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真实的美联储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10
ISBN:9787308123099
作者:王健
页数:183页

内容概要

王健

美联储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兼政策顾问,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国际金融和货币政策;研究成果发表于世界著名刊物,并被《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道琼斯通讯社、VoxEU、RGE Monitor和Econbrowser等全球著名媒体报道和引用。
他曾应邀到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国劳工部、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英格兰银行、加拿大银行、瑞士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和欧洲经济研究中心等世界著名机构进行访问交流。

书籍目录

目录
推荐序1 理查德·费舍
推荐序2 巴曙松
推荐序3 余永定
推荐序4 魏尚进
自序 王健
第一章 谁在美联储背后呼风唤雨
第一节 到底谁在掌控美联储:你所不知道的分权制衡原则
美国早期的中央银行:第一银行和第二银行
美联储的成立:金融危机后临危受命
美联储分权制衡的组织结构
何谓“分权制衡”?
第二节 谁是美联储真正的股东:罗斯柴尔德家族只是一个传说
谁是美联储的股东?
中央银行应该被政府控制么?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美联储如何玩转金融市场这把双刃剑
第一节 美联储如何制定利率?
充满神秘色彩的公开市场会议
美联储可以随意发行货币吗?——通胀为锚的纸币发行
黄金天生是货币吗?——金本位一去不返
牵一发而动全身: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如何影响经济
美联储真的法力无边吗?——利率政策的局限性
第二节 美联储如何在金融市场力挽狂澜?
金融市场并非圈钱机器:重要的金融媒介作用
金融市场的幽灵:金融挤兑
为什么用纳税人的钱补贴华尔街的富人:美联储大萧条中的教训
美联储为何要监管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责需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联储通过滥发货币转嫁次贷危机吗?
第一节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是滥发货币吗?
什么是量化宽松?——比较量化宽松和传统货币政策
正常情况下,美联储如何制定货币政策?
零利率后,货币政策何去何从?
这种政策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量化宽松等于滥发货币吗?——关于货币供应几个常见误区
M2过高会引起通胀吗?
第二节 美联储如何运用量化宽松政策应对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起源:房价真的只涨不跌吗?
次贷危机是否由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造成?
美联储应对次贷危机武器之一:紧急贷款
美联储应对次贷危机武器之二:专项紧急救助
美联储应对次贷危机武器之三:量化宽松
第三节 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向世界转嫁危机吗?
我的美元是你的问题:量化宽松是美联储在打汇率战吗?
量化宽松定引起国际资金泛滥吗?国际游资何去何从?
量化宽松定推高其他国家通胀吗?到底谁的错?
日本量化宽松是发动货币战争吗?
第四节 欧洲债务危机真相: 是美联储在阻击欧元么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猪”一样的队友
欧洲债务危机恶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欧债危机罪魁祸首之一:政府开支的道德风险
欧债危机罪魁祸首之二:金融市场的挤兑风险
欧元区问题对中国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后危机时代美联储面临的全球经济挑战
第一节 请神容易送神难:美联储能从量化宽松政策中全身而退吗?
退出量化宽松的功过成败:重在时机
退出量化宽松时,美联储会亏损吗?
退出量化宽松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新兴市场需防患于未然
第二节 “大而不倒”让金融市场成为冒险家的乐园
美联储可以用利率政策防止金融泡沫吗?
何谓“大而不倒”
从“大而不倒”到“大了也能倒”
第三节 全球经济失衡和国际金融体系
金融危机还是囤积外汇储备:新兴市场的两难选择
全球需要更加稳定的国际金融体系:重新考虑美元全球货币地位
人民币国际化:非一朝一夕之功
日本化还是拉美化:中国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本章小结
后记

作者简介

作为美国最高货币政策主管机关、全球最主要金融机构之一的美联储,
究竟是不是私人机构,股东是谁,利润如何分配?
谁负责制定美联储的政策?
它是否真像传说中那样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
它又如何在金融危机时力挽狂澜,维持金融市场稳定?
量化宽松政策真的是美联储在滥发货币转嫁危机吗?
美国经济复苏后,美联储如何从现行政策中全身而退,又会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什么影响?
本书不仅对美联储的历史背景、政策目标、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作了客观明确的描述,而且对国内读者特别关心的有关美联储的各个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在澄清若干对美联储的常见误解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美联储在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上的作用及其行事逻辑,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全球市场的预见能力!


