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耶路撒冷(上下册)

出版日期:2015-7-1
ISBN:9787213066447
作者:【美】拉莱•科林斯,【法】多米尼克·拉皮埃尔
页数:800页

内容概要

拉莱•科林斯(Larry Collins,1929—2005),美国《新闻周刊》记者。
多米尼克·拉皮埃尔(Dominique Lapierre,1931— ),法国《巴黎竞赛》记者。现居巴黎。
两位作者合著有纪实文学经典《巴黎烧了吗?》,作品拥有数百万读者,并被译为超过30个语种。

书籍目录

★序曲 /001
★第一部 耶路撒冷:“哀恸有时,跳舞有时。” /009
1. 在法拉盛草地公园做出的决定 /011
2. “终于,我们是一个自由的民族了。” /028
3. “父已归。” /049
4. 两位前往布拉格的乘客 /061
5. 两个民族,两种军队 /075
6. “我们将绞杀耶路撒冷。” /084
★第二部 耶路撒冷:窝里斗 /117
7. “我们不是邻居吗?” /119
8. 哈加纳的圣诞老人 /135
9. 荒谬之旅 /141
10. “巴伯·艾尔·瓦德峡谷,在通往耶路撒冷的路上。” /157
11. 果尔达·梅厄的25个“司提反” /173
12. “从天而降的拯救。” /190
13. “我们将变得坚如磐石。” /197
14. 白光一闪 /215
15. 一个不大可能成为劳伦斯的人 /226
16. 堪萨斯城的男士服装店老板 /239
17. 车队过不来了 /248
★第三部 耶路撒冷:围城 /259
18. 一间兀立在地狱里的房子 /261
19. “用你的牙齿紧紧咬住耶路撒冷。” /282
20. 保险杠上的十个字 /296
21. “昨晚我们干掉的一个阿拉伯人。” /305
22. 代尔·亚辛的和平 /312
23. “再见,亲爱的……” /333
24. “进攻,进攻,继续进攻。” /352
25. 格拉布·帕夏带来的口信 /360
26. “我们还会回来的。” /381
27. “石头扔完了就去死吧。” /403
28. 一票之差 /415
29. 最后的晚餐 /430
30. 以珥月的第五天 /446
★第四部 耶路撒冷:一座分裂的城市 /483
31. “这些人必能担当。” /485
32. “一年中最美的那个月。” /497
33. “去拯救耶路撒冷。” /508
34. “一代人的哀歌。” /522
35. “约瑟夫救了耶路撒冷!” /532
36. “拿下拉特龙。” /545
37. 通往应许之地的门票 /559
38. “不惜一切代价执行任务。” /572
39. 拉特龙的麦田 /581
40. “记住我幸福时的模样……” /590
41. “在耶路撒冷道一声晚安,说一声再见。” /604
42. “我们将开辟一条新路。” /611
43. “阿拉伯人民将永远不会原谅我们。” /624
44. 为生者干杯 /640
45. 30日停战 /647
46. 美中不足的号角 /661
★尾声 /673
★人物小注 /681
★鸣谢 /693
★各章注解 /697
★参考书目 /731
★索引 /749
★译后记 /775

作者简介

【一部侦探小说般“烧脑”的纪实文学经典,“迄今为止关于以色列最伟大的著作之一”,“这本书会让你无限接近耶路撒冷”】
【《巴黎烧了吗?》作者历时5年,全景再现以色列建国史上惊心动魄的每一天】
【句句有出处,事事有依据,60万字写尽耶路撒冷的“今生今世”】
【60张绝版相片+5张珍贵地图+全书详尽译名索引】
“每一块石头都打着神圣的烙印,每一块石头都记录着滔天罪行。”
------------------------------------------------------------------------------------------------------
★“感人,奇妙,烧脑……关于耶路撒冷,没有任何书能超越这一本……这本书会让你无限接近耶路撒冷!”
