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声中的电影

出版日期:2016-4
ISBN:9787510093465
作者:[日]佐藤忠男
页数:336页

内容概要

佐藤忠男,日本著名电影评论家、教育家,现为日本映画大学校长。1930年生于日本新潟县,通过向杂志投稿,从工人转行为职业影评人,撰写了大量电影评论和电影史研究文章。1956年第一部专著《日本的电影》获得了“电影旬报奖”,1973年开始与妻子佐藤久子一同编辑、发行私人电影杂志《映画史研究》。其他代表作有《黑泽明的世界》《小津安二郎的艺术》《大岛渚的世界》《沟口健二的世界》《日本电影史》等。由于他一直致力于挖掘不被广泛知晓的亚洲电影佳作,并以其为中心推广电影艺术,1996年获得了日本紫绶褒章,在韩国、法国等也因其卓越贡献获得文化勋章。
岳远坤,1981年生于山东,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博士后研究员。主要译作有《德川家康》、《坂本龙马》、《起风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山鲁佐德》一篇)等近二十部,合著有《日本文学》。2011 年因《德川家康》第十三部的翻译获得第十八届野间文艺翻译奖。

书籍目录

致中国读者
1 日本宪兵在北京杀了日本将校
2 川喜多长政的中国梦
3 岩崎昶的上海之行
4 上海电影的觉醒
5 中日两国的电影人向美国电影学习
6 战争开始了
7 在“满洲”创建日本的梦工厂
8 尤里斯·伊文思的战斗
9 日本的“战意高扬电影”高扬了什么
10 川喜多长政论及“电影输出”
11 川喜多长政登陆抵抗中的“孤岛上海”
12 筈见恒夫被马徐维邦的怨忿吸引
13 龟井文夫的孤军奋战
14 “满映”做了些什么
15 上海的“孤岛”消失了
16 “满映”解散,改组为中国的制片厂
17 “中华电影”落幕,李香兰成为山口淑子
18 剩下了战争责任问题
19 遗恨香港——张善琨、朱石麟、马徐维邦之死
20 个人感情太深,写一篇冗长的“后记”
附录 在中国电影家协会的演讲录
后记
文库版的简短后记
出版后记

作者简介

首部中日电影交涉史
一段鲜为人知的战争秘话
被战争湮没的电影与电影人
颠沛流离的命运哀歌
回望东北“满映”,上海“孤岛”,战后香港
...................
※编辑推荐※
☆ 翘首期盼,中译本首度面世! 本书是最早研究战时中日电影交涉史的著作。日本著名电影评论家佐藤忠男大量查证第一手日本口述资料与文献记录,汇集成这本研究此段历史不能错过的经典著作。日文原版于1985年出版,30年后中译本终于面世。
☆ 厚重笔触,写就乱世众生相! 东北“满映”、上海“孤岛”、战后香港三地电影创作活动为中心,形色复杂的中日电影人、政治家、传奇明星等接连登场。他们是苟且偷生,还是与严酷环境及命运展开苦斗,各自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 疑问待解,深潜电影史禁区! 战时中日电影关系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加上大量资料文献的缺失,让学者和普通影迷一直难以全面审视,本书的出版无疑为这一方面研究添砖加瓦。一并收录百余幅罕见照片。
...................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研究战时中日电影交涉史的力作,日本著名影评家佐藤忠男根据大量日方见证者的口述资料与文献记录,以其厚重笔触书写了特殊时期电影人与严酷环境及命运的苦斗,展开了一幅并非二元论的影史画卷。
以东北“满映”、上海“孤岛”、战后香港三地电影创作活动为中心,落魄导演、政治野心家、电影商人、左翼评论家、传奇明星等诸多形色复杂的人物接踵登场。他们究竟是以怎样的立场去理解彼此?本书提供了全新的视点,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等待被解答的疑问。
...............
