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歌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542638922
作者:(德)赫尔曼·黑塞
页数:242页

内容概要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德国文学家、诗人、评论家。出生于南德的小镇卡尔夫,曾就读墨尔布隆神学校,因神经衰弱而辍学,复学后又在高中读书一年便退学,结束他在学校的正规教育。日后以《彷徨少年时》《乡愁》《悉达多求道记》《玻璃珠游戏》等作品饮誉文坛。
1946 年获歌德奖,同年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使他的世界声誉达于高峰。1962 年病逝,享年85 岁。黑塞的作品以真诚剖析探索内心世界和人生的真谛而广受读者喜爱。
一生追求和平与真理的黑塞,在纳粹独裁暴政时代,也是德国知识分子道德良心的象征。

作者简介

《生命之歌》是憧憬东方思想的抒情诗人黑塞的作品。它描写一位音乐家因少年时期的恋爱事件而意外残废。当他经过艰苦奋斗的历程而以作曲家身份出现时,却遭遇到热情化身的友人歌手夺取了他的爱人。最后男主角库恩成了大音乐家,歌手莫德与女主角葛特露德缔结良缘,却因性格不相容而以悲剧结束了这场三角恋爱。故事中男主角库恩以伟大纯洁的意志,克服了艰苦的命运,谱成爱情与生命的凯歌。
这是一部满含哲理,以高歌音乐与纯洁爱情为主题的小说,是孤独者追求幸福的悲怆心曲。


 生命之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买书的时候习惯会先看 书名于是曾经被自以为独特的书名坑过 比如《质数的孤独》而在一系列纪念黑塞的丛书中找一本便不能只看书名了 不然就会被《流浪者之歌》吸引这次看的则是简介早年名不见经传 默默地念着教会学校后因一本 《乡愁》而成名从来都会刻意避开名作而买书于是屏蔽掉了这本在诸多的成名作中 生命之歌 并未被提及 而只是贴上了‘追求幸福’了标签鉴于诺贝尔奖以‘宏大深刻’为主旨‘追求幸福’从刻度上来说 必然不及刀刀见血的著作深但是看起来应该会轻松吧不过下一本想看的就是玻璃球了 那是后话内容简介怎么说呢就像一个能够随处套用的公式,总结其大意则为xxx身残志坚这种句式可以用的人是在太多了 比如司马迁 比如贝多芬 比如霍金自然而然地回到了高考时代……然而 这并不是一本励志小说吧 像是一种浓缩,将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以简单、必然的方式呈现:年轻时的冲动和不可一世被现实冷冷拍打下来的骄傲峰回路转的事业亲密有间的朋友 当然不是生死之交 而是最常见的需要互相迁就 甚至要睁只眼闭只眼才可与之相处的 朋友爱上的人爱上别人出于责任和自利目的的处理琐事亲人和爱人的生离死别只是生命‘之歌’或许是因为主人公的音乐身份 又或者这样的生命已经如歌库恩之所以活着并不是因为‘有顽强的意志力’ (真是……无语)只是一种本能而已如果一个人会因为这些‘挫折’而死那就太轻薄了 书名就叫生命之鸿毛了那些曾经以为无法逾越的痛苦 只是千千万万人都会经历的共同体验那种‘我是孤独的,任何人都与我无关,任何人都不了解我’的妄想 何尝没有出现在每个人的脑海中要让自己‘满足地活下去’就是‘要为别人而活’,以及‘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要’或许之所以觉得这些话很有共鸣也是因为自己的信仰毕竟 人生来自私 要真真做到 还有很多路要走
  •     与其说这是一部小说不如说这是作者的一部回忆录,是作者的内心独白。在故事里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灵魂,虽然他们彼此了解,彼此熟知,但仍是孤独的。库恩是孤独的,它不仅孤独,而且因跛脚而自卑,但他与莫德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能通过音乐摆脱痛苦从而获得新生。而莫德的孤独更多的是自我毁灭性的,他深陷于巨大的痛苦中不能自拔,不是通过音乐而是靠女色酗酒来摆脱孤独,最终导致他英年早逝。葛特露德也同样是孤独的,尤其是在和莫德结婚后。