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战争

出版日期:2016-4
ISBN:9787513559937
作者:[美] 丹尼尔·凯斯
页数:352页

内容概要

关于作者
丹尼尔 • 凯斯
Daniel Keyes,1927-2014 年
1927 年生于纽约。他曾在杂志社工作(即后来的漫威漫画),在转行任中学老师时,开始从事小说创作。因《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荣获“雨果奖”和“星云奖”。拥有心理学背景的丹尼尔 • 凯斯,擅长在小说中探讨人类最精微、最深层的心理问题。他在俄亥俄大学任教时,便开始以多重人格为创作的方向,1981 年出版的《24 个比利》,让他的名字与“精
神分析小说”划上等号。2014 年 6 月 15 日丹尼尔 • 凯斯因肺炎并发症于佛罗里达州南部的家中去世。
关于比利
威廉 • 斯坦利 • 米利根
William Stanley Milligan, 1955-2014 年
又被称为比利 • 米利根(Billy Milligan),1955年生于迈阿密。他于 1977 年因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犯下三宗强奸罪被警方逮捕。在审讯过程中,比利被诊断为罕见的多重人格分裂症患者,他亦因此被判无罪,案件受到高度关注。1981 年,作家丹尼尔 • 凯斯创作的纪实传记《24个比利》出版,该书详细记录了比利从童年到1979 年法院审判期间的经历,他复杂的精神状态、令人困惑的多个人格。1993 年丹尼尔 • 凯斯写了续作《比利战争》进一步披露比利于 1979 年被关到利玛医院直到 1991 年法院正式宣布假释刑期结束,比利终获自由这一段时间的经历,但第二本书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无法出版。迄今只出版有中文、日文和法文版。
1996 年比利曾发表一篇声明,表示他居住在加州,拥有一家小制片公司,尝试制作一部基于《24 个比利》和《比利战争》的电影,他也训练过约翰尼 •德普等一些演员如何饰演自己。
2014 年 12 月 12 日比利因癌症于俄亥俄州哥伦布去世。
关于译者
邢世阳,1980 年生人,机械工程师,现居科隆。

书籍目录

致谢
序言
内在人格
序幕 24 个比利
第一部 疯狂
一章 ...十七章
第二部 秘密
十八章 ... 二十八章
尾声 魔鬼来了

作者简介

1979 年,比利被判转往专收精神异常罪犯的“人间地狱”利玛医院。在那里,医师不相信他是多重人格分裂,对他施以电击疗法,强迫他服用各种镇静剂,阻碍了他的人格融合。比利如何幸存?初步融合成功的人格,何时才能重获自由?
一个护士哭着请求他吃东西……
比利现在意识到……只要在最困难的时候不崩溃,那么就没有人能使自己崩溃了……
他胃部肿胀,牙床一碰就流血,视线也开始模糊。当他把手从面前移开时,看到的只是手指在空气中划过的痕迹……
比利拖着身体走到洗脸池旁,看见镜子里的自己脸色枯黄,凹陷的眼睛周围有两个深深的黑圈。他感到虚弱无力,知道自己快不行了。眼前开始发黑,他强撑着喝了一小口水。他觉得很奇怪,似乎有什么东西不见了。他聆听着,但周围一片寂静……


 比利战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7条)

