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尘埃

出版日期:2015-8-1
ISBN:9787108052717
作者:[美] 汉娜·霍姆斯
页数:304页

内容概要

汉娜·霍姆斯(Hannah Holmes),生于1963年,1988年毕业于美国南缅因州大学。科普作家、记者、评论家,作品常发表于《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国家地理旅游家》等刊物。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网站“现场报道”和“科学生活”专栏作家、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地球生活”节目嘉宾,曾前往世界各地进行科学考察。除本书外,还著有多部科学与自然历史学作品:《盛装猿》(The Well-dressed Ape)、《怪癖》(Quirk)、《郊区的野生动物》(Suburban Safari)。现居缅因州波特兰。

书籍目录

前言 地球新闻播报员 1
第一章 沙尘的世界 6
数量惊人的微粒
百分之一,万分之一……
不可或缺的小东西
人类与尘埃
聚众进袭
过去与未来
第二章 星辰的生死轮回 20
碎片的凝聚
遥想星际尘埃
孕育星球
太阳的成形
地球的诞生
第三章 轻巧神秘的星尘雨 38
遥远的旅程
造访地球
捕捉星尘的猎人
如获至宝
身世之谜
抽丝剥茧
星星的传承
第四章 恐龙灭绝与沙尘暴 60
洪荒时代
被掩埋的古老历史
制造沙尘
漫天狂潮
沙尘暴疑云
现场重建
第五章 腾腾上升的烟云 82
沙尘袭击
企鹅微粒
空气中的小生命
御风飞行
渡鸦的交易品
纵火成瘾
污浊上路
第六章 风中尘埃无国界 111
向东飘移的沙流
沙尘笼罩
尘埃猎人
空中河流
亚洲快递
落归异乡
小肯尼迪的悲剧
来自撒哈拉
全球一体
第七章 冰河与尘埃 135
南极冰芯
冰中微粒
弦外之音
沙尘的把戏
身世比对
风的影响
珍贵的冰芯
有待证实的学说
浮游生物的角色
硫粒子与二氧化碳
不能降雨的云朵
第八章 沙尘雨,直直落 162
加勒比海的滋养
绝地生命
海底电梯
神奇肥料
珊瑚瘟疫
青霉菌预报
呼吸道里的战争
愈小愈危险?
第九章 隔壁来的讨厌鬼 191
危险的结晶
与石棉比邻
顽强的石英粉末
煤尘杀手
生物微粒的侵扰
农场危机四伏
细小物体的巨大灾难
木乃伊的肺
意想不到的尘害
第十章 室内的隐形杀手 223
登堂入室
扫帚与吸尘器
" 伪"清洁用品
狡猾的爽身粉
烟雾弥漫厨房
温水里的房客
屠城木马
婴儿吸尘器!
霉菌部落
勤奋的尘螨
家中的尘埃生态圈
退化与进化
卫生假说
第十一章 回归尘埃 263
火葬的奇想
骨灰的创意去处
地球的可能结局
终极命运
延伸探索 网站相关资料 279
参考文献 287

作者简介

尘埃,大自然的毫末之物,却从宇宙诞生之日开始,就影响着一切。就宏观而言,星系的成形、地球的诞生、生物的灭绝、城市的消失,大气的升温等都与尘埃脱不了干系。就微观而言,千奇百怪的尘埃竟然是无数微生物充满诗意的栖居地,也是多种疾病的罪魁祸首。细细观察,一沙一世界,它像《黑衣人》中猫咪的铃铛一样别有洞天。
汉娜·霍姆斯采访了诸多领域的专家,为我们奉献了一次令人心醉神驰的奇妙之旅。作者文笔清新,字里行间流露着对自然的孺慕与关怀,也诉说着“尘归尘、土归土”的偶然与宿命。


