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自强

出版日期:2016-6
ISBN:9787229102324
作者:张鸣
页数:252页

内容概要

张鸣,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长在中国的“北极”北大荒。做过农工、兽医。初学农业机械,后涉历史。199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199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师、博士生导师。主要作品有:《武夫治国梦》《历史的坏脾气》《辛亥:摇晃的中国》《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历史的底稿》《共和国的帝制》等。

书籍目录

逼出来的洋务/1
谁是洋务派?/10
唉,总理衙门/18
同文馆的风波与成绩/27
泥足的巨人/37
唉呀,海军/46
官督商办之谜/53
一个官办企业的样板——福州船政局/60
曾经挂美国旗的轮船招商局/71
同治大婚的铁路赠礼/81
玩具火车推动历史/89
上海铁马路的命运/96
骡马路与火车道/103
海军学校中等生:北洋海军/111
制度的变革:《北洋海军章程》/119
水师学堂/127
北洋海军是个花架子吗?/134
从海军衙门到贵族海校/141
电线攻防战/150
有线电报这玩意/157
张之洞的大手笔——汉阳铁厂/163
出使西方的风波/171
一场耐人寻味的争吵/180
买办们/188
命运多舛的留洋事业/195
难以转型的大兵/204
八旗洋枪队/211
袁世凯和新建陆军/219
张之洞和自强军/228
一个绵延几十年的话题/235

作者简介

本书是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系列的第三册,主题为洋务运动,讲述了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等内忧外患的冲击下,终于有意识地开始向西方学习,并以军事技术和相关产业为主要学习方向。肯定了这一时期中国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同时深刻指出洋务运动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图文并茂,发人深省,能帮助启发广大读者从历史教训中探索真正有效的强国之路。


