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中的“异乡”》书评

出版日期:2016-9-1
ISBN:9787303207015
作者:王东杰
页数:320页

作者后记

后记本书绝大部分内容完成于2002—2008年间。承蒙谭徐锋先生好意,建议我把它们收录起来,编在一处。当初写这些文章的时候,并没有一个严整计划,现在回头来看,发现它们竟然大都离不开“近代四川的地方认同”这一主题。此次趁结集之际,除了新写一篇《导言》之外,其他文章都或多或少的做了改动:有的纯属修辞性的修改,有的则意在使各章之间更具连贯性。其中更动较多的是第三、四、五章:这三篇都写于十多年前,此次重读,不但发现了几处令人汗颜的错误,而且也产生了一些似乎更加细致的见解。这当然未必意味着学力的增长——昨是而今非亦不是不可能,不过,治学者也总希望见识与年龄俱进,把自己的最近心得与人分享,本身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乐事。这里我想起一个故事。书中第三章是2002年5月发表的。也就是在那段时间,我惊讶地发现,河南人已经成为国人集体鄙视的对象,网络上流传着各种嘲笑河南人的段子。有人甚至对我说:现在敢于承认自己是河南人的人不多了。这给了我一个机会,把文章里写到的现象在另一个时空条件之下重新思考一次,只不过“国中的异乡”从四川变成了河南。其实我的乡土意识并不强,大学时代从没有参加同乡会活动,也不愿跟人攀认老乡;但一再听到人们(往往是玩笑式的)的嘲弄之词,有时也会难以忍受,于是常拿那篇文章里一句话来回应:“河南(原文是四川)是中国的缩影。你怎么看河南人,其实就是怎么看自己。”如今再来看这篇文章,不由想起这桩往事,觉得很是有趣。在中国这样的大国里,不同地方人们的相互歧视,自古就有,今后恐怕也不会消失。如果这些嘲弄保持在一定限度内,倒也无伤大雅;过火了,就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其实,人们对某一地区和人群的评论,从来都只是从大量事实中过滤出来的成见,而留下的通常并非精华。本书中的章节,先后发表在《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许多文稿都承师友批评指正,罗志田、徐思彦、马忠文、徐亮工、刘复生、杨天宏、缪元朗、段玉明等先生,谭红、刘长东、黄国信、粟品孝、韦兵、周鼎、张仲民等朋友都曾惠赐意见,小友陈默、周海建、池翔、王义铭、颜世学、张飞、马怡、徐悦超、周闻天、张苇杭等,皆曾帮我寻找或核对材料,都应表示深切的感谢(应感谢的名单,也许我无意中还漏掉不少,在此一并致歉且致谢)。至于文章中存在的问题,理所当然,应该交由本人负责。从读大学开始,除了在上海住过一段时间之外,我在四川已经待了二十多年,享受过许多难忘日子。这本书是我对这段生活的纪念。最后的篇幅留给我最亲近的人。整理和修改此书的时候,内子辛旭也有一部译著正在脱稿。两人有时各自埋头苦作,有时一起喝茶聊天,而这两本书常是我们聊起的话题,有时为一个表述争执起来,彼此不服,甚或不欢而散,但过后则都成美丽回想。事实上,今冬成都雾霾沉沉,这是我唯一的暖意。2016年1月10日初稿,2月16日定稿写于四川成都航空港


 国中的“异乡”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