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逢宋代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5-1
ISBN:9787108043696
作者:陈峰
页数:301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郭进死时,年仅58岁,正是战场经验丰富、可以施展军事才能之时,但死不得其所。 太平兴国六年(981),太宗皇帝获悉了真相,却未严惩田钦祚,不过是将其改调为房州团练使而已,此时距郭进含冤死去已两年有余。以后,田氏一度到岭南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职,不久得到天子的同情,迁回内地。他在入朝觐见皇帝时,故作无辜,涕泣不已,太宗念及他为自己办过的事,又授予对夏前线数州都巡检使之职。 有道是多行不义必自毙,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到雍熙三年(986)第二次北伐时,太宗又一次起用田钦祚,命他与亲信郭守文同为排阵使,也就是负责弹压军阵的大将。此时他正在病中,接到重用的诏书,狂喜过头,一天工夫就为之毙命。苍天还是有眼,在郭将军身后七年为其出了口气。 田前监军死后,他的几个儿子还是得到加官的恩荫待遇,可谓皇恩浩荡。相比之下,郭将军的后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从有关史籍看,没有其子弟得到优抚的任何记录。 六 就郭进的生平功业及悲剧性结局来看,实与家喻户晓的杨业颇为相似,只是遗憾的是,其人其事既未能为后世所传诵,当今学界也少有关注。 在此不妨将杨业与郭进做个对比。杨业在北汉守边时,以骁勇闻名,号称“杨无敌”。归宋以后,杨将军担负起捍卫河东北部边防的重任,屡败来犯的辽军。两人可谓都属守边名将。《宋史》称:杨业“忠烈武勇,有智谋,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又军纪严明,故部下悉心听命。一句话,杨业的事迹及功业与郭进极为相似。 杨业生前官至云州观察使,出任判代州(今山西代县)兼三交口(今太原以北关隘)驻泊兵马都部署;而郭进也官居云州观察使,死前为判邢州兼太原石岭关都部署,二人官爵相等。杨业死于第二次北伐辽朝的战场之上,其过程虽与郭进略有差异,但死因却几乎一致,即同样是遭到监军王优等人的羞辱,被逼孤军出战,战败绝食自杀。郭、杨二人死后,又都得到了节钺的追加官衔,前者是安国军节度使,后者为大同军节度使。 但郭进身后却远远没有获得杨业那样大的声誉,特别是到宋朝以后,其人其事已淡出世人的视野。说起原因,并不是因为郭进功业相对逊色,而主要还在于杨家后继有人。杨老将军死后,其子延昭、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延彬继续活跃于军界。其中杨延昭还在抗辽前线屡建功勋,连第三世皇帝真宗也赞叹道:延昭之父为前朝名将,延昭本人又守边有功,有乃父遗风,实在是可嘉可赞!再往后说,杨延昭之子文广也曾参加了抗击西夏、南征叛乱的战争,颇有战功,到第五世皇帝英宗时官至禁军高级将领之职。于是,杨门一家三代从军御边在宋代便成为佳话,以后历经元、明、清三代,又通过民间传说、评话、小说及戏剧而广为流传,影响至今。

名人推荐

陈峰的历史散文,宛如南山微风,渭水清流,伴送我们轻松走进那段遥远的岁月,贴近那些风云一时的文臣武将。 ——辛德勇(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陈峰教授学术研究之余,偶涉文坛,纵笔于赵宋人物。其性情真率,文如其人,笔力雄健、酣畅淋漓,而少有学究之气。 ——贾二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用信史而又传神的笔触,展现宋朝文士、武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在场”的历史悲欢,颇有中国优秀传统历史传记文学之余韵。 ——辛华瑞(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虽未征引史料,却是言必有据,不失史之严谨;虽非小说之体,却于人于事娓娓道来,颇有评话之韵味。 ——曹家齐(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内容概要

陈峰  历史学博士,西北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著有《漕运与古代社会》(2000)、《北宋武将群体与相关问题研究》(2004)、《宋代军政研究》(2010)、《武士的悲哀:北宋崇文抑武现象研究》(2011)等。

