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训练手册

出版日期:2015-12
ISBN:9787550262381
作者:[美]梅利莎·布鲁德(Melissa Bruder) 等
页数:128页

内容概要

推荐者
大卫•马梅(David Mamet),美国著名戏剧作家、电影编剧、导演,大西洋剧院公司(Atlantic Theatre Company)创立者之一,于2002年入选美国戏剧名人堂。因电影剧本《邮差总按两次铃》广为大众所知,后凭借《拜金一族》入围托尼奖,影片最终获得普利策戏剧奖。其电影剧本《大审判》《摇摆狗》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提名,由他编剧并执导的《赌场》获威尼斯影展最佳原著剧本奖。大卫•马梅还致力于教学授课,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电影学院教授。
作者梅利莎•布鲁德(Melissa Bruder)
李•迈克尔•科恩(Lee Michael Cohn)
马德琳•奥尔尼克(Madeleine Olnek)
纳撒尼尔•波拉克(Nathaniel Pollack)
罗伯特•普雷维托(Robert Previto)
斯科特•齐格勒(Scott Zigler)
以上六位作者均为大卫•马梅、威廉•梅西在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古德曼剧院等地开设的表演班学生,后成为大西洋剧院公司的重要成员。
译者
刘亚: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州劳伦斯大学,现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曾担任果壳网和《自然》杂志中英文稿件译者。
马潇婧:从事编剧和戏曲研究,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曾写过《九斤姑娘》等多部戏曲动画剧本、电影和话剧剧本,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曾荣获第六届王国维戏曲论文奖三等奖。

书籍目录

推荐序
作者的话
前 言
Part 1 表演技法
01 身体行动
02 分析一场戏
03 此刻的真实
04 外部修饰
05 准备一场戏
06 解决困难
07 表演的工具
Part 2 实际演出时易犯的错误
08 概 述
09 情感困境
10 人物的神话
11 保持剧场的和谐
12 结 语
附 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延伸阅读
重要词汇
出版后记

作者简介

普利策戏剧奖、托尼奖、奥斯卡最佳编剧奖得主大卫·马梅之核心表演训练课
...................
※编辑推荐※
★ 《表演训练手册》是对普利策戏剧奖、托尼奖、奥斯卡最佳编剧奖得主大卫·马梅、演员威廉·H·梅西和导演格雷戈里·莫舍等人在纽约大学、芝加哥古德曼剧 院等地创办的表演大师班艺术精华的总结
★ 《表演训练手册》阐释大卫·马梅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核心思考,提出“实践美学”概念,探寻“在戏剧的既定情境中真实地存在的方式”
★ 《表演训练手册》表现了简化的表演技巧与方法,设立明确的体系和目标,使表演训练行之有效
★ 《表演训练手册》将理论与实践指导相结合,包含丰富的影视、戏剧表演案例,通俗易读,精炼实用
...................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主要来自大卫•马梅和威廉•梅西的表演大师班课程笔记;讲述其依托于斯氏体系的核心表演方法——“实践美学”的概念。书中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表演技巧进行梳理,简明扼要地阐释了训练方法,如身体行动、分析一场戏、寻找舞台上的真实、外部修饰等,并且帮助演员分析与解决实际演出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本书对影视、戏剧表演均有指导作用,内容精炼易读,是一本非常实用的经典教材。
...............
