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道·南下北上(魏晋南北朝卷))

出版日期:2016-5-1
ISBN:9787534048087
作者:郑骁锋 著
页数:364页

内容概要

郑骁锋,1975年生,浙江永康人。已出版作品《眼底沧桑》《本草春秋》《逆旅千秋》《人间道·左东右西(先秦秦汉卷)》,在台湾出版繁体版文集《落日苍茫》;盛大文学首届全球写作大展历史类十强作者;《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撰稿人;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太湖画脉》《帝国的黎明》等大型文史纪录片撰稿人。

书籍目录

目录
序/1
洛 神/3
服石时代/22
驺虞幡/39
陆 沉/55
王与马,共天下/71
九重天/88
北 伐/103
淝水残梦/121
旧时王谢/137
暴君世纪/154
求 法/170
太平真君/185
悲平城/202
梁皇忏/219
无边落木萧萧下/237
无愁天子/253
黑衣之谶/270
观我生/287
可汗大点兵/305
哀江南/322
结 语:南下北上/338
后 记/347

作者简介

这是一部文学体的中国史纲要,以散文的形式,重新阐述中华民族三千年的金戈铁马、兴亡悲欢。
全书由八十篇系列主题散文组成,裁为四卷。
本卷(魏晋南北朝卷)摘取曹丕称帝至隋灭陈朝的三百七十余年间具有节点性质的人物或者事件,梳理出由分崩离析到逐渐统一的曲折过程,进而探寻这段秦汉与隋唐两场华彩大戏之间漫长过场的真正意义。历史在疼痛中重建。随着南下和北上两股力量的反复拉扯,一块破碎的中华大地,山川阡陌步步靠近,悄然对准了合而为一的榫卯。


