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思考力》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4-9-1
ISBN:9787121239906
作者:李忠秋
页数:208页

《结构思考力》的笔记-第101页 - 总结

叙事套路:
1、BPA-背景问题行动(解决方案)
结构 树状 层层递进
2、AIDA-注意兴趣渴望行动
引子>单点突破>多点引导>行动指引
按图索骥:
首先搭建一个框架,之后再向其中逐步添加内容/
整体细想、抓大放小、先解决主要矛盾/
先总后分。
结构分类(低->高)
1)树 能帮我们理清主次、层级的关系,随后(如果可能)还可大致确定下同层级内容之间的先后顺序[线性]
2) 表 是二维结构,对每一信息元素/展示内容都可以两个角度进行描述,较 树 而言更加客观细致,也可容易被大脑接受、理解[半线性]
3)图 则彻底抛开了之前 树 的主丛、表 的交叉(复式分类)的限制,可借助多种表现手法,更加清晰、明了地标明各内容之间的关系。[非线性]
线性的特点是 内容之间的顺序相邻

《结构思考力》的笔记-如何设定目标 - 如何设定目标

R——阅读原文片段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片段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最好是一个事例/一个故事/一个情境描述。
A2——以后我怎么应用。最好是一个在短时间内有一定预期效果、有具体场景和步骤的行动计划。I
学习目标是当对方听完你的表达之后,你希望对方有哪些行为。这些行为要具体到现场是可以达成的,而不是你所表达的方案本身的目标。方案的目标可能是一种状态,但是这个状态要被某个行动所实现,那么将这个目标细分到状态、从状态细分到行为的过程,可以使用ABCD目标法。
A受众 who
C条件 在what条件下
B行为 完成what的任务/表现what的行为
D程度 达到what的标准或水平
而设定目标时,往往是C在最前面,C+A+D+B
A1
这个工具能非常好的用在拆书这件事上。比如我昨天给石家庄做线上的便签读书法分享。
我的目标是让对方能掌握便签读书法。那么行为可能是会用。
用ABCD法则来具体说的话,应该是:
通过我的引导和带领演练(C),庄里的小伙伴(A)能够基本掌握(D)如何找一个适合拆书的片段,完成一个完整标准的便签读书法(B)
A2
用这个结构改写之前拆过的至少三个拆书方案的学习目标,看看是否真的合用于拆书的目标设定,如果合用,推荐给总舵作为《拆书家成长手册》修订版,学习目标的改进内容。