※推荐语※
这是二十年来最好的表演类图书。
——大卫•马梅
简单、明确、条理清晰,这本书正是我们需要的,非常有趣且很有价值。
——西德尼•吕梅(Sidney Lumet),著名导演、编剧,作品有《十二怒汉》《大审判》等
这本简洁清晰的表演手册之于演员,正如斯特伦克和怀特的《英文写作指南》之于作家一样。
——约翰•瓜尔(John Guare),美国戏剧作家、好莱坞编剧
这本书奇妙之极。它简洁、明确、直击重点,完全不像其他戏剧类书籍尤其是表演类书籍的空话连篇。我从中受益匪浅。
——罗伯特•本顿(Robert Benton),著名导演、编剧,
作品有《邦妮和克莱德》《克莱默夫妇》等
这本精致的小书为表演技术提供了简洁明确的指导。每一位青年演员都应仔细阅读这本书,再反复精读,让它成为自己的枕边书。
——林赛•克劳斯(Lindsay Crouse),美国演员,作品有《大审判》《赌场》等


 表演训练手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当初完全是因为这本书的封面剧照才产生兴趣的。结果完全没提《教父》这茬儿,内容也不是针对电影表演的。又想当然地以为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心理学知识,尤其是行为心理学方面,觉得看完也许能辨别生活中谁在“表演”。当然并没有。又以为会有些名词解释,比如走位、镜头感啥的。当然也没有。好在它提供了一种更深入更有意义的思考方式。本书是大卫·马梅、威廉·梅西在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古德曼剧院等地开设的表演班中的学生整理的精华。大卫·马梅是美国著名戏剧作家、电影导演、编剧,大西洋剧院公司的创立者之一,那几位学生后来也成为了大西洋剧院公司的重要成员。所以理所当然地,本书内容主要针对戏剧表演。概括来讲,书中最重要的观点就是要分析剧本——演员在分析一场戏时,要问自己三个问题:1、这个人物表面上在做什么?2、在这场戏中,这个人物的本质动作是什么?3、这个动作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假设……这显然比讲人在撒谎时眼睛往哪边瞟更能触及到核心。书里也举了很多例子,比如《金童》中,表面上乔让洛娜甩掉穆迪,当自己的女朋友,而本质动作是让自己爱的人冒险。又说如果乔的扮演者能将重点放在让洛娜爱上自己,而不是表现自己坠入爱河,就能更好地把握角色。这样理性透彻的解读,局外人看来还是有些参考性的。以前看小说,会有作者写主角调动自己的情感情绪,完全投入进去,获得了巨大成功。然而大卫·马梅认为,“你永远不必为一场戏做情感上的准备,无须为酝酿情绪而费心费神。”这可能和大部分人的想法不太一样。大卫·马梅主张演员要把生活和戏剧分开,记住自己的职责是让观众相信一个故事,而不是把自己变成故事的主角。当演员能把动作自然表现出来,而不需要用理智思考,他就成功了。听起来很抽象是不是?没有十年八年的苦功,大概是做不到的。学表演的孩纸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时常翻一翻这本书,也许会有些启发吧。对表演感兴趣的童鞋也可以看看,毕竟书不厚,除了前言、附录、插页,干货大概只有70页,20k字左右。想必当年真的是“手册”。这是我看的第一本介绍表演的书,既不能纵向比较,又不能横向比较,好在开卷有益。最后忍不住说,广告多了,会显得不够精致。要不然,把广告做精致一点也行啊。
  •     不要酝酿感情作者开宗明义提出一点:“你不能人为地让自己处于某种身体或情绪状态中,因为你无法控制这些状态。”还有后面更激烈的一段:“任何需要你提前在某一场戏中进入某种状态的动作、都会迫使你做出虚假的表演,这是因为在现实中,你根本不处于那种状态。”作者的意思很明显,就是你提前去酝酿感情,带着预设的感情去迎接这场戏,就是虚假,假如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样一来其实很多演员的表演方式都被他所否定了,他的观念是戏剧动作才是实在的,他认为动作是直接会带来感情的。假设法在我目前的观念中,表演的技术手段有两种,一种是动作支点,一种是情绪记忆。