 奇妙的尘埃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无论是否爱好科学,2013年的雾霾一定让你记住了“PM2.5”这个热词。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仅是头发丝直径的1/40,却人人自危全副武装。雾霾最严重的时候,中药、口罩都卖到断货,天气预报的PM2.5指数成为每天最受人瞩目的数字。其实,小身材大威力的物质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科普作家汉娜·霍姆斯的《奇妙的尘埃》像是一台触手可及的显微镜,带我们了解这些无处不在、不容小觑的尘埃。朝夕相处,我们与它们的亲密程度要比我们想象的更甚,它们可能就是我们的一部分,也可能危及我们的健康。显微镜下,肉眼看不到的世界何等壮观,但细细观之,又难免哀人生之多艰。工业化的污染改变了气候,微粒漂洋过海,散布于空气中,没有地区可以独善其身。我们或许知道,有些特殊工种会导致职业病,如煤矿工人、石棉工人、生物实验员,因长期吸入的微粒引发肺部疾病,可是鲜少留意,他们的家人也常有患病之虞。间接的接触防不胜防,户外的花粉、孢子容易诱发过敏,细菌、病毒悄悄沾染在衣物上。进门先洗手是幼儿园小朋友受到的第一份训诫,那么我们“纤尘不染”的房间是否就是安全的庇护所呢?霍姆斯的显微镜一扫,结果出人意表。房间地毯上的微尘是绝大多数吸尘器清理不干净的、空气净化器只是障人耳目的“伪”清洁用品、厨房的烹饪颗粒诱发疾病、潮湿的浴室是病菌滋生的温床,还有新家具里的甲醛、塑料百叶窗老化释放的铅、婴儿爽身粉、不完全燃烧的香薰蜡烛、衣服上抖落的皮屑粉尘,都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不过科学研究的目的自然不是耸人听闻,令人举步维艰。虽然我们生活的环境不可能无尘,却可以改善环境中的微粒组成。小到限制某些物品的使用、居室的合理布局、低碳出行,大到工业建设的国际公约、气候的人工调控、疾病的防治,相对宜居的环境仍然可待。值得一提的是,人类和尘埃的化敌为友大有前景。随着对微观物质研究的深入,一些广受关注却难以攻克的问题,或能藉此得到解答。譬如发病率逐年攀升的哮喘,控制空气中的过敏原就要求助于微观手段。还有些科学家认为,过于干净的生活环境是哮喘的一大诱因,甚至尝试喷洒尘埃微粒来治疗这一顽疾。成也尘埃,败也尘埃。人类要与尘埃和谐相处,先要知己知彼,才能让它们的潜力为我们所用。不妨换个视角观察我们细小的伙伴们,想一想每天都有一颗新鲜的星际尘埃掉落在你的车顶上,是否可以暂扫PM2.5的阴霾?——乙未年读汉娜·霍姆斯《奇妙的尘埃》
  •     无处不在的尘埃文/小暴萍尘埃无处不在,它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包括病毒、细菌、植物花粉、真菌孢子、枯叶纤维、皮肤碎屑、工业废气、汽车尾气、PM-2.5、星际尘埃、矿石粉末等等。各门科学家都在审慎地研究尘埃:天文学通过研究星际尘埃来了解宇宙的起源、地球的形成和未来的世界。气候学研究的是人造尘埃,以及这些尘埃和自然相结合之后对气候的影响。免疫学研究的是病毒、细菌、真菌等对人体的作用和伤害。公元1054年,中国北宋一位叫杨惟德的天官在“毕”星(金牛座头部)中观察到一颗天关客星(超新星)发出光亮,且在23个白天、653个夜里都能看到它的光芒。到了1731年,望远镜已经问世一百多年,英国的一名爱好者发现了蟹状星云(1848年由罗斯伯爵命名)。直到1942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拿出了令人信服的论证,确认蟹状星云就是1054年被叫做天关客星的超新星爆发后形成的。超新星喷发的高温气体在低于绝对温度(727°C)的时候,就会形成星际尘埃。