 还原真实的美联储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8条)

  •     以后的读书笔记都争取记录两个部分,浅心得和硬笔记。浅心得是指读书后的整体感受,可以是对与书籍的整体评价,也可以是无关书本内容的胡思乱想;硬笔记则是书本内容中更多的知识点,是自己觉得记忆下来后对整体知识结构有帮助的干货,但可能由于零散记录而看起来不成体系。浅心得:王健是达拉斯联储银行的经济学家,之前一直在微博上面关注,后来买了这本实体书籍。但看完全书,还是用的Kindle电子版,因为都是利用睡前、地铁里的碎片时间。以后可能先看kindle再买实体书的情况会非常普遍了。看完全书,最大的感受就是讲货币政策的诸多影响梳理的非常清晰,也可能因为本书的定位本来就是一本知识普及读本的原因吧。但最鲜明的对比,在于看完本书后接着读刘yuhui的书,那就一个崩溃。之前看刘的书籍,总觉得自己懂得太少,不能理解。现在觉得中国的经济学家,就不能好好说人话么!每一篇研究报告总得说的高深莫测,一个可能蕴含了3、4个传导过程的逻辑,一句话想当然的带过。本书将货币政策的目的、方法、传导过程以及可能产生的结果都说的非常通熟易懂。如通胀和经济增长是最主要的目的,而资产价格和汇率(也是一种资产价格)则不是主要目的。如方法可能是直接投放货币总量,也可能是调控短端利率,但如果陷入流动性陷阱,则可能需要量化宽松和扭曲操作等等。再如传导过程非常复杂,从基础货币到M2再到通胀和经济,每一个环节都不是必然的,所有不能一味给政策的好坏直接定性。接下来,可能得赶紧把《极简欧洲史》的笔记整理出来,然后看奇葩书《人类简史》。本书的后续,找找书柜里面攒的那么多金融方面的传记吧。硬笔记:联邦储备局网站是 www. federalreserve. gov,储备银行的结尾是org,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可以在上图看见地区联储的分部,东北部多一些,每个钞票上面印有1A,2B等字样,可以区别出是那个联储发行的。最重要的来了,最高的决策机构是7个储备局的执行委员和12个联储银行的主席,最重要的货币政策会议是公开市场操作,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议息会议。联储主席与执行委员都有相应的任命流程与机制,且两者错开,都需要总统与国会的同意。联储银行的主席提名由董事会完成,董事会成员多为该地区的主要企业CEO与校长等。但需要储备局确认才能上任。联储银行董事会有9名成员,分为ABC三类,A为3名来自美联储的会员银行,B和C来自其他行业和公共部门。A和B都有会员银行推举产生,C由联邦储备局任命。联邦储备银行股东持有的股票不能公开转让,或者出售,也不能对美联储利润进行分红,美联储每年按照6%的固定利率发放利息。(这也太高了吧,真假?)联邦储备法案规定,美联储的会员银行就是其股东。美国存款类机构分成两类:全国性银行和州内银行。区别在于,全国性银行注册在财政部下面的货币管理办公室,如花旗。通过州立银行注册成立的是州内银行。全国性银行必须成为会员银行,接受货币管理办公室的监管。州立银行可以自己选择是否愿意成为会员银行,如果是,则接受美联储监管。如果不是,则受到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监管。成为会员的好处在于,出现流动性危机时,美联储可以提供紧急贷款。高盛银行是高盛公司旗下的一个银行,是在纽约州设立的州立银行。此外,高盛集团在08年前属于证券类公司,接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08年为了接受紧急救助,改成了银行持股公司后才能接受美联储的监管。美联储每年将大部分利息收入(200亿美元)上交财政部,给股东的只有十几亿。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具有四个职能: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监管银行等金融机构,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为各类市场机构提供清算等金融服务。联储的三个主要货币工具是:公开市场操作OMO,折扣贷款窗口(Discount Window)和储备金率(RRR)在公开市场会议上投票决定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的升降。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为7名执行委员和5名储备银行主席。前面提到的12名联储主席,每次有5名参加公开市场委员会。其中纽约联储终身制,其余的分片区轮流。美联储每年有8次公开市场会议,在华盛顿举行,具体日期在联储网站上提前一年公布。公开市场会议上,伯南克鼓励所有人发言,而格林斯潘期间基本都是他一个人发言。所有人的投票权是一样权重的。基本没有出现过6:6平的结果,因为方案都是经过充分讨论了的。定制和执行货币政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证最大化就业和物价稳定。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联储的通胀目标大致拟定在2%,上下一个百分点,即在1%-3%波动。作者之所以不认可金本位,主要原因有三点:1、金本位下,通缩会非常普遍(由于技术进步,生产成本下降),从而增加家庭和企业的还债负担。