作者首先否定了提前酝酿感情,但是他又提出了假设法,就是带着想法去做动作,这个其实与我概念中的情绪记忆有所重合,作者提出的则是不要把这一行为提前。需要特别说的是,假设法这个概念与情绪记忆不同,假设法可以运用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事情来假设,比如我没有妹妹,假设法允许我在内心想象我的妹妹现在走丢了,我很着急。分析一场戏作者把这个分为三层,表层就是他具体的动作,第二层是他这么做的本质是什么,第三层是意味着我(演员)要做什么。第一层按照剧本来就很容易完成了,第二层是深层次的,人物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分析人物的心理。第三层是比较费解,我的理解是直接把假设法的内容置于第三层,这样反复地来使,达到最合适的表演。即兴表演“不要总是等到准备好了以后再去表演,如果养成了表演前酝酿情绪的习惯,那么作为一个演员而言,你的表演方式会过于受限且容易预测。”这里作者就表达地很直接了,就是认为酝酿情绪是不好的,他更深层的意思是强调即兴表演的重要,即兴表演的话,在真实的层面上肯定是要好很多的。我说的这些可以在书的后面找到证明——“慢慢地,你就会越来越少地关注于用语言与思维过程决定戏剧动作,而越来越多地运用直觉,随时随地根据对戏演员的表演完成你的动作。”作者认为直觉呈现的东西是接近真实的。技巧与真实“你越是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戏剧技巧上,观众就越难接受,因为你唤起了大家对于戏剧的虚假本质的关注。”这是一个小点,我从我自身专业去想,如果导演频繁要求演员去使用技巧来表演,那么演员会不会心理上认同这是假的,我要去接近他,永远不会是真的呢?我想可能是会的,这个问题就牵涉到书本之外的问题,因为这本书谈的都是技巧,而真的真实,是那个演员与角色的相似,和导演、演员对角色深刻的理解,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     这的确是一本简单的表演书,然而仅此而已吗?我不认同。它一方面轻车熟路地倾囊传授最核心的表演技巧,对想要照射在舞台聚光灯下的新手演员热切指导;一方面还用最朴实有效的鸡汤,帮你融化冰冻在拥挤的地铁1号线10号线和冷漠的人群中的几百年前的良知——这绝对对你的工作大有裨益。很像软广吗?我摸着良心说这是看完这本书之后的最大感受。不仅想学表演、正在学表演的人需要它,跟表演丝毫不沾边的人最好也能读读它——没错我说的就是正要关掉此页面的你。先随便摘出几句话来看看是不是通用的道理:“对于演员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明白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就是要详细地弄清楚哪些在自己的掌控之内……为什么不花费时间与精力培养那些可以量化提高的技能呢?比如声音、正确分析剧本的能力、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与自己的身体状态……”“那些说自己想表演却苦于没有诀窍的人,不是没有天赋,而是缺乏意志力。”就拿后一句来说好了,把“表演”二字替换一下仿佛一切豁然开朗,“那些说自己想当编剧……”“那些说自己想当程序员……”“那些说自己想当科学家……”“那些说自己想开面包房……”诸如此类。世上的天才少之又少,一个世纪有那么两三个已算高估,大部分人都是庸庸碌碌的平凡人、拖延症患者、不肯舍又什么都想得的贪心蛇……好,那为了表演,或言生活,你要掌握什么技巧呢?核心只有两个字——体验。从表象上说,这本书汇集了美国重要戏剧作家、奥斯卡剧本奖得主大卫•马梅(《大审判》《摇摆狗》《赌场》《拜金一族》作者)和奥斯卡最佳男配威廉•H•梅西的表演精华,然而从根源上,却师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这啥意思?一派武学,承袭中核心未变,或简化或融合每一代掌门人的个人理解,总之把重要的东西塞给你就对了。