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西藏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2
ISBN:9787510826108
作者:顾野生
页数:272页

内容概要

顾野生,作家、编剧。嗜书如命,只身漂泊,寓居拉萨。娶文字为妻,著书以自娱。酒瘾成性,常常众人皆醉我独醒。醉酒而歌,抱吉他觅知音。一个嫁给西藏的女子,用一纸青春,文字结巢,枕佛音入眠。已出版文字作品《朝圣》,电视剧剧本《琼结•达娃卓玛》,电影剧本《爱比天高》。

书籍目录

第一卷 藏地文化
破译一双藏靴里的文化符号 002
门巴族与黄酒 009
看不见的老茶馆 015
吉祥天母节,看不见的鹊桥仙 025
燃灯节,一只失落的尿囊灯 032
看不见的天葬 042
看不见的玛吉阿米 052
八廓街:消失的时间 056
素颜修行:记西行阿里转山 074
山南朝佛:看不见的神灵 082
青朴寺:看不见的修行 098
日喀则:看不见的城市 104
拉加里王宫:欲望的宫殿 120
牧民的帐篷:流浪的开始或结束 125
第二卷 支教生涯
看不见的墨脱 130
隐秘的桃花源 143
关于一个梦想,和荒蛮岁月 149
割谷子 154
卖菜的小女孩 160
背崩通路 166
教门巴族的孩子粤语民歌 170
第三卷 藏漂手记
悼鬼子:以飘零为归宿 178
嵇翔,永远在路上热泪盈眶 181
三万枚西藏古钱币和“喜舍” 188
胡国平,茶汤里的微观世界 192
则介:穿梭在古老与现实之间 198
看不见的藏漂 203
第四卷 诗歌与微博
那曲• 羌塘草原组诗 218
月亮的归属 224
左右不定 226
三两诗歌 227
嫁给西藏 229
我是否还能相信 230
过早的衰老 231
将帅相逢 232
微博摘录 233

作者简介

这本书写的是西藏,但它既不是旅行随笔,也不是旅游攻略,而是寓居西藏的女子所著的文化笔记。
关于西藏,多数人都知道布达拉宫,却鲜少有人知道西藏的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关于信仰,多数人都听说过转神山、神湖,却不曾见识磕长头的虔诚,不曾体验修行的艰辛;关于誓愿,多数人都向往去西藏观赏风景,期望净化心灵,却鲜少有人选择留下来,“嫁”给这一方圣土。然而作者喜欢过这样一种生活:在纯蓝色的天空下沐浴阳光,品淳朴的门巴族酿制的黄酒,与藏族同胞一起过吉祥天母节、燃灯节……即使离开家乡,漂泊在路上,但灵魂有了寄托,便不会感到颠沛流离,因为,吾心安处即是家!