——《洛杉矶时报》
★“一部杰出的著作…不仅仅披露了巴以战争中军事、政治事件的真相与细节,更用生动逼真的人文主义视角展现了人类生活的本真。”
——《国家观察者报》
★“一部不朽的经典!”——克利夫兰新闻
★“这本书读起来就像扣人心弦的侦探小说,一旦翻开,你就会不忍释卷,想要一页一页一直读下去,想要知道下一页会冒出什么故事……这些文字的节奏如此轻快,悲剧和喜剧交错闪回,不断加强着本书的戏剧性,让人不得不时常屏住呼吸,大呼意外。”
“这部书里有耶路撒冷史上最具戏剧性,最神奇,最充满奇迹的故事。”
——《纽约时报》书评
------------------------------------------------------------------------------------------------------
当代世界最负盛名的纪实文学作家——《巴黎烧了吗?》作者拉莱·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再度联手为全世界读者奉上一部纪实文学经典。
两位作者用长达两年时间,采访了大量历史参与者,从国家元首到普通一兵,并披阅了浩如烟海的史料,以及第一手珍贵文件,在此基础上,再用三年时间写成本书。书里详实记录了以色列建国前后,围绕耶路撒冷发生的一次次战争与博弈。作者再现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通过推土机一般扎实的叙述,以《清明上河图》式细密的描摹,惊人地还原历史现场,呈现了最真实生动的细节。


 为你,耶路撒冷(上下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穿越战争与和平,走近“耶路撒冷”——读《为你,耶路撒冷》随笔在人类历史中,战争与和平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为你,耶路撒冷》是一部纪实文学,书里翔实记录了以色列建国前后,围绕耶路撒冷发生的一次次战争与博弈。美国《新闻周刊》记者作者拉莱•科林斯和法国《巴黎竞赛》记者多米尼克•拉皮埃尔以白描式的笔法再现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通过推土机一般扎实的叙述,惊人地还原历史现场,呈现了最真实生动的细节。“上帝给了世界十分美丽,九分给了耶路撒冷,剩下的一分给了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上帝给了世界十分哀愁,九分给了耶路撒冷,剩下的一分给了世界上的其他人。”一如基督教作家利纳·莫所感叹的,充满沧桑的耶路撒冷,不仅是宗教圣城,还是一个忧伤与美丽交织的圣地!世界上没有哪一座城市像耶路撒冷那样,历经苦难。它先后18次被毁灭,又一次次奇迹般地重建,自始至终都汇聚着世上最狂热的爱和恨。世界上没有哪一座城市像耶路撒冷那样,被投注那么多信仰。做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共同的“圣城”,她接受着来自全世界18亿教徒的顶礼膜拜,神圣不可方物。和平与否常常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耶路撒冷在巴比伦、波斯、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多国统治下历尽沧桑。犹太民族不断遭受驱逐,流放和屠杀的磨难。1948年,流亡了3000多年的犹太人终于重新回到了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站在战争与和平的十字路口上,以色列人、犹太人都正在做自己的选择。耶路撒冷,一座可以让犹太人为她哀哭千年,让基督教十字军为她沥血征战,让全世界穆斯林为她魂牵梦萦的城市,却处处充满着矛盾——本意为“和平之城”的她,却从始至终未见和平。《为你,耶路撒冷》,真实再现以色列建国史上惊心动魄的300天。60张绝版相片加5张珍贵地图,以及全书详尽译名索引,句句有出处,事事有依据,60万字写尽耶路撒冷的“今生今世”。“山林的气息美酒般清爽,黄金之城,青铜之城;耶路撒冷,到处充满光芒;我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也许,这才是层层宗教历史悲情之下,古城耶路撒冷的本来面目——满载着美丽和荣耀,也流淌着鲜血和痛苦,这就是耶路撒冷,一座离神最近的城市。“感人,奇妙,烧脑……关于耶路撒冷,没有任何书能超越这一本……这本书会让你无限接近耶路撒冷!”一如《洛杉矶时报》所评价的,《为你,耶路撒冷》是“迄今为止关于以色列最伟大的著作之一”,两位作者逼真地还原历史现场,阅读时有强烈的现场感,对书中人物,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战争与和平,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一如作者在书中所言,“虽然铁丝网和城垛已经消失,城市居民内心的分界却依然横亘在那里……除非阿拉伯和犹太人相互之间能表现出比过去更多一些的理解,否则,这句古老的祈祷词——‘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就很有可能成为另一个时代闪米特民族后代的战争呐喊。”人人有梦,人人追梦。耶路撒冷是政治、宗教、民族的复杂综合体,一方圣土、两个民族、三大宗教。长远看,和平共处是出路,坚守和平才是正道。期待时间能成为化解历史仇恨的良药。当然,世界和平绝不是水到渠成那么简单,一个和平的、祥和的世界,需要在博弈中磋商,在谈判中让步。欢迎转载(约评),烦请致函致电告知。