但凡跟影视、戏剧、表演沾边,不论做什么,首先要会观察;其次要会体验和精炼;然后才是输出与展现——这就是书里讲的第一个部分。先要具备做出不同身体行为的能力,再去分析剧本中不同戏剧场景所需要的动作,然后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满足一场戏的要求,才能在舞台上、在戏剧的既定情境中真实流畅地生存与展现。当你对生活的体验有了足够多的积累,能够看透一场戏中表象事件的内在逻辑与情绪,才能游刃有余地处理自己的动作、应对对手抛过来的情境,引导自己的注意力从游离的状态中回到舞台。人生如戏,活在普通生活中的我们,也应该训练自己拥有这样的能力——体验。今晚恰好得到好友如此评论:“你干不了编剧。”在我锲而不舍地质疑下他回答说:“因为你缺乏体验。让你写宫斗,你写得了吗?让你写男女情感,你写得了吗?”小刀嗖嗖嗖的插过来却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每一个字都是真的,因为缺、乏、体、验。巧合地是,翻完这本书后细细品味,观察力与体验正是如此重要。体验之前是观察,正如学画,不是因为画不好,而是因为观察得不够细致和到位,因此才无法分辨出墙壁的颜色竟然是粉色而不是白色——因为傍晚夕阳的照射。书里,清楚地写着“一场戏的表象动作是什么”“一场戏的本质动作是什么”,还给了很多戏剧场景里的动作分析案例。把它放在生活中随便想一想,比如闯荡在外的你一直被家里要求希望能尽早结婚买房回老家blabla,这便是一种表象,它的本质可能是父母对于变老的恐惧,可能是对家庭权力体系崩塌的抗争。而你对这种态度所作出的回应,表象可能是表示理解和考虑,本质可能是对自我的坚定追求,也可能是对未来的迷茫。总之,在观察、体验和分析的过程中,可能会收获更多的人生经验。一路上就像打怪,慢慢会升级。前一段时间看了《伪装者》,明楼的扮演者靳东,一个大写的山东大老爷们儿,在采访里real耿直地坦言:“那个时候(《秋雨》)技巧偏多一些,现在可能更多的是用经验或者说就是生活当中的感受在演。(但是各有利弊,各有所长。)对,各有所长。那时候控制不了,因为没有那么多的人生阅历,就觉得我要用最精确、最精准的那个表演方式,真的,那时候是技巧大于内容。今天可能更多的是已经不屑于表演技巧了,就是怎么还能用表演技巧呢。比如说我觉得像明楼可能能够基本上代表了我今天的这种心态吧,就是演戏更多的就是越来越实了,实到可能就是明楼这个人物和角色能够承载我的这种今天、此时此刻生活中的状态,就是我用我的这个生活阅历在演戏。”第一次看时,哪怕我这个东吹都嗤之以鼻。第二次看,慢慢回过味儿来——技巧已经内化于心,就像从手中有剑心中无剑到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再到手中无间心中也无剑的状态。可能有点夸张,但就是这么个道理。技巧这个东西,肯定是需要的,但若一辈子都靠技巧成事,难免流于微末,难有突破。技巧便如手中之剑,初学之时必不可少。因此《伪装者》里也有许多靳东可能未能察觉到的“剑”。比如演明楼时,靳东主动增重20斤,以符合明楼这个角色稳重、成熟、不单薄的人物感觉——他可能不是有意运用书中提到的“外部修饰”这种技巧,却是长久地表演经验告诉他这样做是对的——你若恰好没有从自己的人生体验中感悟到这种技巧,便可通过本书习得。比如他谈到自己对此剧本的喜爱,称如今的谍战剧很少有如此大篇幅讲述家庭情感——姐弟情、兄弟情,而又谈到自己上有姐姐下有妹妹的真实家庭,从真实的姐弟关系中感受到姐姐对弟弟的疼爱、督促、严厉教训,又从真实的兄妹关系中感受到哥哥对妹妹的责任感、无条件的疼爱。这些真实世界中的情感关系与模式便带入到剧中的情感关系表现,正应了书中所说,“你有权利也有义务把真正的你带到舞台上,你的人性是对任何你所表演的戏剧绝对重要的贡献。”而剧中为人称道的明楼的“微表情”,更是独属于靳东的表演工具——正确的分析戏剧动作、对生活中真实反应的细致观察、训练有素的肢体行动和肌肉控制力、清晰有力的嗓音和恰当的气音以及和对手对戏的专注。可能有人会拿明楼被大姐在祠堂中罚跪、被试探那一场戏的微表情进行分析,的确那一场戏很有说服力,但这里简单分析另外两场戏。靳东在表演时说:“其实最难的就是你要告诉观众,这个事儿你非常明了了,而且你要开始动心思算对面这个人,甚至要做一个局,不能让对方,让我的对手丝毫觉察到。