 嫁给西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这不过只是一本作者以自己的视角写就的《藏地文化印象》的作品集,其中收录的多是自己的随笔,也有少量的诗歌和微博段子。如果你看了这本书的序言,你会感觉文字之美,非读不可;看了这书的内容,会感觉大失所望,有些上当;看完整本书,就会感觉作者干嘛还要费劲巴拉的码字,直接和那个摄影合作出本摄影集不是更强……的确,感觉那篇序言简直就是全书的精华之所在,有感情,有文笔,虽然内容因为过于富有宗教性而为我不喜,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写的是真好。书里的图片,除了那些人物照,风物选取视角独特,拍摄的非常令人惊艳,比起这书里的内容实在是强上太多了。尤其是目录之前的那幅跨页的从高处拍摄的拉萨远景,日光之城的日升日落,给照片里那些传统的建筑物宛如披上了层金色的薄纱,图画般的美丽,简直是动画电影中的3D城市般的宏伟壮丽真正打动我的也正是此书的封面图。事实上,如果不是这张封面图,我不会在看了目录后,还想要这书的实体书。那画面有一种动感之美,强烈的色彩冲击。蓝天白云,远处的雪山,脚下苍凉的大地,湛蓝的水面,静伫在羌塘草原海子的岸边,卷裹着一袭红纱。婷婷的姿态让人联想到了一千零一夜里的阿拉伯女郎,但头巾披裹的方式又更似新疆的维族少女。只是这么美的书,可惜了这个内容了,总感觉作者写的有些神叨叨。过于唯心主义了,甚至可以说是过分矫情了。当然,作者自认为是在写出自己的心灵,也许只是写的过于主观了,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东西,就是让人感觉是在那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天真无邪”!感觉作者不是单一信仰者,跟大多数的中国人一样,家里一日三炷香的敬奉着祖先之灵,挂着十字架去道观拜老君,进庙拜菩萨进了教堂拜上帝,而且,如果路过了清真寺或者其他的神灵领域也是不会错过的。当然,这在正统的宗教人士看来,简直就是无信者,一群没有信仰的人。但是这种天真的心意,难道就不算是虔诚了吗?或许,中国人的信仰,从来就是对家庭的守护,和血脉的延续罢了。就比如作者对于当地老建筑的看法,就实在是令人不敢苟同。私以为,老建筑的保存与否,大致上要看两点。首先,有没有必要;其次,能不能做到。虽然也是不认同那种为了经济利益,政治形象,搞房地产然后一拆了之,即便是整旧如旧什么的,也要看有没有那个价值吧。就比如说,如果是像北京四合院或者是上海滩的民国建筑,甚至是更早之前的的宅院式的民居古建还好说,本身的材质就很好,稍微加固,改造一下通了上下水电煤气,是可以继续住人使用的。但是,落后山区的稻草房,也是很有特色的,可就那种房子真的适宜居住吗?如果想要做到作者的理想,除非是像山西平遥那样,原来的居民全部迁出,作为旅游景点,才能修旧如旧。而作者一方面抱怨旅游游客的心态不对,一方面又指望着这些人掏钱,支持文化产业……同志,人是需要先保证自己的温饱,才能再谈其他的!理想是崇高的,但是崇高的理想,并不能像大饼一样填饱你的肚子。当你饿着肚子的时候,只怕也再理想不起来了。看看作者出游或者是支教的时候拍的那些当地传统民居的照片,是很有民族风味,很有文化价值,但是居住的实用性呢?考没考虑过住在里面,没钱大修房子的老百姓的想法,——不能理解,既然作者这样爱这些老房子,又为什么不能搬离城市里自己的楼房,不是很有感触的说那是【囚牢生活】吗?她自己住的还未必是单薄的木板房,从图里看来,很可能是教室那样的水泥房,只是洗浴卫生设施不在室内,就知道【简陋的房子】了,也感觉到了生活的不便了。怎么看别人来住,就能心安理得的,感觉是什么意象的符号,是什么文化与传统的代表。还是说,作者就是纯属叶公好龙式的在那儿无病呻吟。既然作者明白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而忍心让当地的同胞们不能【享受到和我们一样的待遇】,像墨脱那样的地方,必须修路,必须感受现代化的生活。