  •     这本书的翻译让我整个人感觉不好了,过于生硬,读起来太不通畅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     近来关于“耶路撒冷”话题的书籍真是不少。去年底出版的西蒙•蒙蒂菲奥里的《耶路撒冷三千年》火了一段日子。被誉为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的徐则臣写过一部在小说界影响颇大的长篇小说《耶路撒冷》。这次遭遇这套上下册的《为你,耶路撒冷》也是一件阅读快事。这部由拉莱•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这两位负有盛名的纪实文学作家捉刀的作品厚达800页,时间跨度只涉及三百天。不要小看了这三百天,它在以色列建国史上可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用他们神奇的笔触,把这三百天写过惊心动魄。这整个以色列建国史浓缩在三百天中,大大增加了这本书的可读性。这套著作是纪实文学,不是纯粹的历史著作,故而其中可能多了一些小说成分,这样的著作阅读起来可能更顺畅些,可读性大大提高了,更富有现场感,让人如入其境。这样的作品不像历史著作,很多考证辨析,阅读起来速度大大加快,如果你阅读时间比较充裕,完全可以在一天内把它读完。以色列能够独立建国,国际大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结束后,从纳粹集中营里解放出来的几十万波兰波犹太囚徒,这些犹太人成了无家可归之人。他们不能返回故园,如何安置这些人成了一个很现实的国际问题。当时的西欧国家饱受战争之苦,没有条件收容他们。当时只有巴勒斯坦的犹太社区欢迎接纳他们。这为以色列建国提供了人员基础。希特勒杀害600万犹太人的罪行被揭露后,国际舆论一边倒地同情犹太人。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英国决定从巴勒斯坦脱身。1947年2月15日,英国宣布把巴勒斯坦转交联合国。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这个决议为犹太人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同时提供了建立自己国家的机会。1948年5月14日,犹太复国主义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国。这本书把这个以色列的建国过程用纪实的方式生动地描述出来,还原了历史现场,让读者有亲历之感。为了写好这本书,作者花了整整两年时间采访大量的这段历史的参与者,又用了三年时间写作这部书。这本书还提供了六十多张绝版的历史照片,多张珍贵的耶路撒冷地图。如果你对以色列或是耶路撒冷这个圣城感兴趣,这部书值得你一读。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没有读完 大量的人名成了阻碍 读了大半 耶路撒冷承载太多过去
  •     犹太人真的是一个很顽强的民族。那种深入骨髓的信仰和坚持持续了几千年。
  •     一个民族为了有所国土近半个世纪的努力。被“诅咒”民族生生不息的前进。用牙齿咬住耶路撒冷,每一寸土地埋藏着的是百年前秘密训练的世代军人,是几十年来秘密收集的武器零件,是十几年来外交斗争的些许松口。历史,只属于生者。
  •     我觉得很差劲。既没有切小视角的那种细腻和精致,也失去了对讨论耶路撒冷问题的大局观和历史意义。
  •     太细致了 难得看纪实类文学能够这么看得进去 耶路撒冷 犹太人 阿拉伯人 看完竟不知道说些什么
  •     小说家的手法描述了耶路撒冷的风风雨雨,深知和平来之不易,然而民族大义面前,即使流血牺牲也要奋勇向前!
  •     南京。纪录片式的快速镜头切换,有血有肉的历史。
  •     相比我的应许之地,这本书故事性更强,手不释卷啊。
  •     马上就要接近尾声了,然而耶路撒冷的争夺战仍在这个世纪继续着,巴以冲突的悲剧自1948年的那个夜晚开始就从未停止。耶路撒冷,人类灵魂的圣城,几千年来鲜血已溅满这里的每一个角落,用牺牲换来的短暂平和,又是否能走向人类已等待千年的拯救?!在逛亚马逊的时候,发现最近关于耶路撒冷的书突然变得特别多,有朋友在读《耶路撒冷三千年》,有同事买了《我的应许之地》,我也最终一鼓作气读完了《为你,耶路撒冷》,虽然对历史上的人物和地点搅得有点头晕,但依然能融入其中,感受以色列建国过程中经历的壮烈、悲惨和忧伤的情绪。那些为了信仰或生存而冲向战场的,普通的人们,无论他们属于那一只军队,无论他们是否带着一腔热血,耶路撒冷会记住他们,因为他们的血留在这里,灵魂在这里安息。建国从来都是血腥的,残酷的,没有任何公平而言的。
  •     看了上册的大半本,就没看下去。翻译不好 细节散乱 人物名字复杂难记…可能看惯了完整叙事的故事,不喜欢这种靠片段和细节的写作方式...