2、黄金价格短期波动非常大,不利于实体经济;3、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发生挤兑或者流动性危机时,金本位约束了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重点来了,储备金不足的银行可以向有超额准备金的银行进行短期贷款,补足准备金。市场上这种金融机构间为满足储备金需求而进行的短期贷款利率被称为联邦储备利率。需要注意的是,美联储在评价金融机构的准备金时,使用一个时期的均值,而不是每天的准备金余额。联邦拆借利率是银行间的贷款利率,不是美联储向银行贷款的利率。多数情况下,美联储不直接向银行放贷,而是通过在市场上买卖债券调节货币总量。公开市场委员会设立了联邦基金利率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改变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直到将市场利率调节至目标利率。降低联邦基金利率--短期利率-长期利率--1、降低利率可以促进消费与投资;2、低利率对股票和房地产市场资产是一个支撑。3此外还影响汇率但这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导致逻辑受阻甚至是反向的结果。2000年之前美联储主要调控货币发行量,如M1和M2。此后逐步转向调控联邦基准利率,相当于跳过了数量,直接定位价格。折扣贷款窗口类似于国内的MLF、SLF等操作,均需要质押物。但有一段时间,大家都不愿意找美联储贷款,原因有两点:1、贷款利率比联邦基准利率高;2、如果谁要找美联储借钱,市场会担心该机构出现问题,导致融资困难,反而得不偿失。后来,危机时大家都硬着头皮不借钱,美联储想了个办法,找几个大行一起贷款,避免了信心危机。调整储备金率的权利属于联邦储备局,而不是公开市场委员会,所以使用也比较少。大萧条经济学的两点教训:1、必须要有作为最后贷款人的中央银行,2、面对危机,央行必须通过货币政策刺激经济,避免通货紧缩。美联储当时的两个错误,1、金本位限制了货币投放的能力,居民赎回反而降低了货币投放量;2货币投放量减少进而太高了利率,进一步压制了消费与投资,经济进一步恶化,导致需要居民进一步囤积资金。形成恶性循环。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在80年代虽然提高了联邦基准利率,但名义利率依然低于通胀,导致实际利率还在下行,加剧了通货膨胀。后来的30年,美国纠正失误,通胀保持在2%,失业率在5.5%波动。但有一个问题,就是当名义利率下降至9,经济继续恶化,则没有办法通过调节利率刺激经济了。如果通胀下行,名义利率已经到0,通胀继续下行,则实际利率上升,抑制需求,导致通胀进一步下跌,进入流动性陷进。日本就是这个例子。发达国际的实际利率保持在4%,通胀保持在2%是一个比较合适稳态的结构。量化宽松:当短期利率无法引导下行时,直接通过购买长期债券,直接引导长期利率下行。相当于跳过了短期利率引导长期利率这个传导机制。量化宽松的一个后果,就是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扩表扭曲操作(Operational Twist)美联储宣布卖出4000亿美元3年期以下债券,然后买入等量的长期(6年至30年)债券。扭曲操作不会导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表,但问题在于短期债券是有限的。2012年6月份,美联储进行第二轮2670亿美元的扭曲操作,至此短期债券基本卖完。基础货币----M2----通胀,每一个传导都不是必然的结果,影响因素太多,所以不能得出,基础货币大量投放,所以必然导致通胀,这样似是而非的结论。新产生的市场往往会绕过各种机构的监管,形成影子银行,给金融市场带来风险,这些风险一旦暴露,美联储还是要像稳定银行一样稳定这些新兴市场。这个结论和中国目前现状非常类似。美国在次贷危机之前10年的货币乘数,长期以来大概保持8的水平。量化宽松是美联储打汇率战的手段么?1、汇率只是美联储利率政策的副产品,而非量化宽松的目的;2、汇率会受到很多影响,08-09年美国经济危机,美元作为避险资产反而在升值,欧债危机以来13年以来,美元也在升值。量化宽松解释不过去。3、还受到预期的影响伦敦银行间美元贷款利率和联邦基金利率之差,可以反映全球金融市场上美元相对的稀缺性。美元对于中国的通胀的影响,主要有两个传导途径:1、如果美元进入中国,由于中国采用固定汇率制,所以央行必须超发货币;2、大量美元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高涨,进而对中国输入通胀。上图可以显示09年M2猛增不是因为外汇占款形成的。?日本量化宽松的问题。日本量化宽松力度比美国还要大,其目的依然不是货币贬值,而是为了解决短端利率为0后无法刺激经济的问题,直接通过降低长端利率而刺激经济。但是否真的有用呢,是个问题。如果过去30年日本的经济不景气,是货币政策的问题,则量化宽松会非常有用。但更多分析认为,问题在于结构性失衡,劳动力市场不灵活,大企业低效率,占用大量资源,导致经济不景气。如果这样,量化宽松只能是给日本经济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2005年美元大幅贬值后,欧元得到更多国家认可,06年之后中国开始用一部分外汇储备投资了欧元资产。希腊政府债务超过GDP100%,09年赤字占到GDP14%。