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遗著》研究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010154384
作者:袁建新
页数:413页

内容概要

袁建新,男,1968年生,湖南宁乡人,现任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2004年复旦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博士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2009年评为教授;2011年8月获博士生导师资格。2005年被评选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010年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为康德哲学、休谟哲学和科学哲学。学术研究的基本进路和展望是:联系现代自然科学、特别是神经科学的成就,来理解哲学史的一些基本问题及其哲学家的解答;用自然主义的方法对康德哲学、特别是其后期哲学进行符合康德文本和思想的解读;以量子相关性为出发点,从形而上学上解释物体和人格的同一性;以分析光与信息的传播为出发点、以整分论(Mereology)为中心,进入认识论、心灵哲学的基本领域。

书籍目录

导论
上编“漏洞”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的起源
第一章空间概念与范畴的先验演绎
第一节概念分类、空间概念的基本构成和基本特征
一、空间概念作为直观性概念的直接证据
二、原初的空间概念的构成:纯粹直观或形状
第二节“空间这个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与空间表象的非概念内容
一、空间这个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的论证结构分析
二、空间表象的非概念内容
第三节空间概念与范畴的先验演绎
第二章第二版范畴的“先验演绎”与“漏洞”初露
第一节先验演绎的目的:第13节的文本解释
一、国际学界对“范畴的先验演绎的目的”的五种解释
二、范畴的先验演绎的目的:第13节的文本解读
第二节第二版范畴的先验演绎的证明结构与“漏洞”初露
一、国际学界关于第二版先验演绎的证明的主要观点
二、第二版先验演绎的证明结构分析
第三章图型法的蒂夫特隆克难题、复合问题与漏洞的最终形成
第一节复合问题与康德哲学的发展
一、复合问题:莱布尼茨等对康德的影响
二、复合问题与康德哲学的发展
第二节图型法的“蒂夫特隆克难题”与康德的回答
一、图型法的“蒂夫特隆克难题”
一、康德对图型法的“蒂夫特隆克难题”的回答
第三节想象力之谜、实体、复合难题及“漏洞”的最终形成
一、想象力、图型与心理图像的形成机制之谜
二、实体、复合难题与“漏洞”的最终形成
下编《遗著》的“过渡”理论及其对“漏洞”的填补
第四章显象的物体与范畴的客观实在性:《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与“早期的手稿页和八开纸”
第一节《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中物体理论的失败:弗斯特对本部分的解释
第二节《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中的物体理论与范畴的先验演绎
一、范畴的客观实在性、有效性与显象的物体的关系
二、显象的物体、范畴应用的客观实在性及物质密度的差别
第三节内聚、物体的大小量与范畴的客观实在性:“早期的手稿页和八开纸”的回答
一、物体的同一性和内聚力的超距作用的可能性
二、大小量概念、物体理论与范畴的客观实在性
三、物体、大小量概念对直观的应用与范畴的客观实在性
四、1796年至1798年7月的自然物体形成的理论及其意义
第五章自然物体、“过渡”的源起及其与“漏洞”的关联
第一节自然物体的构成与“过渡”、“漏洞”的关联
一、活动力、“以太”与自然物体的形成
二、自然物体的形成与“过渡”、“漏洞”的关联
第二节三种物体概念、驳斥唯心主义与“过渡”的起源
一、三种不同物体概念与驳斥唯心主义对真实物体的怀疑或否认
二、《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驳斥唯心主义”论证与“过渡”的起源
第六章以太证明与“过渡”、“漏洞”问题
第一节以太证明与“过渡”、“漏洞”的关系:国际学界的主要观点
一、弗斯特对“以太证明”与过渡、漏洞之间关系的解释
二、弗里德曼、韦斯特法尔对“以太证明”与漏洞、过渡之间关系的解释
三、爱德华兹对“以太证明”与过渡、漏洞之间关系的解释
四、霍尔对“以太证明”与过渡、漏洞之间关系的解释
第二节“以太证明”的论证结构分析及其评价
一、弗斯特、霍尔对“以太证明”的论证结构的逻辑重构
二、对“过渡2”的逻辑重构及其与“过渡”、“漏洞”的关系
第三节物理学史上的“以太问题”与身体问题、刺激问题
一、身体问题与康德哲学的发展
二、从“以太问题”论刺激问题、身体问题
第七章“过渡”的部分完成与“漏洞”的局部填平
第一节自然物体形成的目的论解释、对物理学定义及其研究领域(对象)看法的改变与“过渡”的最终确定
一、对自然物体形成的目的论解释
二、对物理学研究领域的划分
三、物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的变化与“过渡”问题的最终确定
四、挽救启蒙运动的危机:对物理学定义及其研究对象看法改变的重大意义
第二节“过渡”如何进行、过渡的普遍性之源及“漏洞”的局部解决
一、两种显象的区分:必要性和意义
二、“过渡”如何进行及其普遍性之源
第三节“自我设定”与“过渡”、“漏洞”问题的结局
一、弗斯特对《遗著》之“自我设定”部分的解释
二、“自我设定”没有完成“过渡”,未填平康德哲学的“漏洞”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作者简介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遗世手稿》,简称《遗著》,是康德在人生的最后8年(1796左右—1804)倾尽心血写成的手稿,如果从第一次于1882年在期刊上发表计算,《遗著》问世已有131年。对于《遗著》的研究, 国外学界的探讨方兴未艾,近十年尤为重视,但国内学界关注不多。与此相关,“康德的批判哲学和《遗著》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当下国际康德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并主要形成了三种对立观点:“堕落说”、“漏洞说”和“裂缝说”。
本书是作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康德的<遗著>(Opus postumum)研究” 的最终研究成果,作为我国国内第一部关于康德的《遗著》研究的专著,试图揭开《遗著》与康德的其他重要著作如《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判断力批判》、《纯粹理性批判》)之间的深刻联系,进而阐明《纯粹理性批判》的重要部分(主要是“先验感性论”、“范畴的先验演绎”、“图型法”和“经验的类比”)之间的深刻联系及其论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与国内主流解释不同的、具有充分文本证据支持、逻辑自洽的解释,旨在使学界加深对康德的《遗著》在其哲学中的重要性的理解,彰显《遗著》在康德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康德的《遗著》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