  •     一场艰难的人性斗争最深沉的绝望是沉落于毫无希望的黑暗,如果说《24个比利》是一个开始,《比利战争》就是一场让人揪心的抗争。每个人的内心都有黑暗的存在,当心中的魔鬼出现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够战胜他,赢得自己的内心才是最终的胜利。于是当比利被世人熟知,可怕而复杂的多重人格无论是对比利还是对世人都是一种考验,这场关于比利的战争必然复杂而漫长。《比利战争》是继《24个比利》之后,比利因多重人格受到了社会各方的质疑和强烈的谴责,他不能再继续接受正规的治疗,1979 年,比利被判转往专收精神异常罪犯的“人间地狱”利玛医院开始。在那里,医师不相信他是多重人格分裂,对他施以电击疗法,强迫他服用各种镇静剂,阻碍了他的人格融合。初步融合成功的人格,也开始再次分裂,“老师”已经无法获得身体的控制权,比利又再次陷入混乱时期。这是一段痛苦且无望的日子,比利一度陷入了“死亡之地”,他对未来失去了希望也没有了期盼,所以自我放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比利开启了逃亡之旅,在这次逃亡中他得到了短暂的自由,学习了新的技能,却又引发了更深的质疑和危险。而令人欣慰的结局是比利最终得到了自由,这场经历了十多年的战争,以比利的自由告终,当比利冲出法庭的一刻,胜利的不仅仅是比利一个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魔鬼,正是这些魔鬼让我们内心充满了争斗,不断的伤害着自己和他人。在比利的这场战争中,比利年幼凄惨的遭遇造就了他心中的魔鬼,也让他分裂出了24个人格,这个罕见的多重人格害了自己的同时也为很多人带来了伤害,所以比利会被逮捕,被审判。但作为一个精神病人,比利有接受正常治疗的权利,但社会的歧视和不认可、舆论的交锋、权利的争夺,比利已经成了制度和权利斗争的牺牲品。不明真相的群众会根据媒体舆论的渲染和导向去误解比利、为了保护自身去牺牲比利;而权利中心的人们,为了自己各自的目的也在不断的忽视比利作为一个病人的权利,在这场人性斗争中,人们心中各自的魔鬼才是主因,比利只是一个悲惨的棋子而已。还好在这些黑暗中,总有那么一些人能够真心的为比利,为社会的正义与公平而战斗。帮助比利的心理医生,是最初认可比利的人,也为比利人格的融合不断努力着,最终帮助比利战胜了自己融合了24个人格。一直坚持为比利辩护的律师,多年来一直坚持为他辩护,最终使得比利获得自由,赢得了自己应有的权利。《比利战争》的结尾一章名为魔鬼来了,但其实读作魔鬼走了更加合适。比利回到了自己年幼时悲剧发生的最远点,真正将自己心中的魔鬼赶走了。正如书中比利最后所说:“宽恕也许可以一直上溯到过去并改变未来。人们必须停止相互伤害。”宽恕是比利战争胜利的最大原因,正是“本书献给世界各个角落的灾难幸存者和给予他们希望的人……”最好的礼物。
  •     这本书我很早的时候就听说过,也知道讲述的是一个人同时拥有24个人格的故事。仅仅是故事而已。从没想过,这样的事,竟然会真的出现在真实的世界中,没错,这是一部纪实小说。这次想起来读一读,主要是托了最近比较火的电视剧《灭罪师》的福,实在是觉得唐溯被那个日本少年耍的太令人尴尬了,而且电视剧的后期那些情节并不能引起我这个对犯罪心理有着十分浓厚感觉的“患者”的兴趣,所以干脆找来了这本书,一方面觉得是这本书里一定是充满了这位比利先生的罪恶的历史,另一方面我也想要挽回像唐溯这么狼狈的侦探的尊严,我也想见招拆招,就像是在读宫部美雪的犯罪小说的时候的那种感觉,至少能让我感到我还是有正义感的。我渴望去剖析这些罪犯的心理,渴望让他们不去做这样的事,因为这样的事总是可以避免的。但每个人的成长轨迹的不同终究还是会造就这样或者那样的结果,我时常感到的也是心痛。但这部作品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这部书是病例,而不是罪恶史。比利不是坏人,他很善良,他渴望拥有正常人的一切,但是他不能。他被虐待,被狠狠的虐待,一般的心理发生变态的罪犯一般都是经过了儿童时期的大的刺激,而其中最不幸的应该是属于比利这样自己默默承担了痛苦而造成了人格或者精神分裂的精神疾病的患者。读到中间的时候,我真的开始同情比利。他是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却没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巴尔扎克曾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到对于比利,苦难只是让他看起来就很脆弱而卑微的生命更加的憔悴不堪。