欧债危机的两个启示:1、欧元区平时缺少有效监督和约束成员国日常开支的机制;2、遇到危机时,缺少最后贷款人机制;欧元是一种最为极端的固定汇率机制:可以理解为所有国家货币汇率都是1:1,但统一汇率的前提是经济周期保持一致。但欧元区各国显然不符合这个前提。大萧条时期这么长,因为是两个叠加的经济衰退。1、29-33年第一次深度经济危机,是由于大量金融机构破产导致;2、37-38年罗斯福政府迫于减轻政府赤字的压力消减开支,而美联储担心通货膨胀也开始收紧货币政策,同时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导致刚刚企稳的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美联储还有一个重要经验是需要加强沟通,尽量避免由于大家对政策的不理解而造成不必要的波动。包括伯南克本人的诸多研究成果显示,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时不应该考虑股票等资产的价格,因为他们认为央行无法利用利率政策这一工具同时完成两个任务:既要稳定通胀和实体经济的波动,又要稳定金融市场价格。笔者的论文也发现,如果美国通过利率来稳定汇率,美国的通货膨胀和GDP的波动会明显加剧。《多德弗兰克法案》加强了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之前,美国全国性银行由财政部的货币管理办公室监管,但这些机构的母公司-银行控股公司却由美联储监管。多个监管机构会成立了金融市场稳定监督委员会,加强了对整个金融市场的风险控制,定期评估哪些机构属于大到不能倒,如果一定认定,则这些机构也必须由美联储进行监管。94年和97年的金融危机有一个共同点:这些国家的对外债务基本都由美元等外币计价。一旦出现提兑,美元无法充当全球的央行,则这些地区出现问题。目前IMF作为国际上的最后贷款人有明显的问题,因为平时它无法监督全球的金融机构。为了对抗金融危机,现在各国都开始学习中国提高外汇储备。这样的话,亚洲国家的存款就会上升,美国的对外负债就会提高。有一个媒体经常容易错误理解的地方,即各种建议央行拿外汇储备做各类投资,实质上外汇储备不是央行的钱,而是央行的负债,客户随时有可能把美元提走,所以资产必须具备良好流动性。但过高的外汇储备确实存在不划算的问题。例如宝洁投资1000万美元在国内,兑换后的人民币一年利润率可能可以达到20%,而央行收到这笔美元后投资美国国债,收益率只能达到2%。中国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外汇储备,因为出口企业赚到美元后,不能随意投资海外市场。为什么中国进行资本管制呢,因为是中国目前的固定汇率造成的。这就是著名的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固定汇率、独立的货币政策和国际资本自由流动,一个国家一次最多有两个,不可能获得三个。美国选择的是独立货币政策和资本自由流动,放弃了固定汇率;中国选择了固定汇率和独立货币政策,放弃了资本自由流动;欧元区选择了固定汇率和自由资本流动,但放弃了独立货币政策,各个国家把货币政策都交给了欧央行。作者认为目前中国允许资本自由流动的时机还不太成熟,原因有两点:1、根据贸易顺差来判断人民币是否达到均衡水平是没有根据的;2、如果国内金融市场发展不充分,过早开放资本市场会导致金融危机,对经济增长造成巨大破坏。1791年 费城成立第一国民银行,只能存续20年。但1、他可以经营存贷款,2、他的70%的股权属于欧洲投资者。1811年国会没有批准他继续经营。1812年 再次成立美国第二银行,还是20年,但遭到州立银行的强烈反对,1836年被迫关闭。期间持续发生周期性经济危机1907年 摩根成功阻止一场1907年 起草《奥尔德里奇计划》,但遭到很多人反对。1913年 《联邦储备法案》出台,将联邦储备局作为联邦政府机构,但12个联邦储备银行被定性为私人部门的非营利性机构。1913年 一战即将爆发,美国内部担心外资提兑黄金,财政部长麦卡阿杜甚至考虑放弃金本位。最后考虑到信誉问题,没有放弃金本位,而是采取了资本管制。1914年7月 美国股票交易所停止交易,12月份才开始恢复交易。1914年 对内,麦卡阿杜允许银行用其他资产抵押给财政部,发行货币,实质上履行了最后贷款人的角色。1914年11月16日 美联储架构正式形成。1931年 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此后通缩结束,经济开始恢复。1933年 罗斯福放弃金本位,终止了美元和黄金的兑换。1933年 美联储禁止银行向活期账户支付利息,从而催生了短期货币基金市场。1944年 《黄金储备法案》不许居民进行黄金交易和拥有。但美国政府与其他国家还可以进行黄金交易,而且固定价格在35美元每盎司,这是国家之间的金本位,其实也容易发生挤兑风险。70年代 金融机构通过短期货币基金的形式绕开了上面的法律限制。1971年 尼克松宣布美国不再维持美元和黄金之间的35美元的交易价格,彻底放弃金本位。1974年 福特总统签署法律,宣布居民可以拥有黄金。1994年 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 东南亚金融危机2004年6月到2006年7月 美联储17次加息,把联邦基准利率从1%提高至5.25%,但长期利率不但没有上升,反而继续下降。格林斯潘称之谓难解之谜。2007年12月到2010年3月 美联储利用折扣窗口向传统银行投放了1-3个月紧急贷款,最高峰时大概5000亿美元。2008年 美国财政部宣布从美元稳定基金拿出500亿美元用来担保短期货币基金1美元的市场价格。