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集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513316430
作者:(日)大江健三郎
页数:356页

内容概要

大江健三郎(おおえけんざぶろう)
出生于1935年的日本小说家,1959年3月,大江健三郎完成学业,从东京大学法文专业毕业,著有《广岛日记》(1965年)、《作为同时代的人》(1973年)和《小说方法》(1978年)等作品和文论。

书籍目录

关切的眼神和好奇心/1
促使我修正轨道的友人之眼/5
接纳滑稽及其相反/10
孩子般的态度与伦理性想象力/15
民族如同个人,也会弄糟和犯错/20
重新阅读将成为全身运动/25
我们绝不能重蹈覆辙/30
日本人的所谓议论/35
事后聪明或也见效的方法/40
“重新学习”和“重新教育”/45
人类沦为机器之事……/50
细致入微之教养的成果被毁坏/55
改写已被改写的文章/60
在两个表现形式之间进行串联/65
小说家在大学里学习到的知识/70
在人生中遇到的所有话语/75
曾与“巨大的人”共同生活/80
牢牢地记住吧/85
写作这种“生活方式的习惯”/90
关于玷污人类/95
现代的“喜悦的知识”/100
倾听“真实的文体”/105
闯越困境之人的原理/110
世界的顺序将因此而从下面发生变化/115
老年期间,像写日记一样写诗/119
显现在面部的历史、传统和文化/125
转弯抹角的说法具有的力量/130
勇敢而慎重的政治小说的写作方法/135
对新开始写小说的人说(之一)/139
拥有余裕的认真将是必要的/144
一个人需要多少册书? /149
期望不要忘记/154
对新开始写批评文章的人说/159
确认话语的定义后重新阅读/164
在不明不暗的这“虚妄”中/169
凝视世界终结的表现者/173
挽回无法挽回之事/178
智慧且平静的悲哀之表现/182
是原子弹爆炸的威力?还是人类的悲惨? /186
对新开始写小说的人说(之二)/191
其固执之神态极不寻常/196
文化是直接面对危机的技术/201
可是,自然却没有权利/206
创造未来的在家干零活儿/211
某个清和冬日的发现/216
唯独不会宽容/220
对新开始写小说的人说(之三)/224
二十一世纪的日本有“德”吗? /229
对强者有利的暧昧话语/234
在活着期间倘若神智不正常……/239
冲绳今后仍将持续之事/243
如何成为私小说作家的/248
何为遭受原子弹轰炸之国的道义责任/253
对新开始写小说的人说(之四)/258
曾说“真是神奇!”的医生/263
对新开始写小说的人说(之五)/268
谁在一直阻碍着爆发? /273
充分且细致地阅读/277
鲁迅的“骗人话语”//282
持续讲述氢弹爆炸经历的人/286
从现场之外也要侧耳倾听/291
不可使暧昧原样继续下去/296
认清对责任的承担方式/301
进而“我的灵魂”将记忆/306
从广岛、长崎面向福岛/311
古典基础语与“未来的人性”/316
所谓核电站是“潜在性核威慑力”/321
另一支前奏曲和赋格曲/326
前往海外出席学会的小说家/330
我们拥有伦理依据/335
现在小说家的可为之事/340
依靠自己的力量策划定义事宜/345

作者简介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 大江健三郎  青春至年迈的思绪沉淀
娓娓道尽大江健三郎眼中的父与子、危机与未来、人与世界、爱与和平
《定义集》是大江健三郎先生于2012年7月出版的随笔集,原是《朝日新闻》于2004年6月至2012年3月间为大江先生开设的一个专栏,由每月发表的一篇随笔连缀而成的这七十二篇文章,记录了大江先生在这六年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忧所虑乃至越陷越深的绝望,当然,也记录了老作家在这绝望中不断寻找希望的挣扎。较之于鲁迅先生的“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这位老作家似乎更在意“始自于绝望的希望”。


 定义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6条)

