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影子有多长

出版日期:2016-6
ISBN:978754957684X
作者:杨念群
页数:264页

内容概要

杨念群,历史学者,1964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致力于中国思想文化史和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之比较研究》《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等。

书籍目录

自序
【上 辑】
阶级、流品与品度
关于“死节”的闲话
清流与浊流
南人与北人
野蛮人的生态观
“士绅”的溃灭
“叶”的隐喻
东林余孽与读书人的抱团政治
“创伤记忆”唤醒辛亥浪潮
“伟业论”还是“阴谋论”?
上海亭子间文人之病
“革命”与“反革命”
人性光谱的灰色地带
“呆子治国论”错在哪儿?
科举考试果真一无是处吗?
“桃色”怎样入史?
动情的历史学
【下 辑】
皇帝的影子有多长?
“杀千刀”的故事
细节决定历史成败?
中西艺术的差异何在?
读史凭什么看洋人脸色?
国民性是如何炼成的?
中国人为什么总是好为人师?
知识分子大不同
当年日本何以不能征服中国?
谁的东亚
中国人怕出海吗?
“中华民族”是个啥?
附 录
反常识的历史叙事

作者简介

时人常居于“安全”但“错误”的历史常识中无暇自省,直线“进化论”的无处不在,“五四”启蒙的阴影,绝然二分之对立以及政治化帽子的动辄一扣,种种褊狭已成窠臼。作者将此复原至历史空间中,重审检视,提请文质之辩,再议流品度人,探访那些已成历史尘埃之计,以传统之术助世人洞察现下。于此,不妨视作历史学人的又一关怀,不妨移作历史研究的另一镜鉴。
这本小书,大体讲的都是一些“反常识的历史观”。“反”是对应的意思,不是造反有理的反。食古不化和食洋不化,都会造成程序紊乱,因为后者更强势霸道,矫枉过度易给人遗老遗少之感。其实新旧常识本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也无法简单置换或评判出优劣,治史者重经验的记录和诠释,供知我者鉴之,如此足矣。


 皇帝的影子有多长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本书实际是对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史研究方法的反思和破除。 杨先生提出了"反常识的历史叙事",就是要打打破历史教科书中的僵化观点,如历史分为原始社会,奴隶,封建社会,人类社会的达尔文进化主义,阶级斗争来解释历史变化等。反常识就是反对这些从中学起各个媒介灌输给我们的观念。而应从研究中国史实入手,结合传统,建立中国自己的历史观。 尽管作者未提,这个命题的提出实际对应着中国目前的大势。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已一跃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大国的自信逐渐增强,看待近代历史的眼光也日益平和客观,不愿再困于西方中心主义,想要建立有中国自己特色的文化观和历史观。 读完此书对颠覆我们的教科书史观大有裨益。这些僵化的常识观点真象皇帝的身影投在脑中挥之不去。 全书由多篇随笔组成,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地贯穿其间,文末附录的讲演稿对全书提纲挈领的总结。 随笔集有史学底蕴,但文笔平平。不同篇章行文风格不同,似乎是多年随笔结集,时间不同,风格也不同。个别篇章文字轻佻,类似吐槽,略有网络史家的语言风格。创建于 2016-12-02作者保留权利
  •     在国外,优秀的学者往往会在公众媒体写ESSAY,这是有传统、也有大量优秀范本的。相比之下,中国国内的学者,愿意写随笔、也能够写随笔的少之又少。能否把艰涩、精深的专业学术语言转变为一般读书人都能理解、阅读的表述,需要的不只是语言的能力和表达的智慧,更需要的是真正把学术道理运用于生活和当下的实际能力。杨老师的这一本文集,值得一读。

精彩短评 (总计41条)

