学著作。如果对安•兰德其人毫无概念,不如从这本《浪漫主义宣言》开始。在这本不厚的小书里(放心,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的哲学大部头),几乎已经涵盖了安•兰德所有的哲学思想。笔者读完之后,甚至感慨,原来传说中“毒舌”的哲学思想竟然如此简单——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大抵可以白话成“你只需要做自己”。可是,这世界“做自己”却从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安•兰德的视界里,“做自己”是一件道德事、伦理事,更是一件浪漫的事。她的宣言简单粗暴:我们的时代没有艺术,也没有未来。惊悚故事只是幼儿园的算数而已,文学界那些高踞顶峰的小说作品才是高等数学。惊悚故事只是骨架——只有情节结构——浪漫主义文学则具有血肉和思维……令人简直瞠目结舌的是她所谓的“惊悚小说”、“自然主义”,那些被她嗤之以鼻的人,都是文学巨匠,大多数还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在她的书里,也不止一次的抨击过叔本华之类的哲学家,认为他们“缺乏理性”,这样活力全开的哲学家,很难想象,搁在她那个时代,不被各种沙文主义的男性学者、作家批判,就算放在今天,大概也是会被“喷”的吧!但是安•兰德根本不在乎,经历了苏联极权主义、集体主义的时代,她所拥有的全部力量就是为“个人”振臂高呼。今天的我们,读着各种鸡汤,哼唱着“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殊不知,这本最初刊于《客观主义者》和《安•兰德通讯》的文集,为我们寻找自己、坚持自己提供了理论意义上“做自己”哲学解读。安•兰德在她最为著名的著作《阿特拉斯耸耸肩》中阐述了她的全部哲学,即“我的哲学就是个人至上,以个人幸福为其人生的意义,以获得利益为最高尚的活动,以理性为其绝对的原则。”她认为,在自然主义的伤害中,人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最终放弃了“做自己”,但是又无法彻底的杀死内心中的那个“自己”,所以人才会苦痛。她还认为,某些看似“伟大”的著作,着眼于人类的痛苦是不值得的,而像相机一样的描摹这个社会上所发生的一切,那是“有损我的自尊的”工作,只有“做自己”,通过思索通过灵魂的共鸣用艺术的手法表达出来的“那些可能和应该成为的样子”,才是最美好的,也是人类的终极幸福。当然,这一切都需要“浪漫主义”。在安•兰德这样的哲学家看来,卡夫卡这样的文学家简直就是对人类的伤害,用现在的流行语可以解读为“负能量滚粗”。既然“做自己”那么具有蛊惑人心的力量,不妨从哲学的角度上思考一下“浪漫主义”。没错,人活的太现实了,太写实了,就没意思,没意思怎么也不能算是“最有意义”的人生。不过安•兰德的哲学,玻璃心甚读。但是在男性话语霸占了哲学圈的今天,安•兰德不但应该被阅读,而且应该被重视。
  •     美国作家安•兰德是20世纪最富魅力的思想家之一。她最有名的小说《阿特拉斯耸耸肩》出版于1957年,此后她的视野不再集中于小说,而是将写作转向有关捍卫个人主义的哲学阐述。从1962年到1976年,安•兰德创办了刊物《客观主义者》和《安•兰德通讯》,将自己的哲学思考全部注入到刊物的专栏文章之中。《浪漫主义宣言》一书收录的是从1966年至1971年发行的《客观主义者》中精选出的篇目,集中探讨艺术和人生观。这是了解安•兰德创作思想以及她所处时代风貌的有效途径。兰德以她一贯的犀利宣告:“我们的时代没有艺术,也没有未来。”她把自己比作一座桥梁,“架在19世纪的美学巅峰与希望重新找回那个时代的人之间”,当然,这并不是倡导复古。何谓浪漫主义?兰德的解释充满了现代色彩:“浪漫主义是基于人具有意志力这条原则的艺术类别。”19世纪的浪漫运动辉照文艺的时间并不长,这主要是一个情感上的运动,不可避免地在和现实的撞击中消退。但兰德赋予它新的意义,她分析哲理与人生观、艺术与人生观,从情感的一般化中抽象出“人生观”来作为文艺的源头。兰德说,人生观使得每个人具有“人格”,存在于关于个人的每个细节当中,每个想法、情感、行为,每个反应、选择、下意识的动作,它融合进创作者的观念,也牵引欣赏者的思绪。