你要不动声色,我们从表演的角度上讲,你没有表现出来、没有呈现出来,就等于零。这个应该可能对所有演员来讲是很难的事情,要花很多时间去做案头工作,要设定好,在哪一个瞬间,我要呈现给观众让她明确清晰地接收到我已经开始动心思,要付诸行动。”第2集中,明楼得知自己和大姐最疼爱的小弟弟明台被军统疯子王天风抓走后的一系列反应。听到明诚转述王天风原话:“我们都可以死,唯独你兄弟不能死吗?”明楼的行为序列是屏气-沉默-转身-摔杯子爆发,然后是站在窗边失魂落魄地念大段台词,“自从抗战以来,多少人毁家纾难,前赴后继,打光了那么多部队,多少人家的孩子都填进来了,为什么我们明家的孩子就不能死呢?可是……可是我们俩已经站在悬崖的边上了,现在又把明台拉进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没说出口就会怎样,当然观众都懂,背影,“万一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大姐怎么办,如果大姐知道了她最心疼的明台也回不来了,也和我们一样(停顿,大全景)希望……希望我们能有办法,在他正式领受职务之前,把他接回来。”这里接明诚的潜台词,虽未挑明,但是明楼知道他已经去尝试过了,于是明楼的行为陡转,咬牙切齿气急败坏瞪大眼睛质问道:“你!你怎么敢!……”待到得知明诚失手、王天风也不知是谁要救明台之后,表现这一过程中自己想通的方法是全身如灵魂抽走一般虚软地瘫在椅子上,任命般眨眨眼道:“王天风说得对,我们都能死,为什么我的兄弟不能死……”这一场戏的重点是,明楼要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内心的矛盾纠结,毫无疑问这场戏在戏剧功能上对完善明楼这个人物的重要性,而这场戏中人物的动作恰好能表现出情绪的一波三折。能看出来眼眶是红的吧另一场戏,28集,得知黎叔是明台亲爹,明诚把旧报纸这样的铁证摆在明楼面前时明楼的表情:低头盯着报纸依然能看到它震惊得不敢相信的瞳孔变大的眼睛,倏然抬头盯着明诚然后又开始皱着眉头快速浏览报纸,不自觉地眨眼动作泄露了他紧张不安的情绪,而眼球的快速共轭运动则表示人物的思考与共情。这一系列行为,确实简单,但确实不是每个演员都想得到如此处理的。再看之时不得不把他和其他面瘫演员对比。同样都有内心的挣扎与表现戏剧冲突的要求,呈现出来的效果还是有不同的。如果有人能坚持看到这里,我还想简单提一下书里为数不多的鸡汤,如一盆冷水兜头泼下,在这个信仰“人人为我我还为我”的时代给了一个当头棒喝。第11节里它提到如何能够保持剧场的和谐,如名言警句,也许不见得能做得到,也许不是人人都赞同,但有心向善,总是件好事。它说:“冲突是戏剧的核心,但也是创作一部戏的阻碍。因此请牢记下面这些美德:谦虚,有人纠正你的错误时不会感觉被冒犯;慷慨,有人出错时,不去责备,而是谅解;体贴,有人有所信仰时,不要抨击他的信仰;机智,你有所信仰时,要懂得通过恰当的时机、地点和态度去展现。”还有一句鸡汤是:“你自己这个人,比你一直希望要成为的最佳演员都更有趣千万倍。”生而为人,多些技巧傍身,总是有好处。即使你不是个演员也压根没想过做演员,这些不同的表演技巧,都可以让你在压力重重的生活中,要么更真实地伪装自己,要么更真实地袒露内心,要么更有效地通过观察与体验找到自我,要么仅仅是为与人交流时多点谈资与逼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归结为一句话:为生活找点乐趣。

精彩短评 (总计31条)

  •     非常薄的一本小书。
  •     言简意赅
  •     人们并非被事物本身困扰,而是被看待事物的方式困扰。
  •     简单、明了,非常实用的书籍,但是要学好表演还是要反复观看此书及多次实践、练习。
  •     一来比较空泛,较多的道德规范和精神层面的指导,较少牵涉想看的实际技术层面的指导,可能会对有较多年从业经验的高阶表演者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感悟,但对普通的兴趣读者来说有些虚无缥缈。二来翻译的问题是一大障碍。
  •     非常实用的小册子。绝不拖沓,毫无注水。常读常思,受益匪浅。
