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冕皇帝》书评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
ISBN:9787206081354
作者:萧立军
页数:251页

我写《无冕皇帝》

《无冕皇帝》在1988年5月出版的第三期《电视•电影•文学》杂志发表后,同月《文汇报》编发了《无冕皇帝》的故事梗概。这就引起当时的中国作协党组领导成员、书记处某些书记们的共同关注。而后,就发生了我所能预料的后果。当时我写《无冕皇帝》的目的,的确不是针对哪一个人和哪一件事,我与任何人没有宿仇,用不着费这个劲儿。我写《无冕皇帝》这部书的最初动因有两条:一条是中国作家协会新党组和新书记处引导当前文学创作不利,由老党组倡导的文学创作要有使命感、责任感转向为“背离现实,面向自我”的岐路;二是中国作家协会风气败坏,各级领导搞裙带关系,与职工、会员争利益,失去公平、公正和严肃性。因此形成了中国文坛的乌烟瘴气。当时我对中国作家协会新党组和书记处的领导能力和作风很为气愤,我对中国文坛的现状极为灰心,对当前中国文学的创作极度失望。为了表达我的态度,我决定用文学创作的形式来表达。问题是用哪种文学样式呢?这让我很费思量。以报告文学的样式来写我倒不怕将来打官司,主要是出版不了,包括叶孝慎他们的杂志也肯定不能发表;用散文随笔的样式来写,又难以表达我的切肤感受,只有用小说的形式最为合适。尤其以纪实性的小说样式方便我的表述。于是,我就开始动笔写了《无冕皇帝》。至于出版发表以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与我无关了。

萧立军写了《无冕皇帝》,名声大振

前几天在北京与朋友们聊天时,说起莫言1985年在《中国作家》发表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时,《中国作家》的副主编萧立军绘声绘色地就讲起了他与莫言的关系及刊发这篇小说前前后后的一些故事。萧立军说:“莫言的脸上长着一对小眼睛,把脸突出得很大,把额头也突出得很辽阔。这憨实厚道的脸相,是一颗睿智头颅的门脸儿。虽然交少言浅,但莫言常常令我心动,这人你仅仅帮过他一点点,他会深深地记住。”萧立军可算是中国编辑界的“名编”,他编发过莫言、王安忆、丛维熙、蒋子龙、贾平凹、林斤谰、邓友梅、阿城、王蒙、陆文夫、梁晓声、汪增祺、冯骥才、陆文夫、李佩甫、张抗抗、铁凝、陈建功、周梅森、刘庆邦、迟子建、叶广岑、高洪波、陆星儿、叶文玲、张洁、陈忠实等一些名作家的作品,而这些作家的作品,一些可称为是经典了。萧立军的长篇小说《无冕皇帝》更名声大振。萧立军常自嘲说自己长了一幅马脸。别说,还真挺形象。他的脸,确实很长,但也有些过于夸张。

《无冕皇帝》是一部非常好看的书

1989年4月出版的萧立军的长篇小说《无冕皇帝》,曾经在文坛上轰轰烈烈列被宣染过,也曾引起轩然大波过。据说当时的中国文坛曾有几十位作家和编辑对号入座,说小说中的人物是在污辱他们,并联名上书中国文坛最高的领导,要求对作家萧立军同志进行“严肃认真”地教育并给予行政处分。听说萧立军还真被有关部门“停职反省、停发工资”一年半之久。我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无冕皇帝》这个书名惹了麻烦吧!“无冕皇帝”我的理解为:西方新闻界自诩记者、编辑为“无冕皇帝”,意思是说记者、编辑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段新闻媒体大多属于垄断资本所有。从根本上说,他们都有是为垄断资本利益服务的,记者、编辑不可能摆脱这种格局。 “无冕皇帝”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冕”是专指帝王的礼帽,“无冕皇帝”的意思是说,虽然没有被加封官衔,但也是一个高官。称记者、编辑为“无冕皇帝”,其含义是记者和编辑虽然没有具体职务,但是在新闻活动中却处处高人一等。《无冕皇帝》写的是80年代末期中国文坛、出版界的一些怪现象。小说中描述了当今文坛的一些知名的和不知的作家、评论家们为了达到自己的各自目的,不遗余力地与编辑、杂志社、出版社裹挟在一起,不择手段地上演了一幕幕肮脏的丑恶恶之剧。从中看出有些作家们的人格和品格极为卑劣!而杂志社、出版社的编辑们自称为“无冕皇帝”,声称可以让某位作家一夜成名,也可以让某部作品一炮走红,他们自认为掌握控制着作家作品的命运。难道这些编辑们的品格和人格就多么高尚?!