本书由此铺展的文艺批评可以说是兰德的人生观的展现。譬如,兰德抨击自然主义忽视个人意志,用纪实的、统计学的普遍特征来代替个性。兰德在《阿特拉斯耸耸肩》里构筑了一个乌托邦世界,维系着一切的不是道德而是金钱,她借人物之口表达了她的客观主义哲学:A就是A,一个东西就是它本身。在本书里,兰德进一步阐发了她对小说创作的看法。兰德很喜欢雨果,她说《悲惨世界》的主题是:“社会对下等人的不公。”情节主题则是:“一个获释罪犯在法律的无情代表的追捕下经历的逃亡一生。”当情节从主题中生发出来,又反之表达、阐释主题,使之戏剧化,这种完美的整合就是优秀小说的核心原则。而德莱塞的《美国悲剧》则试图给一个老掉牙的故事附议与之情节无关、不被情节体现的主题。兰德更据此将惊悚故事、邦德电影等斥之为“下水道艺术流派”。西方学者普遍以社会批判为职志,安•兰德正是以“浪漫主义”来重塑现代文艺价值观,表达她对文艺庸俗化的忧虑。文艺精神是一面镜子。在这里,文艺以一种态度,显示出人类居于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生存图像。自十九世纪末以降,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安•兰德回望她所处的时代,世界持续发生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以及社会生产和大众生活的日常性现象都在鲜明变化。战争,极权主义,大屠杀,冷战,全球化与民族主义,影视媒体和信息传播,工业和高科技的发展……一方面是知识、技术、财富的积累,一方面是类似韦伯所说的,“物的世界的增值与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在描绘现代文艺风景的时候,兰德揭开了媚俗的笑脸,如实地、或许有点过火,她直言不讳地暴露了各种畸形的、病态的,违背人性的特征,她说,“怎么演”永远不可能代替“演什么”,主题和风格所反映的人生观是艺术最本质的内核。不管是文学家安•兰德,还是哲学家安•兰德,她所力倡的都是个人主义,兰德的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亚里斯多德,即“人的道德就是尽可能让自己幸福,追求自己的幸福”,她还把霍布斯关于驱动力是人类最根本的动机的原则与拉罗什富科寻找隐藏于幕后的自我的意愿合成了一体。美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穆瑞•罗斯巴德曾经在一篇文章里提出过“兰德邪教”的说法,这个说法既反映了兰德的影响力,同时也隐射了其思想中包含的危险性。但无论如何,我们从本书中窥见的,是一种精神的原貌,同时也是铸造这种精神的时代的回声。PS:关于穆瑞•罗斯巴德对兰德邪教的说法,见这篇https://www.douban.com/note/181206816/又PS:本文如转载请先联系。
  •     “安•兰德是一位笔力万钧的作家,心思细腻真挚,文字优美、犀利,文采洋溢”,一篇载于1943年《纽约书评》的文章如此评价安•兰德,并称她的作品是“个人主义的赞美诗”。女哲学家如凤毛翎角,安•兰德是其一。她称自己的哲学思想为“客观主义”,强调理性利己主义,在经济上则是彻底放任的自由主义。安•兰德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著有以《源泉》和《阿特拉斯耸耸肩》为代表的多部小说和评论文章。《源泉》1943年在美国出版后立即成为畅销书,至今仍以每年超过10万册的数量再版。《阿特拉斯耸耸肩》的销量更是仅次于《圣经》,成为对美国影响最大的10本书之一。安•兰德也因此被称为“美国精神的奠基人”。《浪漫主义宣言》是集中展现兰德哲学、艺术、阅读、创作思想的评论集,兰德在扉页上写道,“如果未来的某一天又会有浪漫主义兴起的话,那么本书将荣幸地成为一只推手”。这句话至少说明,兰德认为曾经兴起的浪漫主义已经衰亡,而她期待浪漫主义再度复兴,并身先士卒。兰德认为,艺术精神存在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浪漫主义,即以承认人的意志存在为前提,这种艺术精神产生的艺术作品就会被引向价值观的取向。