  •     他的作品很容易激起我一些置于记忆角落的东西,所以这回,如果我没有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应该会给这本书打两星。人到老年落叶归根这是常情,但这本书仅从内容和形式来讲,对比他的其他东西,确实很平庸。但这不改我对他的印象。
  •     随意翻阅了和阅读写作相关的篇章,只能说大江的笔调实在是任性跳脱,不到千字的篇幅都能写好几个主题。换言之,就是什么都谈一点,什么都没说透。翻译质量不做评价。
  •     2015.12.8 弃。也许是翻译问题,也许是对日本文学届的不了解,读起来思维混乱。
  •     讀大江健三郎的第一本書
  •     是不懂...
  •     翻译差
  •     我在读研究生的几年前阅读到大江的《读书人》时,联想起自己更早的时候读《优美的安娜贝尔·李 寒彻颤栗早逝去》时因始终不曾不习惯作者的语言所产生的问题,终于懂得了作者提及的被人说为疙里疙瘩、难以阅读的日语文体,正是作者自己绞尽脑汁创造出的,且这种绞尽脑汁的创造被优秀的中文翻译许金龙老师所领悟,又再度以同样、但也可能更加不让人习惯的中文文体予以呈现,并一以贯之,直到如今这部充满对日本和对人类的忧虑的《定义集》,又不幸遭遇编辑工作不够细致,导致一些能够肉眼看出的不准确在书里出现,使我意识到我大概已经很难再忍受这种文体了……
  •     大江老先生果然还是受西方文化多一些。所以我读的有点吃力,先生很喜欢正冈子规呢。
  •     读来感慨感动,对大江有着强烈的崇敬之心,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佩服!
  •     就会明白萨义德的见解——读书并不只是简单地获取信息,而是借助作者倾注生命的语言而参加的精神劳动。
  •     可能是翻译问题,略吃力。印象中有一句“一切民族主义....”,事后死活都找不到了,需再读吧...
  •     对新开始写小说的人说
  •     问题是我们是否能够信仰道德
  •     三岛由纪夫曾说大江的文字充满了“翻译腔”,阅毕此书后发现这样的腔调在他笔下真是根深蒂固啊。或许能让日语除去优柔寡断的暧昧表达只能用这样的方法了。
  •     如果能读懂原著就好了。一些东西值得思考
  •     实在是无力接受日系作者们奇怪的文体
  •     可敬者!很多启示。评论里很多诟病翻译及文体本身者,一开始也觉得翻译很怪,自己最近读英文文献,想来也许译者只顾了“信”,没有顾及“达”,读来很别扭,特别是其中引用的外国作者的话,更加拗口。但是读了几篇之后就被其中质朴、稳健、宽厚的思想倾倒,不再纠结于文体或译文了。附上笔记https://app.yinxiang.com/shard/s66/nl/15350443/40019ed4-aab3-4181-9324-6287eb50addf?title=%E5%A4%A7%E6%B1%9F%E5%81%A5%E4%B8%89%E9%83%8E%E3%80%8A%E5%AE%9A%E4%B9%89%E9%9B%86%E3%80%8B:
  •     大江的主题永远都是战斗的,书中多次提到“写给孩子的书”,就是之后的《亲自为我拭去泪水之日》吧。但是大江特别喜欢提到各种故人,有些地方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     如今在亚洲的舞台上闪耀的,是china
  •     比起大江的小说,随笔要平易近人很多。
  •     日本作家,我还是最喜欢大江
  •     大江的第一本书。开启三岛魔力的解药之旅
  •     一种非常奇妙的文体,似乎在日本知识者的作品中常见。法国哲学家式平静地置入拗口的生造词汇,再以朴素佶屈的欧化句法排成意义的砖墙,涩味就在缓慢的行进中悠然升腾起来。如果慢些读一定感觉更好,可惜我还没这个耐心。作者自己也是到四十岁才真正能够重读的。
  •     老人言
  •     装帧,翻译,内容均让我提不起读下去的劲头。
  •     平淡朴素的语言中包含着许多哲理,但不可否认,真的很无聊。
  •     让我来做出生活的定义。
  •     只有第一篇好读,余下不足为篇,好的小说家果然不一定能写散文。
  •     脱离了特有的历史背景来读会有些枯燥,全书弥漫着一股哀愁。大江居然对阎连科的评价不错。
  •     从此认识大江先生
  •     联想与发散,随意地展开,从报上的专栏讲到广岛,从光的音乐讲到格拉斯,从朋友讲到母亲讲到读法语系的时候,没有章法,读的却是我所熟悉的那个大江。他的小说与他真实生活的亲缘性,那种笔下的字几乎是从血管里淌出来的种种乡愿、惨烈、真挚,扭曲肺腑的力,和散文里端起来如此正常的样子。老了以后的书读来却没有暮气也没有焦灼,大概是还没真正进入萨义德所说的晚期风格吧。
  •     反战 反核 长子光的不幸与自身的感悟 各类西方文学大家与日本国内文学家 爱鲁迅 原爆文学 东京大学 渡边一夫。。。
  •     翻译很不好。
  •     不清楚是翻译不好还是本身文体就很奇怪。里面牵扯的其他作品和事件人物蛮多但又不多做解释,比起写给大众不如说是写给读过他的书的人或者是当翻译的人写的(当后记什么来看看还可以)。作为爱看书的理科生,很多随笔感觉头看一次没看懂而且文不对题,但又没有足够兴趣回头再读一遍去细细分析。
  •     大江健三郎的自我审视。
  •     翻译的乱七八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