这个世界不公平。而更加让我愤愤不平的是哥伦布市的快报并没有给比利同情,而是不断地抨击他,就因为他曾是强奸犯,并认为他的精神疾病不能给他以保证来给全市的人民以安全。可笑,可悲。甚至有议员直接说比利不应该获得自由,应该受到监管,以防止他再次出来伤人。于是比利被转到了那可怕的利马医院,受到了非人的待遇。于是,比利之前的治疗全部都没用了,他又分裂了。这个“故事”只记录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而后来的纪实文学《比利的战争》在美国本土出版时受到了极大地打压,不过还好,今天的我们可以有幸读到这本续集,但比利的病没人去治,或者说是社会舆论让他根本无法康复,这是令人心痛至极的地方。我们在平时,或者看书的时候很难去想象人们在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上会真的那么没有爱心,但事实就是如此,这样一位跨时代意义的人格分裂者就这样被我们所谓的高尚的社会所排除在外了,这不公平,没有人有权利制定这样的规定,而且人制定的规定从来就不是真理,不然法律为什么会时不时的变更。我们没有权利这样对待比利。当然,我在气愤和同情之余,也只能是剩下叹息了。比利在2014年12月12日去世了。他终于结束了几十年的痛苦,结束了这一切的一切,曾经他是那么想早一点结束的一切。同时,还是要感谢《24个比利》和《比利的战争》的作者丹尼尔•凯斯先生,凯斯先生也是在2014年病故,但要比比利早一点。要是没有凯斯先生的坚持和努力,世界永远也不会看到曾经有一位极其痛苦的而又得不到应有的帮助的人生活在这个星球上,我们永远也不会去反省我们所有人对于弱势群体所做的丧尽天良的事情,即使困难重重,凯斯先生还是做到了他力所能及的一切,希望他们都可以在天堂好好休息,警示这个腐烂不堪的世界吧,rest in peace。听说《24个比利》要改编成电影《拥挤的房间》,莱昂纳多主演,挑战比利的24个人格,我会走进电影院的,带着一颗肃穆的心。
  •     文/吴情我们常常会说到“人格”一词,却很少真正知晓人格对于一个人生产生活的展开的重要性。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形成较为稳定的人格,它对于个体保持身心平衡、自主顺畅地从事各种社交活动极为关键;一旦这一任务不能完成,其结果对个体来说堪称致命:长期处于身心失衡状态,患得患失,莫名其妙地会担忧恐惧,多重人格型精神分裂便是一例。《比利战争》(The Milligan Wars:A Novel),《24个比利》续作,美国现当代著名科幻小说家丹尼尔·凯斯著。凯斯于1927年出生于纽约,后在杂志社工作(即后来的漫威漫画),成为中学老师的同时,凯斯开始了小说创作,其作《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同时摘得“雨果奖”和“星云奖”两项科幻小说大奖。《24个比利》中,比利在犯罪后受审,最终被诊断出患有多重风格分裂症而判无罪释放,引起媒体的广泛讨论。而在《比利战争》中,比利则被送往利玛医院关押,直至法院正式宣布假释刑期结束,比利才最终得以重见天日。虽为小说,但《比利战争》中的主人公比利在现实中能够找到原型:威廉·斯坦利·米利根,又称比利·米利根。米利根于1955年出生于迈阿密,1977年,他因在大学犯下三桩强奸罪被当地警方逮捕。在审讯即后来的庭审中,比利被诊断出患有多重人格型精神分裂症。根据美国法律,构成犯罪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犯罪嫌疑人拥有自由意志,精神分裂患者显然不符合。然而,当法院宣判米利根无罪时,很多人都在质疑,米利根的精神分裂,很可能是装出来的,只为逃脱法律和正义的制裁。这样的想法并不少见,《比利战争》中比利被关押的利玛医院(它专门治疗精神病罪犯)的主治医师也多这样认为。他们一方面以服务上帝与正义的医师自诩,另一方面则对潜在的、未被宣判的可能罪犯施以各种酷刑:掌掴、鞭打、电击、服用各式成分不明的所谓镇静剂。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治疗精神病的医院,其内在的阴森恐怖,稍稍读过福柯关于“疯癫”、“临床医学”的论著即可大致知晓。在这样的环境中,比利身心备受煎熬,原先能够融合23重人格的“老师”时常被驱逐、被撕裂,自杀的念头不止一次浮上心头,等待时机实践。在外界看来,比利是一个疯子、撒谎者,但在凯斯笔下,还原了的比利其实也是个受害者。幼年时期,比利曾屡次看见母亲遭受继父毒打,他从母亲的呻吟和无助中感受到恐惧与痛苦,但却始终无能为力,“出现了分离焦虑,使他的心理处于一种不稳定的虚幻状态,各种人格随时都会出现在梦境里。