而另一种自然主义,则认为人的命运是受到不可控的力量控制,这种艺术作品就会体现非价值观的取向。兰德通过分析艺术、哲理与人生观的关系,认为人从艺术作品中获得的绝不是纪实科普或者德育,而是满足一种更深远的需求:确认人的存在。她创造的小说人物都是坚持自我,不向庸众妥协的完美类型。在《源泉》中,这个完美类型是建筑师洛克,他建造的斯考德神庙,象征着对价值观的极度献身精神。而在《阿特拉斯耸耸肩》中,兰德不仅塑造了理想的个人类型约翰•高尔特,还虚构了一个隐于山谷的由理想个人结合成的理想社会。坦白说,在我初读《源泉》和《阿特拉斯耸耸肩》时,曾被兰德对庸众的尖刻言语激怒,觉得平庸的自己也是她鄙视的“二手货”,而她对利他主义的强烈反对更让曾经从事公益的我无法接受。直到读《浪漫主义宣言》,我才握住了正确打开安·兰德的钥匙,得以重新冷静审视兰德的作品和思想。她说:“彻底砸毁了浪漫主义牌匾的暴徒就是利他主义。”这才是她反对的利他主义的根源所在。她所反对的利他主义,更多意义上是扼杀浪漫理想主义的丧失自我主体,而不是纯粹道德意义上的利他。但是,由于兰德一贯犀利激烈的言语,导致不少人将她作为自私自利的资本主义的鼓吹者大加挞伐。尽管,兰德在经济上拥护彻底自由的资本主义,但不代表她拥护无道德的损人利已。事实上,兰德认为,道德只能建立在个体理性的基础上,它的基础不应该是任何宗教、情感、社会、国家、阶级以及任何形式的集体。联系兰德从苏联逃到美国的人生经历,这点其实不难理解。反对非理性的利他主义,并不代表兰德赞成无道德的自私自利,她也支持出于理性的慈善。简单说,就是兰德会反对以集体名义强行捐款,或者一个人自己吃不饱饭却去做慈善,但她不会反对一个理性人在能力范围内对他人进行救助。所以塔拉•史密斯将兰德的哲学归为《有道德的利己》,在本书中,他说兰德所倡导的利己具备七大美德:理性、诚实、独立、正义,诚信、生产力和骄傲。想想洛克和高尔特他们,诚如是。我们到底应该怎样阅读安•兰德?理性的态度也许是,不因她有悖于我们传统的伦理价值观而深恶痛绝,也不因其符合现代经济之道而奉为圭臬。吸取其中对个人有益的部分,比如理性、诚实、独立,不从众,不甘于平庸,这也是现在这个盲目、浮躁的社会最需要的。如需约评或转载请联系QQ:175108258(注明“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哈哈哈
  •     地铁上随便翻翻,没有读完,大学时候读过、痴迷过她,对她的理性精神以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精致辩护甚感振聋发聩。不过安兰德阿姨总是一副贵族后裔的嘴脸,让人难以接近。
  •     南京 先锋书店
  •     啥玩意……
  •     前面5章,共鸣不要太大,立刻列入自留书目之一。不要被书名吓到,其中内容并不全如书名,安兰德讲人生观,艺术观,爱情观,还有文学观~“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审判日,每一天他都需要清算他的潜意识纪录在人生观卷轴上的亵渎,谎言,矛盾,空虚”p196“人的精神生存和人的物质生产一样依靠他的努力。人面对两个相辅相成的行为领域,一个需要无尽的选择,一个需要无尽的创造:前者是世界,后者是他自己的灵魂(或意识)……”
  •     情感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吗?它表达人生观。非理性与理性的契合点。
  •     找到理论依据了。 就说怎么每次看完昆曲就觉得脖子长了几厘米呢。“人的精神生存和人的物质生存一样依靠他的努力”。“飞机的主要功能不是传授给人飞行的方法,而是让人获得飞行的体验。艺术也一样”。“这个体验对人非常重要:这是他精神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     安兰德的“理性艺术观”和苏珊桑塔格的“艺术色情学”似乎可以对接构成从创作到批评的一座桥梁。浪漫主义道路看似全由情感支配,实际上却是从人自身最坚定的意志和最不可动摇的人生观起源,足够颠覆足够令人震惊。艺术的目的与方法、创作的对象与风格、为人的意识与存在,相辅相成,表里如一,让人肃然起敬。#200
