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放逐与重建

出版社:谭五昌 昆仑出版社 (2013-01出版)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802390102
作者:谭五昌
页数:257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前面提到,欧阳江河写作这篇论文的时间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这个特殊的历史与文化语境里,知识分子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不断“边缘化”的命运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严峻现实,因而作为知识分子中一个特殊部分的诗人群体必然会对此作出自己的敏感反应。但是“第三代诗歌”阶段(包括“朦胧诗”阶段)先锋诗人们的“知识分子”身份是存疑而论的。若从知识储备及传统文化功底来看,他们不过是一群知识青年(或准知识分子群体),离严格社会学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距离尚远。欧阳江河用“知识分子诗人”这一称谓来命名包括他自己在内的那一批先锋诗人,对于他们不属于“专家性”的知识分子与“普遍性”的知识分子的特点有着相当清醒的认识。他在文章中指出:“我所说的知识分子诗人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明我们的写作已经带有工作的和专业的性质;二是说明我们的身份是典型的边缘人身份。不仅在社会阶层申,而且在知识分子阶层中我们也是边缘人,因为我们既不属于专业化的‘专家性’知识分子(specific intellectual),也不属于‘普遍性’知识分子(universal intellectual)。”(见《’89后国内诗歌写作》)从中可以看出欧阳江河是从艺术与社会学两个角度来作出他的“知识分子诗人”的角色定位的,他所说的“专家性”知识分子即指科技知识分子,“普遍性”知识分子即指人文知识分子,而诗人们则处于这两类知识分子的“边缘地带”。应该说欧阳江河的这种理解基本上阐明了“他们”(即诗人们)的身份特征。实质上,欧阳江河所提出的“知识分子”这一概念不仅是指“他们”所属的文化身份或社会身份,相当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化精神、文化立场、文化品质的能指隐喻。他在文章中明确地把“知识分子写作”置换成“知识分子精神”进行具体的阐述:“诗歌中的知识分子精神总是与具有怀疑特征的个人主义连在一起的。它所采取的是典型的自由派立场”,并由此推导出“知识分子写作”的文化品质:“它并不提供具体的生活观点和价值尺度,而是倾向于在修辞与现实之间表明一种品质,一种毫不妥协的品质。”这种以维护个人话语为出发点的怀疑精神、自由派的文化立场以及毫不妥协的文化品质使得欧阳江河提出的“知识分子写作”与以前所有的知识分子型的诗歌写作画出了一条较为明晰的分界线,也与“朦胧诗”群体的诗歌写作构成了某种异质性的人为偏离。“朦胧诗”群体的诗歌写作虽表现出强烈的怀疑精神(在北岛等诗人那里尤为突出),并呈现出追求个人话语的朦胧意识,但它在总体或整体程度上最终与国家意识形态话语达到了某种话语缝合的状态(或者说“朦胧”诗人们的个人话语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国家话语同化了),而欧阳江河们的诗歌写作却主动地摆脱并偏离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驯化,并对之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清醒与警觉。这与八九十年代之交那几年时间里整个社会的人文背景存在深刻的关联,在某种意义上说,“知识分子写作”命题的提出已成为一个特定时代文化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象征或隐喻。 然而总体上看,欧阳江河所倡导的“知识分子写作”跟在他们此前的所有具知识分子精神特质的诗歌写作并未完全割断思想与精神上的联系,反而呈现出纵向继承的创作意向。欧阳江河本人是如此表述“知识分子写作”的文化态度的:“一方面,它(指知识分子写作——引者注)把写作看做偏离终极事物和笼统的真理,返回具体的和相对的知识的过程,因为笼统的真理是以一种被置于中心话语地位的方式设想出来的;另一方面,它又保留了对任何形态的真理的终极热爱。这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式的诗歌写作。”(见《’89后国内诗歌写作》)这种融解构与建构行为于一体的双重文化态度可以说与任何过去时代的知识分子型写作都保持着精神上的“血缘关系”,从而使欧阳江河所提倡的“知识分子写作”既具有其特定的现实品格与现实内涵,又容纳了历史性的文化精神与价值尺度。它把现实与历史的两个维度均“包容”在一起。