《无冕皇帝》展现的是编辑的职业道德。

《无冕皇帝》,书中展现的是编辑的职业道德。《无冕皇帝》是我34岁时写成的。那是1986年3月至4月上旬,在不到二十天的时段内完成初稿近18万字。初稿写完后,我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每天下午发低烧,到医院检查,又查不出什么毛病。就这样持续了有三个月。在那年的7月初,我去了四川,在成都开了一个会后,我去了峨嵋,游了乐山,到了宜宾,访了雅安。晃悠了将近一个月才回到北京。这时,我又健壮如牛了。再铺开稿纸,边修改边誉写《无冕皇帝》。相对来说,初稿好写,修改较难。我写初稿的时候,是在北京菜市口教子胡同内一座有六间瓦房的院子里,是受一位外交官朋友的托付帮人家看家。屋子里没有暖气,靠一个铁炉子烧蜂窝煤取暖,这倒方便我做饭炖菜。我每天早晨7点半起来,捅开炉子烧壶开水,将昨晚做好的米饭一泡,就着咸菜饱餐一顿,然后就进入初稿写作。我的习惯是,头天晚上就拟定好明天要写的情节、人物、故事、细节。每天写作的进度不一样,不顺时怎么写都别扭,写两个小时也写不满一页500的那绿格的稿纸,憋到中午了也写不满两页稿纸。开始时,硬着头皮耗时间,怎么耗也耗不出好效果。于是,我就不再硬憋了,干脆出门去玩。有时写到9点半,就不灵了。放下笔,走人。也有顺的时候,有一天我一直写到下午4点多钟,数了数竟然写出了一万多字。当边修改边誉清的时候,我发现凡写得不顺的地方,内容永远疙疙瘩瘩,凡写得顺的地方基本原样誉写。这让我意识到,写作这个活儿,不能硬憋,而该是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思。这也成为我后来写东西的习惯,写顺了,唰唰唰地把当天计划完成,写不顺就把笔一扔玩去了。就这样断断续续地改定誉清,用了4个多月时间才誉清最后一个句号,这时已是1986年底了。《无冕皇帝》定稿后,我知道发表是一个难题。北京的几家出版单位肯定不是我这部小说落脚之地,只有考虑在外地出版。于是,先东北后四川的寄给我的编辑朋友看,稿子旅游了一圈,回答大致一致:发表不了,不是因为质量,而是因为内容。我理解朋友们的心情,得罪人的事儿谁也不会干。后来,我借去上海出差的机会,找到了上海市文联《电视•电影•文学》杂志编辑叶孝慎老大哥,我把《无冕皇帝》这部稿子的遭遇经过讲述给他,同时把稿子交给他,这已是1987年初春了。十几天后,我回到北京,孝慎老大哥的信已经放在我的办公室。那时没有直拔电话,只能靠写信传递信息。他告诉我:《无冕皇帝》他看完了,很好!主编也看了,已经签发。我们不怕那些七七八八。寥寥几句,给我吃了一棵定心丸,总算给自己的孩子找了婆家。可是,我左等右等,也不见孝慎老大哥给我寄样书来,也没有信来告诉我不发表的原因。我也不好意思去信问,因为刊发我的稿子毕竟是有风险的,人家改变主意也是正常的。这样,一年后的初春,我接到孝慎老大哥的信,他告诉我,稿子在5月出版的那期杂志上发表,刊物出来就给你寄样刊。他说“拖这么久,是因为你房子还没有,职务也没提上去,如这稿子一发,你什么都不会有了”。此时,我才知道稿子压下来的真实原因。孝慎老大哥为我想得周到。就在1988年1月,我分到房子,从单身宿舍搬进两室一厅的单元房。1988年2月,我被任命为《中国作家》编辑部副主任。