再加上继父的轻视、暴力和性虐待等行为,终于导致人格不断分裂的现象……”此外,早年亲生父亲的自杀也让他失去了父爱和关怀,心灵漂泊找不到依托。在最后一章“尾声 魔鬼来了”中,1991年秋末,叙述者“我”和比利一同前往比利继父在俄亥俄州不来梅镇的农场“参观”(五味杂陈的参观),望着已被烧焦的树木,比利感慨万千,他说,“我觉得我必须先原谅卡尔莫。我找到他的坟墓,只是想确定他真的死了,但我不会毁坏它。我要让他知道我已经原谅他了,那么他的灵魂也就可以原谅那个小时候曾经伤害过他的人。宽恕也许可以一直上溯到过去并改变未来。人们必须停止相互伤害。”宽恕不易,人生往昔,有些伤痕难以愈合。确如比利所言,也如耶稣基督遗言,“你们必须彼此相爱”。只有彼此相爱,才能避免相互伤害。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难以置信,我亦陷入他的人格里去,24重,皆为独立的人。
  •     遭受虐待会把一个人变成施虐者,比利原谅了卡尔莫,他相信宽恕也许可以一直上溯到过去并改变未来。我们这个社会,公众该给予这类人更多的是宽容和理解,而不是因无知恐惧成为媒体和政客们愚蠢的附庸者,无情的对他人造成一次次伤害。
  •     宽恕也许可以一直追溯到过去并改变未来。人们必须停止互相伤害
  •     精神病患者的犯罪能不能被判无罪,无罪后如何回归社会,能否被社会大众接受,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罪恶像瘟疫,悲惨的童年导致比利的分裂,从而对他人造成危害
  •     一个拥有多重人格的主人公,跟监狱、法院、政府等强势力的斗争。民众往往是不知情的,跟着舆论走,舆论又总是掌握在权势手中,这便是冤假错案的来源。家庭暴力会代代遗传,也并非基因,而是自己被对待教育的方式,直接影响着自己对下一代的态度。故事不错,不过叙述太过平淡,若能以影视作品的形式展现,许会好很多
  •     24个比利的续集,比利周转于各个医院之间,很细腻的表现希望、愤怒、绝望、失望、毁灭、重生的心理过程。因为是多重人格的比利,心理内部斗争表现的更夸张、激烈,不仅只是一个病人,更上升到了政治斗争。
  •     纪实小说还是很奇怪,你不知道哪些是真正发生的,哪些是阐述者编造或者相信的,哪些是作者改写过的……
  •     没有第一部混乱的人格变化给我的冲击感,比利战争更探讨了一些现实的东西
  •     斗争,为了活着而斗争。最可怕的恶魔其实是民意,最恶心的是舆论。
  •     【无论生活有多艰辛,你不放弃,我们也不会放手!】❤️这本只有在中日法出版的书籍到底好看在哪里?!在书中与冷漠的政客和冰冷的病房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相信并发自内心去帮助比利的护士和律师们。他们是比利最后得以出狱,甚至是原谅造成自己分裂继父的重要原因。也是本书的温暖所在!
  •     比利终于获得自由,也就不会有下一本了
  •     纪实小说,世间总存在种种不公,还好最后是HE
  •     真心觉得那是活生生的24个人,而不是24个人格。美国真是个神奇的国度,任何人都可以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经历和人生…
  •     这该死的世界终究没有把比利打倒,向死而生地活下去
  •     因为未知而恐惧排斥的历史太多了。
  •     与24个比利相比,比利战争更多的是讲述比利被政治利益与抗争,比利多个人格冲突描述较少。如果是对多重人格感兴趣,这本就不用太care了
  •     【 知道他们再也无法控制自己,比利感到心情舒畅。他知道自己可以掌握命运,如果死在这里,他们就得抬着他走出这个地方。他们能想方设法拘捕他,但无法关住他的心。而现在他们也无法关住自己的身体了。因为他就要死去。 】
  •     刷完上部马上买来看下部,停不下来,听说电影也在筹备,不知道能不能等到,快点来………
  •     自由与抗争。体制与公平。令人唏嘘,令人感慨。
  •     讲述风格不太和本人口味 但还是有很多精彩之处
  •     心情複雜。為比利受到的非人待遇感到的憤怒。同時又十分同情受害者,覺得不應該因精神疾病而被判無罪。一個人因為受害,會在日後對他人施以暴行,如此循環,每個人對周圍的人都充滿了惡意。發自心底原諒一個人,那個人也原諒傷害他的人。世界就是在一個又一個的循環之中進行的。
  •     坚不可摧的是对自由的信念…凤凰涅槃终有一日归来
  •     政治足以折磨和摧毁一个人 而人的重生则要与顽固的体系、制度做向死而生的斗争