他们是才子佳人,有着共同的爱好―歌唱,并且深深的爱着彼此,但他们互相是不了解的,在感情方面都是幼稚而自私的,不知道如何经营婚姻,只是一味地逃避痛苦,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不会站到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所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库恩的母亲和雪妮蓓尔也是孤独的,雪妮蓓尔小姐过于专制,事事都要听她的,自以为是,对别人冷眼想看,这样的人终归会被人冷落的。库恩的母亲自从他父亲去世后也陷入了孤独,不管是和库恩还是和她的女伴雪妮蓓尔小姐在一起都感到莫大的痛苦,事实是并不是每个孤独的灵魂都需要陪伴的,与其与他人在一起相互折磨不如自在的独行。布丽姬苔也是孤独的,她与库恩同样热爱着音乐,她倾慕于库恩的才华,欣羡于葛特露德的美貌,她对库恩就向库恩对葛特露德一样,都是单相思,彼此都知道但无论如何也得不到对方的爱。 库恩其实一直都在成长的,虽然曾经的年少气盛导致他跛脚从而更加自卑,他觉得别人对他的好都是出于同情而非爱,因此他在感情上始终是被动的,最后导致葛特露德只把他当朋友而不是恋人,不过这种柏拉图式的爱情也是他创作的源泉,最终使他成为作曲家。在情感方面,库恩从从迷于美貌,到不为美所惑再到倾慕于一人的才华,得不到也不刻意去寻求,静静做自己,变得越来越成熟。在这一路上,还有父亲、洛耶老师、莫德和库恩谈话时关于生命意义的追寻,他们都是库恩的导师,虽然有些事情只有在经历后才会明白,但至少他们曾探寻过。库恩身边的每个人就像是一面镜子,在照见自己的影子的同时,通过他人的性格预见各自命运,从而成长自我。 库恩的青年时代虽然是灰色调的,但却也是可歌可泣的,这其中有对美的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爱情的忠贞,对友情的渴求,对音乐的探索,对生命的探寻,虽然有孤独,有失落,有痛苦但也有快乐,有成功,有新生,这不就是生命的乐章吗,时因痛苦而显低沉,时因痛苦而变高亢,正如作者在最后所说的,青春有如一首光辉灿烂的歌,在所有的梦中回响着,比起现实来,现在的青春曲调是更为清纯而嘹亮的。 整部小说没有展现什么广阔的时代背景,而是通过同是热爱音乐的几个人的命运表达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幸福人生的追求,不管结局如何,都要勇敢的面对挑战,学会从痛苦中获得新生。最后摘几个喜欢的句子与大家共勉:1.痛苦与快乐来自同一源泉,是同一个力量在运作,写成音乐也是同一个拍子。而且两边都不能欠缺美的要素。2.我总是这样愚蠢的想着。如果有人真的肯要求我,肯理解我,我甚至愿意牺牲自己去奉献给对方。音乐不是世界上最神秘的法则吗?地球和星星不是在和谐的运转着吗?我不是必得永远的处于孤独,然后去寻找能与我的孤独本质发出美丽的谐音的人吗?3.就想清晨的旅人一般,纵身在黎明的碧空与清澄的草地上,到了浑然忘我的境地。4.年轻人基于利己主义和独立的感情,一旦愿望不能获得满足就回放弃生命。相反的,知道自己的生命是与别人的生命结合在一起的人,就不会为了自己的欲望而走上那条路。5.我觉得人生有如深沉而悲伤的夜,如果不是偶尔会出现闪电的亮光,那是任谁也无法忍受的。闪电在那一瞬间所带来的光明,能给予我们无限美好的慰籍。几秒钟的光明就能拭去那好几年的黑暗。6.爱情就像谜一般,是很难说清楚的。最令人遗憾的是所谓的红颜薄命。正是一个完美的人,尽管千挑万选,却还是挑上了让自己毁灭的人。 7.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心远离生活,但可以塑造我们的心去超越偶然,从而不屈不挠的去凝视痛苦。
  •     买书的时候习惯会先看 书名于是曾经被自以为独特的书名坑过 比如《质数的孤独》而在一系列纪念黑塞的丛书中找一本便不能只看书名了 不然就会被《流浪者之歌》吸引这次看的则是简介早年名不见经传 默默地念着教会学校后因一本 《乡愁》而成名从来都会刻意避开名作而买书于是屏蔽掉了这本在诸多的成名作中 生命之歌 并未被提及 而只是贴上了‘追求幸福’了标签鉴于诺贝尔奖以‘宏大深刻’为主旨‘追求幸福’从刻度上来说 必然不及刀刀见血的著作深但是看起来应该会轻松吧不过下一本想看的就是玻璃球了 那是后话内容简介怎么说呢就像一个能够随处套用的公式,总结其大意则为xxx身残志坚这种句式可以用的人是在太多了 比如司马迁 比如贝多芬 比如霍金自然而然地回到了高考时代……然而 这并不是一本励志小说吧 