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修订版)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9
ISBN:9787301228739
作者:翟学伟
页数:340页

内容概要

翟学伟,年生于南京,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法学硕士,南京大学历史系史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独立思考如何建构中国人与中国社会方面的概念、理论及方法论,在社会与行为科学的本土研究方面颇具影响力。代表作有《中国人的关系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中国人的脸面观——形式主义的心理动因与社会表征》(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等,现为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我国社会信用制度研究”的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书籍目录

第二版自序/1
自序/1
一、 研究视角与方法篇
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研究的反省、批判及出路/
儒家的社会建构
——中国社会研究的视角与方法论的探讨/
心理学本土化之我见
——从本土概念向本土研究方法的转化/
事实再现的文学路径
——建构社会与行为科学中的人文方法/
二、 关系模式研究篇
中国人际关系模式/
中国人关系网络中的结构平衡模式/
社会流动与关系信任
——也论关系强度与求职策略/
三、 脸面与人情研究篇
中国人脸面观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在中国官僚作风及其技术的背后
——偏正结构与脸面运作/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
——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
四、 社会运作理论篇
“土政策”的功能分析
——中国地方与组织领导的权力游戏/
中国人在社会行为取向上的抉择
——中国人社会行为变量的考察/
个人地位
——中国日常社会学理论的建立/
社会系统、关系运作与权威结构
——在北京大学的讲演/
索引/