星尘最初就像烟雾一般大小,然后原子一颗接着一颗落在星尘上,水分子在它外面凝结成冰块,如果被紫外线击中,就会出现更大的分子。又经过了十亿年的光阴,星尘被卷入一片冰冷的星云中心促成星星的诞生。以星尘作为原料,太阳诞生了,地球诞生了,再到后来生命也诞生了。科学家制造了星尘收集器,在南极、深海和太空收集星尘,重构它们的身份(彗星尘埃、行星尘埃、银河尘埃),分析参与地球形成的化学成分,从而揭秘地球的母亲——孕育它的星云。太阳系的历史太长,有些科学家转而关注地球生物的历史。恐龙在三叠纪,繁盛于侏罗纪,绝灭于白垩纪。戈壁沙漠埋葬了白垩纪晚期许多的大型恐龙和其它的小型哺乳动物,成为世界上最大化石产地之一。从化石上来,这些恐龙神态自若,有的孵卵,有的护蛋,像是在毫不知觉的情况下就被谋杀了。沙丘专家戴维▪卢珀从沙尘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戈壁沙漠恐龙灭绝的理论:狂风卷起石灰岩沉积物(戈壁沙漠在五亿年前浮出海面,岩表有海底生物遗骸),雨水将它撒在近250米的沙丘表面。经年累月,石灰岩层夹杂着裹着黏土的沙粒,越积越多。沙尘的矿物质带来了植物,植物又引来了动物,恐龙就在其中。到白垩纪末期,天空下起一场大雨,大雨渗到了石灰岩层无法穿透,水位越级越高,直到沙丘支撑不住重量,轰然倒塌就像雪崩,沙子、泥土一股脑儿地把动植物都淹没了。沙尘的困扰不仅是在过去,即便是现在,火山喷射的火山灰,落在头发上会使发质变硬,吸进鼻孔会导致流鼻血。当它和露水相遇时,硫变成了酸,让房子、车子的油漆剥落。在高空,沙尘成了飞机的隐形杀手。沙尘旅行的路程超越人类的想象。从戈壁沙漠吹起的沙尘,能够横渡太平洋,抵达美国哥伦比亚,然后流经每一个州。同样的,撒哈拉沙漠的沙尘能够横渡大西洋,抵达加勒比海,然后穿过美国中西部(冬天则扫荡南美洲),带去了沙浪袭击。撒哈拉沙尘是造成加勒比海海域几种珊瑚死亡和溃疡的罪魁祸首,也是引发加勒比海居民一些疾病的主要诱因。现在,美国国家气象局会在撒哈拉沙尘入侵的时候发布空气质量警报。沙尘越小越危险,小于10微米(PM-10)的灰尘可以入侵人类的肺部。柴油煤灰就是高度致癌物,炼油厂、汽车废气也可能有致命的危险。工业产生的粉尘导致许多疾病的诞生:磨坊热、飞灰肺、石棉肺等。石英砂被广泛用于玻璃、铸造、陶瓷、冶金、建筑、化工、塑料、橡胶等工业,而接触石英粉沙的喷砂工人、铸造工人、磨碎工人等最容易死于硅肺病。长期接触棉尘、木屑、毛屑、动物颗粒等也会损害肺部,引起哮喘等疾病。研究证实,当粉尘的浓度上升,死亡率也会跟着上升。在室内,一个微生物生物链也是尘埃的一部分,从下到上分别是:真菌-尘螨/书虱-肉食螨-书蝎-跳蚤-蠹虫-蟑螂。尘埃无处不在,它就在你的书中、床边、沙发上、厨房里、地板上、浴缸中、门把上。甚至在你的整个身体周围飘满了皮肤碎屑和衣服纤维。儿童的肺部小,呼吸频率高,更容易罹患哮喘。但是,在脏兮兮的环境中长大的儿童不易得病。并且,体内越多有寄生虫的儿童越不容易对尘螨过敏。这是因为,有些尘埃能培养我们的免疫系统。医生甚至利用一些细菌释放的毒素来治疗哮喘。尽管尘埃给人类带来那么多困扰,可到头来我们还是离不开尘埃。对了,到了生命的尽头,每个人都会化作尘埃,回到物质的大循环中。后记:汉娜▪霍姆斯写的这本《奇妙的尘埃》是一本跨学科的科普书籍,因为概念较多,读得比较辛苦。总的来说,是一本不错的作品,但是我个人不大喜欢行文的逻辑,和这个译本。