书籍目录

自 序
开国元勋赵普
状元宰相吕蒙正
“吕端大事不糊涂”
亲信将领张琼与杨信
名将郭进
猛将呼延赞
柳开与宋初士风
名相寇准
“鹤相”丁谓
权相吕夷简
宋庠、宋祁兄弟
庸将张耆与杨崇勋
诗书之将刘平
儒将张亢
大帅狄青
边臣王韶
蓝田“四吕”
附录:
《生逢宋代》人物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生逢宋代:北宋士林将坛说》由陈峰著。北宋一代,物华繁盛,俊杰辈出,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大多从平民中崛起。历朝将相中,赵普、吕端、刘平等风格迥异,寇准、狄青名垂后世,丁谓、吕夷简权倾一时,郭进、张亢、王韶等功勋卓著却又被人淡忘。这些士林将坛人物生于宋代,适逢其时,得以施展非凡的才干,他们个人的成败沉浮也攸关北宋国运的兴衰。

作者简介

北宋一代,物华繁盛,俊杰辈出,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大多从平民中崛起。历朝将相中,赵普、吕端、刘平等风格迥异,寇准、狄青名垂后世,丁谓、吕夷简权倾一时,郭进、张亢、王韶等功勋卓著却又被人淡忘。这些士林将坛人物生于宋代,适逢其时,得以施展非凡的才干,他们个人的成败沉浮也攸关北宋国运的兴衰。
本书以人物之事,记一代之史。材料取自正史、野史、文集、笔记、方志,熔裁于叙事中,不着痕迹。通过这部别裁体的宋史,宋代的君权与相权、国事与党争、内政与边防、崇文抑武与军力升降等重大关节,也能逐一领会。书中多数章节曾在《美文》杂志连载。


 生逢宋代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权力的拥有,往往不是简单论品行论能力论远大的抱负,就能公平衡量分配,尔虞我诈、明枪暗箭、阳奉阴违、调虎离山、针尖对麦芒等等,以至于三十六计、七十二变之类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从来便是如此。寇准显然不精通权术之道,大概还反感这些东西,常常仅凭一颗赤心一腔热肠对待君王和政务,自是简单粗糙,难免陷身孤立,甚至授人以柄.......陈老师写的犀利直观。。。。天朝自古以来都讲究中庸。寇宰相才能出众却也没达到范仲淹老先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心态。对权力有着一定的痴迷却不愿变通和缓和关系,也没达到一个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境界,下贬到我老家邓州也没像范文正那样有名望。。。陈教授写的寇老西全面直观,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的政客。乱宋我不喜欢他的历代帝王,我最喜欢杨家将。。。。哎宋朝的天下更多的是有太多优秀的文臣武将,所以遇到好的老大是多么有幸的事。。。作为屌丝深切的感言。。。。才学疏浅不到位的想法还请大家笑纳。