《无冕皇帝》在1988年5月出版的第三期《电视•电影•文学》杂志发表后,同月《文汇报》编发了《无冕皇帝》的故事梗概。这就引起当时的中国作协党组领导成员、书记处某些书记们的共同关注。而后,就发生了我所能预料的后果。当时我写《无冕皇帝》的目的,的确不是针对哪一个人和哪一件事,我与任何人没有宿仇,用不着费这个劲儿。我写《无冕皇帝》这部书的最初动因有两条:一条是中国作家协会新党组和新书记处引导当前文学创作不利,由老党组倡导的文学创作要有使命感、责任感转向为“背离现实,面向自我”的岐路;二是中国作家协会风气败坏,各级领导搞裙带关系,与职工、会员争利益,失去公平、公正和严肃性。因此形成了中国文坛的乌烟瘴气。当时我对中国作家协会新党组和书记处的领导能力和作风很为气愤,我对中国文坛的现状极为灰心,对当前中国文学的创作极度失望。为了表达我的态度,我决定用文学创作的形式来表达。问题是用哪种文学样式呢?这让我很费思量。以报告文学的样式来写我倒不怕将来打官司,主要是出版不了,包括叶孝慎他们的杂志也肯定不能发表;用散文随笔的样式来写,又难以表达我的切肤感受,只有用小说的形式最为合适。尤其以纪实性的小说样式方便我的表述。于是,我就开始动笔写了《无冕皇帝》。至于出版发表以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与我无关了。1988年6月1日上午,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和书记处成员开会,讨论了《无冕皇帝》这个事件, “平和者”地提出让我就《无冕皇帝》写个检查, “激烈者”则提出开除我的公职。但最后传达到我这里是:停职并写检查。检查,我不会写的。因为我没什么可要检查的。停职,那是你们党组的决定,我没有办法,只能说无所谓。我想,本来我就是赤条条地进来,我再赤条条地出去,也没什么。我认为,我让自己这么做,已然心安,这就够了。当时,我还是照常上班,照常编稿子。到了1988年的9月份,又传达党组意见,通知停发我的工资。他们开始玩阴的,就是想撵我走,断了我的活命钱。从此,我就不用上班了,只好离开《中国作家》,开始四处找饭辙了。直到1990年初,又一届新党组通知我回来上班,并且如数补发了我的工资。25年过去,一些人已驾鹤远去,一些已离开作协,对一些事也都淡忘,时间证明了很多。这三十多年间,我始终在文学编辑的岗位上辛勤工作,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学观,发现、发表了一些有价值的文学作品。现在,重新出版《无冕皇帝》一书,也没有什么在内容上的增删,只是为了纪念自己所从事的33年的中国文学期刊编辑生涯。如今我已经60岁了,我无限留恋我的文学编辑职业,我因之认识了自己的人生、结识很多师长、广识很多朋友。这是我最大的财富。还因为我的朋友、兄弟作家赵瑜,他特请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雕塑家盛杨先生为我塑了一尊1:1的铜像送给我,在塑像的底座处还刻有:“中国文学编辑家 萧立军”字样。过奖了!这让我非常感动。这也许是重版《无冕皇帝》主要原因之一吧。感谢这三十多年来朋友们对我的支持。感谢吉林人民出版社对《无冕皇帝》的抬爱。

