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话

出版日期:2014-3-1
ISBN:9787208120978
作者:约翰·洛克 (John Locke)
页数:227页

内容概要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是世界哲学史上经验主义的创始人,全面阐述宪改民主思想的第一人,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开国元勋及法国启蒙运动中的许多主要哲学家。1632年洛克出生于英国灵顿。他就读于牛津大学,1656年获得学士学位,1658年获硕士学位。青年时期的洛克就对科学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36岁被选入英国皇家学会。他与著名的化学家罗伯特·波意耳过从甚密,晚年叉同艾萨克·牛顿结成好友。他还对医学感兴趣,得过医学学士学位。他于1704年溘然长逝,晚年的洛克大部分精力都投注在家庭教育的研究和著述上。约翰·洛克被誉为“培养绅士和淑女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对后世影晌深远,已成为当代家庭教有的主流和标尺。

书籍目录

教育的意义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总论
保暖问题
冷水锻炼
游泳和户外运动
衣着
饮食
水果
睡眠
便秘
医药
身体健康的原则
品德教育
精神健康总论
不溺爱
欲望服从理性
父子关系
管教方法总论
棍棒教育的弊端
奖励
荣誉感和羞耻心
孩子气不必管
如何立规矩
习惯的培养
礼貌
同伴
父母师长以身作则
培养兴趣
正确的惩罚方式
说理和榜样示范
选择家庭教师
教养
人情世故
亲切沟通
让孩子敬畏
摸子女的脾性
如何对待子女的各种要求
慷慨和公正
如何对待子女的哭闹
勇敢坚忍
残酷
好奇心
如何纠正游手好闲的毛病
如何纠正好玩的毛病
玩具
说谎
德行
智慧
知识和技能教育
学问的地位
阅读
书写
外语学习
教学方法
写作
人文教育课程
语言表达能力
自然科学和哲学
做学问的基本功
文体
手艺作为娱乐
商业账务
出国学习
结语


 教育漫话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段反复看了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世界教育名著译丛”,精装本只有三本: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的《爱弥儿》和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阿德勒和前两者的画风好像不太一样,所以这里就主要说前面两位吧,他们的书主要给我三点收获。一是了解洛克和卢梭的教育理念。这是两本书中最核心的内容,但对我应该是三个收获中最不重要的。洛克和卢梭在教育孩子的细节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不应该让他们穿太多,不能强迫他们学习等等,但是在基本观念上却有很大不同,我觉得如果他俩一起参加教育大会肯定得打起来。对于教育目的,洛克认为是培养有德行、有理性的精英,社会的栋梁之才。而卢梭则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真正的人”,独立思考、善于动脑、充满博爱、当然也富有理性和道德。而在洛克的《教育漫话》中,只着重强调理性与道德,不知道他对其他方面的教育持什么态度。洛克所处的时代,“上流社会”大概非常在意外界的褒贬,洛克也把这种观念运用到教育中,当不想让孩子做什么事情时,不是给孩子讲道理、也不是打他一顿,而是通过批评刺激他的羞耻心,利用羞耻心使他改变行为。让孩子从小建立荣誉感和羞耻心,而这两者都来自他人的评价。而卢梭不在意这些,他的爱弥儿完全不被任何规矩束缚,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每天都可以自由地飞翔。对于孩子的天性,洛克认为有些孩子天生就是坏人,天生就可能有撒谎、贪玩的毛病。而卢梭坚持性本善轮,他给与孩子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基于这些不同,这两位的教育方法很不一样,洛克是孩子一出生就要“严加管教”,虽然他也强调了孩子应该有自由,但是他给的自由和卢梭相比,就太小气了。而且在洛克的教育中,自由和管教的界限也很模糊,孩子要是太不“理性”,就该挨揍。这样一直培养,等到孩子12岁,他就已经是个精英胚子了,是个理性的小人儿。而卢梭坚持孩子12岁之前应该什么都不教,最好放养在大自然里,漫山遍野疯玩,他相信孩子会用自己的体力、智慧和好奇心认识世界,不用大人指点,完全用不到棍棒。卢梭坚持儿童阶段并不是成人的准备,儿童应该以自己的方式度过童年。在他12岁时,虽然他不懂很多知识,但是他已经充分开发了自己的能力,已经做好了成为一个独立的成人的一切准备。我非常欣赏卢梭这种大胆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放在200多年后的今天,也非常迷人。不过这两位有些迂腐的观点看了实在让人受不了,尤其是《爱弥儿》后面女孩子的教育那部分,看了让人很想骂他一顿。不过他的教育观念的确很值得借鉴。另外,卢梭在书中独自抚养一个孩子长大成人娶妻社交,现实中却把自己的五个孩子都送进福利院,实在是匪夷所思。第二个收获是惊觉教育也是一代代发展过来的,今天的教育是几百年来人们摸索得来的。这么简单的道理,我却这么久才发现。如同地心说取代日心说经过了漫长、曲折的过程,教育也是如此,在《教养的迷思》中,作者梳理了前人的研究,在不久前的英国,上流阶级抚养下一代的方式是孩子一生下来就扔给保姆,也不喂奶、也不照顾,孩子几乎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唐顿庄园》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大小姐和妹夫几乎从来都不带孩子。教育发展到今天,是后人站在前人肩膀上完善的。洛克和卢梭正是这样的关系。洛克死后第八年,卢梭出生了,很难否认卢梭吸收了洛克的观点,同时卢梭提出了撼动教会、大逆不道的“性本善”理论,这是一大突破。非常巧合的,卢梭对儿童的认可被誉为教育界“哥白尼的发现”。同时,我也发现“一个人的理论就是他的自传,他的自传就是他的理论。”卢梭、阿德勒、维克多……这些人的理论与他们的经历紧密相连。第三个收获是再一次认识到宗教在西方社会根深蒂固的重要性。在《教育漫话》中,洛克反复强调孩子应该有德行,而他认为“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是对于人(作为上帝的子民)的责任的认识,遵循上帝的启示,期望上帝的欢心和保佑以及如此服从造物主所感到的满足”。原来这才是洛克认为的真正的德行,始料未及。卢梭的“自然教育”很少涉及上帝,但是《爱弥儿》的命运也受教会影响,因为卢梭的“性本善”违反了基督教的“原罪说”,所以书一写成就遭到焚毁。以上就是来自这两本书的启发。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还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