内容概要

谭五昌,男,江西永新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文艺报》、《南方文坛》、《文艺争鸣》、《大家》、《当代文坛》、《北京文学》、《山花》、《诗探索》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诗学专著《秩序的生长——后朦胧诗文化诗学研究》(合著)被列入“第五代学人丛书”。另编著有《中国新诗300首》、《中国新诗白皮书(1999—2002)》、《海子诗歌精品》等十余种。

书籍目录

序言谭五昌 导论80年代先锋诗的内部转型:从“朦胧诗”到“第三代诗歌” 第一章“第三代诗歌”的文化意义与精神景观 第一节“第三代诗歌”的社会与历史批评 一、喧哗与骚动:“第三代诗歌”崛起的外部表征与内在动因 二、断裂与转向:沉寂或躁动背后的“意识形态焦虑”与商业影响 三、秩序的生长:“第三代诗歌”的演化趋势与自律现象 第二节“第三代诗歌”的文化阐释 一、“第三代诗歌”与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文化关系辨析 二、“异端色彩”与“叛逆姿态”:“第三代诗歌”的文化价值取向 三、艰难的转型:多元文化价值取向的分化与互渗 第二章新型理论话语与诗学主张 第一节“女性写作” 一、“他者”话语的本土性转换与生成 二、女性的精神世界与艺术景观 第二节“知识分子写作” 一、文化转型年代的诗与思 二、“知识分子写作”的精神向度与话语方式 第三节“中年写作”:特定历史语境中的新型理论话语 第四节“个人写作” 一、告别“群体写作”与走出80年代 二、“众声喧哗”:“个人写作”的形式向度 第三章审美革命与话语转换 第一节审美革命:新的审美原则与美学意向 一、反崇高与非崇高 二、从审美向“审丑”的偏移 三、反和谐与非和谐 四、“客观神秘感”的凸现 五、“悲剧”与“喜剧”:中性调和或双重变奏 第二节话语转换:新的语言观念与艺术实践 一、语言的直接性与“及物性写作” 二、“语言还原”、“语言革命”与“本真性写作” 三、语言的狂欢、亵渎与后现代趣味 四、词语崇拜与语言本体性的艺术追求 第四章“第三代”诗人诗歌写作的群体归类与个体解读 第一节平民立场与先锋姿态 一、“他们”:韩东与于坚 二、“非非主义”:周伦佑、蓝马、杨黎、何小竹 三、“莽汉主义”:李亚伟、胡冬、万夏 四、“另类”的“摇滚诗人”:伊沙 第二节古代精神与浪漫诗意的歌吟 一、郑单衣 二、柏桦 三、黑大春 第三节面向人生的艺术“朝圣” 一、王家新 二、西川 三、陈东东 四、欧阳江河 第四节心仪神性的“先知”歌者 一、海子 二、骆一禾 三、戈麦 后记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

编辑推荐

《诗意的放逐与重建》是中国新锐批评家文丛之一。由昆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诗意的放逐与重建》由谭五昌所著,《诗意的放逐与重建》堪称最新最近的一部诗歌断代史。作为对“第三代诗歌”进行历史、文化、美学综合研究的诗学专著,它通过理论话语的宏观梳理和对代表诗人的精到分析与解读,全面呈现“第三代诗歌”的思想艺术原貌与发展历程,对当代诗歌予以极富学术价值的“还原式”研究。


 诗意的放逐与重建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看了一些,感觉没文化好痛苦。作为一个不是很喜欢诗歌的人只好硬着头皮看,又因为前阵子在做女性主义的作业,所以主要也就看了这一部分,感觉还是挺开拓视野的,她们在诗歌里表达出来的情感,我也仿佛感同身受,但是现在的女性境况,也没有比那个时候好多少……好像很冷门的样子,各种写作试验也很有趣,不过依然对诗歌喜欢不起来。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