那么,在眼看着学校【破旧的房屋】的时候,怎么就没看出来,那些【斑驳发亮的木房子】要比起呆头呆脑的水泥房子更加的破烂不堪,不适宜居住。她笔下引用的那位冯骥才先生,说的“这是由于人们用的是现实经济角度而不是用将来文化角度去看的。”一针见血的针对的也是破坏性的房地产开发,我相信但凡是一个有良知的人,在眼看着当地藏民的生活状态之后,也是不会再有勇气要求当地的居民坚持那些个【在传统中获得的栖居方式、美学风尚,和与此相依为命的日常生活】。说句不好听的,既然你的想法这么多,这些旧居的维修保养就由你自己来掏钱吧。到别人掏钱的时候百般挑剔,结果等到该自己付出的时候就支支吾吾的了。真心好笑。可能作者一直以自己“不世故”而自许,但是,就我看来事故也没什么不好的。比起作者这种的“不世故”,事故一些,最起码能够设身处地的学着从别人的角度考量问题——PS.【】内或摘自原书,或来自网上,非原创。
  •     圣洁的浪漫《嫁给西藏》写的是西藏,但它既不是旅游随笔,也不是旅游攻略,而是一个寓居西藏的外来女子所写的生活随笔。  对于向往者,西藏是最神秘的天堂;对于过往者,西藏是最永恒的记忆;对于寻梦者,西藏是最久远的梦境;对于朝圣者,西藏是最圣洁的净土;对于行走者,西藏是一个寄托灵魂的地方,“即使离开家乡,漂泊在路上,但灵魂有了寄托,便不会感到颠沛流离……”用“80后”女作家顾野生的话说:“我相信,一张火车票所带来的终极意义,它能够激发生命潜在的可能性,使生命宽度得到无限延伸,内心因此充盈、丰盛。”  西藏的至善之美,与神秘而圣洁的西藏文化密不可分。走进藏靴工艺美术大师强巴遵珠的生活,在他的手里,一双双藏靴不仅仅是生活的必需品,更是一种符号、历史,甚至是一部无字天书。用作者顾野生在书中的话说,一双藏靴里藏着丰腴的历史文化,“一双藏靴,不仅糅杂了藏民族的汗水和辛劳”,还有“一段无法再重来的历史”。其实,“每一代人都有一个神圣的使命,就是把前人的创造留给后人,我们今天所做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冯骥才语)。  关于西藏,多数人都知道布达拉宫,却鲜有人知道雍布拉康;关于信仰,多数人都听说过转神山、神湖,却不曾见识磕长头的虔诚,不曾体验修行的艰辛;关于誓愿,多数人都向往去西藏观赏风景,期望净化心灵,却鲜少有人选择留下来。  《嫁给西藏》是一本简单、素雅的书,述及的一切终不过是作者寓居西藏生活的点点滴滴,没有悬念,没有喜剧冲突,信手所至的每一卷,甚至每一篇文章都可以开始读起,一个不经意就漾成满纸的恬静与安宁、圣洁与纯净。作者或漫步于八廓街,或支教于墨脱、或游走于那曲的诗歌里,文章于她,并非刻意而为,笔端婉转绽放的文字,不过是自然而然的、随心所欲的温情流淌罢了。  “我什么也没有,除了年少无知的轻狂。我决定嫁给西藏,做西藏最美的新娘……”在拉萨的一千多个日子里,这个来自广东的女孩——顾野生,在这首自己原创的歌曲中,勾勒出她对西藏大地的挚爱。《嫁给西藏》写的是西藏,但它既不是旅游随笔,也不是旅游攻略,而是一个寓居西藏的外来女子所写的生活随笔。《嫁给西藏》无意介绍西藏的旖旎风光,而是以一个窥探者的身份,独自行走在拉萨八廓街的街巷,走进“看不见的老茶馆”。走进墨脱,在门巴族校长家里畅饮黄酒,“从来没有担忧过杯中的酒是否有毒”。在纯蓝色的天空下沐浴着阳光,与藏族同胞一起过吉祥的天母节、燃灯节……  生活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我一直以为藏民都是为了朝圣而活着,为了终极宗教意义的理想而赎罪。我的目光直视着他们的不食人间烟火,如同普罗米修斯献身的那部分精神呈现。”而无意间,我发现八廓街里,不同的空间地域展现出多种存在状态。“光明茶馆与大昭寺,磕长头的人与喝茶打牌的藏民,神灵与俗人,崇高与粗鄙,藏民的生活是那么的真实……妄图出走,逃出原本生活桎梏的人是我们。”  我并不想把西藏美化成一个纤尘不染的地方,但是它确实能成为精神上、意义上的符号和象征。