※获奖记录※
第七届川喜多奖颁奖词:佐藤忠男先生以其开阔的视野、犀利的分析和卓绝的文章组织能力写出了大量高超绝妙的电影评论文章。他在回溯时代对于现有电影史进行再检讨的同时,饱含激情、给予第三世界的电影发展强烈关注。在其百余种著作中,《炮声中的电影》是查阅大量丰富资料之后苦心写成的不朽之作……


 炮声中的电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自从电影发明后,这通俗易懂的媒介就受到大众的喜爱。当然,这亲民性也为政治宣传提供了一件很好的武器。潜移默化找到了最好的寄生体,试图贯注的价值观可以隐蔽在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剧情中,悄无声息的潜入观众的心灵。炮声中的电影介绍了不少日本做为国策的宣传电影,只是日本的国策电影有它自身的特点,它甚少展示战场上的胜利,更多的反而是展示战场的艰辛。如果以现在的目光看,也许还会以为是反战电影了。实际上,这和日本的民族性有关,越艰苦是越忠心的变现,这犹如切腹。作者还介绍了此时日本电影圈的大环境,由于电影法的通过,电影创作受到严格管制,每个剧本都要审核,违反者将不得从影。此种情况,使得不少著名的影人也只能加入到国策电影的制作中来。作者批评这种管制的电影法,这使得很难创作出优秀的电影,而且。他还认为审查者不懂电影,他们其实区分不了什么是积极的,健康的。书中也介绍到了满映。满映拍摄的宗旨是:拍摄汉人喜欢看的电影。其目的就是潜移默化的让汉人来认可,服从日本的统治。只是受能力所限,满映最终也没能拍出什么受欢迎的影片。“没能像好莱坞一样成功”作者有趣的若有所指的加了一句。即然书名中日电影史,中国部分也有一定篇幅,只是作者更了解日本电影,这部分稍显薄弱,介绍的也多是如果了解中国旧电影也通常会知晓的影事。只是在涉及日本的部分,作者展示出一些史料。对于当时的中国电影,作者持肯定态度,认为有不少已达到世界水平的电影。只可惜炮声以及之后的文化变动摧毁了中国电影。书蛮不错的,包含内容很多,很有知识性,如果以凌驾历史的目光看,甚至还很有趣。
  •     佐藤忠男的《炮声中的电影:中日电影前史》1985年在日本出版,整整三十年后,才有了中文简体版本,筚路蓝缕,算一份迟到的礼物。在今日中国电影学界愈演愈烈的“重写电影史”风潮下,对于20世纪初及至二战结束这段时间的中日电影交流史被不断赋予新的意义。很长时间内,日本侵华期间在伪“满洲国”及汪精卫上海主导的电影公司所摄影片不被官方影史承认为中国电影,影片文本及相关研究一度亦是禁区。近年来笔者有幸列席若干电影史研讨会,关于这些敏感地带的评述有时竟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单元,拓荒意识空前强烈(尽管有时只是影片文本缺乏情况下的资料推断)是这一个时代的学人的真实写照。然而今日的“重写”一方面受限资料(影片本身及周边资料的不易获得),另一厢,如何厘清长期的惯性思维,来相对持正地认识上世纪上半叶中日电影人及其互动关系,尤为重要且道阻且长。《炮声中的电影》提供了两个维度上值得参考的积极意义,首先是用吸引力强烈的文字来进行严谨的学术写作。影片第一章与电影无关,写的是川喜多长政的父亲、时任清朝北洋军事学校教官的川喜多大治郎之死,风波诡谲的清末中日关系复杂形态,及其对在日后中日电影关系中占据关键地位的川喜多长政的影响,辅以大治郎的遗书、报章报道等资料,如同一部历史小说般,展开宏大叙事,这与今日动辄文化理论、实则不知所云的大量文章不可同日而语;其次是对于中日电影交流史上作为个体的人物尽量客观持正的描画,尽管在此书中,佐藤忠男将川喜多长政先在地固化为一个热爱中国的和平主义者形象,这一点有失偏颇,但围绕此展开的影史材料并不空穴来风。对于岩崎昶、内田吐梦、甘粕正彦等人亦从其行为本身出发,而非单纯的意识形态道德判断。在写到抗战末期,满映大厦将倾时,甘粕正彦召集员工自陈心迹、而后自杀,极富曲折桥段意味,同时又是一个人物的多元面向——他既做过杀人魔头,亦是不失本色的刚烈男子。这种写作方式在三十年后的今天看来,似乎有些演义化,但史实无差,剩下的便是作者作为主体的个人观点了。