像是一种浓缩,将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以简单、必然的方式呈现:年轻时的冲动和不可一世被现实冷冷拍打下来的骄傲峰回路转的事业亲密有间的朋友 当然不是生死之交 而是最常见的需要互相迁就 甚至要睁只眼闭只眼才可与之相处的 朋友爱上的人爱上别人出于责任和自利目的的处理琐事亲人和爱人的生离死别只是生命‘之歌’或许是因为主人公的音乐身份 又或者这样的生命已经如歌库恩之所以活着并不是因为‘有顽强的意志力’ (真是……无语)只是一种本能而已如果一个人会因为这些‘挫折’而死那就太轻薄了 书名就叫生命之鸿毛了那些曾经以为无法逾越的痛苦 只是千千万万人都会经历的共同体验那种‘我是孤独的,任何人都与我无关,任何人都不了解我’的妄想 何尝没有出现在每个人的脑海中要让自己‘满足地活下去’就是‘要为别人而活’,以及‘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要’或许之所以觉得这些话很有共鸣也是因为自己的信仰毕竟 人生来自私 要真真做到 还有很多路要走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在读过的有限几本黑塞小说中,这本读起来比较舒服
  •     可以读一辈子的书。
  •     青春有如一首光辉灿烂的歌,在所有的梦中回响着,比起现实来,现在的青春曲调是更为清纯而嘹亮的。
  •     读到了故人身影
  •     一个悲伤的故事。但文笔真的有诗质美。
  •     不算是黑塞作品里喜欢的
  •     意识与探索。命运与挣扎。心境的变化。 事业无人欣赏,自己也将放弃之时遇莫德。巨大鼓励,却存在疏离感。自卫。 爱上葛特露德,自卑与自知。成为旁观她为莫德陷入悲剧的局外人。身体残疾,内心渐成熟,巨大的孤独,让他成为社会的局外人。 挣扎与求索使人产生共鸣。 局外人其实是常态,是事实。应学会发现自己的特别,并珍惜。而非莫德,孤独饥渴而相杀。魅力十足,危险性亦足。 此时的黑塞写尽挣扎与自救,对爱情并不深刻。感情应与理智同行。待人生经历再丰富些,继续对他的作品思考。 中心思想可能是某摘句:我和您之间没有共通的桥梁,以及每个人都互相不理解,孤独的各走各的路,那只是您的妄想而已。相反地,每个人所拥有的共通的东西,要比每个人所各自拥有的,以及去区别自己与他人的标准的东西,要多而且重要的多。 不理解但试图理解。
  •     让我真正喜欢上黑塞的一部作品,回去把德米安再读一遍
  •     “轻轻地咏叹着,有如夏日的黄昏般滑逝而去”
  •     精彩。黑塞小说中极为出色的一部,保持着德国文学和黑塞文学的风格,但触及更深。故事的显线是爱情和友情,所描写的内容放在所有赫尔曼作品中都可以说是极其细致、真实且惹人代入;隐线是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且不说教),正如黑塞自己的人生一样存在一个成熟的过程:无论遇到了什么,都应该坚强面对,因为人永远能找到解决的良方。
  •     最后一章竟然要看哭...
  •     希望生命是充满阳光温暖的,踏实而负责的
  •     美丽。
  •     艺术 孤独 爱情 和解 命运的捉弄 黑塞的叙述方式,在讲故事中会穿插大片的自我剖析,挺喜欢
  •     看的不是这个版本;三星半,平实中蕴藏人生智慧和诗意解读,在痛苦中绽放人生之花,一碗升华的鸡汤
  •     读的第一本赫尔曼·黑塞的书,读完之后很想去读他的其他作品。
  •     音乐家的故事很美,黑塞的文字简易平实中带有厚重的回响
  •     我看完生命之歌了,一年前看这本书我肯定会觉得絮叨和故弄玄虚,现在居然看的津津有味。事实上每个人都在绝对孤独中漫游,不可能让别人真正理解自己,不能与他人分享或共同拥有什么
  •     又死了。。。
  •     人物都像活在我身边 形象与动作都像电影一样一帧帧播过 平凡却蕴含力量
  •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对幸与不幸的超脱。坦然接受无可避免的命运,对好坏都欣然品尝,这才是最重要的。喜欢文章中的诗质之美,主流社会追求艺术的氛围~
  •     真细腻。
  •     关于音乐与爱情。也许人生都开始于自命不凡吧。然后意识到孤独,谦卑与过于丰富的真实。
  •     喜欢黑塞。或许这个夏天把他的作品找出来全部看一遍?