  •     先继续接受我的膜拜~将我思考的一些元素都整合了起来 虽然有些晦涩 所以才要再重读摸索各中意味 艺术是艺术家的镜子 是观者我们自身的镜子 也是当时创作背景时代的镜子 也是选择性重塑 将抽象概念化让人感知再归纳回情感 一个轮回 女神去美国时的那个年代正是我喜欢的那个年代 喜欢的元素众多 而后的世界艺术中心也由巴黎转向了美国 虽然她反对摄影 称不是艺术 但我还是持保留意见哒 哈哈 更别说当代现成品装置艺术等 虽然是现实复刻写实 但也不失为一面“镜子”
  •     之前读源泉和阿特拉斯的时候并不怎么喜欢安兰德的哲学,觉得她在维护资本主义的自私。从这本书才更深层地了解安兰德的艺术创作理念,她反对利他,是反对集体主义,不是倡导无道德的自私,实际上她认为艺术就要追求更高的道德。
  •     无需多说
  •     一个力倡个人主义的观察者对现代艺术、音乐、文学的理论诠释和批评。重塑文艺价值观,表达对文艺庸俗化的忧虑。
  •     看不懂 没看完
  •     安·兰德是我的精神偶像
  •     安兰德的艺术宣言
  •     字字珠玑
  •     安兰德是如此热爱人类......受益匪浅,一两句话无法说明我的感受,整本书就是我的感受
  •     4.5 看前半本的时候好遗憾自己没有早一点看到它,后半本就没有那么大的力量了。
  •     安兰德是一个自称客观主义的哲学家。这本书在我看来是在呼唤关怀人的艺术和理性。思考是最重要的,认识自己,要有勇气,不要做机会主义,满满的勇气斗志,要革新要理性。
  •     当今社会,我丝毫不担心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但却担心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艺术美学。就像这个时代的人们只看重物质,而忽视了自己的灵魂。从安兰德犀利而自信的言语中,我看到的不是狂妄自大,而是真真切切地为了伟大人类进步而提的意见。其实每个人都是浪漫主义者,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
  •     高屋建瓴,超越文学直奔哲学和艺术范畴,浪漫主义在书中已被解构,理性主义、个人主义、客观主义始终为兰德所推崇。正如《源泉》前言中所述:“浪漫主义只是一种 '概念性的'艺术流派。它所论述的不是日常的平凡琐事,而是永恒的、根本的、普遍的问题和人类存在的'价值 '。它并不是去忠实地记载或逼真地描绘;它是进行创作或者将思想情感加以形象化和具体化。”对于她来说没有可知与不可知,只有已知和未知的区别。许多观念的确有点一根筋,却显得敢爱敢恨,不惧选择才能对抗混混噩噩的中庸之道,礼坏乐崩的时代需要这样的猛药。
  •     其中的《文学的基本原理》《何谓浪漫主义》是安兰德的文学批评著作。
  •     需要花好多力气去消化
  •     2016年的第9本书。虽然此书历经2016已经30多年了,但现在读它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的社会就像安兰德描绘的那样,迂腐不堪,没有活力,浪漫主义的思维非常少见,人们只是需求安全感,并不是为了要实现“伟大”而活。此书也给我一个提醒,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理想,为伟大而活。
  •     翻译烂透了。。。非常烂,应该直接读原著。原来兰德也喜欢辛克莱刘易斯。倒是理解了《源泉》为什么是那种风格,主人公如同行走着的理念宣传工具。兰德不这么认为,她只是在刻画一个理想的人,一个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的人。此外,笔调太奇怪,像是在在跟人打笔仗。
  •     三月前,夜读,大概四五夜。
  •     没读过她的作品,但从她的言谈中能看出此人视野宽广,思想深刻且严肃。是个积极的女人,有些观点较为偏,仅作参考
  •     不要说,没有女性哲学家。读完这本书,觉得一些名著都没法看了,这才是真正的心灵鸡汤哲学版,这样的鸡汤,也只有女性能熬出来。另外,要着手购入阿特拉斯耸耸肩和源泉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