 洋务自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杂文一直是中文系孩子的玩具,嘲弄有余,深刻不足,史学界异数张鸣不小心闯入杂文界,基于深厚的历史学学养和政治学眼光,刹那间提升了杂文界的整体水平,但代价是被人诟病不务正业:你一个政治学教授,一年出好几本鸡巴杂文集,算个啥子呦?这种嘲讽多了,可能慢慢让老张窝火,于是居然开始写近代史了,一写就是三本,不过读毕此书,咋品读都带着一股子杂文味道,看来老张这辈子都难以摆脱杂文家的恶名了。这个系列分为三部分,此书是洋务自强,如果熟读老张的书,你会发现他的观点在其他书中都有体现了,这本书不过是系统化了一点而已。比如讲逼出来的洋务,讲清朝的装逼和守旧,不让官员嫖妓,都是以前的观点,但这个观点是超前的,虽然不让嫖妓是一个细节,但却可以让读者了解整个清朝的顽固,可能也理解了为什么清朝没有出现一个像明朝那样的荒唐皇帝,坦白讲,如果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清朝的这一套是管用的。但是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下,封闭系统被打破,这一套就不管用了,你不主动求变,别人就逼着你变,主动变与被动变,那成本和效果都差了去了。再比如讲清朝的国有企业,更是深刻,国有企业开始固然是为了抵御外辱,但最后却只能沦为低效的怪胎,原因就是国企承担了太多非市场职能,国企的职位是用来养闲人的、养私人的,大批的废物都是满清官僚的私人,满满的都是负能量,不拖累企业就是好人,怎么可能有效率。再看当下,国企的这种劣根性似乎还没清除,真是不胜唏嘘。当然了,这里面也有很多新鲜货,比如北洋水师的英文指挥系统与丁日昌不懂外语的矛盾,种种细节,看似那么荒唐,却又令人无奈。中国历史气数,通过种种迹象看,大清朝确实气数尽了,无怪乎孙文闹革命,咋咋呼呼居然成功了。
  •     《洋务自强》是张鸣老师“重说近代史”的第三部,主要内用就是关于洋务运动。其实,提到了洋务运动,大家都应该会非常熟悉,毕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几位对后世影响极深的洋务派官员,如,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他们可以说是中国早期向西方学习的先驱者与拓荒者,有着相对于这个腐朽国家的先进思想.然而,不管洋务运动开展得多么轰轰烈烈,又开了多少的军械所、造船厂、西式学堂,最终还是以失败收场了。虽然说,洋务运动有它积极的一面,开创了近代中国外交、通讯、交通、海军以及企业经营的先河。但是,在花费如此巨额的费用,最终却偃旗息鼓,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与洋务运动相对的,日本在同时期的改革政策——明治维新,却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他不仅让日本摆脱了被压迫、被欺负的身份,还反过来成为了肆意进攻他国的侵略者。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大抵如此。那么为何在同时期的改革,经济基础更为雄厚,国民更多,接触西方世界也更早的中国却失败了呢。而国家小、国家财政差、国民相对较少的日本却能改革成功呢?首先是改革的程度不同。洋务运动只是简单地学习西方人的运动,前期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后期主张“求富”。这只是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临时办法,治标不治本。中央政府想的是继续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只要能坐稳江山,就任由洋务派的大臣的一切所作所为。洋务运动的地方大员则是借着洋务运动,增强自身实力,以此从中央获得更多的财权。只要不触及他们自身的利益,是否进行政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他们也不关心。而在明治维新中,政治体系改革是重要的一环。以众多中下级武士为核心,同时结合了广大农民、市民和资产阶级,集体推翻了幕府,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其次,日清两国对接受西方文化的态度大不相同。就拿同文馆来说。虽然最初恭亲王奕䜣的打算是十分好的,要将同文馆办成一所顶尖精英的学堂,让中国科举制度下的精英人士,来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但是遭到了倭仁的强烈阻挠,最终把这个学习西学的高级学堂,变成了旗人又一个吃闲饭的养成所。培养出了一堆废物,清朝政府在一次和俄国交涉言语不通时,找来了同文馆的七八个学生,一个俄文学了13年,其余的也学了7年。结果呢,没有一个懂俄文的,成绩最好的一个刚刚能把俄文字母念上来,其余的连字母最多也不过认识一半。而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教育非常发达。江户末期在男子中有40%-50%的人识字,在妇女中有15%的人识字。识字率在当时世界上处于第一位。总的来说,清朝中央政府和地方大员这种只想学些皮毛,不想深入的学习态度,以及官办官营的做法必然会让改革无疾而终。真要想改革,一定要逐步放开那只紧抓权力和利益的手,让整个社会参与进来。这就注定了洋务运动从一开始就只会昙花一现。
  •     从1840年开始,两次鸦片战争,均以清王朝的失败而告终,割地赔款,被迫打开国门。在这期间,还有一场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差一点掀翻了整个清王朝。内忧外患,暮气沉沉的老大帝国只有一个自救的办法,那就是“洋务自强”。1861年1月11日,恭亲王奕訢,会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折》,试图通过学习洋务来富国强兵。辛酉政变之后,与保守势力有冲突的慈禧登上了统治的中心,为了稳固统治地位,她对洋务派采取了扶植的政策。获得实权的洋务派开始大规模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于是掀起了一场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为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它开辟了一条中国近代化的道路。西太后慈禧是一个聪明人,辅佐她的恭亲王奕訢,也是个聪明人,但他们都不知道世界大势,也不知道洋务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国最终该走向哪里。地方推行变革的大员,即使有人比他们懂得多一些,也没法走得更远,因为所有人都不知道,当时的中国正在进入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火烧圆明园当时的世界正进行着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它使得人类的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狂飙式发展,也使得中国有机会在短时间内追赶上西方列强。而且,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到后期,占领了北京,一把火烧了圆明园,英国人突然发现这场战争在全球战略上是失败的,英国得到的好处非常有限,俄罗斯却在中国北方轻而易举地得到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控制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天然良港海参崴。英国作为一个海洋型国家,在工业革命中,它的霸权受到了传统大陆型国家的严重挑战,它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控制整个东亚大陆。