  •     妄图找到能泛化至生活中的实用东西。。似乎也算有,假设法和剧本分析挺有趣的,比较想知道和演绎治疗啥关系,关于动作与情感的比较也颇有见地。以及独角戏的功能论。社会工程能用?印象管理的话。。还不如去看专门书,总之给了观众以外的另一个审视影视作品的视角。
  •     又是一本翻译过来,可能只有译者才能看通顺的书
  •     一本由表演工具和指导原则构成的小书。关键处是表演中的本质动作和“假设法”。
  •     匠人的工具书,实用、精准、简练。“必须时刻牢记,基于情感的表演技巧完全不可靠,因为你无法控制自己的感受,情绪随时可能弃你而去。相反地,基于身体行动的技巧使用的是意志,无论你当下的情绪如何,都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打破许多迷思。
  •     2015年已读127。
  •     明白演的动作是什么,理解动作的本质是什么,假设相似的表演情景是什么。演员只要用演技把故事讲清楚就可以,不用也不需要把自己的情感带到戏里,但真正的艺术家却是能把自己的人性特质融入到戏里的那类人【不是很懂你们表演艺术家】
  •     书中有非常丰富的事例分析和假设,对于理解内容非常方便。特别喜欢书中提出的“此刻的真实”这一概念,最喜欢的一章其实是结语233总觉得构建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表演技能其实很难啊…
  •     导演导演~我们应该给剧组每个人都发一册~
  •     动作先于情绪,很有启发,实用
  •     深刻理解“此刻的真实”,不仅对表演有帮助,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也会受益匪浅。
  •     后浪电影学院083《表演训练手册》普利策戏剧奖、托尼奖、奥斯卡最佳编剧奖得主大卫·马梅之核心表演训练课
  •     有很多话很中肯,如果你演过一些下角色你会深有体会。
  •     语言是女儿,语法必须取消,一必须显现,才能在结构中穿行,然后是输入经验,真正的语言学习,是在之前的语法取消,和在后者,禅定一般的在语言身体中的穿行,语言是女儿,是自由的,母语不一样,要另外说
  •     不足100页的小书,读起来完全没有负担。介绍了表演入门技法,和临场易犯错误及修改指南。成为一名演员之前,先要是一名观众。在明星光环被无限放大的今天,真正的表演艺术家越来越稀缺。明星需要美貌,但演员真的不一定需要。1、明确自己的职责,将其与职责之外的事情分开;全身心投入那些能够掌控的事情之中;2、不要只看重天赋,唯一需要的才能就是实践;3、找到真实的体验戏剧情境的方法;4、解决好“动作(action)”和“此刻(moment)”的关系。
  •     感觉不适合用于入门
  •     很多十分实用的技巧
  •     印象最深的是 动作 和 假设 这两个词语。 通过文本分析抽离出当下表演的本质动作,不假装陷入情景,而是假设一个情感类似的个人更亲切好理解的场景去代入感情。
  •     没毛病
  •     内容太少。主要的收获是:表演时要允许冲动自然的发生,不要审视与评判它们。
  •     可以说是实践美学训练手册。你自己这个人,比你一直希望要成为的最佳演员都更有趣千万倍。
  •     一本真实而有趣的书。
  •     没有过多的理论,很有用的tips,但真的要掌握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     8.7/序言说不装13很好,列举的反例让膝盖成马蜂窝;提倡安守本分,不做职责外的工作,但所论述表演技法几节似乎空中楼阁又一般.大概自己火候还不够吧
  •     表演的方法论,说实话没想到这本书这么薄。。。是需要多读多看的书,只看过一遍感觉多少有点难读入脑,等待着有时间再刷;不过许多方法倒感觉蛮有意思,想学表演的人建议读读,作为普通的影迷多少可以了解到演员们的演出技巧和思考。
  •     有很多非常实用的见解和小贴士,对表演感兴趣的朋友们请不要错过~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