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十讲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509743423
作者:[法]米歇尔•于松(Michel Husson)
页数:229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社会保障成了首要的瞄准对象。长期以来,资方正是以风险的名义在拿社会保障开刀。十几年前,弗朗索瓦·埃瓦尔德(Frangois Ewald)和德尼·凯斯勒对此曾大加赞赏:“在道德、认识论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风险变成了一种为价值定价的方式。”当时的法国企业联盟主席把法国社会分成了“风险喜欢派”和“风险厌恶派”,并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大加诋毁:“当人们无法以利润和剥削的名义与公司对抗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使用风险、健康保护和环境。”凯斯勒很自然地把这种不信任扩展到了“失业的风险上——今后人们再也不能认为失业与个人行为无关”。法国企业联盟现任主席劳伦斯·帕里索(Laurence Parisot)直接沿袭了这一传统,这一点从以下文章中可以得到证实:《生命、健康和爱情都是不稳定的。为什么工作要脱离这一法则?》(2005年8月),《不稳定是人类境况的法则》(2005年9月),《我在想是不是不应该同意把取消法定工作时间的问题摆到台面上来》(2007年11月)。 这一新的理论化是对传统的一个突破:传统上,人们一直把风险当成是企业家的特权,也是企业家获取利润的依据。主流理论的一些变种——在现实中,主流理论在这个核心问题上是不成体系的——明确地把利润当成是对风险的回报。工人参加工作,之后领取工资:企业主从事经营,并承担相应的风险,而这一痛苦理应得到利润作为回报。法国资方似乎想要推卸这一责任。它与世界银行几年前所推出的~个概念是一脉相承的。1996年成立的世界银行社会保障局根据社会风险管理的概念构建成一个学说,其中的主线成了2001年发表的一份名为《从安全网到跳板》(From Safety Net to Springboard)的报告的主题。人们在其中看到了一种新奇的贫困人类学:“由于害怕陷入贫困。担心无法生存,因此穷人们并不想承担风险,在参与那些高风险、高收益的活动时他们会显得犹豫不决。于是,他们不仅未能抓住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机遇,而全球化给他们造成的风险反而进一步增加了。由于他们不能承担风险,不能从事那些更有利可图的经营活动,因此他们乃至他们的后代都可能很难摆脱贫困。因此,提高他们的风险管理是持续减少贫困的一个强力的手段。”这份报告还认为,福利国家并不是解决之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福利国家如果加大在抗风险方面的保护力度,那么这个国家的创业精神就会削弱。”

内容概要

米歇尔﹒于松(Michel Husson),法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经济学家,反全球化组织“征收金融税以援助公民协会”(ATTAC)成员。其著作包括《打碎福利国家的人》(Les Casseurs de l’Etat social)以及《纯资本主义》(Un pur capitalisme)等。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言 从欧洲看中国
引 言
第一讲 资本主义所指为何物?
定义考证
资本主义的起源
社会关系的变化
技术的作用
资本主义精神?
资本主义的种类
意识形态的背景
第二讲 利润从何而来?
什么是剩余?
有关利润的理论
主流经济“科学”的不幸
第三讲 为什么富人越来越富?
财富的巨大积累
不平等进一步加深
世界层面的不平等
减贫进程缓慢且不均衡
“平等,就是健康”
第四讲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二冲程发动机:利润与销售市场
社会需求与赢利能力:差距很大
迈向体制性危机?
大逆转
打造消费者
市场对民主
社会民主的妙处
社会主义或需求逻辑
第五讲 什么东西不是商品?
劳动的商品化
知识-商品
商品化的理论挑战
生命-商品与胡乱计算
公共物品
另一种经济核算
第六讲 资本主义能变成“ 绿色”吗?
排气工厂
环境税能做些什么?
绿色资本主义的局限
有限的增长
绿色资本主义是一种矛盾修辞
第七讲 全球化向何处去?
交叉重叠日益加深
中美轴心
新的世界图谱
第八讲 自由主义欧洲有何作用?
公共服务的私有化
各种社会保障体系相互竞争
遭切割的经济模型
危机的影响
第九讲 什么样的危机?
周期性危机
调节性危机
资本主义的阶段
福利国家的轨迹
通货膨胀
体制性危机
第十讲 为何终将失败?
金融掌权
金融化的根源
典型事实之一:工资份额的降低和利润率的提高
典型事实之二:利润与投资之间的“剪刀差”
典型事实之三:红利的增长
当前危机的结构
危机的阶段
四大矛盾
结 论
译后记 让世界懂中国