  •     天彰玉斧斯文聚,生逢宋代又如何?——也谈《生逢宋代——北宋士林将坛说》一书大块文章当可闭门大嚼,於炎炎夏日,捧将陈峰先生新作《生逢宋代——北宋士林将坛说》一书展卷读过,如松间闻琴,桐荫消夏一般清越,亦如宋画令人神往,宋代对於我辈,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其间庙堂之风,相约而至,宋人志趣,扑面而来。是书以时间为序,列文臣武将于历史节点,一一勾描其身世背景,抽丝剥茧般叙述史事之来龙去脉,人物如一幅幅白描绣像般渐渐交织为一轴历史长卷。之所以说是白描,是因为其中极少渲染,而都事出史证,行文笔笔中锋,评点中肯有致。但须野史逸闻补入之时,也都冠以“据说”二字。历来正史难述,野史难证,无繁复的历史扒梳难据其实;而情事虚实,言辞文质,若无超迈的时代视野也难尽其详;其间人情世故,事态人心,若缺丰厚的人文修养更是难评其正。而书中将正史逸闻梳理互参,提炼为文约事丰而又快意真切的历史散文实在难得,非对历史人文有大洞见者不能为也!要有深入而严谨的历史功底方能还人物以真情,真相,真事。曾经一个个被小说戏剧层层演绎过的人物,在书里却依真实的时代背景而重新回归于自己的历史节点中。其中古代地理,历史官阶,尊卑年齿都方寸不乱。庙堂策问,乡间异闻,文人逸趣,皆历历在目。时代质感,帝王志趣,民生状态,去晦得彰。有情性纵横之实,无千秋功过之失。深古人切身之会,浅学究因循之弊。可见作者颇得道家“惟真惟美”之臻妙。例如:文质彬彬的状元宰相吕蒙正,会得道风的“糊涂吕端”,走下神坛的寇准,以及血气方刚的狄青等,一气读来,深感其文章“通”而不“俗”,“简”而不“陋”。书中描述的历史细节愈收敛愈充拓,愈细密愈广大。澄明之质,真切之致,读者自可窥见宋人之貌,颖悟时代之风。可见要让文化施惠于大众。非得“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不可,正如笔者这般,即要能跳出学术的八股樊笼,又要能开得一方清新简净的史学散文新境界才是。深深感佩象牙塔内的作者著书时也能换位思考,做为第一读者去写。“读者不仅需要了解历史发生、演进的过程,汲取其中的经验教训,也有了想要感悟过往人们心灵活动轨迹的诉求。毕竟红尘滚滚千年不绝,世道人心与人间纷扰自古有之,不过是换了场景罢了。”这是作者在后记中的内心独白。历史有时就在眼前!人物仿佛就在今朝!正所谓“贤才出,国将昌。子孙才,族将大。”期待有这样的书写风格的历史书籍能再多些,更期待作者能延续书风,将《生逢宋代——南宋士林将坛说》早日续补完牒,以饲读者。润津轩主人2013年8月
  •     历史学家如何面对普罗大众了解历史的需求,三联的历史散文丛书试图在这一方面有所突破。现代的史学普及读物,学院派的教授们进行写作的少之又少,充斥在我们周围的大都是民间草根的创作,这类读物虽填补了大众对通俗历史的了解需求,但市场上的读物良莠不齐,难免有虚构不实的夸张之作,甚至有歪曲史实迎合己论的情况出现。读者倘若没有对历史的深入了解,一味的接受,危害甚重。三联的这套丛书,作者都是从事历史研究,在各领域内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走笔行文避免了史实上的舛误,也给读者更具深度的思考和引导。另外,丛书所引用的史料严谨有据,而且更为丰富。在语言文字上,文笔生动,实见学者在历史散文方面的功力。生逢宋代以人物串史,以人物烘托历史事件,避免了历史小说的虚构,又比专业化学术化的历史研究著作更生动有趣。从每朝某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入手,勾勒出宏大的历史背景,给读者以独特的思考线索,很是值得称道。