阅读此书可以一气呵成,因为每个章节之间前因后果都非常清楚,对于二战中日本影人的心态与抉择亦书写得非常到位,龟井文夫以纠缠心态拍摄带有反战意识的电影、沦陷上海的中国影人拍片其实与重庆方面亦未中断联系,凡此种种,有些今日看来亦非机密,但今日重写影史的中文学者,往往较关注材料或曰还原事实本身,而对一种更具趣味探索意味的具体语境下的个体选择与背后的思维逻辑,其实关注不够,另一厢,亦说明其实是可见材料仍然有限。诚如佐藤自己所冀望的,最好先看一遍电影,再读这本书,在绝大多数影像资料因各种原因无法得见的情形下,写作者自然不可能拥有独立判断。这本书里最吸引我的是关于一代宗师内田吐梦的经历,他为救援服毒自杀的甘粕正彦费尽心力、功败垂成,又在追随东北电影制片厂北上之后遭到“精简”的待遇,这些在传统的中文电影读物中难以见到的历史的另一面,正是驱动影史研究者、影迷及写作者不断发现与书写的核心动力,提示人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有趣”与“探寻”才是一个任何方面的写作者最值得保有的价值。《北京晨报》
  •     电影自其诞生起便作为娱乐产业的一部分而存在,其历史本该愉快而华丽,无奈短短百余年间数次历经云波诡谲的国际斗争,电影一度沦为各方意识形态之争的工具,这些内容很难写进电影史中,不止体现在中日关系上,德占时期的法国电影也是法国人不愿意提及的。然而正是这些夹缝中求生存的隐秘而又伟大的历史,让电影史好看的就像是部卡司豪华情节跌宕的大片儿一样,更不可或缺的,则是像佐藤忠男先生这样如同大片儿导演一般的电影史书写者,给这部影片以更清晰的故事脉络并提供了更多让考据癖心潮澎湃的细节和口述历史,甚至能让人感觉到,如果这真是部电影,还必定具备了工整且精巧的构图。一、一个人与一个时代与一秒的停顿本书被着墨最多的一个人物可谓是川喜多长政先生了,从他的父辈川喜多大治郎说开来,为其一生的鸿鹄之志埋下了巨大的伏笔。川喜多大治郎在日俄战争中军功赫赫,战争结束后来到清政府担任北洋军官学校的高等兵学教官,与我国人民交往密切打成一片,1908年,他在北京被日本宪兵以“卖国贼”的罪名枪杀,当时虽有报纸谴责这种外国军队侵犯中国主权的非正常犯罪,清政府也提出了抗议,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真相很快被遗忘,而在日本方面,大治郎也确实是常以“卖国贼”或是“败类”的身份出现于一些旁门史书中。他给其儿用正式的古汉语留下了封遗训,其中“断然绝父母兄弟妻子恩爱之情,单身深入异域。其所期唯有二耳已,曰成乎,将死乎,乃父之志夫如斯矣”及“不幸事不成而愤死,则汝须继我遗志”二句可见,大治郎非常想在中国大干一场,也非常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继承自己这一志向。读罢此训的川喜多长政,心中埋下关于一场“中国梦”的种子,那可真是实打实的中国梦啊。带着这颗种子来到中国留学,不巧赶上中国正处于抗日情绪日趋高涨的时期,没人愿意与一个日本人交往,所以川喜多长政在北京留学期间一个中国朋友也没交到,转赴德国留学,而在那里,他又遭遇了另一种歧视,他所在的名为林根的小镇上,之前几乎没人见过日本人,对日本及日本文化一无所知,充满了各种不合实际的猜测和误读,于是这次留学又在他心中埋下了想要促成日本与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的种子,并且认为电影是最好的方式。自此,“中国”和“电影”成为了他最为重要的两个关键词,参差错落地交织牵绊着他的整个人生。川喜多长政与夫人可诗子川喜多长政一生围绕着“中国”和“电影”这两个关键词大致做了如下这些事:东和商事时期——1928年,创办东和商事合资会社。1930年,在上海创建了东和商事上海分社,拟将欧洲电影引入中国(1931年由于“九一八”和“一二八”,工作难以持续,上海分社关闭)。1937年9月,启动故事片《东洋和平之道》制作计划,旨在通过描绘中国国土的广袤,暗示日本若是侵略中国则必然走上一条没有尽头的不归路(在中国被当成美化日本侵略中国的电影而遭到强烈抵制)。