编辑推荐

《资本主义十讲(插图版)》作者法国思想家和经济学家米歇尔·于松用10个简明的、教学式的章节和漫画家沙尔特的70多幅插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条分缕析地讲述了资本主义的缘起、兴衰和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确立与当前的危机等内容,使人民更好地认清这一经济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那些左右着我们的生活、使之变得难以为继的结构性矛盾。

作者简介

《资本主义十讲(插图版)》由米歇尔·于松著。资本主义危机如今已经大自于天下。但这一经济制度究竟是什么?它是一直都存在的n—57它是如何运行的?法国思想家和经济学家米歇尔一于松用1O个简明的、教学式的章节和漫画家沙尔博的70多幅插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条分缕析地讲述资本主义的缘起、兴盛与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确立与当前的危机等内容,使人们更好地认清这一经济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那些左右着我们的生活、使之变得难以为继的结构性矛盾。《资本主义十讲(插图版)》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读本,尽管其中有许多理论问题,但作者讲得并不死板,而且以当前大家关注的问题为切入点,以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的形式为中国读者了解经济社会层面的资本主义,尤其是西方社会眼里的资本主义提供了一份难得的阅读资料。


 资本主义十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资本主义十讲》由米歇尔•于松著,本书以目前的资本主义危机为现实背景,旨在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性分析,揭示资本主义的结构性矛盾。全书内容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前两讲是全书批判性分析的基础,第一讲《资本主义所指为何物?》重点介绍了资本主义的相关概念、历史缘起和各种存在形态。第二讲《利润从何而来?》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利润定义,批评了当代的主流经济学理论。第二部分的第三到五讲,分别从社会公平、经济民主和“商品”定义的边界三方面讨论了资本主义的种种局限;而第六到十讲则联系现实,深入剖析了一些目前的全球热点问题,包括气候变化、全球化、欧洲旧大陆的困扰以及全球经济危机。通过对这些热点进行制度层面上的分析,作者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驳,并断言它将陷入困境。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不可否认资本主义曾经引发生生产力的巨大增长,这也正是资本主义能保持活力的原因。资本主义想要存在一定要依靠经济增长,这才是转型的力量。曾经在能源充足几乎免费的情况下,资本主义曾经取得巨大成绩,推动人类的进步。而如今,面对社会的进步和资源的日益稀缺,资本主义的活力正在枯竭,一方面资本主义利润逻辑指导下的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不断增大;另一方面,面临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不断提高的生态需求也大大限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对于把资本主义奉为圭臬,把它当成一种制度加以质疑显得更加有意义。现如今,资本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人们幸福生活的一个障碍,我们有必要探索更符合目前人类发展水平的社会制度。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经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即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社会主义。作为分配资源的有效工具,市场依然要予以保留,但社会的优先目标要以使用价值的最大化为原则,通过民主磋商的方式来确定,兼顾公平和效率。从目前来看,中国的探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中国式成功的背后依然有许多问题:经济增长对出口过分依赖、内需不足、民主制度不完善和产权保护力度不足等等。社会不平等、人口老龄化和能源方面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在中国模式的发展道路上,还有更多的未知等待我们探索。
  •     米歇尔﹒于松(Michel Husson),法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经济学家,反全球化组织“征收金融税以援助公民协会”(ATTAC)成员。其著作包括《打碎福利国家的人》和《纯资本主义》等。于松对2007年的次贷危机、2008年在世界范围内全面爆发的经济危机、2009年的二次经济危机乃至世界范围的社会信用危机等前沿性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引起了中外学界的普遍关注。 他认为这些系列危机不仅是金融体系的危机,且是整个资本主义系统的危机。于松坚持认为这些并不是一个“新的经济周期”的产物,而是近30年来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持续追求过高剩余价值率的结果:一方面,资本主义体系不断地制造出各种不同的欲望;另一方面,这个体系又没有能力、并且拒绝以理性的方式满足这些欲望——该观点依然在学界引起广泛的争议。于松基于货币主义的深厚理论基础,果断地声称:“本书主要思路是——资本主义已经进入一个‘收益递减’的时代。