  •     无法接受这样的叙事风格看起来很累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
  •     这哥俩的三部作品都看完了,很佩服这两位处理这么一大堆性格迥异的一大堆人物的写法,在群像剧小说中也是很出色的,不得不佩服犹太人的聪明不屈和某种程度上的不择手段已经某个爱好和平教的眼高手低,英国再怎么防水也是白搭,犹太人的战斗力在刚刚建国几个小时后便显现出来。
  •     非常详细 精确到小时 到每一天 讲述了犹太国家的建立 但是其实正是因为这种记录手法 读起来有时候也觉得挺无趣的
  •     我感慨于人类的愚蠢,为了土地权利信仰去争夺,也感慨于在战争中失去生命朋友家人无法言喻的痛,还感慨于停战瞬间两个民族人民之间像朋友一样拥抱欢呼,为什么我们要互相伤害?政治从来都不是为人民准备的,只是政客们的游戏。然而真的面对战争,我们是会选择自己内心的隐忍善良还是干掉对方才能生存下去的信念?战争从来都不是以美好的方式结束
  •     真实
  •     信仰的力量并没有改变人性的肮脏,谁会相信上帝会鼓励他的子民彼此屠杀呢!上帝已经被你们所谓的虔诚挟持得够久了。每个巴勒斯坦的犹太人都有点像阿拉伯人,每个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都无法否认自己是个犹太人。那么,为什么在同缘的近亲中会有这么多的仇恨和厮杀?因为我们既搞懂先知说的话,也不懂生命的基本规则。
  •     因为去过以色列,到过耶路撒冷。当通过雅法门在老城蜿蜒的街道上行走,当亲眼看到,亲手摸到古老的哭墙。心中的震撼无与伦比。总算明白犹太人心中的那份执着是为何。耶路撒冷,我若忘记你……
  •     应许之地从来没有安宁。真实至让人战栗
  •     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耶路撒冷,大卫建立的城,各个列国争相竞争的方寸之地,神最初应允以色列民的应许之地,流奶与蜜之地,多少人为了它,负上了生命的代价。为你,耶路撒冷……这本书很好的描述了以色列建国的历史,从联合国分治开始,到以色列成立,800多页的书,从各个方面描绘了那一段时间,犹太人,阿拉伯人,英国人,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军人,政客,商人,医生……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着,只为你,耶路撒冷……
  •     当一张多米诺骨牌倒下,我们不知道灾难何时停止,愿你为耶路撒冷求平安...
  •     不能因为我们的负罪感让两个民族忍受灾难
  •     翻译实在不敢恭维。母语不好的,就不要去做翻译啦。
  •     这书因为人名地名太多,读得还是囫囵吞枣。犹太民族真的是很了不起的民族。
  •     能够让人看到以色列建国的艰辛,也更容易理解,以色列强大的原因。
  •     关于耶路撒冷,真的没法用百科全书以下的厚度说清楚。二位选取资料和编排的能力依然值得称赞,起码可读性够强。与去年大火的《耶路撒冷三千年》对读倒是挺互补。
  •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问题还是自己太浮躁 对此书不敢有太多恭维
  •     故土难返,信仰弥坚。 独秀于世界民族之林,唯以色列人!
  •     很真实,但也感觉一盘散沙
  •     从战争中的真实人物的视角看由一件件事件推动产生的历史。作者最常用的段落写法是: 先描述一个场景,再描述一个人物的行为,然后交代这个人物身份,最后可能包含一些幽默或让人动容的评点交代事件的影响。这种写法很能让人理解人物的心理和行为,但不好的是人物太多的情况下,会增加理解的成本。这也是有时看会觉得比较累的原因。但总体上,全书感情真挚,事件真实,评述到位。让人对这场战争的双方都有了更丰满的认识。看完对犹太民族非常敬佩: 他们的集体目标,对信仰的坚守,个人的牺牲以及超强的智力,行动力都决定了这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很推荐。
  •     几代人的悲哀……对于我们这些毫无宗教信仰的人来说,无论是固执的阿拉伯人还是悲惨的犹太人,亦或是狂热的十字军对耶路撒冷这座圣城的爱恨情仇都是难以理解的。因此肤浅如我,只能当做以色列建国史来看这本书,但看完仍旧震撼有余。因为和平年代的我们不曾尝过家园失落,甚至失落了几千年的滋味,不曾体会过围城期间断水断粮的艰苦,不曾有过牺牲一切也要保住一些东西的经历……突然想到,上帝看到那片他所创建的、每一寸土地都闪耀着神圣之光的、流着奶与蜜的沃土,如今仍旧战火纷飞,仍旧民不聊生,甚至已经沦为几个大国手中的棋子,该作何感想。也许,正如Supernatural里的,上帝真的度假去了,he's gone! 你要为耶路撒冷求平安…… 愿你城中平安, 愿你宫内兴旺 P.S.第二本翻译得真的有点烂啊,有些句子完全直译
  •     有的战役故事描写的蛋疼 不知道这样大量史实故事的罗列是不是客观
  •     翻译不太行啊,人名到后来都错乱了。写得乱了点,远不如 Jerusalem: The Biography.
