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上的计算传播学

出版日期:2015-7-1
ISBN:978704043069X
作者:许小可,胡海波,张伦,王成军
页数:304页

作者简介

计算传播学是计算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计算传播学的分析基础在于人类传播行为的可计算性,而人类传播行为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为计算传播学研究提出了重要挑战。《社交网络上的计算传播学》着重分析了社交网络中影响传播行为的各种可计算因素,以网络科学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新闻学、计算广告学等为实践知识框架,《社交网络上的计算传播学》共11章。第1~5章分析了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测量工具和影响传播的可计算因素;第6~8章主要侧重于介绍社交网络中计算传播学的相关应用;第9~11章介绍与社交网络上计算传播学相关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手段。
《社交网络上的计算传播学》着力于融合多个学科的力量,系统性地为社交网络上的信息传播建立一个完整的可计算框架。《社交网络上的计算传播学》可作为研究生以及高年级本科生的社交网络分析和计算传播学教材,也可供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学者参考使用。


 社交网络上的计算传播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在今天,很多领域中定量化和可计算的成绩斐然。金融学领域的量化投资技术几乎覆盖了投资的全过程,包括量化选股、量化择时、股指期货套利、商品期货套利、统计套利、算法交易,资产配置,风险控制等。在NBA的篮球场上,每一位球员的所有行为和效果几乎都可以使用各种指标来进行量化,每一位球员的伟大都可以通过不断完善的指标体系来刻画。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对于信息如何在社交网络和社交媒体中如何传播的预测往往是无效的、困惑的,我们近期的书籍《社交网络上的计算传播学》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当第一时间拿到书的时候,我心里面既有些惶恐又有一丝兴奋,惶恐的是大家会不会认为书的写作质量不高。信息传播在网络科学里面是一个大题目,计算机、传播、统计物理和管理等诸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这一主题均有贡献,在这个方向写一本书既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对于我们四个年轻作者来说,毫无疑问勇气是有的,但是智慧却是大大的欠缺。在该书策划的前期,我们详尽列出的本书重要的知识点、特色之处以及整个谋篇布局的各个章节目录,可以说自认为做了充分准备;陈关荣、史定华和汪小帆老师也悉心给了我们建议和指导,一项项写作内容帮我们审核和敲定,因此那时候我们信心满满,自认为像我们这么“有为”的青年驾驭这本小书是游刃有余的事。虽然当时汪小帆老师苦口婆心地提醒我们,“社交网络上信息传播”这个主题内容繁杂,现在没有成熟的研究范式和理论体系,但基本上都是当耳旁风的。在写作的中后期我们痛苦的发现对本书写作的困难估计严重不足,或者说对我们自己的能力和撰写本书面临的困难估计的不足。几个人分头写的初稿汇总到我那里一看,有两个致命的问题暴露出来。一方面是几个作者之间对计算传播学的内涵和外延是有不同理解的,表面上大家统一了思想,但是心灵深处还是在各说各的。比如说,同一个概念用的名词不统一,同一个性质的刻画认为有效的统计量不统一,作者相互之间实际上是有很大分歧的。而另一方面,虽然前面有分工,但是真正写作起来大家写的内容、选择的例子又高度一致起来。社交网络上的计算传播学可以认为是定量研究社交网络上信息传播和行为传播的一门科学,这个主题是靠近年来不断涌现的大规模实证数据研究做支撑的,由于发展的时间太短,经典的、有说服力的研究就那么几个。然而实证案例少、理论内容多有违我们写作的初衷,一时间搞得我们焦头烂额。很多时候,我都对如何将本书写完整了感到很茫然。尽管写作的过程中千难万难,但是最终还是整合出了一个最终版本,这个版本能不能让读的人有收获我们就没有把握了,因此本书出版以后我们是很惶恐的。看一本书就是在和作者神交的过程,一本好书会让作者增加好多粉丝和好友,一本不怎么样的书可能不但让你交不到朋友,反而将以前的朋友也失去了。网络科学圈子里的很多朋友都说期待着看我们这本书,这里我要向他们道歉了,我们几个人现在发现确实能力有限,本书的不足之处基本上是我们能力不足造成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广大作者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来帮助我们,有些内容确实是这门新学科的发展现状导致的,我们在惶恐中等着各位读者的批评和指正。从另一角度看,这本书能在大家的帮助下出版我们自己也有几分得意。这本书的策划、作者组织、最终定稿等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是大家合力来完成的,我们四个小伙伴都在这本书的出版过程中进行了锻炼,得到了升华。作为国内该方向上的为数不多的图书,本书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测量工具和影响传播的可计算因素,第二部分是介绍社交网络中计算传播学的相关应用,最后一部分是与社交网络上计算传播学相关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技术处理手段。我们在本书中都竭尽所能将自己研究中最精华的部分贡献出来,像王成军撰写的第二章社交网络中单条信息传播的多维度测量,张伦撰写的第七章计算传播学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以及胡海波撰写的第八章行为、情绪和感受的计算传播学这几个章节都极具特色。本书的内容我们精心进行了安排,很多初稿的内容进行了舍弃,比如说第五章的信息传播模型部分最开始的时候写出来30来个模型,现在精简到不到20个。