萧立军:钢性的存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2/2012-08-15/137972.html  如今,在职在岗的文学编辑中,连续35年不间断地当编辑的人恐怕没几人,萧立军却是其中一位。他曾参与《文艺研究》和《中国作家》二份国家级大型刊物的创刊工作,圈内人称他是中国当代文坛著名的“惠眼”和“刁嘴”。文坛江湖上无论年长还是年少,大多都称他萧哥。20世纪30年代出生的大翻译家叶廷芳、学者谢冕、作家玛拉沁夫见面都喊他“萧哥”,就连“10后”的小姑娘张之汇从认识他那天起,就一直叫他萧哥。这些年来才有人叫他老萧。  传说萧立军是契丹人的后代,自称萧太后的子孙。他长着一副马脸,眼睛不大鼻子不小,1.84米的大个子腰背笔直,肩宽臂长,走起路来腿脚生风,跳墙爬树身手不凡。北大教授高秀芹博士曾这样说:萧哥的肩膀很宽壮,腰杆永远笔直,如一棵北方的白杨树,挺拔刚健,看着他那么直直地出现在你的面前,那么朴实的脸,甚至让你有些羞愧。他为什么那么高?那么直?他高且直的让人很惭愧。有时想,他大半辈子总是这么高且直,难道不累吗?你不需要弯弯腰歇歇吗?委屈一下不行吗?现实生活中,他也这么耿直地跟人打交道,宁折不弯,腰杆就是这么直!  萧立军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就是这样钢性地存在着。  作为作家的萧立军,写过长篇小说、报告文学、电影电视文学剧本、文学评论等,代表作《无冕皇帝》至今被热议。但是他自己认定再怎么写,也写不过蒋子龙、莫言、赵瑜等一流的作家,顶多能混上个三流,于是他醉心要当一流的编辑。三十多年来,他组织策划编发了很多优秀作家的作品。看一下萧立军编发的这一大串名家,够入中国文学史的份儿:茅盾、冯牧、朱光潜、王朝闻、王瑶、陈荒煤、郭汉城、张庚、吴组湘、于是之、夏淳、袁世海、钮彪、钟惦棐、王润滋、沙汀、王蒙、高晓声、梁晓声、刘心武、莫言、周梅森、王安忆、何建明、徐刚、蒋巍、赵瑜、徐剑、卢跃刚、李鸣生、杨黎光、寓真等的作品,都没逃过萧立军的眼睛。有很多文章,都是他拎着录音机,与这些名家对话整理出来的。近年来编发的《马家军调查》《寻找巴金的黛莉》《聂甘驽刑事档案》《代价》等作品,引起各界反响。  圈内人都知道,萧立军是工作狂,把编辑部当家,把《中国作家》当“儿子”。他大部分时间泡在办公室。他的办公室可评为全国“第一脏乱差”室,但却极具魅力,无论多大名气的人物,到了他那里,就会特别放松,如农民在田间地头盘腿大坐,海阔天空无限地神聊。只见一会儿工夫,几个烟缸就堆满了烟灰,再见办公室内浓烟弥漫,那个透气的窗纱早已变为实心黑布。著名翻译家汤永宽说萧立军的办公室可用得上“室雅何须洁,花香不在多”了。可以想象,有多少好的作品,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下诞生的。  萧立军大半生的情和爱都归为一处,那就是烟和酒。他主张喝酒要讲场,场子对了,喝着顺溜,醉得舒服。保守地算,老萧喝酒抽烟的历史至少也有四十年。前不久,作家熊召政给萧立军算了一笔账,这一算真吓一跳。熊召政掐着指头说:按一天喝三四两酒,一年喝120市斤左右,从20岁开始喝到现在喝了40年,喝掉约4800市斤。我倒认为熊召政这个数过于保守,从历史考察看,老萧从30岁后,每天平均至少喝半斤酒。到今天大约喝掉5500市斤,约2.7吨酒。再说抽烟,平均一天抽三包烟,按烟龄抽了40年算,抽了约4320条。可是每年体检,他的身体却非常正常。  作家卢跃刚到他的办公室聊稿子,老萧顺手启开一瓶啤酒,卢跃刚说不会喝酒。老萧说,爱喝不喝,没有水。卢跃刚为了听取审稿意见,只好喝酒。从此就上了瘾,每次再来,自动就会提几瓶啤酒上来。  萧立军是讲信誉的人,他对朋友十分忠诚、善良而热心,受他帮助的朋友实在很多。但赵瑜与他们的关系却不是“酒肉”关系,也不是编辑与作者的关系,完全是从作家尊重编辑开始的。作家和编辑不是谁高谁低的问题,作家的名气再大,也须有编辑的慧眼发现。多少年来,赵瑜经常说没有萧立军这样的编辑,就不会有《马家军调查》问世,赵瑜一直称萧立军为“萧兄”。这一声“兄”,包含着很深的情意。萧立军耳背,一般人与他说话,要达到40分贝才能听到,而赵瑜却用正常甚至略小的声音与他交谈,他听着却没有任何障碍。他们可以几天几夜地聊,喝着酒,抽着烟,困了就在老萧的办公室沙发上小憩,饿了就泡碗方便面。他们就这样策划了很多重大的选题。  萧立军耳朵听力不好,是在北大荒当知青开山炸炮时震坏了耳膜,因此,他说话嗓门很大。他打电话的声音,整个楼层都能听见。也是因为听力不好,他听不准音乐的旋律。在外开会每遇饭后去唱歌,他都谦虚地说“唱不好”。虽然他五音不全,声音却宏阔,唱出的音一个字都不在调上,但他还是一首接一首地唱。《为了谁》《看天下劳苦大众都得解放》《天边》等是他爱唱的。老萧若高声大嗓唱起歌来,能把所有人都带到沟里,让你找不到调。有一次吃饭后去唱歌,他硬是把歌唱家蒋大为和郁钧剑唱得找不着调了,全场人笑疼了肚子,一并赞叹:萧哥有勇气!  综上所述,就不难理解萧立军的钢性、豁达、仗义、善良、热情了。今年8月,他就到了退休年龄,他依然乐观地说,他热爱编辑事业。

