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的实践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
ISBN:9787301212417
作者:郑向春
页数:238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葡萄酒的优秀品质取决于酿酒葡萄生长地的环境与气候,虽然葡萄是一种适应能力强的物种,不过能够用作酿酒的葡萄对于生长地的气候、土壤、水分等却十分“挑剔”。被世界公认的优质酿酒葡萄应该生长在纬度30°—50°之间,因为这一地带适宜的气候、充足的阳光、适量的雨水、适合的土壤等都是酿酒葡萄生长的“充分必要条件”。拥有举世闻名的葡萄酒酿造传统与声誉的法国波尔多就在这一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上,其他盛产优质葡萄酒的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德国和美国的加州、南美的阿根廷、智利、澳洲南部,以及南非也都无一例外地处于这一地带之上。所以每一瓶葡萄酒酒标上标明的出产地是人们鉴别和品评该酒优劣的基本标示。 相应的,我国北方著名的葡萄出产地新疆、山东、河北也在这一葡萄适种地带,所以我国早期的“张裕”、“长城”葡萄酒品牌也诞生于此地。因为北纬30度纬线横切我国长江而过,所以一直都有“长江以南不适合种植优质葡萄”的传统说法。不过,南乡坝打破了这一被公认的传统说法,人们在坝子里这个并非处于葡萄种植带的地方,培育出了出色的葡萄,也酝酿出了一瓶瓶晶莹剔透的葡萄酒,这与坝子特别的环境息息相关。 高海拔低纬度的云南高原坝子——南乡坝,终年太阳高度角大、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由于阳光少了近1500米的穿透与过滤,使得葡萄享受了充分的阳光滋润,易于葡萄的深着色、浓味道与糖等成分的积累,同时,也因为强烈的紫外线照射,极大抑制了足以使葡萄致命的病虫害发生,满足了葡萄对阳光的要求;坝子受热带大陆干暖气流的控制,气候温暖而干爽,坝子里的葡萄也不需要像北方的那样,为了渡过严寒而被迫休眠,所以葡萄的生长期既长,果实又早熟,每年6月份,当北方的葡萄还未见踪影时,坝子里的葡萄早已硕果累累,挂满枝头了。满足了葡萄对气候的要求;坝子干湿季节分明,降水时雨量充沛,土壤对雨水吸收的有效性高,配合干季的春灌也满足了葡萄对水分的需要;坝子里的红土地,富含矿物质,腐殖质少,红土地的底部为石灰岩或砾质土层,蓬松而疏水,再加之坝子土地的年平均气温13度,使得葡萄的根系能够全年生长,葡萄由此可以全年吸收到来自根部提供的充分营养,满足了葡萄对土壤的要求。

内容概要

郑向春,女,1981年出生,云南昆明人,博士,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民族学系讲师,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旅游人类学、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研究。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历史真实、叙事与实践
第一节 历史与结构
第二节 历史真实
第三节 历史叙事
第四节 实践、文化与经济
第二章 葡萄里的小地方与大历史
第一节 葡萄的社会生活
第二节 葡萄的身世:放置进全球化情景
第三节 坝子里葡萄酒的地方化表述
小结
第三章 葡萄中的历史叙事
第一节 重复不断的集体叙事
第二节 “缝补”历史断裂的个人叙事
第三节 历史叙事的本质与策略
小结
第四章 葡萄的实践逻辑
第一节 坝子的关系性结构
第二节 葡萄实践的权力逻辑
第三节 葡萄实践的文化逻辑
小结
第五章 事件与结构的倒置:跨越一个世纪!
第一节 葡萄的逆向旅行
第二节 结构的实践运作
小结
第六章 消费葡萄酒:爱葡萄酒,还是爱故事?
第一节 葡萄酒消费中的文化指喻
第二节 坝子里不同情景中的葡萄酒厂
第三节 坝子外葡萄酒消费的形成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田野归去来人类学实证研究丛书•葡萄的实践:一个滇南坝子的葡萄酒文化缘起与结构再生产》透过一颗葡萄的视角,将坝子拉入进一幅更为宽广的历史文化图景中,强调坝子与其外部时空的诸多联系,并且在与这些外部要素的并接融合中。坝子也在不断再生产自身。

作者简介

《田野归去来人类学实证研究丛书•葡萄的实践:一个滇南坝子的葡萄酒文化缘起与结构再生产》以一棵栽种于云南省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南乡坝红土地上的葡萄作为主角,通过追踪其历史脉络与旅行路线、研究其社会文化空间形态,试图呈现出葡萄背后地方人群的思想观念、实践方式、生计模式与社会组织等各个层面。

图书封面


 葡萄的实践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本书前二分之一介绍了葡萄酒的相关知识,历史故事,可读性强;读到后来,有卖弄历史文化术语和广告之嫌。所以,此书应以5折卖出。
  •     吃完开喝,顺便扫雷——虽然对这套书的水准有预计,还是被雷到了。说是民族志,写得支离破碎;说是历史,又没有很清晰的几条脉络;说到规范,各种书袋没事就拿出来掉一掉,书不是这么攒出来的好吧?而且说到这个地方2005(7?)年酿出亚洲最早的冰酒来——不知道从文献看显然对1930年代以来就已经规模生产的老牌国产葡萄酒吉林通化葡萄酒一无所知的作者,是不是连百度一下2002年通化就有了雅士樽冰酒的功夫都没有呢?
  •     地方葡萄种植本可以写成很有趣的人类学研究,但这本真的很糟糕。历史叙事和实践逻辑几个重要部分写得实属典型的架子大,内容杂,抛出概念却不深入挖掘其和田野的联系。大部分章节脉络零散,有凑字数之嫌。书中还配了很多无关紧要的插图。不像人类学,像旅游管理的论文。
  •     理论运用太生硬
  •     “物”研究——来自法国的葡萄(殖民*-后殖民,地方/全球);structure—social agency互动,强调实践的价值;和茶、盐这样的由内到外或纯粹本土化实践不同,葡萄酒体现的是从global到local的反向传播及影响过程;饮酒、饮食方式:外来、当地结合*,意义本土化(p.64,p.66-67,p.71-72);知青的话语(p.89);记忆选择——叙事策略;1980年葡萄重新大规模推广种植(p.134);葡萄生产对家庭权力关系的改变*(p.163-167);知识分子角色(p.170)
  •     还没看完,正在看,觉得还可以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