  •     生活里好像有很多东西,它无处不在,以至于人们往往会忽略它的存在。可是人们总还是会记起它的存在的,尤其是当积少成多,造成后果的时候。尘埃便是如此。《奇妙的尘埃》是美国科普作家汉娜•霍姆斯的一部作品。作为一名科普作家,霍姆斯曾在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网站“现场报道”和“科学生活”担纲专栏,并且在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地球生活”节目做过嘉宾,因而作品语言通俗流畅,富于表现力是她鲜明的特点。与此同时,她还曾前往世界各地进行科学考察,这也无疑丰富了她个人的经历与作品中的人文关怀。因而《奇妙的尘埃》是一部很好读,同时内容也很丰富的作品。霍姆斯从宏观写起,先写“尘埃”作为一种组成,在世界,乃至整个宇宙中的无处不在。接下来则是分别从宇宙空间、地表的尘埃移动、烟云等方面,细述了尘埃的存在方式与“日常生活”,进而开始介绍尘埃与人类的“相处”,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整部作品按照“上天入地”的顺序,深入浅出地整合了有关尘埃,人们应当了解的一切与应当被澄清的“误解”。尽管是让人“熟视无睹”的存在,但往往是这样的物质,会在世界上扮演着无比重要的角色。我们甚至可以说,是尘埃开启了这个世界,而这个世界的一切,最终也将归为尘埃——这多少也应和了“尘归尘,土归土”的古老观察与智慧。而作为人,一方面,尘埃因为太过渺小,不易被察觉,我们总可以很坦然地与尘埃“打交道”。可是另一方面,如果人们察觉了“尘埃”的存在,往往意味着出了状况——或是家里积尘过多,需要扫尘;或是由于灰尘在人体内部累积,导致了疾病——后果往往很严重。在作者看来,原本世界上并没有两个地方有着相同的灰尘,于是也正是由尘埃,标记了地域的不同。可随着人们的活动,尘埃的流动也变得频繁,也便有了一些有趣的,但更多的是令人忧虑的状况的发生。不合适的尘埃出现在不相宜的地方,会导致区域内其他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好在随着人类对尘埃的了解加深,这一情况也有了被遏制的可能。世间万物总有自己的规律。这一结论套用在尘埃的故事里其实也是适用的。而尘埃或许是世间最微小,也最稳定的形式——它也是一切消亡的归宿。人们总愿意去尝试改变,但改变却也总是不恰当的——也许改变只是破坏带有修辞色彩说法。当然,去了解未知,总是激动人心的事情——对于这“最熟悉的陌生人”,也还有更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揭开呢。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書友集推书# #書友集记录# @書友集 无论是浩瀚宇宙还是苍茫深海,无论是轰鸣工厂还是平静乡村,从远古恐龙到当代孢子,尘埃无处不在。我们往往忽视它们,我们的生命却又与尘埃息息相关。
  •     奇妙的尘埃 真好看,它从宇宙星际诞生,太阳系诞生,再到地球上的外星尘埃,自然产生的、人造的尘埃,又说到家里的灰尘构成。很多数据上的震惊~原来我们家里这么脏,地球有这么多尘埃呀~加上现在中国的雾霾,我们真是活尘埃的宇宙里。
  •     星尘汇聚形成太阳系、地球,恰好符合佛教讲的“因缘和合”;从尘埃变成细胞变成器官变成人体,再到火化后恢复尘埃状态,符合“轮回不空”。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不容小觑的尘埃
  •     不是很吸引人。感觉像中央科教台一些译制纪录片的脚本,数据太多了。
  •     看完这书完全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些看不见的大军
  •     挺有意思的。好像从未想过地球也会有寿终正寝的一刻,即使逃脱了太阳的吞噬。
  •     强行押题搜集材料写本书的高考作文一般的既视感。
  •     知道的越少越好
  •     好看的,翻译也好。并不只讲那些“肮脏的”尘埃,也有宇宙、冰河和我们自己。三联这套丛书的选题都很有趣。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