1938年12月,在《日本映画》杂志上刊发以《电影输出的几个问题》的文章。提出日本电影的海外输出只能靠提高自身电影的水平,而不能强加给亚洲别国的论调,开始与“满映”对抗。“中华电影”时期——1939年6月27日,“中国电影股份(株式)有限公司”成立,董事长空缺,川喜多长政担任专务董事,没有在“孤岛”上海让日本的电影人制作电影,却存在着大大小小十几家电影公司,制作了很多故事片,其中1938年二十八部,1939年四十七部,1940年六十九部,1941年七十六部,迎来了中国电影史上空前的繁荣。(人们身处战争中更愿意到电影院里试图摆脱对现实的不安,与美国大萧条时期人吃不饱饭也要每周去看一次电影异曲同工,均是乱世无心插柳地为电影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个时期川喜多长政的人身安全经常受到要挟,时不时会收到暗杀通牒)“中联”时期——“孤岛”消失后,1942年4月,上海电影界在日本的统治下进行了重组。将之前的十几个电影公司合并成“中华联合制片公司”(简称“中联”),川喜多长政担任副董事长。(新中国成立后,程季华、李少白、邢祖文编著的《中国电影发展史》对这一点作出了严格区分,即从“孤岛”时期开始着手制作直到1942年完成的作品是被视作中国电影的,而“中联”成立之后的影片都被视作“奴隶的电影”,但也不乏有几部娱乐性和艺术性非常强的作品,如《夜半歌声续集》和《秋海棠》。)川喜多长政在法国政府授予其法国国家荣誉军团勋章的晚宴演讲上,他谈及曾经获得的“汪伪政府”颁发给他的“同光勋章”,说道,“曾追求自己心中的一个理想,然而事与愿违...”此时停顿了一秒,意味深长,佐藤忠雄说他在那一刻看到川喜多长政先生眼中的确泛出了泪花。父辈的遗志到此生的抱负,始终被时局所牵制,个中遗憾与郁闷难与外人道,而更甚的是,后人连对他开展研究都掣肘重重,壁垒森严。佐藤忠雄先生在本书中提及了非常多影响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电影从业者,有一些与他存续着亦师亦友的关系,比如左翼电影评论家岩崎昶,东和商事宣传部长筈见恒夫,反战日本电影人龟井文夫等等,他对这些人报以感谢和尊敬之情。本书大部分使用直接引用和事实性陈述,基本站在了绝对客观的立场上进行书写,但对川喜多长政,却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更为深厚的交情,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他的政治正确,将他的前世今生全覆盖式的铺陈,展现了川喜多完整的一生,然而这种带有辩护色彩的倾向并没有使我心生厌意,反倒被这种电影人之间的惺惺相惜所打动,与国家联系无关,与政治联系无关,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欣赏与崇敬。二、对“政治判断”的反思在历史的洪荒之流中,大众对于政治正确的判断始终是非常暧昧的,或者说是浮于表面的。韩国电影《暗杀》的结尾,曾经作为独立军九死一生,后来沦为韩奸的廉硕晋面对安沃允和曾经的手下质问为何要叛国的时候,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我也没想到啊,我也没想到会解放啊。”为什么战斗?一些人是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执念,一些人视信仰高于一切,而我想更多的人则是迫于无奈而不得不作出的赌博式选择,处于斗争漩涡中心的人尚无法对时局作出正确的判断,遑论被舆论死死控制着的百姓呢?佐藤先生在书中举了个例子有点意思,在我看来也有点讽刺,德国犹太建筑家布朗诺·陶特1933年来到日本,写了几本赞颂日本传统建筑优点的书而在日本广受欢迎,有材料证明,很多日本知识分子读过这些书后,都认定只有德国知识分子才会持有这种友好的见解,因为两国结盟签订了《日德防共协定》,但事实恰好相反,犹太人陶特正是被他们的纳粹盟友赶出德国才流亡到此地的。就像现如今我们几个人能明确的知晓台湾国民党和民进党的政治主张?