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為了快樂

出版社:橡實文化
出版日期:2012-6-5
ISBN:9789866362538
作者: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页数:288页

内容概要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Dzongsar Jamyang Khyentse Rinpoche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1961年出生於不丹,被認證為蔣揚.欽哲.旺波(Jamyang Khyentse Wangpo)的轉世,自幼跟隨許多偉大的上師習法,特別親近的是頂果.欽哲(Dilgo Khyentse)法王。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在青年時期,便已開始從事弘法利生的事業,例如成立佛學中心、資助修行者,以及出版經典書籍,並到世界各地弘法。仁波切承繼了傳承上之宗薩佛學院及其閉關中心的弘法職責,於印度與不丹創立佛學院,並在澳洲、北美與遠東地區成立許多佛學中心。他所創立的「欽哲基金會」(Khyentse Foundation)更在近十年來以各種創意的方式,在全世界各地致力於護持佛法的工作。
他的作品被翻譯成中文的有《近乎佛教徒》(親哲文化出版社)、其簡體字版《正見》(友誼出版社)、《朝聖:到印度佛教聖地該做的事》(親哲文化出版社)、《佛教的見地與修道》(親哲文化出版社)與《人間是劇場》(親哲文化出版社)等,影響深遠。
仁波切也是聞名影壇的獲獎導演,親自撰寫並執導過《高山上的世界盃》與《旅行者與魔術師》兩部膾炙人口的電影,以及最新即將完成的第三部電影《VARA: the Blessing》(暫譯為《加持》)。

书籍目录

【前言】
【一】文化配件多有用?
【二】《龍欽心髓前行》
【三】關於本書
【導言】調整你的心
【一】佛法的核心在日常行持之中
【二】心靈修持不斷地會改變
【三】佛法教授
【四】傷悲之心
【五】死亡的確定性
【六】超越概念
第一部 我們為何要修持前行?
第一章 佛法有什麼好處?
【一】佛法會讓我快樂嗎?
【二】培養「出離心」
【三】培養面對真諦的意願
【四】如何珍惜佛法真正的價值
【五】克服貧困的心態
【六】要貪求「聖財」
【七】聽聞與思惟佛法
【八】依自己的能力而修持
【九】誓戒
【十】從幻相與迷惑中解脫
【十一】持續的存在
【十二】佛性:培養「最糟的染污也能洗淨」的信心
【十三】正念
【十四】持戒、禪定與智慧
第二章 因乘與果乘
【一】因乘
【二】果乘
【三】「道」即是目標
【四】捆綁輪迴眾生的事物,也能解脫眾生
【五】利用此身做為法道
第三章 前行略說
【一】「前行」:一個誤稱?
【二】前行的結構
【三】開始修持前的幾句建言
第四章 你的心靈熱身
【一】修行者的四種態度
【二】三殊勝法
【三】切斷念頭之鏈
【四】以持戒做為準備
【五】憶念上師是修持最好的準備
【六】開始修行前的三個竅訣教授
【七】遙呼上師
【八】四共加行
第五章 運用你的想像力
【一】觀想修持
【二】常見的問題
第六章 我們為何需要上師?
【一】檢視上師
【二】老師示現,以啟發學生
【三】上師
【四】學生為何需要尋找上師?
【五】上師即是「法」
【六】不要事後批評自己
【七】純正上師所具有的功德
【八】福德與上師
【九】以虔敬心來度量心靈的進展
第二部 前行
第七章 皈依
【一】為何要皈依?
【二】皈依:理論
【三】皈依:竅訣教授
【四】皈依:修持
【五】積聚大禮拜數量
【六】如何克服你對修行的抗拒
第八章 生起菩提心
【一】何謂「菩提心」?
【二】相對菩提心
【三】究竟菩提心
【四】座修的結尾
第九章 淨除蔽障的修持──觀修上師為金剛薩埵
【一】蔽障與染污──惡業
【二】為何要觀想上師為金剛薩埵?
【三】虔敬心──深信咒語與觀想
【四】四種力
【五】觀想
【六】三昧耶
第十章 供養曼達
【一】福德
【二】修持
第十一章 「古薩里」修法
【一】觀想──戰勝四魔
第十二章 上師瑜伽
【一】觀想
【二】「上師瑜伽」之心要
【三】修行指南
【四】修行者成熟的徵兆
【五】祈請文以及應該祈請什麼
第十三章 「灌頂」與上師瑜伽四灌頂
【一】灌頂──引介佛性
【二】「灌頂」的理論
【三】修法:自我灌頂
【四】認識心的本性
【五】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
【六】薈供
第十四章 有關修持的忠告
【一】以情緒(煩惱)為道
【二】最後的忠告
致謝詞
譯者後記
名詞解釋
欽哲基金會