 人间道·南下北上(魏晋南北朝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以前看安意如、白落梅写历史中那些儿女情长的散文,都是花月情浓,即便涉及江山,也都是江山美人的故事,躲不过一个情爱,很多人争相效仿,文字也就柔软得酥了碎了,越来越矫情,郑骁锋的《人间道:南下北上》(魏晋南北朝)却是不同,让人眼前一亮,如同刚柔并济中的“刚”失而复得。中华民族三千年的金戈铁马、兴亡悲欢,那是何等的壮烈痛快,纵然有阴谋阳谋,有情意无法割舍,那也是荡气回肠。众所周知,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几千年来非常黑暗混乱的一段时光,建安七子纵使豪气冲天,魏晋风骨纵使令人神往,但越往后越堕落的情况并没有因此好转,西晋的八王之乱,南北朝的奸淫虐杀,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任何理由,只有无尽利益与彻骨的享乐,只为了今朝的欢愉而放弃了明天的希望,曹操的那句“路有冻死骨,千里无鸡鸣”并非空谈,放眼望去,只有破碎萧索的山河,悲绝贯穿始终。可偏偏是这样,郑骁锋依然能在其中灌入满满的山河元气,他把这段历史当作“黎明前的黑暗”写,大气磅礴得甚至让人喘不过气来。即便是英雄末路的落寞,即便是黯然失色的悲,也悲得如同那首远近闻名的《敕勒歌》一样,在《黑衣之谶》里郑骁锋引用了这首诗还原当时高欢围城不得损兵折将抑郁难当,最终死在归途的情景,情感浸润在苍天茫野之间,浓得化不开。整本书读来仿佛是在看一部中华纪录片,画面感强烈得仿佛就在眼头晃悠,读着读着一不小心就栽进了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但这还远远不够,郑骁锋的历史散文里,除了满腔的激情之外,他还有内容,有思考,而不是徒有热血,山河之气在他的笔下变得凝练有张弛,而不是一味地宣泄。比如他在写北齐与西魏两大阵营对峙的过程中,他不仅仅只看到北齐的五位高姓王那集疯子、天才和变态于一体的状态,很多人对于北齐的衰落,都将缘由根植于此,认为所有帝国的覆灭都是统治者的无能。但郑骁锋看到了北齐君王在淫乱背后非凡的治国手段与军事才能,也看到了北齐曾经的强大,而且更近一步的是,他问了一个很多人都不曾问过的问题:为什么北齐的君王会变成这样?难道就真的是因为他们有精神病遗传史吗?可纵然是这样,那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推崇一个疯子开国之大业?对此,他的解释以西魏为参照,对比两者的差异,似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文化。这在很多人看来是很荒唐的答案,在郑骁锋的笔下却有理有据,不得不让人折服,山河的破碎绝非一日之功,有太多的病根扯住了走向繁盛的巨轮。郑骁锋在后记中说:“我的历史写作,也是为了找到属于我的那份时空真相。我享受曲径通幽的推理过程,更享受推理尽头的终极将军。山穷水尽处,那一声骤然爆发的狮子吼,尤其令我心醉神迷。”所幸的是,郑骁锋做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笔下的山河之气显得格外有底气,故而破碎的山河也能如此壮美,如此令人心醉。
  •     林林/文并不是第一次读郑先生的书,从《逆旅千秋》、《本草春秋》到《眼底沧桑》,一路看来,初叹其笔墨雄奇,言辞慷慨;再敬其博采广览,见解精当;但最重要的,恰如钱穆先生所说“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作者对历史思考之诚,用心之笃,才是最令人感佩的地方。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作者以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向历史表达了最大的敬意。历史之学,最重因果。《人间道》一书,要在梳理中华民族三千年金戈铁马、兴亡悲欢,但它并非历史故事的连缀,也不细究一朝一姓的更替,而是以文化演进为纲,综合民族史上复杂之事实,来探讨文化对于历史发展的意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历史的洪流跌跌撞撞浩浩荡荡一路而来,是什么使“东西”从拉锯到联袂,使“南北”由对立而融合,这才是作者想要探寻的。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绪论中说:“人类之动作,有共同之轨辙,亦有特殊之蜕变。”以局部观之,《人间道》八十篇散文各有主题,独立成章,皆有特殊之处。情境化手法,在散文中常有。荀子说“为其人以处之”,虽不专为治史学的人说,但似乎可以成为治史学的出发点。历史成立于时间变动之中,对历史人物恰如其分的揣想描摹,分析其在彼时彼境中所思所想,以作者自己的生命体验领会古人心神,亦不失为一种探索。但作者绝不止于此,在阅读过程中,不难发现类似这样的句式:“党锢之祸,不外乎是一场结果令人痛惋的正邪较量,一场正义一方一败涂地的惨烈战役。真相果真如此一目了然吗?”(《有儒如林》)“后世学者通常都将梁乱的原因,归结于武帝的佞佛。”(《梁皇忏》)“北齐立国首尾仅有短短二十八年……有学者将这一切归于疾病。”(《无愁天子》)对于前人观点,作者或可或否,但无论是承其观点,铺陈议论;或是指摘其非,翻出己意,都以史料为重。“种种迹象表明,关于党锢,我们不应当满足于坏人压抑好人的简单论述,而应当努力挖掘杀戮背后的真相。”(《有儒如林》)“已经无法得知萧衍最终会如何理解自己的人生,但,如此一个插曲,或许会令人有所启发。”(《梁皇忏》)“真正的分裂并不发生于任何一位北齐皇族的神经系统,而是整个帝国的立国根基。甚至可以说,是文化的分裂,导致了人格的分裂,反过来又加剧了文化的分裂。”(《无愁天子》)……由现象到事理,到所属阶层与时代背景,再到思想文化渊源……作者如老吏探案,层层剖析,寻根问底,从浩瀚史料的字隙间寻找细节,大胆假设小心论证,以寻求合理的解释;又不一味求新,而是严格遵循史料,“非敢杜撰臆造”(《人间道》序)。与此同时,作者的思维又南征北伐左冲右突,想要在更大的时空范围里,寻找参照点,纵横比较以扩大视野。如《我所思兮》中张衡与托勒密的比较,《千里草,何青青》中对罗马安东尼王朝的扫视,《可汗大点兵》中对德意志民族史诗《尼伯龙根之歌》的征引等等,有详有略,从世界史的层面来审视当下历史事件,从而凸显东方文化之特质。从整体而言,天下本无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的背后有文化的推动。纵观《人间道》一书,不难看见诸如“天心”“天道”“气运”“历史大势”这样的词语,天意从来高难问,但在追寻历史真相的同时,作者也在努力探索中华文化的得失,两者本互为因果,曲折演绎。