2008年10月 美联储开启商业票据注资工具(CPFF),最高时达到3500亿。2008年11月 QE1:联储购买6000亿MBS2009年3月 继续购买1.25万亿MBS和2000亿机构债券和3000亿长期国债。2009年 美联储启动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即所谓量化宽松。2010年11月 QE2:继续购买6000亿长期国债,当时主要考虑的是通货紧缩。2011年9月 美联储宣布卖出4000亿美元3年期以下债券,然后买入等量的长期(6年至30年)债券。2011年下半年 QE3:开放式量化宽松,宣布每个月购买400亿MBS,直到美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令人满意的复苏。当时主要担心的是房地产行业复苏较慢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2011年 放开了禁止向活期账户支付利息的限制。2012年6月 美联储进行第二轮2670亿美元的扭曲操作,至此短期债券基本卖完。2012年12月份 美联储宣布在购买400亿MBS的基础上,再追加450亿长期政府债券。
  •     本书的基础是王博士的新浪长微博,通俗易懂。全书逻辑清晰,叙述简明,直击大众关心的阴谋论的要害疑问。任何读过宏观经济或货币银行大一课程的人都可以毫不费力的一气读完;对于未曾接受过经济学或金融学基础训练的读者,也不难依循作者的引导来理解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与经济间的关系。这是一本难得的科普好书!目前尚未看到大陆的经济学家有类似的作品问世。顺便说一句,各位大人物的序言都可以不读,没用,也不如正文更能解答问题。但本书的缺陷也一目了然。作者在任何章节甚至段落中,都预设立场为美联储的政策做一边倒的辩护,这不是一个严肃的经济学家应该有的做法,但很符合王博士美联储雇员的身份。因此,无论如何必须扣除一星。 
  •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谢玮 刘砚青丨北京报道2013年,在全球瞩目下,美国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 System,FED,下称“美联储”)没能低调地度过它的100岁生日。这一年,对于是否要退出QE(量化宽松政策)、经济复苏力度如何、对比特币如何监管等问题,美联储的决策牵动着全球市场的每一根末梢神经。“美联储是私人银行,受控于神秘的罗德柴家族”;“美联储是股份制私人企业,大股东如花旗银行实际控制着美联储”;“美联储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就是为了将国内的通货膨胀转嫁出去”……作为美联储“体制内”的经济学家,达拉斯地方联储高级经济学家王健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解密“真实的美联储”。政府机构+非营利性私人组织“正确看待美联储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全面了解美联储在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上的作用及其行事逻辑,才能进一步增强对全球市场的预见能力。”王健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这正是他写作新书《还原真实的美联储》的初衷。王健认为:“从根本上讲,美联储性质与中国人民银行一样,是按照《联邦储备法》建立起来的美国的中央银行。但其组织结构十分特殊,分为独一无二的双重结构:其一是位于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局,其二由股东银行缴纳的股本金建立起来的12个地区联邦储备银行。二者共同构成了美国的联邦储备系统。”美联储所具有的政府机构加上非营利性私人组织的双重结构,有其历史沿革。在制定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直接受到国会的诸多制约。美联储主席每年至少要对国会进行两次公开听证,所有听证资料均对外公布。具体听证内容包括:目前美国经济的基本状况,美联储都制定了哪些政策,这些政策如何体现了《联邦储备法案》中规定的“提供稳定宏观经济环境”的既定目标。联邦储备理事会是美联储的最高机构,由7名理事组成,由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任命,国会因此能对美联储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此外,7名理事与5名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共同组成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决定美国货币政策。王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美联储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直接对国会负责,所有货币政策的制定都以美国经济为考虑。例如是否退出QE,美联储会考虑到对于其他国家及新兴市场的影响,但也仅限于这些国家经济运行情况对于美国经济的反作用。