萧立军的《无冕皇帝》是编辑们必读书

萧立军的《无冕皇帝》,是当代中国文学编辑们必读书,它描述了编辑们为一部优秀的作品而进行的争夺大战。北京。1985年12月23日,星期一。凌晨,廖达天从迷迷糊糊中转出来,不想起床,但意识到还得去机场上飞机时,就一骨碌钻出温暖的被窝。他拉亮了灯。一看表,坏了,离民航班车的发车时间还有二十多分钟了,等他坐上无轨电车肯定误了。怎么办呢?脑子一转,有了,骑自行车去。他拎起昨天晚上打点好的拎包,又从抽屉里找出自行车证揣起来,嘱咐俞萌别忘了今天去协和医院检查,就走出家门。廖达天飞快地骑着自行车,向东四民航大楼赶去。到了民航大楼的院门口,他把自行车支在没人看管,也没有一辆自行车停放的存车处锁上。“老弟,委屈你几天了,在这儿好好呆着,等联防的人收你再走,千万别跟了别人!”他拍着他的坐骑说。然后,他转身进了民航大楼院内。班车正点发车,他上去了。到了首都国际机场后,他才知道。南京1507航班因故延迟起飞。因什么缘故,没人说得清,延误到什么时候,也没有人能说得清。询问处的服务员,像聋子的耳朵,干摆在询问处里。廖达天叹了一口气,白起了个大早,白多花存车费,弄不好那自行车丢了也说不定。中国行路难!这是他多年出差旅行的经验。坐火车,火车人满为患,常常搞不到卧铺,站半截坐半截的;坐汽车,汽车没准头,常常被扔在半路上;坐飞机,飞机因故不能正点起飞,更是常见,常常要在机场干熬着。前不久,他坐1410航班去重庆,飞机因故未能正点进港,当然也就不能按点出港了。从早晨等到中午,又从中午等到傍晚,还没个准信儿。三顿饭都吃在机场餐厅,那价格贵得惊人的炒蒜薹,让人吃起来如同嚼生大蒜。而最主要的是,旅客只能在候机厅里的椅子坐着,一身骨头肉得绷十几个小时,谁受得了哇?照理说,由于机场的原因,他们应赔偿旅客的时间损耗,至少应负责旅客的休息,这是最起码的常识。短时间当然无所谓,可一上午或一下午甚至一天的候机呢?你民航不想想应该安排旅客躺一躺么?他很恼怒,就坐在候机厅的椅子上,给北京民航管理局领导写了一封措词激烈的信,贴了张四分邮票丢进信筒。可是,民航局长的脸皮很厚,他辖下的机场服务质量仍然一如既往,廖达天后来几次坐飞机也仍如前。也许那封信根本到不了局长手中,也许是局长大人见多了这种信件司空见惯了嘛,就进入了见怪不惊的脱俗境界了。你有气怎么样?你不还得坐我民航的飞机,我局长的铁交椅不还坐着?那一天,廖达天直等到晚上八点半才登上282号飞机,才算开始1410航班的旅行。这架苏制的伊尔18型螺旋桨的老爷飞机,足足飞了三个多小时的夜航,才在零点过一点到达重庆白市驿机场。那里的机场和首都国际机场一样,不给旅客准备住宿的条件,只准备了一辆大客车送你进城。全体旅客怨声载道,没一个不骂的。可机场方面,充耳不闻,硬是没反应,真是切不开砍不断的滚刀肉。你骂他,你操他祖宗八代,也是拉进山城一丢,他睡他的觉了。后半夜了,山城里的旅馆全关板了。廖达天背着包在山城溜了一夜。亏了他的包不重,亏了山城的气温还暖和。累极了,他就坐在马路牙子上,直熬到大天亮。中国啊,中国,你的路行起来,怎么这么难呢!