作者简介

作者从社会学的视角,对中国社会的人情、面子与权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做了探讨和分析。作者指出中国社会的运作最主要的核心概念就是"关系",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人情、面子与权力运作等。关系,不单是研究中国社会问题的工具,乃是所有普通中国人自己明白的生活手段;同样,关系也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趋之如骛的生活方式。在这片土地上,每个人都常识般地知道:关系是可以取代制度的;那些压根儿就不知道或不懂社会学的人都能意识到:他的生活面临着严重的问题,他需要建立起他的人脉。作者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做了修订,尤其对"事实再现的文学路径"、"在中国官僚作风与技术的背后"及"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等几篇论文做了较大的改动;去掉了原书的最后一篇,"土政策的功能分析"以及于2010年春季在北大一篇讲演记录《社会系统、关系运作与权力结构》,则因为它基本上可以反映作者这几年的研究取向和思考理路。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修订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翟老师为人严谨,治学讲究,文风犀利,可读性与深度俱佳!修订版加了翟老师在北大的讲座,更加生动,近几年读过少有的有趣味的学术专著!ps.写了这么多竟然还显示字数少啊!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够了吧……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读了一百多本书,迄今为止第一本让我震撼的书
  •     翟先生废话太多了,看到中间我几乎快一目十行了,脑子里生出:“啊,这就是那种没有灵气的学者的样子罢,叫人惋惜”,直到看到最后一篇,才看出先生确实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值得深思。 这本书除了需要结合翟先生说的那几本经典之作来看,我觉得更需要的乃是秦晖的《传统十论》,其法家的大共同体对国家架构的演化推动,宏大叙事,与翟先生的微观-宏观-连续统社会学或可互相参照,多有启发。
  •     第一篇,关于本土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体系,很是中肯。后续展开则对我帮助不大,快翻过去。
  •     脸是一个体为了迎合某一社会圈认同的形象,经过印象整饬后所表现的心里与行为,面子是这种已形成的心理及其行为在社会圈人的心目中所产生的序列地位。 作者的概念探讨和理论研究很平实很有诚意,对中国人的社会交往行为这样的问题的学术研究,作者很好地避免了价值判断。读一遍很有趣,联系起生活中的实例经历,读两遍更是发人沉思。
  •     有创新有诚意的本土研究,就是论文集的形式有点不好理清不同篇章的关系。“在中国社会,人情和面子同权力的勾连是有差异的。人情是在报和欠的过程中获得的权力,是交换的结果(比如送礼),具有封闭性的特点,而面子是在关系的关联中获得的权力,可以是无交换发生的结果(比如沾亲带故)。但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之处是,无论它们如何运作,其效果都是为了建立与他人的特殊关系(有私交和交情),并将社会生活的意义寄托于此。就这一点而言,我们可以笼统地认为,中国人在情理社会中借助人情和面子的运作,放弃的是规则、理性和制度,得到的却是不可估量的社会资源、非制度性的社会支持和庇护及以势压人的日常权威。”
  •     比起令人震撼又心悦诚服的种种观点,更可贵的是翟老师对社会科学在中国研究思路与发展方向的思考。作为一本书来说结构并不太合理,然瑕不掩瑜,每篇文章读来都令人受益匪浅。
  •     比较学术 不是我想像的那种娓娓道来的故事
  •     水准有点参差的论文集,讨论脸面观、关系信任和行为取向的那几篇满有启发性的,另一些就是老生常谈或自我重复了。以及看完之后再次觉得在几十年前就用短短几页文字讲清差序格局理论的费孝通老先生真是神人= =
  •     翟老师为人严谨,治学讲究,文风犀利,可读性与深度俱佳!
  •     一开始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以为是简单的讲述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当我慢慢地看下去的时候,见见地发现这本书不是那么简单的讲述,而是从方法论和分析的角度等各方面对中国社会的种种现象进行分析。例如这本书里讲到的中国人际关系网络结构中的平衡模式,阐述了在中国社会交往2人以上的交往中的平衡性,而如何把握这个平衡性,恰恰是根据每个人的地位,财富,年龄等各方面去把握的,而这种东西并没有一个可以理性解答的过程,只能靠自己在这种文化中去把握。书的最后一章是在北京大学的演讲,可以说是对本书的解答。这本书里面的每一章都非常值得读,能让你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中国社会中的各种文化,而且每一章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原型。
  •     这部书其实很难分类,在我看来面子问题与其说是社会学问题,不如说是人类学问题,比如夸富宴去解释面子问题,要远远比人情网络要更贴切。翟学伟是有突破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想法,从本土经验出发重构中国社会学。但问题在于,我们应该知道中国当下的现象只是转型期短暂的过渡,很多问题其实是新旧秩序脱轨造成的,如果将其解释为一种人情理论,那么理论如何突破经验的束缚呢?在这个意义上,他的目的一开始就设定错误了。或者这只是我的一个想法而已。
  •     社会学的本土性研究,有不少特色化的概念解读。但是各篇论文之间有一部分重叠,衔接做的不是很好,全书结构有些混乱。
  •     那天啡客站老板说:“都是因为你有面子啊,才把场地给他们用的。” 一身鸡皮疙瘩。每个熟悉的词汇都像被翻了一个身,听着新奇且刺耳起来。
  •     赞!!!!!很多疑问都在这其中解答。只要还需要和体制内的人打交道,这就是一本必读的书
  •     深刻
  •     文章写得很好。但是我还是对论文集这种东西有些反感,虽然有不少衔接的篇章,但仍然像是在散打。略显浮躁。
  •     记得2008年左右政治学学者基恩来,他已经知道了“guanxi”和"mianzi",说明这个议题已经得到国际学界的关注。新版的增补很有必要。私下认为,有关中国的部分都有道理,可是关于西方的部分,有些判断过于绝对。现在要研究的恐怕不是中西之间的差别,而是一个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形态的改变对于原有心态的冲击。
  •     以非常出色的理论归纳能力和从容平实的讲述笔法,建构起一整套关于人情、面子和关系等典型中国概念的社会学理论,无论是其打造中国社会学学术主体性的明确意识,还是其对于上述中国概念的生动分析与阐释,都让人印象深刻,获益匪浅。
  •     农耕社会土地不能移人口不流动导致人际关系追求长期稳定为人处世加重情的成分。宗法制令人看重血缘关系无法理解社会对立面的个人是什么样子。它们之间只能是依存关系。儒家立足点不是理是情,认为只有得了理还做了让步才合乎人情。算账不通人情。人情应算不清、欠不完才能持久的继续下去。儒家的礼令人情不再是真实情义,成了象征表示,即做戏。感恩戴德礼尚往来,总是同“欠”相联系。恩情中的欠最有中国特点,如果这个欠能计算清楚,就回到理上,容易了清利害关系。亲密的团结性倚赖于各分子间相互拖欠着未了的人情。认为用儒家伦理可以控制人的行为是理想化,儒家倡导的服从权威,实际操作中是有条件的。建立在家庭模式上的儒家体系只想体现个体和集体的相互依赖性。但家庭财产不实施均分,集体主义倾向就会消失。群体未必分裂解体但会阳奉阴违的内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