否则,决策将很难得到国会的认可。王健直言:“美元作为全球货币是有问题的。”以美国目前的经济总量衡量,美元担任储备货币角色有其自身的困境。但这同时是全球货币体系的缺点,任何一种主权货币担任“全球货币”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制定政策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美联储历任主席个人风格比较独特的分别是沃克尔、格林斯潘和伯南克。这里面我最喜欢的是伯南克。”王健认为,伯南克担任美联储主席以来主要有三大成就:第一,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稳定了经济;第二,允许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交锋,使得美联储系统内的氛围更加开放;第三,更加注重与市场的交流。与“惜字如金”、对政策表态晦涩的格林斯潘相比,伯南克更愿意与市场交流,他经常通过调研获得机构对于现行货币政策的反馈。这正是美国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央银行治理的一个方向,即中央银行不应当成为市场波动的中心。但这似乎无法解释美联储对于QE退出意向的不断反复。对此,王健表示,美联储高级官员每一次对市场的公开表态都是非常严谨的。所有政策(结论)都有其施行的前提条件。今年6月,美联储曾做出可能提早退出QE的决定,其非常重要的前提是6月份非农就业数据向好。然而,就业情况并不如预期,美联储因此否定了提早退出QE的决定。“货币政策的制定是非常复杂的过程,美联储同样在‘摸着石头过河’。”王健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美联储也是在不断犯错中摸索货币政策制定的依据。因此,许多美联储出版物的主题在于探讨从前所犯的错误,比如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美国上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美联储政策的 “副作用”王健表示,正是由于美联储决策机制的固定和透明,所以美国的货币政策具有连贯性,不会大起大落。至于美联储即将上任的新女掌门人珍妮特·耶伦,美联储主席的投票权与其他6位理事并没有什么不同。因此,QE政策应当会保持原有的政策连贯性。即使有可能变化,也仅限于较小的制度设计。但“对新兴市场来讲,明年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王健分析发现,美联储政策转向时经常伴随着一些经济危机,其结果往往是美国经济上行,而其他国家经济下行。二者之间更多的是相关性而非因果性。美元利率是其中重要的传导因素:作为全球货币的美元利率上升会对新兴国家资产价格造成冲击,因此容易导致因挤兑引发的金融危机。“可以通过国家之间的货币互换来减少冲击。”王健建议,事实上包括美联储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央行已经采取货币互换协助稳定本国金融市场,以预防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可能产生的冲击。而目前,美国国会对于美联储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互换协议仍有许多约束。因此,王健认为,在当下的全球货币体系现实下,新兴市场国家央行要具有前瞻性,提前通过国内的审慎宏观金融政策,将过去积累形成的资产泡沫逐步消除一部分。在未来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的时候,不至于造成特别大的资产价格调整。同时,作为“最后贷款人”,要及时地平息金融市场恐慌。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难得的好书,比市面上田园经济学家的小清新阴谋论强的太多
  •     写得是相当不错了,浅显易懂
  •     这本书也算是一本入门级的金融行业读本,笔者结合实例和理论,分析了当今世界的一些问题,也普及了关于美联储和货币政策等的一些知识。2013年发表的这本书,到现在有些算是能够证实笔者的猜测吧。虽然是经济系的学生,但是自己对于金融也会有诸多的误解。在书中我也解开了我自己的一些迷惑。
  •     这本书里面很多内容都是针对宋鸿兵的货币战争展开的,辟谣,揭露阴谋论的逻辑漏洞,不同风格的书结合对照在一起看,对于理解美联储、中美经济关系都有很大帮助,只可惜咱没机会去美联储考察和工作,那样的话才知道谁真谁假,相关的书有兴趣可以看看肖炼《中美经济博弈》占豪《货币战争背景》等书,都是讲有关历史和经济事件的,基本也都提到了次贷危机。
  •     教科书上的美联储显得太神秘遥远,王健写的美联储感觉离自己不远。前半部书主要介绍了美联储的机构设置,后面写了关于金融危机后的监管和当下政策选择的利弊分析。值得推荐
  •     关于美联储的教科书,全面介绍了美联储的历史、发展及其在每次金融危机中发挥的作用。本书不仅可以帮大家了解美联储的运作机制,而且对各种货币政策的分析也简洁清晰,适合金融从业人员阅读。
  •     不听信一家之辞,哪怕那是所谓的著名人士。不经历其中,怎么能得到真实的内容。 至于说到所谓的家族,阴谋,呵呵。继续编。
  •     近距离了解美联储!