作者简介

修持,不是要讓你「自我感覺良好」,
那只是滿足了你世俗的自信心;
修持,不是要讓你活得開心快樂,
那只是曇花一現的幻覺。
「前行修持指引」集結精練了歷代大成就者的解脫心法,
它不只是一個進入高階修行的通關護照,
而是一切修行的重要基本功,
即使頂果.欽哲法王也終身不輟地反覆修持。
前行,開始學佛前的心理建設
在開始任何計畫之前,你一定有幾個值得你花時間、精力投入的原因。一旦打好這個心理基礎,你自然就會接著問:「那我應當先做什麼?」這是一個好問題,尤其對於希望成為佛教徒或想追求靈性成長的人而言,更有必要「慎於始」,因為這條探索之路,可能暗伏危機。
略過前行,就像開著拼裝車上路
前行修持是一套完整的實修系統,對於佛法有由淺入深的次第教授,涵蓋所有佛教徒必須理解的基本觀念,既可提供對佛法有興趣的初學人當作基本功練習,而對於修行有成的佛教徒來說,也一樣能從中獲到無邊的法益。然而,現在很多人學佛,都愛趕流行,都很功利取向,不想從根基一步步紮實學起,一心只想快點從所謂的大法中學到一點皮毛,獲得一些好處。像這樣,放任還沒調伏好的心去修習大圓滿法正行,就像開著拼裝車上路,如何能一路安抵終點?此外,前行修持也是一套最適合現代修行人的學佛方式,你不用聽聞佛法的八萬四千個法門,就能在前行的心要中根據個人根器,有不同深淺的體悟和受益。
前行,最適合現代人的修心法門
面對浩瀚廣大的佛法世界,前行修持提供了一個可以在忙碌俗世中自我修行的方便法門,讓有心參佛修持的人,可以依據自身的能力學習到佛法心要,當成日常修行。不管是出家僧眾或在家信眾,都能次第井然地按部就班修習、改變習性、調伏心念,即使不曾接觸過藏傳佛法的人,也能融通領受。本書中,特別指出修持前後的自我心理建設,以及可能經歷的種種挑戰。比如學佛的五種心態與四種態度:
.五種心態:
1.培養面對真諦的意願:我們多數人在必須面對真相時,總是容易變得怨恨,然後從怨恨生出否認。比如明知道死亡是無可置疑且普遍的真諦,我們的慣常反應卻是假裝它不會發生——面對大部分其他難以下嚥、令人不安的真諦,我們也都是用這種態度對待。
2.克服貧困心態:許多人都自覺心靈貧困,這是因為我們不停地欲求舒適與快樂。除非我們克服這種貧困心態,否則我們永遠會花大部分心力去確保更多個人的舒適與快樂,如此一來,要放下任何事情都變得非常困難。
3.對「聖財」要貪婪:為了獲取聖財(包括出離心、慈愛心、虔敬心與悲心),我們要加倍努力,佛法修行者對於他們所領受、研讀、修持的教法數量,永遠不該覺得夠多了,因為佛法之財是唯一值得擁有的財富。
4.與時間賽跑:這種心態對修持十分重要,不要說:「下周我要開始修持。」這多少意味著你有可能不會去做。一旦你理解了佛法修持就是跟你的驕慢與我執作對時,就會即刻開始修行。
5.依自己的能力而修持:我們修持什麼或我們修持多少,基本上取決於我們的能力、工作與家庭的狀況,以及我們有多少時間能用來修持。這些完全都是合理的準則,即使在佛陀時代,他也如此地要求大家。一個人是否一定要成為比丘、比丘尼才能做佛教徒呢?絕非如此!
.四種態度
1.如受傷之鹿的態度:如同一隻受傷的鹿尋找僻靜處療傷一般,找個離群之處,讓自己有時間與空間做修持。
2.如獅子的態度:如獅子一般勇猛,完全不理會任何困境或噩耗,因為它們只會吞噬你、令你分心,以至在未來導致更嚴重的問題。
3.如風的態度:風對自己吹向何處是不加分別的。相同的,不要試圖招引好的狀況,或避開壞的狀況。
4.如瘋子的態度:像瘋子一樣,對任何世間八法不懷偏愛也不憎恨;例如,不在意被讚美也不在乎被批評。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提到:我們的情緒及習氣如此強大,即使真諦在面前直視著我們,我們也看不見。因此,在開始追求快樂之前,必須先定義什麼是「快樂」真正的意義。如果你「快樂」的概念是要超越世間的喜好與欲望,而不只是名利的追求,那麼佛法也許就是你在尋覓的東西。然而,修持確實是一件令人挫折的事,極可能會傾覆你,讓你停止修持──而這是你必須不計一切代價都要抵擋的誘惑。