本书着力于融合多个学科的力量,系统性地为社交网络上的信息传播建立一个完整的可计算框架,因此本书适合作为研究生以及高年级本科生的社交网络分析和计算传播学教材。我们写作最开始的初衷是我们自己的学生没有这方面的教材可用,跟学生们沟通起来比较困难,希望通过自产自销的方式提升自己研究生在这方面的水平和能力。考虑到让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学术成果,我们几个作者强求每个人所写的内容一定要绝对正确或者没有缺陷,而是更强调要对本领域的最新成果都有所涉猎。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将会和它的作者、读者一起成长和完善。对我们来讲,这本书是我们的新起点。几位作者一直沉浸在复杂性科学和复杂网络的土壤上,让我们尤其理解网络科学定量化和可计算的重要和艰难。定量研究社交网络上信息传播和行为传播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交叉学科的复合性和综合性让很多人都认识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通过此书践行着我们的理想,在并不清晰的没有领路人的道路上摸索着前行,让我们在艰辛中有着沉甸甸的收获。弘扬可计算、定量化,不折不扣地在社交网络和传播学中应用这些理念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自以为是的使命。我们也希望通过本书结交更多的朋友,共筑我们的精神家园,既欢迎有知名学者、大家来作我们的领路人,也欢迎年轻学者和我们一起探讨,共同进步。我们今后和读者们交流的重要渠道是计算传播学网站(http://computational-communication.com/),我们将陆续在该网站上陆续发布本书配套的课件(10月末或11月初)和勘误。计算传播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知识的更新是非常迅速的,我们也会根据大家的意见来不断修订和补充内容,争取在2017年的时候出版本书的第二版。最后赞一下本书的封面设计,设计的很素雅也很有美感,个人觉得比网络科学工程的那些黄色封面也美观多了。祝大家阅读愉快!
  •     【注:这个前言与出版版本略有不同。在这本书完成之际,除了前面的正文内容以外,我们还有如下一些信息向读者们交代。这本书就像一幅刺绣品,正文给出了刺绣品的正面,向读者展示了计算传播学的全貌,而后记则像刺绣品的背面,虽不如正面光鲜亮丽,但却展示了制作这幅刺绣品的总体走线。对于有些喜欢刨根问底的读者来讲,这部分的内容可能更有价值。下面尝试讲一下这本书的成书过程,也希望从更高的角度审视在这个时代传播学研究中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写这本书的倡议是由许小可博士提出的,所有四位作者均对这本书有所贡献。】前言社交网络和新媒体已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些新媒体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信息交流的方式。这本书我们原先命名为《社交网络上的信息传播》,虽然信息传播这个名词被大家广泛接受,但是不同领域的人对它的内涵与外延理解差异是很大的,考虑到本书侧重于信息传播的可计算性方面的研究,就改成现在的书名。计算传播学作为一个初露锋芒的研究领域,我们希望这本书成为国内学者研究该领域的入门教科书。我们四位作者来自三个不同的专业与学科,信息科学,管理科学与传播学专业,这是一次真正的跨学科合作。我们来自不同的高等院校,这些高校分布在全国各地,能一起合作撰写书稿是因为我们都曾受教于香港城市大学祝建华教授。祝老师作为华人传播学领域的权威学者,他对我们从事新媒体和社交网络方面的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知识结构,更改变了我们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关系的看法。虽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界早已变得模糊,但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却并不像表明上看起来那么容易。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碰撞与融合不是近来才有的事情。18世纪以来牛顿的物理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它所偏爱的建立在数学分析基础之上的定量方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必备的研究方法,由此导致19世纪成为模仿物理学的时代,被誉为“社会学之父”的法国社会学家孔德明确将社会学称之为社会物理学,而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想必也曾受物理学的吸引,使经济学成为社会物理学的同义词以获得更高的地位和认可度,这就好像在法庭上法官戴假发穿法袍,其权威性会加强一样。很多年以后,当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而再度重逢,他们都在以复杂的心情看着对方。自然科学开始关注社会系统,而社会科学也已学会了自然科学所使用的各种复杂精致的分析工具。作为多年从事跨学科研究的人员,我们都已深刻体会到这种跨学科的融合。然而我们也深知,社会科学中并非所有的研究对象都可以量化,此外社会科学的研究具有某种反身性,研究结果会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比如对网络社区中用户行为的研究结果可能会对用户本身产生影响,对股票市场的研究也可能会影响股民行为。而自然科学的研究则绝少出现这种情况,地球不会因为知道了自己的自转周期从而减慢进而导致一天比一年还长。以上这些方面意味着在很大程度上社会科学的研究比自然科学要更为艰难。近五十年来社会科学开始大量使用数学模型来进行研究,最明显的现象是经济学系开始大量招收来自数学系的研究生。但是对数学模型的滥用也导致了负面结果,凯根在《三种文化》中指出,这种滥用允许研究者沉浸在种种自负的迷宫和无用的符号中,而对真实世界的种种复杂性和相互依赖视而不见。要求模型清晰性的代价,是缺失了严格忠于实际存在现象的精神。因此在这本书中,我们虽然给出了信息传播的一些数学模型,但更多的我们关注的是计算传播学的实证研究,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自诩是先哲孔多塞、圣西门和孔德的继承人。