  •     不是看完,是听完的。第一次听完非小说类书籍,听和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简单来说,听更容易走神,必须不停做笔记,写写画画,让自己的思维跟着走,稍微分神就不知道讲的什么了。啰嗦完题外话只是想说明,书里面有些常识或者作者的观点我没听懂,有些当时听懂了,过后又忘了是怎么回事,还好我有笔记。正式开始评价书。不错的一本书,很细致,有理有据,至于观点正确与否我不能判断,因为正是这本书告诉我,经济学现象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解释,还都解释都通,不一定有定论,除了部分细节知识,这应该是我听这本书最大的收获。——经济金融小白
  •     很好的常识书,赤裸裸地扒宋鸿兵的皮,不过正如余永定说的,对于美联储的QE反思不够。
  •     科普的目标,就是还原接近事实,主要敌人,阴谋论,所有的阴谋都有行为机制,而阴谋论很显然只有一种_欺骗。
  •     揭开了美联储的神秘面纱,详细讲述了美联储作为美国的货币政策制定部门的工作方式,在面对金融危机是常用的金融工具,并引述实例佐证,针对社会上流行的阴谋论给予了毫不留情的打脸反击。能帮助我们理解央行的货币政策和其对经济的影响,文中特别多次提到和分析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并给出了应对建议,是一本经济学入门的好书。
  •     作者在讲座中提到央行的作用是减少币值波动的不可预测性,用货币调节心理预期-----这在封闭的经济体中式能够实现的。在国际经济日趋紧密的今天,任何央行的动作具体溢出效应。货币战争没有发生,但货币竞争在每时每刻进行中。稳定持续的通胀对国内消费者没有影响的观点我是十分不赞同的,这需要一个前提假设:消费者不是有闲阶级,生活缺乏弹性,通过持续的工作收入来抵消通胀。对于资本所有者来说,可以通过国际间流动来配置资产。
  •     讲的很专业严密却不失易懂,不仅从多个方面介绍了美联储,而且也澄清了很多金融的常识,也讲到最近一百年的重要的几次金融危机,也对中国面临的挑战给出观点。
  •     反驳货币战争为目的而写的书。但是很多论点感觉都没反驳到点子上,倒是从反面承认货币战争写得有道理了。尤其是看到“美联储每年才多少分红,控制美联储也赚不了钱”,我真是笑喷了,你玩我啊。当然有些内容还是基于事实的,至少是表面上的事实,能了解一些信息,因此也算开卷有益。
  •     有理有据,但是过于善良???道阻且辛
  •     实用性很强~读完此书,顿觉阴谋论可以休矣~
  •     可读性很强的一本书。作者从自身独特的背景出发,一方面解释了美联储如何影响美国经济,一方面用通俗的语言对应评论了中国的货币金融政策及今后的发展路径。该书成书于4年前,对于中国经济的多项预测都被验证了,而且现在看来也并不过时。书中提及的各项知识点及问题也为有兴趣的人士提供了后续深入学习的线索。 非常推荐,目前8.5的评分名至实归。
  •     作为一个金融本科生,很难说里面的观点正确与否,但是感觉美联储作为一个央行执行最后贷款人以及制定货币政策的职责是很正常的,而不是什么阴谋论,与其他央行不同的是美联储是当今最强国的央行,通俗易懂
  •     哈哈阴谋论神马的都去死吧
  •     干货满满啊
  •     浅显易懂,值得读
  •     这可能是“吴晓波系”中最正常的一部书了,作者身在美联储系统工作,写了一部给中国人读的“美联储说明书”,主要目的在于澄清宋鸿兵《货币战争》中关于美联储的阴谋论。书中还有很多关于中美汇率的思考,在国内作品中很少读到
  •     不但科普了美联储的组成和业务流程,也介绍了很多基础的经济学知识。对于中国经济和金融改革的部分基本跟这两年形势的发展契合,作者对此确有深入研究,非常有参考价值。
  •     强烈推荐,这本书把我的经济学,国际贸易知识,金融知识,生活常识,受国内舆论的误导,全部融会贯通,清晰理顺。多看几遍,我可以自己解读美联储的政策了,我爱美联储。跟《伟大的博弈》里对美联储描述还比较相符,《货币战争》被批得体无完肤,纯属娱乐。书的逻辑清晰,语言直白,向作者致敬!