正如电影《刮痧》的导演郑晓龙所说,“各种文化在浅层次、在表面上虽然千差万别,但当涉及人身、人本性,比如亲情、爱情层面时,则是相通的。”《嫁给西藏》的伟大之处,一是作者顾野生是通过白描的手法,还原了西藏的圣洁。二是全景式地记录了在微观历程中的见闻或感悟。如,关于死亡,关于爱情,关于写作,关于感恩……(欢迎合作,欢迎约稿:dushan_baihe@163.com)《中国出版传媒商报》5月6日10版http://www.cnepaper.com/zgtssb/html/2014-05/06/content_10_3.htm《中国民族报》7月25日第四版第11版:文化周刊·品味http://www.mzzjw.cn/zgmzb/html/2014-07/25/content_100270.htm
  •     文青对于西藏,内心有着独特的体味。未到西藏是心在走,到了西藏是魂在走,至于我们的肉体,它将逐渐的在困乏中与大自然做最贴近的接触。顾野生所著《嫁给西藏》号称既不是旅行游记,也非攻略,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真文青与伪文青之间从来不必刻意区别,因为心曲不同。伪文青不过是炫耀,真文青却是有情怀。到过西藏,真伪文青分野甚明,伪者自露马脚。   首先要说的是感悟,什么是感悟?现今人们谈及感悟二字,一则是功利化,非得从中获得点实用价值方可,否则不算有所悟;二则是鸡汤化,感悟就得安慰心灵,宛若给心灵喝鸡汤;凡此之类,都只是感而与悟没有任何关系,或者连感觉都没有,只有矫情。顾野生在《嫁给西藏》一书中的某些思考,可称作感悟。人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如何自处?或者你处于那一端?      西藏的一花一叶,一只老油灯一只铜马镫的边缘都栖居着光阴的痕迹,在面对它们的时候,有些人的心会更加敏锐。这样,就找到了感——然后悟的小径。你才知道什么是风行云端,水流大地,那是一片没有遮掩,可以实现自我袒露的圣地。      客观的说,感悟从来和旅行无关,达摩面壁,也不过是身在一方斗室。然而,这绝非是要否定旅行,旅行的意义就在于换了环境的同时,也转换了视角。真正能在一株枯木之下感受春华的人,少之又少,只有置身于百花园中,恐怕才能使灵魂裂开一道缝。      我也曾短期徒步西藏,其间身体是困乏的,然而思维却非常活跃,仿佛全身的每一个因子都活了过来。不论是大地边缘一阵掠过的风,五颜六色的风马,还是日影停留的一段寺庙的石墙,都会令人停驻并生出灵魂飞翔的愉悦之感。就像作者所说的,时间的流逝让我们对过去一无所知,但是在这里,你仿佛是逆时光之流,重新看见,重新触摸,重新嗅到莫名的香味。这并非你所发见的世界,而是你更加接近自己。      有的人在逐渐丧失自我,有的人在逐渐找回并丰盈自我。当下的浮躁,光怪陆离,欲望之壑的不断扩张……先贤说,目为五色所迷,耳为五音所惑,今日之迷惑岂止五色五音?多少人在物质与精神的巨壑里越陷越深而不自觉,更多的人则奋不顾身的跳入此巨壑。然而,有一部分人会觉醒,在经过伤害之后,在经过波折之后,在从欲望的迷宫里逃出之后,他们终究会发现,世界上真正值得珍视的东西并不多。找回自我,并进而丰盈自我,则一切如浮云之散,如寒冰之释。你会发现,先前你所追逐的一切都很荒诞。如作者言,每个人都是荒诞的旁观者,同时又是荒诞的承受者。观,且受。对过往应该接受,而非一刀两断。真正的自我的丰盈,并非将过往的自己贬的一文不值,或与之一刀划清界限,而是对过往的自己有清晰的认知,从而给沧桑的自己一个涅槃重生。暗昧与光明,软弱与坚强,昨日知我与当下之我,从来都是一体两面。在旅行的两端,一端是狼狈不堪,一端是从容平静。      我们不该对旅行寄托什么,也不该对旅行指斥什么。旅行本身是一种单纯行为,真正的意义发乎旅行者本身。孔子周游天下,老子西出函谷,佛祖托钵传法,基督步行疗世人之疾,哥伦布扬帆打通全球……旅行者滋养了世界。我始终相信,每一个踏上旅途的人,他只是在寻找自己,并进而获得自我的完满。凡人之旅行固然不能与圣人、伟人的功业并论,然而在本质上并无不同。