  •     倒是挺有意思,既有内涵又写得浅显是其优点。但是这历史随笔也确实随性了些,没什么逻辑结构,让人不容易摸清每一篇主要想表达些什么。
  •     可能是我印象中第一本愤而不读的书吧,前半部分已经用网络用语明显表达圈钱之意,毫无出彩之处。后半部分竟有这种定力和自信去评论同侪乃至前辈做学问的是是非非,看到以下这句彻底作呕:“黄仁宇写了《万历十五年》,畅销的一塌糊涂,据说近些年仍然和钱穆一起充当着三联书店的衣食父母。”啊!新年小愿,希望每个学史的人都不至于变成杨念群!
  •     試讀了一部分,學術底蘊顯而易見。不過,那個……楊老師,您不太適合隨筆。
  •     不太能明白他每篇文章的行文逻辑,感觉就是一直说一直说。看不到结论或者中心,当然,也可能是看得太快了。
  •     人大清史所教授,比村妇专业多了,扯的一手好王八蛋,
  •     看杨老师四处吐槽【虽然比上本好,但流行语还是生硬了些
  •     能看出来作者很有才,他笔下的历史画面也非常动人,但是有些观点读起来让人很不愉快
  •     随笔
  •     历史随笔,写的既不专著,也不随性,看得出学术底蕴挺足,但是随笔的趣味性太少。
  •     随笔,不如罗《道大无外》
  •     读完不大待见作者杨念群,是我太西化了么?还是他刻薄得不入流?
  •     有的文章写得很好,有的文章完全没结构。还是那股精英意识的花哨笔风。
  •     个别篇章有为证明结论 生编硬套之嫌
  •     杨老师这本随笔确实是有些散的,但其中有些观点却值得学习,全书读起来也很舒适。
  •     历史本是应该被质疑的,反常的是,大家总会相信教科书上的内容,接着,就被书上的支配着思想和行动……失去了探究的能力……
  •     能感觉得到学问和底蕴,不过写法一般,经常散着散着就不知道要说什么了。全书看下来印象最深的是附录:反常识的历史叙事--重审中国史研究的若干命题。
  •     唉,書名起得特別好。但楊老師的隨筆總還是覺得哪裡不對。
  •     流行语不断,吐槽处太多。杨师的随笔仿佛自带老北京的调侃味道,读来让人莞尔,但偶尔也会让人尴尬。科举与宗族两处本可以好好论述,但明显看得出杨师田野功夫不足,对基层组织结构和功能的论述缺乏论据,只是浮光掠影,点到为止。倒是关于晚明士大夫的段子依然精彩如初。
  •     严先生说要“小题大作”…杨老师您真不适合写随笔还是写写专著吧…
  •     当做历史的随笔看看还是可以~ 深入浅出~
  •     第一次接触近代史的很多细微侧面,情绪,表述,日常生活,其实很多小文章写的很有意思。这书能过审也是上面管得松了。
  •     作为历史随笔随笔趣味性不高,切入点、用词都专业了一些,底蕴不用多说,但是又都浅尝即止。所以,不够有趣,也不深入,挺尴尬的……
  •     针对毛倒是说了几句公道话,为农村抹上了一抹玫瑰色,剥夺了知识分子对农村农民的启蒙权。对于隆庆开关所知不多,道德代替法律的立场批评黄仁宇未必确切
  •     感觉一般般,个别篇章还行。。
  •     三天假期看完,留在了家里,消遣读物。多数写的还是挺有趣的,但有几篇轻佻了些。读学者的这类报章专栏,有时候反而能发现作者最明显最直接的意图,而在学术写作里,这些可能被作者有意无意隐藏起来了。所以,这算是这类文字最有价值的地方了。此外,就文史类专栏来说,不是谁都能驾驭的巧妙的,比如张鸣、史杰鹏等末流的最好就不要读了。
  •     “品味”无所谓好与坏,因为对一些人是“好”的,对另外一些人却是“坏”的,最关键的本质是,它总是一种“品味”。
  •     有几篇还是很有趣
  •     看到豆瓣的评论我的感觉是,常识其实不容易!
  •     kindle包月
  •     挺好看的。
  •     一般
  •     kindle unlimited
  •     过于轻佻。
  •     杨老师专业以外的知识水平,真的比较低
  •     挺有料,基于世俗的历史随笔,至少我这个门外汉看得懂!对丰富点历史知识还是挺不错的。
  •     感觉本书似非一气完成,只是将反常识这个主题相关的文章结集出版而已,总的来说语言生动,文字畅快,读起来娓娓有新意。历史是个小姑娘,随人打扮,反常识意在把最主流的浓妆卸掉,换做淡抹。立意是好,就怕一番考究换上了另一种浓妆,反失了作者的好意。
  •     下笔太轻佻
  •     反常识的历史观在于打破固有的历史观念,从人性复杂的角度重新审视历史
  •     皇帝的影子有多长?大清国怎么还没亡。 没什么意思,适合40-50代。
  •     掉书袋啊,故作姿态
  •     八字相配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