二十年后重读《无冕皇帝》

作者:朱竞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48e2f901007v66.html 1989年4月出版的萧立军的长篇小说《无冕皇帝》,曾经在文坛上轰轰烈烈列被宣染过,也曾引起轩然大波过。据说当时的中国文坛曾有几十位作家和编辑对号入座,说小说中的人物是在污辱他们,并联名上书中国文坛最高的领导,要求对作家萧立军同志进行“严肃认真”地教育并给予行政处分。听说萧立军还真被有关部门“停职反省、停发工资”一年半之久。我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无冕皇帝》这个书名惹了麻烦吧!“无冕皇帝”我的理解为:西方新闻界自诩记者、编辑为“无冕皇帝”,意思是说记者、编辑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段新闻媒体大多属于垄断资本所有。从根本上说,他们都有是为垄断资本利益服务的,记者、编辑不可能摆脱这种格局。 “无冕皇帝”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冕”是专指帝王的礼帽,“无冕皇帝”的意思是说,虽然没有被加封官衔,但也是一个高官。称记者、编辑为“无冕皇帝”,其含义是记者和编辑虽然没有具体职务,但是在新闻活动中却处处高人一等。《无冕皇帝》写的是80年代末期中国文坛、出版界的一些怪现象。小说中描述了当今文坛的一些知名的和不知的作家、评论家们为了达到自己的各自目的,不遗余力地与编辑、杂志社、出版社裹挟在一起,不择手段地上演了一幕幕肮脏的丑恶恶之剧。从中看出有些作家们的人格和品格极为卑劣!而杂志社、出版社的编辑们自称为“无冕皇帝”,声称可以让某位作家一夜成名,也可以让某部作品一炮走红,他们自认为掌握控制着作家作品的命运。难道这些编辑们的品格和人格就多么高尚?!二十年后重读《无冕皇帝》 花山文艺出版社1989年4月出版说实话,80年代读《无冕皇帝》的时候,觉得作家萧立军是有些悚然听闻、夸大事实。那时候,在读者心目中,那些让人敬仰的作家和编辑们,为了一部文学作品,怎么会如此地阴险和龌鹾?为什么像《无冕皇帝》这样一部小说,竟然会引来那么多作家及领导的不满意?他们又为什么要联名上书告到法庭?这件事在社会上为什么一时间竟然引起轩然大波?对这一切的发生,我现在明白了!无冕皇帝》只不过是作家萧立军在观察体验了中国文坛之怪现象之后,利用文学的语言小说的形式,以作家及出版界为背景,巧妙地讲诉了看似真实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又恰好与现实相吻合,才导致了一些人来对号入座,并愤愤不平地将其《无冕皇帝》的作者告上法庭。但从另一个方面讲,这种现象也许就是80年代中国人对文学的热爱和重视吧。现如今,近二十年的时间已过去,从表面上看,中国的文坛更加繁荣昌盛,新老作家们年年高产、著作等身,中国的出版业更是欣欣向荣,每天都有新书出版。 然而,现在编辑们争抢名作家好稿子的现象依然存在,但方式已大有不同。现代的交通和通讯十分发达便利,大多已经用不着亲自跑到作家的家里去低三下四求稿。通个电话、发伊妹儿、发几条短信就能完成工作。再者,很多著名作家都有自己有经济人来接待,你自称“无冕皇帝”的编辑想见大作家也不是容易的事。更重要的是各个杂志、出版社抢好稿子不能看你这个编辑是否能干,要看你出钱的价位多高?税前还是税后?整个过程像做生意一样,前期事宜谈好后,才来谈小说作品的好与坏。像《无冕皇帝》廖达天那样的编辑,恐怕是不太合适当下的形式。当下文坛这锅粥可不如当年好煮喽!且看21世纪的人们,再也不会对文学有如朝圣般狂热的态度了。当下可关注关心的人和事实在是太多了,比如:股票、基金、明星、住房、工资、升职等等已占去人们的大部分精力,显然不会对一部作品的真实性问题再那样关心,更不会对作品中的人物是否高尚、是否有良和道德感等问题去争执和计较!甚至对自己的家庭、儿女、友情、爱情也都不再关心了。这是一个冷漠的社会。这是一个冷漠的时代。如果《无冕皇帝》重新出版上市,相信也是一部非常好看的书。