美国自由派与保守派的思想异同?只不过穹顶之下,亲疏有别,才略有偏倚。在二战结束并定性七十年之后,微博“美军官奸杀日本女孩”的新闻之下,竟还有人发表“咋不多强奸几个日本人”此类言论,当然这不是普通民众之过,信息资源获取的途径过于单一且简单粗暴,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曾说过一句如雷贯耳的名言“我们宁愿要没有政府的报纸,也不要没有报纸的政府”,而实际上这句话还有少为人知的后半句,“前提是得确定每个人都能收到并阅读这些报纸”。扯得有些远了,无非想说明,让作为“第八艺术”的电影去蹚“确定政治倾向”这趟浑水,实在太难为电影人了,而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在看过当时一些影片的基础上,对川喜多长政作出宽容一点的评价。戴着镣铐跳舞是古往今来各类艺术形式艺术家不停面临的问题,然而可能也正是这种悲壮感才使得艺术显得格外高级。三、雪泥鸿爪1.书中提到的赵丹去世之前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片随笔,标题为《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文笔真切肯綮,像是遭受一生起起落落的境遇后的肺腑之言,不妨一看,所言之意亦适用于当下。顺便欣赏一下赵丹老师鼎盛时期的颜值,气质绝对在梁朝伟一类男星之上。赵丹以及说与赵丹一样精致帅气的日本演员冈田时彦,被称为“日本的鲁道夫·瓦伦蒂诺”冈田时彦以及英年早逝的拉丁情人鲁道夫·瓦伦蒂诺本尊,《师父》中小宋佳扮演的赵国卉的男神,并把他的照片贴在镜前。鲁道夫·瓦伦蒂诺影片《师父》剧照2.历史上的甘粕正彦和《末代皇帝》中坂本龙一饰演的甘粕正彦3.“搞文化死不了人”我就职于基层文化事业部门,某副主任说她作为新人刚来单位时,她当时的科长跟她说“咱们是文化部门,无非就是组织同志们唱唱歌跳跳舞啥的,死不了人的,别太紧张。”时光往回倒流八十年,这件事可就真说不准了。4.现当代中日电影交涉:大奇特老师整理的从1954年至今院线日影引进片汇总:【中国大陆引进的日本电影】电视台引进的日影、日剧暂不计算在列。

精彩短评 (总计43条)

  •     主线还是川喜多长政的内容,夹入许多那时候的中日电影人的生活和困惑。印象最深的人是马徐维邦。先去看了电影,再思考当时立场。
  •     真正的电影研究者就应该如佐藤忠男一般吧,以宽广的胸襟和敏锐的反思精神去面对异于惯常认知的文化,细致、谦虚、广征博引地去求同存异~男神
  •     东北“满映”、上海“孤岛”、战后香港; 川喜多长政、李香兰、张善琨、朱石麟。“先去看一看电影,再去研究当时人的立场,如此才会收获很有意思的发现。”只是,还能看到这些电影吗……
  •     有意思,译得也好
  •     一如既往地拼拼凑凑,称不上电影交涉史,太粗糙了。佐藤忠男的材料除了电影文本和影人的回忆,就几乎没有别的了。不少东西他在别的文章里也写过。一厢情愿地意淫川喜多长政的包容和中立,感情压倒事实,只怕想得太简单了。
  •     除了不断为川喜多作预设性辩解这一点,其他方面不失为悦读佳作。当然最”重要的是先看到电影“,这包含了许多令人兴叹的曲折。
  •     沙丹老师推荐后立即入手。之前就一直有老师在课上重提”满映“与”孤岛“电影,这真的是一个值得再商榷与评价的电影史问题。日本研究者的这本对主流意识带有一定冲击的电影史著作直到30年后才正式在大陆出版,虽然迟到但也庆幸,时代与人的困境,太多从未了解过的历史细节以及鲜活真实的电影人形象,也有对中国早期电影作品的真诚评论,并将中日电影以及与世界电影相关联,既有历史也有艺术,重要的是对固有观念的更新与反思。中国电影研究,需要这样的学术探讨
  •     只有在占有资料如此广博的基础上,才有资格这样开阔豁达的视野观察此特殊时期的两国电影界。脱离了二元立场的鲜活影史,有幸见识了这么多位各有理想抱负并为之努力的电影人,他们的确不该被草率打上汉奸或爪牙的标签。
  •     这本书的出版过程,可以再写一本书。堪称一个奇迹啊!!!