同时,英国也急需一个安全可靠的“盟友”去遏制俄国和法国在东亚的扩张,以确保它的既得商业利益。所以英国人反而想要交好清政府,于是非常大度地归还了北京城。另一边,清政府面对的侵略,几场败仗打下来,发现西方列强都没有颠覆王朝的意思。尽管心惊胆战,但还是觉得危险还远着呢。继续做起天朝上国的春秋大梦,殊不知这种“败而不亡”的怪现象是多方博弈的结果。在这样的内部环境下,无论主事者怎样卖力,学了什么,洋务运动都不会让中国产生深层次的震动,更不消说根本性的改变了。而反过来,随着洋务的推进,大权在握,私欲膨胀,一些曾经锐意进取的洋务派出现了不应有的变异,居然走到了洋务事业的对立面,变成了腐朽的官僚。时不我待。此刻,一海之隔的近邻日本已经敏锐地发现,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轮船、火车和电报使得世界变小了,千山万水不再是阻隔,世界将变成弱肉强食的战场。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迅速开始了一场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的改革运动。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并使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明治维新是一次政治革命,它彻底推翻了腐朽的德川幕府,使日本上下焕然一新,进而全盘西化,达到了富国强军的目的。而清朝是一个不喜欢变革的王朝。当权的慈禧,虽说在玩弄权术方面无师自通,的确比身边的王公大臣要高明,但她毕竟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识字无多的女人,不可能跳出传统的窠臼。在思想上,依旧是那一套“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过时理论。在行动上,走一步看一步,存在着非常大的被动性和盲目性。尤其在涉及变革旧有体制的时候,能应付就应付过去,实在不行就打个补丁。这就是李鸿章说的,裱糊。最先碰上洋人的道光皇帝,知道自家的房子已经破了,但他觉得只要随时修缮一下,依旧是可以维持的。他的儿孙秉承了他的旨意,用漂亮的花纸,把千疮百孔的帝国,裱糊一下。洋务之所以被称为运动,其实是后人给加的。就当时而言,充其量是图自强而已。没有人发起,也没有名正言顺的领袖,更没有群众的呼应。结果,洋务搞来搞去,中国在军事、外交、经济、金融、工业等领域仍然是一团糟,更是直接导致了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人们都说,这场战争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仗的确是打败了,败得还挺惨,中国人输得只剩条底裤了。但是,失败的不是洋务运动,而是清政府。恰是由于清政府自身的问题,使得这场学习西方的运动,总是一副半吊子的架势。这个不能改,那个不能动,所有的改革都成了补丁,操办者成了裱糊匠。李鸿章曾指责清政府的一些官僚: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日本第一任首相伊藤博文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取士,文则诗文小楷,武则弓马刀剑,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但知过往数千年,不知当今世界为何物。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前,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日本全权代表伊藤博文有一段令人回味的对话。伊藤博文对李鸿章揶揄道:想当年中堂大人何等威风,谈不成就要打(指1884年伊藤因日本想侵略朝鲜来华与李鸿章谈判,被李鸿章断然拒绝一事),如今真的打了,结果怎样呢?我曾经给过大人一句忠告,希望贵国迅速改革内政,否则我国必定后来居上,如今十年过去,我的话应验了吧?李鸿章叹了一口气说:改革内政,我非不欲做,但我们国家太大,君臣朝野人心不齐,不像贵国一样上下一心。如果我们两人易地以处,结果会如何?伊藤思忖片刻,表示:如果你是我,在日本一定干得比我强;如果我是你,在中国不一定干得比你好。这段对话俨然可为李鸿章所蒙受的“冤屈”开脱——甲午之败,非李鸿章之罪也。而是“国家太大,君臣朝野人心不齐”导致的问题,这个问题似乎是个人无法解决的。李鸿章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清王朝依靠淮军镇压了太平天国,平定了捻军。谁都明白,绿营没用,八旗也没用,每年白白耗费饷银几千万两。八旗裁不掉,还可以说是满汉有别,特权不能丢,但是绿营地位低,鸡肋都不如,为何也裁撤不了?因为裁撤绿营,不仅涉及士兵,还涉及众多的军官,在一个王朝的末世,砸人饭碗是一件绝对不能做的事,所以这事就这样耽搁下来了。这个烂疮没被挖掉,耳濡目染,淮军很快就被腐蚀了,成了新的烂疮,吃空饷、克扣军粮、世袭为兵、自成体系的毛病全都有了。曾经还有过一点朝气的淮军,变得暮气沉沉。传统的绿营,只重行伍,排斥武举出身的人,现在的淮军,则排斥军校学生。军官阶层得不到换血,部队换装后膛枪后,不但士兵的训练没有与时俱进,就连军官的作战思想也还停留在前装枪时代。这样的军队只会立正稍息,向前看齐,齐步走。和日军交战的时候,军官缺乏威望,士兵不听号令,一窝蜂上,一窝蜂下。一仗一仗打下来,只见枪响,不见敌人倒地。所以,打一仗,败一仗。从朝鲜的大同江一路溃败到山海关,把中国陆军的脸全给丢尽了。北洋水师甲午一战,全军覆没,至少日本人不得不佩服其勇气和气节。相较之下,陆军的溃败就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笑话。甲午英魂应该说,北洋水师一干以留学生为主体的舰长群体,以及众多的海军官佐和士兵,在那个时代,他们的确都是中国军人的佼佼者。他们的学习精神,他们的聪明和睿智,以及赶上战争之后的勇敢,都是世界一流的。如果把他们放到日本,肯定不会比日本海军的官兵做得差。但是,他们不幸生在中国,这是一个历史文化和自身军队的包袱都非常沉重的国度。这个国家,在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时候,居然根本就没想到过要清理一下原有军事制度的垃圾,任由这些垃圾在那里发臭。更没想到过要革新自己的政治,在这个两百多年的王朝之中,末日的陈腐,化为不可抗拒的积习,即使在海军,也照就发挥其腐蚀作用,让所有人都变得暮气沉沉。一个李鸿章,几个洋务骨干再加上一小群留学生,根本抵抗不了环境的腐蚀,也改变不了清王朝终将覆灭的命运。在那个时代,洋务派所做出的一切努力和抗争,注定只是——暮色中的最后一抹夕阳。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了解了很多有关洋务运动的细节,只能再次感叹近代中国转型之艰难,先觉者要么成为英雄,要么成为悲剧,历史向来如此。。。这本书里有一些地方作者的连词用得很奇怪,读起来不太通顺。。。
  •     温故而知新。读完这本书,总会有一些思考,也会有一些收获。
  •     洋务运动的失败,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不可避免的。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作者在本书中,有非常详尽的论述。
  •     张鸣老师的书,一直都很好。
  •     好书!
  •     洋务运动的背景、发展的历程,晚清政局的动荡,一一展现在眼前。
  •     张鸣老师的书,一直是很值得一读,且读起来不费力的那种。
  •     洋务运动大体知道是怎样的事件,这本书丰富了不少新的细节。讲的比较浅显易懂,不过语言有的时候感觉有些怪怪的。
  •     非常非常好。
  •     张老师缺钱了吧,内容单薄了点。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