 不是為了快樂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对关于善知识一章的原文作了一些摘录,自己想一想中间也添加了一些字。不算评论也不算读书笔记。没有记书页。MARK一下。----------------------------------------------------------------检视上师以及检视你自己选择他的动机,这两者都极其重要。-----吉美林巴尊者检视上师运用逻辑与常识应该问的几个基本问题上师是否自私,是否以自我为中心?他对轮回生活是否太感兴趣?她是否具有足够的慈悲,对我的证悟真正地感到兴趣?我们必须留意自己是以何种逻辑与推理来检视上师切忌不可运用的逻辑推理方式切忌:若是学生们企图以他所认定的道德正直可靠人士之举止当作评定上师的基准时,相同的批判心态也会指向上师一.一位好老师知道如何能有效地教导学生,但一位伟大的老师能启发各个阶段的学生初学者经常被上师的谦卑与简朴所启发;然而过些时候,到了开悟要粉碎概念时,如果上师离不开出离者「道德性」的外表与特征的话,要打破阻碍学生进步的藩篱,他可能就不具足够的挑战性。二.启发的泉源是相对而主观的。不仅每个人会从不同的地方受到启发,而且,让十五岁的人感到启发的东西,等他到了四十岁,就不再有具有相同的效果。检视上师的原则无论如何近距离地检视每位上师,无论以多少方式来评断他的价值,无论我们的论点多么符合逻辑与推理,重要的是一位要记住,一切方法都是有限的,百分之百地信任自己的逻辑与分析是极其愚蠢的。----------------------------------------------------------------这个时代的迷惑众生贪着一切纯凈、无染的事物(破除纯净无染的概念,没有什么事物或人是应该怎么样的,比如上师),因此他们紧抓着上师的原则,恣意地破坏它、丢弃它,然后移向下一个他们能践踏的完美珍宝。----------------------------------------------------------------上师所能提供给我们的:挑战我们先入为主的概念,搅乱我们的生活,还有最重要的是,否定「我执」的每个愿望(真正的上师不会满足我的小我,希求一位上师也并非是为了在轮回中寻求庇护,而是为了截断生死之流)。因此,如同吉美•林巴所极力建议的,我们将通行证给予上师,让他来摧毁自己的生活(习气,小我,往昔的概念和经验被摧毁和背弃的时候,过程必然是痛苦而值得怀疑的)之前,应该对他做大量的研究,因为我们必须能够完全信任他。----------------------------------------------------------------检视寻找一位上师的动机在找到上师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一. 在我们过度拥挤的脑子里,虔敬心可能会昙花一现,但许多其它邻近而不安的情绪马上就会将它染污。二. 被除了追求证悟以外的动机被上师所吸引:如世俗的贪心一旦被勾摄住了,我们就应该试图将这些世俗的吸引转为虔敬心,并以对证悟的渴望来追随上师。如果我们能够以这种方式调整自己的发心,与上师的关系就永远不会动摇。但是,如果我们的发心被物质利益或其它的世俗欲望所染污,事情就一定会出错。错误的发心会导致虚妄的期待,这是任何上师都无法令你满足的。即使我们自认为是心灵道上的学子,但是这种错误的发心,仍会令我们经历世俗的失望,一如我们在轮回计划受阻时所感受到的一样。如何分辨你跟随一位上师的动机是否纯净:是为了证悟,还是出于想要常伴他左右的愿望?-----对于感情冲动和信心,很多人其实很难分辨。当关系逐渐成熟之后,我们不仅会视上师为自己的导师,更会视他为心灵之道的关键。他不再只是提供读书清单、回答无止境问题的那个人,而是我们佛性示现的体现。由于佛性太过抽象,以至于我们几乎不可能靠自己之力而与它连结上,所以我们得请上师——也就是自己佛性的反映——来替代我们连结。这就是「以上师为道」如何跟随一位上师「四依法」(Four reliances):(一)依法不依人;(二)依义不依语;(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四)依智不依识。坚定不移的虔敬心在心灵之道上,过份依赖上师的个性与物质不是个好主意。如果经过彻底分析,而决定以他为法道,那么很重要的就是不要再他归类为一个「人」,因为从此刻起,上师即是「法」(将上师的一切示现皆观为合“理”)。你也就必须对他培养出坚定不移的虔敬心;因为就一位完全具格、纯正的金刚上师而言,虔敬心是极为有力的方法,保证能带给你无量的加持。纯正上师所具有的功德纯正上师也是佛法修行者修行者也必须先在心灵修持上修养成熟,否则无法真正地利益有情众生。而且,若无一定程度的遍知能力,几乎不可能真正地利益他人。因此,龙钦巴建议我们要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利益他人的愿望,但在心灵之道的初始,更要特别注重自己的修养。