  •     此书叙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含伪满洲国)的历史,在抗日战争这个大时代背景下,不管是孤岛电影还是“满映电影”,都未曾被深入研究过,此书填补了这个空白。有意思的是,这样一部研究著作不是出自中国人之手,而是出自日本人之手,一些年老的日本人曾经经历过“激情澎湃”的入侵中国“事业”。“满映”是日本帝国主义“大东亚共荣”的宣传机器,打造出了李香兰这样的巨星,“满映”甚至还是今天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今天依然有许多日本老人到这里旅游,怀想自己的青春岁月,艺术本应是人类精神财富,然而当时政治改变了这一切,军国体制让艺术、明星成为了可悲的陪葬品。这部电影史因此具备了中日政治、文化史的特点,让我们审视大时代里艺术与政治、历史之间的关系。(南都文化年鉴2017年1月11日)
  •     22
  •     棒妞妞
  •     租借地审查制度辅助资料/先前的文献中华电影这块很少提及 不过推测跟回忆口述较多 略堆积/帮人作传/3.5
  •     日本电影学界的风度与见识,真是甩你朝十条街。对于中国电影的评价十分中肯,对都灵中国电影展的描绘更是能管中窥豹。至于战时的双方孰是孰非,永远会因各自立场而暧昧不明吧,但是依稀能看出日本电影人不少还是极有胸怀及风度的。
  •     作者充分照顾了中国读者的感受,但他给川西多长政的辩解无法说服我。在我看来,长政是一个温和的日本电影商人,对中国一直友善,但他也参与了军国主义日本在华的电影事业,只是反对直接粗暴的宣传策略。当电影就是武器时,只有保持缄默的电影人或许才不用背负战争的罪名。在民族对立的时代,处于中间的人也别无选择。非常可悲,历史总是不断重演。
  •     Go
  •     看到很多朋友的评论说,本书的出版本身就是一个历史。的确如此,当下对于满映和上海沦陷区影像的重新读解已成为历史趋势。这本书的出版为我之前研究某部电影的论文提供了丰富的佐证和材料,近期这篇断断续续写了两年的论文便要发表了,心中无限感慨。作为生在东北,又在长春读了四年的学子,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将中方和日方的文献重构融汇成一部新的历史。(五星好评为情怀
  •     时代与人。 但总有种文本分析的虚弱感。
  •     后浪电影学院088《炮声中的电影:中日电影前史》 ——首部中日电影交涉史,一段鲜为人知的战争秘话。
  •     遗憾于历史没有“如果”,让当时人,抱憾终生;庆幸于历史没有“如果”,使后来者,为之动容。不光是有关电影,更是以特殊的角度,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查遗补漏
  •     难受:上帝的何时可以不归凯撒。
  •     书的绝大部分内容是围绕川喜多长政展开的,可以看作是他的一本侧传。在那个电影无法不为政治服务的年代,他逆行于主流意志总想让它成为中国和日本交流的渠道,也是一场悲剧。更悲剧的是,满映和中华电影几乎是中国电影史研究被强力留下的空白。这书不但掀开了它们的一角,也透视了在被占领中国工作的日本电影人微妙而复杂的立场。
  •     相比那段惨痛的历史,我更愿意记住这些在炮声中孜孜不倦,为电影至上、伟大的幕后工作者们。
  •     感谢友推荐。有时间要重新去满映走走了。
  •     前前后后看了两个多月,这些朴实的追求真实和艺术的电影人真的值的人们尊敬和学习
  •     可与傅葆石那本参照着读
  •     一部日军侵华电影史
  •     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     有的时候,日本人真的蛮搞笑的。比如说作者摘引日占当局以天皇敕令允许上映《木兰从军》(鼓励人爱国)。好吧~ 那。。。天皇鼓励抗日。那,您老何必发动战争呢~ 当然考虑到其实之前军部都暗杀大臣了,这...
  •     书里面的论述很多,从川喜多大治郎,到 30 年代的日本电影,抗战前后的上海电影,东北电影制片厂,带过的面很广,可是很多的点,论述都不深入,只有大致叙述。部分章节写的很细致,譬如对 《 花街 》 、《 误佳期 》的分析,以及川喜多长政为了中、日电影交流付出的努力等。总的来说,觉得这本书很厚,却缺少份量。
  •     如果可以开发成日式AVG游戏就好了...(BGM是《色戒》OST)
  •     其实可以改名为川喜多长政传……
  •     感慨万千
  •     作者写作是挺主观的,但是有好多料。再主观也是一种观点嘛~
  •     良心!
  •     原来中国的战争年代也有那么多投身电影行业的人,感觉看到了另一个角度的战时上海
  •     【2016.4.24--第十二本】这本书能被中译出版,就足够在共和国的电影史浓墨重彩的记上一笔…
  •     其实抛开政治立场,书里很多观点都很有新意,不过观点这种意识形态还是受客观环境影响的吧。
  •     好书
  •     一部中日电影“交流”史,可惜很多老片找不到了。
  •     “我对中国电影产生成见,是因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由水华和王滨共同导演的《白毛女》被称为‘划时代的名作’。那部电影往好了说是质朴,往坏了说则是幼稚。于是我便认为,那种水平的电影在中国都能算得上名作的话,那么一直以来中国的电影水准是相当幼稚的。”——这句话提升了我对整本书的好感度。就算放到现在,也说得相当有道理。
  •     炮声中不为人熟知的光影世界,电影作为一种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不论何时,都在发声。
  •     这是一部需要用心去阅读的好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