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翻译

出版日期:2016-10-1
ISBN:9787301272006
作者:许渊冲
页数:530页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
许渊冲,1921年出于江西南昌。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大、巴黎大学。北京大学文学翻译教授。英文著作有《中诗英韵探胜》、《逝水年华》(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教授作序)。中文著作有《翻译的艺术》、《文学翻译谈》、《追忆逝水年华》。

书籍目录

目录
上编
再刨论
翻译中的实践论
以刨补失论
翻译与评论
——“超导论”
针对弱点超越论
发挥译语优势论
翻译的哲学
三美·三化·三之
文学翻译与翻译文学
文学翻译:1+1=3
诗词·翻译·文化
译诗六论
译学与《易经》
宣示义与启示义
语言文化竞赛论
文学翻译何去何从?
谈“比较翻译学”
从诗的定义看诗词的译法
——韵体译诗弊大于利吗?
谈重译
名著·名译·译风
美化之艺术
译学要敢为天下先
再创作与翻译风格
新世纪的新译论
——优势竞赛论
再谈优势竞赛论
文学翻译克隆论
下编
谈《诗经》英、法译
谈陶诗英、法译
谈《唐诗三百首》英译
谈王勃《滕王阁诗》英译
谈自居易《长恨歌》英译
谈李商隐诗的英、法译
——兼谈钱锺书的译论与诗论
谈《唐宋词三百首》英译
谈李璟词英译
谈李煜词英译
谈李清照词英译
巴尔扎克《人生的开始》汉译本比较
莫泊桑《水上》新旧译本比较
为什么重译《约翰·克里斯托夫》
著译表

作者简介

许译把“车”译成wheels(车轮),把“马”译成hoofs(马蹄),是不是“避重就轻,爱惜思力”呢?我的看法是:车轮、马蹄更重动态,施译相形之下,反倒更重静态。所以我不是“避重就轻”,反倒是避易就难,再“思”而译的。这句诗最重要的是个“无”字,“无”有两种解释:一是客观上真没有“车马喧”,一是主观上听不见“车马喧”。施译强调客观,许译强调主观。如果是前者,那么下一句“问君何能尔”的意思就是:问你怎么可能在“人境”而没有“车马喧”呢?这个“能”字指客观的可能性。如果是后者,那意思却是:问你怎能听不见“车马喧”呢?“能”字指“君”的主观能力。到底是指主观还是指客观?还要再看下一句:“心远地自偏”。如果“地自偏”指客观环境偏僻,没有“车马喧”,那和“心远”有什么关系呢?心在远方或不在远方,偏僻的地方不是一样没有“车马喧”吗?如果是指主观,那意思却是:只要你心高意远,即使是“车马喧”的“人境”,也会“自”然而然变得像“偏”僻的“地”方一样了。现在再看看施和许这句的译文:
The mind's remote, the earth'll be bare.(施译)
Secluded heart creates secluded place.(许译)
施译强调客观,说心在远方,地上自然没有“车马喧”。许译强调主观,说心静地自静。到底哪种译法更接近这四句“奇绝不可及之语”呢?
陶诗五六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全诗名句。如果说“心远地自偏”写诗人的主观思想超越了客观环境,那这两句却写诗人和“南山”共鸣,一样“悠然”,超越了主观自我,达到了忘我境界,忘了个人的祸福成败,与南山同生死,进入了人与自然合而为一的最高境界,所以这两句诗传诵千古。陶诗七八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诗人不但思想上与“南山”一致,情感上也与“飞鸟”一致,与鸟同乐,也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在我看来,所谓“真意”,是指人应静如南山,动如飞鸟,指诗人所向往的游乐于天地自然之道而忘怀人世的境界。


 文学与翻译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