这也是作者超越前著,更上层楼之处。单就儒学一脉举例。全书从孔子开始写起,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钱穆《孔子传》)“自孔子以前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作者以孔子《绝笔》开篇,虽非提纲挈领,但可见其文化认同。《稷下之殇》中,汇聚了东方世界最高层次智慧(包括孟子荀子)的稷下学宫在西方秦国凌厉攻势下溃不成军,这是儒与法的较量。董仲舒提出《天人之策》想以“受命于天”之说,限制君主权力,消弭可能的暴政,但是最终也只能长叹“圣贤不能开愚夫之违惑”;到光武《中兴》,限制王权的初衷则变成了谶纬化的经学,这是阴阳五行的掺杂。《白马西来》时,儒学对佛教表现出温和的兼容态度;而在《苍天已死》中,却对本土新生道教残酷压制;在党锢之祸中,手无寸铁的儒生们以鲜血和生命来维护道德,他们“埋下的种子将破土成林,用亿万根坚固的脊梁,撑起这个苦难的人间”(《有儒如林》)……在所有已经发生的事实背后,都有这样的文化推动。有时是儒学的“仁”,有时是墨家的“侠”,有时是道家的“虚无”……有时候什么都不是,只是赤裸裸的拳头与机心,是野蛮的放纵与杀戮,乃至人性无休止的堕落与腐化。这样的思考从《左西右东》一路延伸到《南下北上》,各种力量在黄河与长江两岸交错碰撞,扩大至长城以北珠江以南玉门以西,汇成无比巨大的旋涡。先有西戎、东夷、北狄、南蛮,后有匈奴、鲜卑、氐羌、柔然、突厥等不知凡几,再有月氏、安息、天竺、回鹘……带着他们的精悍蛮横挟裹而来,同在此漩涡中浮沉翻滚,大旋涡中又衍生出无数小漩涡。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将以何种方式来沟通、容纳、消化如此复杂的种族及其文化?不论是想要“混同六合,将各族同视为家中赤子”的苻坚,还是推崇汉化而致民族消沉的拓跋宏,最终都倒在了寻求民族融合的路上。但在文化的熔铸下,各民族也在相激相荡中,经历时间的发酵,发荣滋长,融合而成为一伟大中华民族!支撑于其中,成就这片天地的,是怎样一种民族精神!诚如书中所言:“思想对于政治的影响,往往要拉开距离才能看得最清楚。”这是史学家的眼光。跋涉《人间道》的过程,常觉步履维艰,并非作者语言艰涩,而是他阐述当下历史的时候,目光始终望向未来,因为有这种前瞻式的忧患,所以下笔才更觉凝重。但读史,不就是为当世鉴吗?今古恨,几千般,读罢此书,始信人间行路难!
  •     人间道.南下北上: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三百多年的金戈铁马颠沛流离;三百多年的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三百多年的离合悲欢沧海桑田......这段上承秦汉下启隋唐之间漫长过场的魏晋南北朝时代,究竟带给人们怎样的思考?从曹氏兄弟为争权夺位明争暗斗,到竹林七贤为神明开朗争相“服散”;从司马氏家族为争夺中央政权的跨世纪大混战,到前秦一统天下后的政清人和;从鲜卑拓跋氏崛起并与南方刘宋政权并立,到刘宋开国至南齐覆灭的“暴君世纪”;从梁武帝萧衍的“梁皇忏”到陈朝最后一任皇帝陈叔宝的“哀江南”……每一个朝代都有能够留存于世、可堪后人评说的“焦点”。《人间道.南下北上》,以散文的形式重新阐述了历史。作者郑骁锋先生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撰稿人和中央电视台多个大型文史纪录片的撰稿人,在本书的写作上,力求避免传统史学著作的繁琐和枯燥,而在历史散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自身的理解和戏剧化的情境,以“大写意的笔法表达历史的沉重与苍凉,尤其是人类每一步前行的艰难与伟大。”现代人读史,已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阶段,他们更希望藉由一本讲述历史的书籍能带给他们完全不同的体验,一种前行的勇气,或者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开悟,抑或体验一种传奇性与智慧性兼具的旅程。在这个意义上说,《人间道.南下北上》无疑是成功的。其实,读历史,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为什么?因为阅读历史不单单需要热情,需要阅读的兴趣和恒心,还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需要对所写的时代的风土人情、典章制度、礼俗教化等等都有所了解。也就是说,需要在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大致的体系。这样读起来,也许就会轻松一些。郑骁锋老师的这本书在每一篇的后面都附有“相关史略”,让对魏晋南北朝这一时代一头雾水的读者可以大致的了解其概貌,也不失为学习的机会。郑骁锋老师的文笔苍劲中透着悲凉,绝望中蕴含着希望,时而激越,时而沉静,文字所过之处金石错落铿然有声。每一篇散文,都可看出作者通晓人心,知其世道,带着一种无畏的勇气直指历史的幽暗深处。作为一名90后,我愈发强烈的感受到一份沉重的使命感。如果说,此前我的脑海中对于魏晋南北朝的印象仅仅就是这简简单单的五个字而已,那么,读完此书后的我,对于这不同寻常的三百多年的兴衰交替又有了立体而纵深的认识:在人间行走,就要遵循一条正道,老天是公平而有情义的,不要辜负了上天的美意。正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一扫矫揉造作之气,激情又冷静,有张有弛,画面感非常强,悲壮雄浑之气不空泛,听音乐看效果更好~
  •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乱的年代,也是最黑暗的岁月。但黑暗孕育着光明,野蛮孕育着文化。中华民族挺过来了,从来迎来最辉煌的大唐盛世。
  •     作者妙人,一洗两晋颓靡荒诞的表象。
  •     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历史上最荡气回肠的三个时期
  •     *读书2017006* 若不能从事历史研究,有这样的文笔也是好的。魏晋南北朝啊,从王与马共天下的衣冠风流,到刘裕雄踞一方,到玉奴步步生莲,再到胭脂井下的陈叔宝。江南啊江南,其自身的诡谲变化无须魂兮归来哀之,反倒江南要来哀怜为她折腰的无数性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