  •     和前作大概隔了半年。续作内核是一小票人和整个体制对抗的故事,想起肖申克的救赎.....。不知道是不是电子版的原因,故事在我看来有点断断续续的,转折也有点突兀。情节依然极吸引人,强行熬夜花三天看完。
  •     亦真亦假,亦人亦魔,人性善恶,自有人来评说。
  •     噱头过多了 靠自己想
  •     绝望引起的最初分裂,绝望又完成了最后的融合。
  •     第二部在大陆终于出版,每天夜晚,我都像重掀伤疤一样看上几页。现在终于结束了,书结束了,比利的分裂结束了,怨恨结束了。第二部不如第一部那样揪心,也可能是我培养了承受能力,比利的命运一直被别人操纵着,当他融合成一个人,社会的舆论却不让他做自己。心魔可怕,别人的心魔更可怕。要爱自己,爱身边的亲人,朋友,不施以伤害,不要让他们孤独无助到自己和自己说话。
  •     读这本书,必须要先读《24个比利》,了解了24个比利中情节经历才能更好的感受比利战争这本书,作为一个心理学粉丝来说,对比利的经历更多的是同情和理解,对他遭受的不合法的经历深深的痛恨,而最后的结局确实出奇的好,有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觉,或许正是因为那些不公平的待遇、那些痛苦的经历才使比利更加坚强,才从最后融合
  •     宽恕也许可以一直上溯到过去并改变未来。
  •     即使整个世界已经荒芜成一个巨大的精神病院,也要像比利一样在绝望困顿中寻找突破口,做个幸存者,哪怕付出的代价是把自己分裂成24个。比利在司法精神病院里的生活和逃离疯人院的生活都很精彩,即使是如此平铺直叙流水账一般展开。
  •     重点不再是比利的人格,而是他和美国司法、心理健康部门的纠葛,也比第一部的心理问题有了更广的意义。
  •     配合路西法效应读,疗效最佳
  •     这本有点惨,很无奈,按道理,政治牺牲品千千万,但是从“大局”来看,不觉得他们有多可怜,可是这书是以牺牲品为主角去讲这些的啊,就觉得太惨了...太惨了太惨了,以及吃药也控制不好的那些人格最后是被自己饿消失了的,讽刺哇?还有结尾有那么一丢丢点没劲,国外也要过类似广电局一样的关?一定要来点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来个心理学展望未来警示后人总结性结尾咯?
  •     看了第一部之后兴致冲冲的买了第二部,才发现套路都差不多。
  •     很喜欢纪实风格
  •     政治和媒体同样可以摧毁一个人,本书更多的将关注点放在了角力之中
  •     救赎之路
  •     狗尾续貂
  •     看完啦,多重人格还是很有看头的。属于上一部的续集,主要描写比利在医院的各种生活。其实比利还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     终于读到这本书了。人到底有多复杂。
  •     比《24个比利》好看了倒是,偏向一个常见的法庭故事的路子。
  •     非常值得看。最终,完成了自我救赎。
  •     没有第一本好看。
  •     31/100 多重人格是不是人类一种更高级的进化方式生存方式呢?只是现在部分人群拥有并且无法控制它。每个人在生活里也有些多面呀,多面是不是某种意义上的多重人格?我也想要有一个人格来替我承受痛苦,我也想要有一个能随时专注下来的人格,我还想要有一个能简单开心快乐的人格。
  •     这本对人格描写偏少主要写努力重获自由的过程~利玛医院不是人待的啊。政治和媒体真可怕。
  •     比利的续集,在遭受了多次转院又得不到恰当治疗之后,大概是我出生的年代,终于自由了。我很喜欢结局,他重回了那个充满噩梦的农场,然后说要原谅自己的父亲。他认为父亲这样对待自己很有可能是受到了爷爷辈的虐待,他想,自己强奸了三个妇女,那三个女子会不会对自己的孩子有暴力倾向呢?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却只会传播下去影响一代又一代,所以比利想原谅他的父亲,然后反对虐待儿童。比利在那个年代,成为了政客媒体刷热度拉选票的宣传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我开心站出来认为比利也应该受到公平对待的群体是大学生,想起有很多思想先潮都是大学生发起的,这群人知性、敢于打破规则、热爱公平自由,我为你们骄傲,也为自己曾经是大学生感到自豪。
  •     终于获得了自由。
  •     没有第一部那么惊艳了
  •     非常期待电影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