在历史上,物理学家赠送显微镜给生物学家作为礼物,而作为回报,生物学家则赠送能量守恒定律给物理学家。同样,当新媒体与社交网络兴起,以此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家包括工程技术人员不得不从社会科学关于人的思想、行为及人类社会的研究成果那里汲取营养。我们深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者必须采取一种更谦卑的姿态来审视自己,因为每个团体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强大的,但在他人的领地内却是无能为力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存在显著差异,它们之间不可能完全融合,但也不可能对立。在这里作为一个起点,同时作为我们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我们希望超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传统上的对立与不成熟的融合,以一种更动态的观点来审视不同学科间的关系。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困难。在资料搜集过程中我们不能采用纵向搜索而只能采用横向搜索的策略,因为信息传播的文献浩如烟海,各个学科均有所涉及。这些文献来自于社会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管理学和心理学,在阅读这些文献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陌生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即使同一术语在不同学科中的含义也存在很大区别,比如Attachment在网络科学中我们马上想到了偏好连接,而在心理学中则译为依恋,如婴儿与照看者之间的关系;对于Attribution我们想到了网络属性,而在心理学中则意为归因(理论)。不同学科的研究假定和研究方法也存在显著差异,对于这些困难,没有跨学科的合作几乎是不可能克服的。虽然写作初期,我们每位作者都有明确的分工,确保每人负责互不重叠的几个主题,但当完稿之后发现仍然存在文稿重叠现象,这是因为计算传播学的每个分支都有很强的外延性,跟其他分支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读者看到的终稿中这种重叠已经被修正,每一章都自成一体,各章之间虽然有联系但即使随机挑选一章阅读也应该不太会有理解上的障碍。计算传播学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一本书也不用每一页都仔仔细细读完,每位读者关注的主题不一样,因此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可以直接跳过前面章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阅读。我们在这本书上付出了大量的热情和努力,这种努力远远超过我们撰写所谓的SCI/SSCI研究论文所付出的精力。即便如此,作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领域,很多的研究分支都尚不成熟,参考文献所拼凑出的领域图景仍支离破碎,对任何一位读过该书的读者来讲,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方面是作者们才学疏浅,另一方面也是该领域目前的真实写照。因此我们希望这本书能抛砖引玉,引领更多的青年学者进入到这个正在成长中的充满挑战性的领域中。十年前,当我们这些作者们尚且刚迈入科学研究大门,有幸读了沃尔德罗普的《复杂》,考夫曼的《科学新领域的探索》,巴克的《大自然如何工作》等一些学术大师的作品,由此对复杂系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是它们,这些深入浅出的科普书籍引领我们进入了复杂性科学的领域,并一步步引导我们走进网络科学的宏大领域。如今,为科学研究的痴迷令我们早生华发,我们满怀憧憬的希望这本书也能发挥这样的作用,至少能抛砖引玉,带动这一领域涌现出更多、更好的学术作品。【书就像是作者的孩子】,我们为孕育这个孩子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然也不能在孩子出生之后就弃之不顾,我们非常关心她的成长,如同每位父母关心孩子的成长。我们非常希望收到读者的反馈,作为作者我们也会适时更新书的内容,提供新的版本,及时的为读者提供该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会开发跟本书配套的网站,不仅会提供每一章的讲义和课件,也会提供其他相关的补充材料。作为一个正在成长中的领域,随着我们研究的深入,在以后我们可能也会出版后续跟计算传播学相关的图书,从而希望构建出从理论到应用直至实践的完整体系。最后,我们也希望通过本书结交更多的朋友,共筑我们的精神家园。“人以群分”既是社交网络重要的基础理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一种准确描述。除了本书以外,王成军博士苦心经营的计算传播学网站(http://computational-communication.com/)是我们今后这读者们交流的重要渠道。计算传播网致力于寻找传播学可计算化的基因、学习和传播可计算化思维/方法(电子化数据收集能力、编程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网络分析、文本挖掘)、了解和训练计算传播学的社会化应用方法(数据新闻、计算广告、可视化等)。许小可, 胡海波, 张伦, 王成军2015年5月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挺伤感的,我确实不能搞学术了,别人都在很认真地搞量化研究,我只能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     这个领域有点太新了,很多既有的理论实践都还不完美~~
  •     社交网络挖掘研究技术文献汇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