  •     讀的黑塞的第一本小說,從此愛上他
  •     过去了的生命都无法修改?人们追寻的答案根本不存在。
  •     剧情不那么晦涩的一本!
  •     一开始就觉得会有人自杀,开始觉得是库恩,后来觉得是女主,最后没想到是莫德,自我毁灭却无法控制的悲剧,让人心疼。孤独和无法理解本是一种病,女主有父亲和朋友庇护,库恩最终也找到了这种庇护,而莫德没有,所以死了于他倒也轻松,他是真正的利己主义者,为自己活的人,永远处于年轻状态的人,这是反自然的,所以最终反自然的死亡。正常的人都会变老的吧,变得为别人而活,但这也没什么不好的。好的年轻人与好的老年人,我们将会体会到心灵的宁静与澄澈吧
  •     人总会在相对遥远的时候 更容易自我感伤和乏味/生命之歌 或许就从未有过高潮 从未被捡拾出去来代表尘世的幸福/总会希望 戛然而止的是最后尾音 而非开头的明媚之处
  •     这么多年以来黑塞的文字带给我的平静与安慰依旧如最初阅读他时的那般鲜活和强烈。
  •     写的文字,让我看的很清晰亲近。
  •     看过一点点黑塞的诗,我记得。这是我第一次看他的小说,非常棒,语言的流畅度一流,转折和人物的形象也都很棒,鲜明而丰满。
  •     他的故事,犹如自己的故事。。
  •     生命有两种造成的不幸,一种是因外在的不可违抗的命运,一种是因内心的必然要追寻的东西。当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回顾已经发生过的所有的幸和不幸,都将成为一种幸福。
  •     很好的书,一个下午看完了,给人很安静的感觉,主人公敏感的个性引发很多共鸣,而他反复说的命运中没有的痛苦和热情也在生活中慢慢找到。最后他还是一个坚定的个人主义者,生活的困难和老师的教导并没有改变他的看法,结局收的很草,想知道他一生的结局。
  •     2016年第十本赫尔曼黑塞《生命之歌》读完,浪漫骑士的早期作品里早就奠定了以清新之调揭开生命本质之痛与乐的文风,极致的治愈系大段文段令人不肯初略看过,反复欣赏品味。故事的主人库恩承受的身体、友情、爱情和亲情的残缺和不幸都是厚重的,但年轻的黑塞还是用简洁的思路理清了如何追寻内心平静抵抗外在不幸的活法,行文如水充满艺术性和诗意,一年读一本黑塞总是能够净化一番。
  •     青春消逝,相关的人死了,很好。 感情很悲凉。禁欲还是满足欲念,还是把世界当做美好的,宁静的接受一切,满足喜乐,再平静的死去呢。赞同最后一种。
  •     看了一下午,一如既往地喜欢黑塞。感觉黑塞很热烈,很美的。
  •     我躺在床上,做着热烈而绝望的梦,梦见生活和爱情。孤独者追求幸福的悲怆心曲。 2016-045
  •     喜欢前半部分写创作感受的 也认同老年人对比年轻人更为他人而活 要去看黑塞的别的书啦
  •     真挚 文笔太好
  •     第一本黑塞的书!然后陆续看了他好几本小说。这本最爱。
  •     青春止于为自己而活 年老始于为他人而活
  •     总觉得就是躁郁症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互相折磨…说理的意味没有后期作品深刻。
  •     同《少年维特的烦恼》神似。文笔更流畅,故事更完备,字里行间充盈着哲理与诗意。 人无法简单走过一生,无法轻易与人插肩而过,无法爱恨分明、单纯崇敬或鄙视。
  •     理想主义者是注定要过悲剧人生的,也注定不能被救赎的。
  •     很棒很棒很棒 很喜欢黑塞的书
  •     总是能在赫尔曼书中读到自己某个时期心理的影子。
  •     一个时代的悲哀
  •     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心远离生活,但可以塑造我们的心去超越偶然,从而不屈不挠地去凝视痛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