  •     让人身历其境的纪实文学,虽然书中作为历史目击者和参与者的名字让人眼花缭乱,但这正说明其历史描写的真实性。
  •     纪实性很强,但是故事编排略有散乱,翻译也是问题,有些译名前后都不一样,有些句子逻辑也让人看不懂。 很多细节看似没必要,但是正是这些细节让你感受到历史的温度。 ps:个人感觉并不能作为《耶路撒冷三千年》的替代本
  •     每一页都有至少一个陌生人名,后记都有1/3本书那么长,看了差不多两个星期。用快速切换的视角讲述了以色列建国史/耶路撒冷攻防战。一边看脑子里一边回荡的是文明5的开场曲“…my jerusalem…”。没有荡气回肠的沙场战斗,只有一个个鲜活的却又迅速消失的生命。
  •     人名+地名+大长句,实在苦不堪言,下册翻译流畅些。
  •     先看的《我的应许之地》,再来看的这本书。两本书相辅相成吧,填补了各自的空白。这本书侧重于纪实,里面的人物事件均有出处。初看觉得很零碎,一堆记不住的名字,一堆毫无关系的故事线,看到下册才渐入佳境。战场上的瞬息万变让人瞠目。本古里安的高瞻远瞩,执拗,顽固让人赞叹。站在上帝视角看这两匹人马,也说不清谁对谁错。战争从来无关正义,不分黑白。
  •     2016.5.11上册大块头食完 简直是巨细无遗 【隔了一年 下册坚持半本坚持不下去了 信息量实在太繁杂太大了……
  •     看了四分之一实在看不下去了,出现了几百个人名,还只出现一次,像被碎纸机碾压过的叙事方法,还有不知原文就是那样的表达还是翻译的太晦涩,很不喜欢
  •     这本书的历史史料非常丰富,缺点也很明显,这些琐碎的事件对于整本书的作用究竟有多少?太过琐碎,难以被读者记住
  •     太细致入微了,完全还原了以色列建国前后三百年的一件件大大小小的事件,给四星原因是:其实细致和啰嗦也就一线之隔……
  •     读的还好,很详实,方便学生了解历史~但是,翻译还是存在问题,中文表达不太流畅
  •     在读
  •     “它的每一块石头都打上了神圣的烙印,它的墙垣承载着以宗教的名义犯下的滔天罪行。” “在格拉布看来,决定形势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现代欧洲人和没有技术知识,没有现代技能,又控制不住自己激动、情绪化性格的众多本地人相对抗。’” 耶路撒冷,世界的中心,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的缩影。第一次中东战争打响后的部分写的略显繁琐,但毋庸置疑这是一部杰作,比里昂·尤里斯浮夸、偏颇的三流演义《出埃及记》不知高到哪里去。拉莱·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这对儿黄金搭档确实牛逼,如此庞杂的空间、事件和人物,被掌控的井井有条,堪称纪实文学界的《战争与和平》。充满引人入胜的细节,哥儿俩还经常逗个闷子(比如讲一人极度谨慎,“以至于打开他的保险柜之前,都要照一下镜子看看自己是谁”)。P.S:动不动就叫嚣暴力的人,都是低等人
  •     纪实文学。真心读不懂,书不错,是讲耶路撒冷以色列的,值得一读,以后再读一遍。
  •     烧脑,60万字,全景展现了第一次巴以战争。五百多个人物,巨细无遗的细节,作者到底有怎样的毅力和精力才能采访到所有能采访到的当事人,并结合浩瀚如烟的史料编制成一部有血肉,有焦距,有机位,且峰回路转的现代冰与火之歌。几千年的战争和献血,只为了这座人类史上最沉重的“和平之城”,耶路撒冷
  •     比巴黎烧了吗好看
  •     有没有谁跟我一样的感受,描述犹太哈加纳比讲述阿拉伯人更详细也更具体?
  •     一直搞不太清楚贝都因人、闪米特民族···这些专有词汇的定义,之间的联系、区别也不甚了解,但我对一些中东国家、南美高原国家有很奇怪的感情,比如我想去这些地方,我对禁忌之地有莫名的兴奋感,我喜欢在这些地方做一个格格不入者,可能是受到牧羊少年这本书的影响。
  •     翻译糟糕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