  •     深入浅出的介绍了美联储的机构设置,制度安排,运作模式。结合美国各个时期美联储所体现出来的无可取代的作用来破除强加在美联储身上的阴谋论,有理有据,真实可信,读后决定把摆在书架上的那套《货币战争》烧了去……
  •     金融的科普书能写得这样蛮不容易的,给五星。
  •     我们老师写的你问我资不资词我当然资词啊!
  •     真实的是对公权力的制约与怀疑,不要相信。天才的制度设计,非凡的工作人员,良好的外在条件,没有理由不成为世界最佳。
  •     讲的简单、明了,讲了美联储的建立、发展,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角度。
  •     作者的出发点是消除大家对美联储以及美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误解,出发点没错,但是,美联储逻辑再怎么清晰,初衷再怎么明确,那也是基于美国自身的经济运行情况优先考虑的。每当美联储做出抉择的时候,其他经济体必然会遭受损失,显然这些损失并没有被美联储所考虑,这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在全球举足轻重的经济体所应该有的态度。这就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当然,把它单纯看做经济学普及读物还是不错的,至少没有耸人听闻和胡扯连篇。
  •     果不其然,第一次看这书的时候,应该是还没买智能手机,也没用豆瓣app。但我记得我写了书评的,此书甚好,值得再读。
  •     语言简明,值得一读
  •     关于联储非常规政策对他国的影响(or the lack thereof)的澄清讨论很好
  •     这是一本帮FED洗白的书,但是看完之后你就能发现FED的独立性就是个笑话
  •     宏经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情愿地读完了。尽管不错,但读的过程没有丝毫享受之感。果然不适合读专业书,果然不是搞研究的料= =
  •     对美联储的历史沿革、组成机构和运行机制介绍的很详细,但可能是立场原因,对QE等做法的评价有失偏颇。
  •     值得再读一遍
  •     系统建设而不是单点突破~
  •     201621# 非常通俗简洁的的语言,高度精炼的重点和文章结构,广泛又深入的视野观点,尤其最后对中国经济的建议,没有阴谋论,没有愤世嫉俗,没有冗长的篇幅,全书都是满满的干货。经济学的书籍中难得有中国人的著作如此亮眼。
  •     这本书一定会出现在我的年度推荐书单里!严谨、谦虚、论证严密充分,诚实中肯没废话。这真是一个学者该有的态度。(09052016-)听了一半,棒,逻辑清晰没废话。《货币战争》被讽的一言不值,才发现是同事写的。太需要有人监督学术研究和出版质量了。。。
  •     可以说整本书都是干货内容,除了澄清了关于美联储的种种阴谋论外,对于中国在世界经济市场也有作较为深入的解释,解答了很多问题,尤其是我这种金融经济门外汉的一些大格局问题。
  •     概念解释的比较通俗易懂 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些美联储的情况 但从专业的角度来说 还不够深 读起来不太解渴……相信配合上货币战争一起读效果更佳……
  •     美联储的内部制衡制度设计的确值得学习,其余部分主要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子对《货币战争》的观点进行全面的批判,由于涉及到基本概念的介绍,还算是本实在的常识普及读物。
  •     科普较为全面,把一些之前不知道的知识也一并给补上了,确实是本好书。减一星还是觉得作者自己本身就是联储的,屁股决定脑袋,虽没有过于粉饰,也多少有为联储洗地,避重就轻之嫌。
  •     目前读过最为推荐的非教科书经济类读物。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原理分析透彻易懂,还有作者自己加入的便于理解的小例子。还有值得学习的论证观点的方法,完全被带入。给四星是因为,鄙人学识尚浅,不知其中观点是否有偏颇。
  •     有理有据,讲得通透明白,适合门外汉。
  •     这本书深入浅出,让我一个对经济一窍不通的人现在都能大概理解一下经济现象。是读过的经济学书中我觉得自我收获最大的一本,没有那么多的空套的东西,很实在!
  •     虽然这本书的文字写得一板一眼,不怎么有趣,但从根本澄清了在大众媒体上被广泛传播的关于美联储本身及其政策的诸多误解,通过介绍美联储的创建初衷\机构设置与运作理念,解释美联储推行各种政策的行事逻辑,真正做到了还原真实的美联储。
  •     得到了奚姐的好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