接受未曾修持者的教导,就如你正在生病时去阅读与治疗相关的书,它可能在知识上读起来令人满意,但等你真正需要实际帮助时,一本书却是毫无用处的。纯正上师不会为了获取利益而调整教法上师不应该让佛法去适应忙碌而物质化的人们之需要,因为他们要求的是用一种符合其生活方式的商业方法来接受教法。若是如此,太多真正心灵之道至关重要的东西,就会因而丧失了。纯正上师归属于一个纯正的传承佛法的基本见地是:所有的事物都由因缘而产生,并非随机而发生的。因此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依靠正确的因缘去达成证悟。遇见一位心灵上师,而且被其接受,是绝对重要的因缘。因为只有接近上师,我们善良与灵性的特质才能被激发而增长。确定你的上师属于某个传承,非常有助于验证他的智慧与证悟的真实性.对一个与所有传承无关,却声称发现某条证悟新道的人,我们把自己的信任感放在他身上是非常冒险的。在你与上师的关系中,每一阶段都需要福德。一旦你遇见上师,那个福德便开始成熟,此后,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然而,你的心灵之道终将如何展开,完全取决于你与上师,例如,他可能会叫你放弃现在的生活,去做完全不同的事。果真如此,那就是你必须追求的法道,因为你必须为了最终能获得证悟,而付出任何代价。修行是否进步的衡量标准唯一真正显示你的心灵是否有所进展的,就是你对上师的虔敬心以及对有情众生的悲心,是否有所增长。除此之外,你所有的净境(vision)、梦境或从佛法修行者协会赢得的奖章,完全不代表任何事情,也都毫无意义。
  •     宗萨仁波切的这本新书, 确切说是集合了宗萨仁波切的演讲, 并经修订完善后的出版物,可以称之为现代版的《普贤上师言教》,仁波切一如既往的幽默、智慧、相应于这个时代,我们所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一切,并与佛法的智慧仅仅的联系起来,清晰而准确的为我们指出了佛法修行的要点和真谛。所以这本书并非为要了解佛教的人,而是为有所了解并意图修持或者已步入修持之道的人而写,感谢并顶礼文殊菩萨在这个时代的化身-宗萨仁波切!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一切的污染都是暂时的,就连所有的修行之道最终都会被抛弃。单纯地觉察它,以确保自己不陷入游戏。
  •     多闻多思,勤修加行法;如幻如梦,如露亦如电。
  •     第一次好多看不懂 ,现在再看豁然开朗!
  •     仁波切很认真的讲了很多话。
  •     本书的对象并非全然新进的佛教徒,而是针对那些对于佛法至少有些概念的人。我们的情绪及习气是如此强大而善变,前一秒钟我们还很快乐,但是突然一阵北风吹来,你就抑制不住地感到伤悲。轮回里任何的解决方案都是终将失败的,是时候面对真谛,追寻佛陀的教法了。
  •     宗萨本身就是个品牌了,这本书更是专注在龙钦心髓的前行,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仁波切的开示都非常有启发性,能获得不一样的感悟。
  •     顶礼宗萨钦哲仁波切 感谢师弟和其他一切因缘的和合 才实现了这个果
  •     宗萨仁波切的书总是值得一读再读
  •     “修行者常常不了解挫折感事实上是成功的路标。”宗萨永远是我的及时雨。在遭遇巨大违缘的时候,看到封底的这行字。
  •     应该早些时候看的
  •     顶礼宗萨仁波切!!!祈祷佛菩萨上师加持!!!
  •     这是一本当代版的《普贤上师言教》——姚仁喜
  •     我居然买到了!!!
  •     修前行的指南,并附有修行窍诀。
  •     前行指引的必读课程
  •     非常好的书!愿众生离苦得乐
  •     仁波切讲授了许多观修的方法与诀窍;关健点,也讲到了;这么说吧,上师在教授这个观修时,所点到的内容,宗萨仁波切都说到了,并且有的内容已经超前点到了; 导言与第一章,我觉得普通人都可以学习一下,宗萨仁波切对世人的洞见,句句直击要害,精彩、爽! 第十二章与第十三章,非常的受用!
  •     当代普贤上师言教
  •     前行重要性的思考。
  •     分心(distraction)是一切情緒的根源。 应该属于中级读物,不适合初学者。
  •     了解越多越发现自己无法皈依任何宗教,并觉察到要与之保持距离的必要。其实在每一个领域里都能获得可以帮助我们生活的更好的方法,对于我而言我只要懂得这一点就够了。无论最终皈依谁,都几乎无可避免的会陷入狭隘并滋生偏执,这恰是最需要警惕的东西。我希望自己的生活永远是敞开的,不要任何界限。
  •     以普贤行悟菩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