《无冕皇帝》写的是80年代末期中国文坛、出版界的一些怪现象

“无冕皇帝”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冕”是专指帝王的礼帽,“无冕皇帝”的意思是说,虽然没有被加封官衔,但也是一个高官。称记者、编辑为“无冕皇帝”,其含义是记者和编辑虽然没有具体职务,但是在新闻活动中却处处高人一等。《无冕皇帝》写的是80年代末期中国文坛、出版界的一些怪现象。小说中描述了当今文坛的一些知名的和不知的作家、评论家们为了达到自己的各自目的,不遗余力地与编辑、杂志社、出版社裹挟在一起,不择手段地上演了一幕幕肮脏的丑恶恶之剧。从中看出有些作家们的人格和品格极为卑劣!而杂志社、出版社的编辑们自称为“无冕皇帝”,声称可以让某位作家一夜成名,也可以让某部作品一炮走红,他们自认为掌握控制着作家作品的命运。难道这些编辑们的品格和人格就多么高尚?! 说实话,80年代读《无冕皇帝》的时候,觉得作家萧立军是有些悚然听闻、夸大事实。那时候,在读者心目中,那些让人敬仰的作家和编辑们,为了一部文学作品,怎么会如此地阴险和龌鹾?为什么像《无冕皇帝》这样一部小说,竟然会引来那么多作家及领导的不满意?他们又为什么要联名上书告到法庭?这件事在社会上为什么一时间竟然引起轩然大波?对这一切的发生,我现在明白了!无冕皇帝》只不过是作家萧立军在观察体验了中国文坛之怪现象之后,利用文学的语言小说的形式,以作家及出版界为背景,巧妙地讲诉了看似真实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又恰好与现实相吻合,才导致了一些人来对号入座,并愤愤不平地将其《无冕皇帝》的作者告上法庭。但从另一个方面讲,这种现象也许就是80年代中国人对文学的热爱和重视吧。现如今,近二十年的时间已过去,从表面上看,中国的文坛更加繁荣昌盛,新老作家们年年高产、著作等身,中国的出版业更是欣欣向荣,每天都有新书出版。然而,现在编辑们争抢名作家好稿子的现象依然存在,但方式已大有不同。现代的交通和通讯十分发达便利,大多已经用不着亲自跑到作家的家里去低三下四求稿。通个电话、发伊妹儿、发几条短信就能完成工作。再者,很多著名作家都有自己有经济人来接待,你自称“无冕皇帝”的编辑想见大作家也不是容易的事。更重要的是各个杂志、出版社抢好稿子不能看你这个编辑是否能干,要看你出钱的价位多高?税前还是税后?整个过程像做生意一样,前期事宜谈好后,才来谈小说作品的好与坏。像《无冕皇帝》廖达天那样的编辑,恐怕是不太合适当下的形式。当下文坛这锅粥可不如当年好煮喽!且看21世纪的人们,再也不会对文学有如朝圣般狂热的态度了。当下可关注关心的人和事实在是太多了,比如:股票、基金、明星、住房、工资、升职等等已占去人们的大部分精力,显然不会对一部作品的真实性问题再那样关心,更不会对作品中的人物是否高尚、是否有良和道德感等问题去争执和计较!甚至对自己的家庭、儿女、友情、爱情也都不再关心了。


 无冕皇帝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