精彩短评 (总计47条)

  •     文笔相当的好,看的荡气回肠
  •     201502-03,北宋政坛人物志传,只到哲宗年间关中四吕。娓娓道来,管窥当年。期待用心发力,来个宋朝那些事儿,----现在等着出续本
  •     现在的历史学教授就这水平,加入的个人观点主观假设太多。差强人意。
  •     有别于学术著作,内容通俗易懂却皆取自于各种史料,一遍通读下来,便能记住十之八九。书中附有人物年表,人物关联和事件顿时全理顺了。
  •     中国古代史 宋史
  •     这一本内容上可读性比较强,还是比较推荐的。
  •     宋朝崇文抑武,书分文臣武将分别著述。总的来说,武将的命运、声望、名气都不及文臣,狄青算是其中佼佼者,但和大部分武将一样,报国无门,抑郁而死。权臣的故事要比能臣精彩,也更耐人寻味,尤以被还原历史本来面目的寇准的故事最为跌宕起伏。
  •     有史实,有分析,有逻辑
  •     汇编的故事,缺乏文采。
  •     宋代是华夏文明繁荣,富足,高雅,精致,开明的时代。北宋的开封,南宋的杭州都是当时世界最繁华之所在。而宋代最令人羡慕的是它的文人政治。宋太祖登基之初就立誓不杀士大夫,并启用大批文官取代武将以防止再现五代十国的军阀割据的局面。 宋代的文官是伟大和真诚的,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每个人都是一代宗师的地位。虽然政见不同,有时尖锐对立,但重要的不是他们的政见而是他们的品格。就如同巅峰论剑,重要的不是剑术,而是他们人在巅峰。此书被推荐为新浪5月历史好书,所以受到关注,仔细读来别有味道。书中主要介绍了北宋的著名文官武将,一时间为轴基本涵盖了北宋的主要历史,个章可独立阅读,也可融会贯通一气呵成。文字清晰,叙事明了,通俗但不媚俗。特别想说的是三联出版,历来喜欢读三联的书,不仅素雅精美,质量上乘,而且愿意出版这种小众口味的非畅销书,给喜爱读书的朋友带来惊喜。
  •     整体读完。还行
  •     质实有余而才情不足,以至于大好材料多浪费,往往令人难下筷。
  •     据于历史之真实,不泛文字之优美,北宋文官武将之是非功过娓娓道来,构成了一幅色彩缤纷的历史人物画面
  •     真的不咋地。。
  •     祖宗家法。武将也是无可奈何
  •     以正史野史文人笔记为基础,讲述了宋朝历史上那些有名或者不那么有名的文臣武将的故事。适合职场人士,如何在得势时不狂妄失意时不消沉韬光养晦谨言慎行
  •     地铁里读完了,辅助读物也不错
  •     可以 我们院长的书 支持
  •     讲北宋一朝文臣武将的故事,却只集中于北宋中前期,并且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最知名的人物均未涵盖在内;名为历史随笔,实际上只是将各种史料翻译成白话文的拼凑产物,既缺乏深度,文笔也难称优美。读起来实在觉得寡淡如水。
  •     不错的书,儿子很爱看
  •     很有阅读趣味又有严肃史观的历史普及文集,把宋一朝的文武人物描摹致细且有自己的评说,想起今日读《万象》杂志过刊中旧人物所说的治史非是只添谈资而在于正身明事,在于及今社会的意义。
  •     有宋一朝以来,国家厚禄养士,而科举制的光辉和士族门阀在五代十国兵燹在败亡,终于使寒门小子得以走向台前,与君共天下。 前天逛四川书市,翻看几段,觉得这本书还不错,本着照顾下传统书店发展,加上一直想入几本书就一块入了。没有一般史学作品,凡事必引史的森严气,加之作者笔力深厚,几笔勾勒便能引人入胜想入非非,缺憾点是视角还是有所局限,如能写出更多市民阶级出现这个年代更多小人物故事却是更佳。 #读史可以明智,历史果真就七八样,翻来覆去上演。#
  •     是正版的书,印刷很不错
  •     以人物绘历史,前有太史公,后有陈峰。
  •     宋代官场众生相,有趣的是遭贬后重新录用又再次遭贬在这段期间层出不穷,三起三落大有人在,尤其是宰相一职,另一是重文轻武的朝廷文化,文官重于武官,大战临前,将相凋零,只得让文官转为武官,上马杀敌,以兵权起家,而后杯酒消释,最终竟导致了国力衰弱。庙堂深远,治不了疆土辽阔。
  •     寫的老氣橫秋的人物小傳,言外無物。
  •     叙述详实,但对人物的评论有些单薄,维度略少,人的一生只论成败吗?
  •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     北宋人物肖像~个人小传拼出北宋政坛图景,文笔不错,可读。
  •     闲来消磨时间还不错
  •     目前在看丁谓的相关内容,丁谓篇章衣锦归乡向老师道歉和想借钱却以为受辱愤而出走的事情如果换一个当事人,作者肯定不是这个评价,这方面相比是患了本文中寇准差不多的毛病
  •     比较简略,主要是这类书我见的不多
  •     在三联读的乐颠乐颠的
  •     陈峰本人不学无术,其作品只能当“垃圾”处理。
  •     资料是很翔实。但是可惜感觉描写不够生动,读着有点干。
  •     正文第二页“赵普的家乡蓟县,位于今北京城西南隅”;这真的不是信口开河的低级错误吗?是没人注意还是我去过的是假蓟县?还是今北京城其实是唐山?
  •     史料可靠,文笔好,史学通俗化的杰作。
  •     还行。
  •     略输史识
  •     适合我这种喜欢八卦的人读。
  •     水平正常、不过不失的个人传记
  •     北宋,确实是个矛盾的存在,一方面国家积弱、战乱不断,但另一方面每次动乱都未出现任何流血事件。可以说这是个民富国弱的朝代,不管是科技还是文化方面的成就,是大唐盛世都难以企及的。
  •     宋代武将文臣的白话故事,虽不出彩,亦可一读。
  •     老辣
  •     作为历史随笔,文笔是不行的。作为严肃读物,思想深度又是不行的。
  •     大学历史教授写的古代人物故事。史料扎实,故事真实,没有学究气,这一点尤为难得。略失望的,一是从故事的角度看,文采稍逊;二是对时代、制度和人物命运的评论或者感慨过于单薄。
  •     看历史文人武将叱咤风云,命运沉浮,痛快而后沉思~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