精彩短评 (总计31条)

  •     顾野生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在写西藏的年轻汉族作家里最喜欢这三个字非她莫属。她的文字朴实而不缺美,没有夸大西藏的神圣,也没有诋毁民族信仰。她比下的西藏恰恰是西藏或藏族人最真实的生活。所以很喜欢她!
  •     很多时候,去过一些地方遂看过一些书,但并非它们写得出色,并非它们多么优秀。所以我从来不会推荐这样的书给别人,把价值观直接输出似乎并不是对的事。
  •     不是旅行指南,不是美食攻略。仅仅是一个居住在西藏的人的自身生活
  •     关于西藏,没有系统博学的深层感知,任何描述都过于肤浅;于此作者显得过于年轻
  •     凡心所向 素履前往。个人觉得是写西藏的书里很真诚的了。喜欢作者的性情和文笔。
  •     我是一个怀旧的人,对古老的技艺始终抱有一种向往之心。
  •     我不觉得西藏是什么精神家园,心念一动,素履前往罢了,不必去刻意寻找什么意义。看世界的这些年,我也问过自己,有多少地方会再回去,毕竟世界太大,但青春却这么短,一些城市和情绪只能匆匆路过。可再去阿里的决心是那么笃定,毕竟一错再错是我的风格,还有欧珠那一挑眉的温柔。单纯就这本书来说,无论老子有几个蛋都给疼碎了,告诫自己文章可千万不要写成这样,不过,有一句话还是说到心里去了——愿常年分别的,偶然相聚。
  •     作者居然是家乡旁边的清远大龄文艺女青年,不由得点赞。但书本跟其他藏漂的书其实没太大的新意,说得还是自己藏漂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想,当然这些内心真实的感受都是真切且值得点赞的。不过在说道法自然和现代化进程时有些简单粗暴,其他都还不错。因为自己即将前往,所以比较关注,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西藏/拉萨,那个传说中神灵所在的地方,是真的在那,还是只在我们脑海的念想当中呢。如作者所言,深受唯物主义思想浸透的我们,也许不能真正体验那些藏传佛教、藏民信仰等等的东西,但我们在那了,就ok了。是的,我就是作者鄙视的在路上的一族。
  •     第一次见到它是在云南一家客栈,还在遗憾没机会看完就要回来,结果一回看到同学有,激动不已。
  •     没见过这么婉转自夸的人。对西藏用得最多的词是“蛮荒”,不明白为什么喜欢西藏还要用贬义词来形容它。对游客用得最多的词是“虚荣心”“空虚”,好像她比别人了解西藏就高人一等似的。不过整本书也不是全差,封面照片选得挺好,摆拍味浓厚,挺能概况这本书以及作者。
  •     是很优美的文字,但是因为写西藏的书太多,书中的故事,或是感慨,也多是曾经见过的。一个年轻女孩能写出这样的文字,难能可贵。可是觉得还是没有完全进入我的内心,所以只能评价还行。
  •     如果你爱我 要接受一株野草的体内 盛满酒精 忧愁和过早的衰老
  •     西藏,一个去了就不想再回到喧嚣城市的地方,何止是嫁给,是永生在那里度过才好。
  •     不是很来电~
  •     在西藏回来这么久才把整本书看完。这确实是一本能让自己更安静的书。因为有过一些经历,所以在书中能够找到共鸣。世界之大,你可以看到很多的可能性,在繁华之外生活,也未必就像至少我一直觉得的那么不好。谢谢庆瑜妹子的馈赠。
  •     其实所有的描述都不如亲身经历一次来的真实
  •     没读完,太矫情。
  •     一位旅居拉萨的老乡的作品
  •     文笔还行,不过摆脱不了文艺青年惯有的矫情以及将西藏神秘化的窠臼
  •     看的电子书,一天就读完了,文字简洁清晰,有作者自己的感情在,让有共鸣的我深受感触。非常喜欢。
  •     最同意一位读者的话是,这本书,虽然是关于那个莲花圣地但却没有让我们有合上书即可启程的热忱,而是将那里内在隐秘的神灵生活娓娓道来。告诫我们需自持,需懂得敬畏,需反省,需要第三维度的信仰。
  •     其实是任何人都不能写西藏吧 它不花吹灰之力就能摧垮最顶尖知识分子苦苦经营建造的知识金字塔 它会颠覆了这世界上所有的知识体系科学验证和思维逻辑 没去过西藏 但是像去过一万次 即使去了一万次也不敢写半个字…
  •     我还要去
  •     不是我的菜,略略通读一番…不过原来墨脱是门巴族,记得之前在拉萨吃的松茸炖鸡就是用墨脱的鸡和墨色石锅做的,据说啊T^T
  •     野生的惯用内容,充斥着对西藏的爱
  •     文化
  •     禅性的文字
  •     全书侧重文化,又不是单纯的简介那么死板,不知不觉会了解西藏很多方面的文化,亲身经历的描写更能拉进读者,但是作者过多的引用他人的话,本身文笔也有些欠缺,让读者很容易跳戏。各种呼吁又似乎太直白,让我想起每次写作文后面要写上的政府个人和企业应该怎样表决心。
  •     不是西藏游记 不是为了让你有一场难忘的西藏之旅 而是让你真正地走进西藏 深入地了解它 由衷地佩服这个广东女子 虔心地将自己嫁给西藏 一本好书 不是游记
  •     最记得的是,人云亦云的旅行,只是自欺欺人的解脱。
  •     这就是我喜欢的书,前半部分介绍了西藏文化,算是增长了不少知识。在对西藏知识的启蒙认知中,能遇到这书,真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