尽管可能因此而被扣上‘为恶人辩解’的帽子,但我们仍要重申这样一事实:资本主义曾大大地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这一点也是资本主义得以保持活力的主要原因。然而,正是在社会斗争的压力下,生产率提高所带来的收益才得以被分享、才得以转化成为人类的进步。今天,这种再分配越来越受到日益增大的不平等关系的制约:劳动的地位在下降,资本的地位在上升。然而,从更深的层次看,当代资本主义已越来越无力把满足人类的需求纳入到自己的逻辑当中。相反,它所采用的方法是将世界商品化,而某些基本需求在这一过程势必会被排除在外:如果盈利率太低,就干脆不要生产或投资。最后,那些唯一符合资本主义逻辑的商品化解决方法显然不足以应对气候变暖这样的大威胁。基于上述原因,当代资本主义的合法性正在丧失。与人类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相比,资本主义的效率原则今天看来已经过于狭隘,甚至是不合理的。”于松认为: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一种社会化的进程,资本主义无法无限量地吸收社会化,因此发生了新自由主义这一转折,中断了社会化,这可以解释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中叶出现危机,然新自由主义政策旨在缩小社会化的范围,与此同时,社会化也在进行抗争,社会变革的战略必须依靠这种抗争,寻找其它基础,以广泛的社会民主形式重新开始社会化进程。
  •     【总编辑荐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北京晨报 2013-4-25 我推荐法国经济学家、思想家米歇尔·于松的《资本主义十讲》。对于资本主义,我们过去多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进行理解,把它看成是社会主义的对立面,这固然不错,但视野相对狭窄。米歇尔·于松通过对资本主义历史的钩沉,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概念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从而更好地还原了它的本来面目。事实上,在相当一个时期,西方社会不太愿意使用“资本主义”这个词,不得不提时,就用“分权经济”来替代,“二战”后,“资本主义”才越来越多地在媒体上出现,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逐渐成了热词,以后它的定义变得越来越宽泛,在任何一个经济体中,只要存在相应的形式,就可以称为“资本主义”。从这个意义上看,它与现代人的生活已密不可分,融入到各个层面中。米歇尔·于松的观点倾向于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属于非主流,他这本书的优点是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他用10个简明的、教学式的章节条分缕析地讲述了资本主义的缘起、兴衰和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确立与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等内容。值得称道的是,书中使用了漫画家沙尔博的70多幅插图,把高深的理论阐述变得轻松而直观,本书虽然也可以归入学术书籍,却不像读《资本论》、《国富论》等著作那么复杂、深奥。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国外现代马克思主义作品,但让人有些失望,不知道这个失望是来自作者还是来自马克思主义。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仍然沿用阶级分析方法显然已经不够了。就像作者在书中给出的背景数据:如果把世界看作100个人组成的村庄,81人在发展中国家,61人在亚洲,75个是非白人,48个人每日支出在2美元之下,48个人享受不到基本卫生设施,50个人是城市居民,25个人没有住房或条件很差,17个人年龄不到17岁,16个人喝不上自来水,16个人是文盲,14个人营养不良,8个人能在家里上网,1个人是艾滋病感染者,1个人拥有高等学历。这些标识几乎都不是直接对“阶级”的表达。
  •     资本主义到底是什么,恐怕很多人都很迷惑,推荐大家阅读《资本主义十讲》,从中能够得到更多的启发,值得收藏。
  •     学术书能做到配上精致的插图,这是这本书最大的优点,读起来舒服。作者的名气够大,书写的虽有些地方(前半部分)理论色彩相对较重,但总体上是一部可以轻松阅读的经典。收藏起来也很不错,封面和扉页的设计使人愉快。版式上略微欠缺,但瑕不掩瑜。强烈推荐一下。
  •     作为一本译著,保留了原书中法国著名漫画家的漫画作品,图文并茂地展开对资本主义若干基本问题的论述与介绍,深入浅出、易于理解、装帧精良。
  •     这本书以一个欧洲人的眼光分析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衰落,并预言了其走向衰落的结局。但是它也分析了,资本主义不会像秋天熟透的果实那样自己掉下来。这本书还分析了中国未来的发展:经济必须实现内需驱动,否则以往的成功也难以持续。
  •     就这几幅漫画也有脸叫插图本
  •     法国米歇尔•于松著的《资本主义十讲》前五讲是纯理论的分析,后五讲则侧重于对当今的一些热点现象以及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进行剖析。作者通过对资本主义历史的钩沉,解释了资本主义这个概念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确立以及发生的危机等一系列内容,比较客观地呈现出资本主义的经济面貌。这让一向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认识资本主义的我也对资本主义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     看了一半书丢了,= 。=///
  •     不太看得懂
  •     可能我骨子里对社会主义还是抱有很大的希望吧,感觉这本书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很合我的胃口。
  •     西马作品,无味;左派,令人厌恶的味道!!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