《结构思考力》的笔记-横向结构的归纳和演绎 - 横向结构的归纳和演绎

R——阅读原文片段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片段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最好是一个事例/一个故事/一个情境描述。
A2——以后我怎么应用。最好是一个在短时间内有一定预期效果、有具体场景和步骤的行动计划。
I
S场景 当我们想接收信息时。
C冲突 我们面对了一堆庞杂的信息,不知道对方想表达什么。
Q问题 如何能从庞杂的信息中,找到对方结论呢?
A答案 【归纳】将内容进行分类分组,将有共同特点的思想归类分组,并概括出得出结论。
S场景 当我们想说服别人时。
C冲突 如果我们直接给一个结论,对方会应激性的说你凭什么这么说呢。
Q问题 如何能一步一步引导对方得出和我相同的结论呢?
A答案 【演绎】在说服别人时,可以通过逻辑递进,演绎推理过程——将前提不断缩小包围圈,最终得到结论的三段论方式,来实现自己说服别人的目标。
例子[编辑]
任何三角形只可能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前提1
这个三角形既不是锐角三角形,也不是钝角三角形。——前提2
所以,它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结论
此外,侦探的推理通常是演绎推理,所以演绎推理在侦探小说中是非常常见的一个概念。如《基本演绎法》甚至采用了演绎来命名剧集。
常用的基本论证形式[编辑]
演算的基本论证形式
名字 相继式 描述
肯定前件论式 (p → q) ; p ├ q 如果 p 则 q; p ,所以 q
否定后件论式 (p → q) ; ¬q ├ ¬p 如果 p 则 q; 非 q; 所以,非 p
假言三段论式 (p → q) ; (q → r) ├ (p → r) 如果 p 则 q; 如果 q 则 r; 所以,如果 p 则 r
选言三段论式 (p ∨ q) ; ¬p ├ q 要么 p 要么 q; 非 p; 所以, q
创造性二难论式 (p → q)∧(r → s) ; (p ∨ r) ├ (q ∨ s) 如果 p 则 q; 并且如果 r 则 s; 但是要么 p 要么 r; 所以,要么 q 要么 s
破坏性二难论式 (p → q)∧(r → s) ; (¬q ∨ ¬s) ├ (¬p ∨ ¬r) 如果 p 则 q; 并且如果 r 则 s; 但是要么非 q 要么非 s; 所以,要么非 p 要么非 r
简化论式 (p ∧ q) ├ p p 与 q 为真; 所以,p 为真
合取式 p, q ├ (p ∧ q) p 与 q 分别为真; 所以,它们结合起来是真
增加论式 p ├ (p ∨ q) p 是真; 所以析取式(p 或 q)为真
合成论式 (p → q) ∧ (p → r) ├ p → (q ∧ r) 如果 p 则 q; 并且如果 p 则 r; 所以,如果 p 是真则 q 与 r 为真
德·摩根定律(1) ¬(p ∧ q) ├ (¬p ∨ ¬ q) (p 与 q)的否定等价于(非 p 或非 q)
德·摩根定律(2) ¬(p ∨ q) ├ (¬p ∧ ¬ q) (p 或 q)的否定等价于(非 p 与非 q)
交换律(1) (p ∨ q) ├ (q ∨ p) (p 或 q)等价于(q 或 p)
交换律(2) (p ∧ q) ├ (q ∧ p) (p 与 q)等价于(q 与 p)
结合律(1) p ∨ (q ∨ r) ├ (p ∨ q) ∨ r p 或(q 或 r)等价于(p 或 q)或 r
结合律(2) p ∧ (q ∧ r) ├ (p ∧ q) ∧ r p 与(q 与 r)等价于(p 与 q)与 r
分配律(1) p ∧ (q ∨ r) ├ (p ∧ q) ∨ (p ∧ r) p 与(q 或 r)等价于(p 与 q)或(p 与 r)
分配律(2) p ∨ (q ∧ r) ├ (p ∨ q) ∧ (p ∨ r) p 或(q 与 r)等价于(p 或 q)与(p 或 r)
双重否定律 p ├ ¬¬p p 等价于非 p 的否定
换位律 (p → q) ├ (¬q → ¬p) 如果 p 则 q 等价于如果非 q 则非 p
实质蕴涵律 (p → q) ├ (¬p ∨ q) 如果 p 则 q 等价于要么非 p 要么 q
实质等价律(1) (p ↔ q) ├ (p → q) ∧ (q → p) (p 等价于 q) 意味着,(如果 p 是真则 q 是真)与(如果 q 是真则 p 是真)
实质等价律(2) (p ↔ q) ├ (p ∧ q) ∨ (¬q ∧ ¬p) (p 等价于 q) 意味着,要么(p 与 q 都是真)要么(p 和 q 都是假)
输出律 (p ∧ q) → r ├ p → (q → r) 从(如 p 与 q 为是真则 r 是真)我们可以证明(如果 q 是真则 r 为真的条件是 p 为真)
输入律 p → (q → r) ├ (p ∧ q) → r 如果p,则(q为真时,r为真)等价于如果(p与q)为真,则r为真
重言式 p ├ (p ∨ p) p 是真等价于 p 是真或 p 是真
排中律 ├ (p ∨ ¬p) p 或非 p 是真
indiscernibility of identicals p = q ; p → r ├ q → r p = q 且 p 则 r 等价 q 则 r
公理化[编辑]
更加形式化的说,演绎是陈述的序列,每个陈述都可以从它前面的陈述推导出来。本质上,这导致了如何证明第一个句子的公开问题(因为它不能从任何事物得到)。公理化命题逻辑通过要求证明满足下列条件来解决这个问题:
来自 wff 的全体 Σ 的证明 α 是一个 wff 的有限序列:
β1,...,βi,...,βn
这里的
βn = α
并且对于每个 βi (1 ≤ i ≤ n), 要么
βi ∈ Σ
要么
βi 是一个公理。
要么
βi 是两个前面的 wff βi-g 和 βi-h 的肯定前件的输出。
不同版本的公理化命题逻辑都包含一些公理,通常是三个或多于三个,除了一个或更多的推理规则之外。例如弗雷格公理化的命题逻辑,它也是这种尝试的第一个实例,有六个命题公理和两个规则。伯特兰·罗素和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黑德也提议了有五个公理的一个系统。
例如扬·武卡谢维奇(Jan Łukasiewicz,1878年-1956年)版本的公理化命题逻辑有接受如下公理的公理集合 A:
[PL1] p → (q → p)
[PL2] (p → (q → r)) → ((p → q) → (p → r))
[PL3] (¬p → ¬q) → (q → p)
并且它有有一个规则的推理规则的集合 R,这个规则就是下面的肯定前件:
[MP] 从 α 和 α → β, 推出 β。
推理规则允许我们从公理或给定的全体 Σ 的 wff 推导出陈述。
自然演绎逻辑[编辑]
在 E.J. Lemmon 提出的我们称为系统 L 的一个版本的自然演绎逻辑中,我们首先没有任何公理。我们只有支配证明的语法的九个基本规则。
系统 L 的九个基本规则是:
假定规则 (A)
肯定前件规则 (MPP)
双重否定规则 (DN)
条件证明规则 (CP)
∧-介入规则 (∧I)
∧-除去规则 (∧E)
∨-介入规则 (∨I)
∨-除去规则 (∨E)
反证法规则 (RAA)
在系统 L 中,证明的定义有下列条件:
有一个 wff(合式公式)的有限序列
它的每行都被系统 L 的一个规则所证明
证明的最后一行是想要的(Q.E.D., quod erat demonstrandum, 是拉丁语: 这就是要证明的),并且证明的最后一行只使用给出的前提;或者没有前提(如果什么都没有给出的话)。
如果没有前提给出,则相继式叫做定理。所以在系统 L 中定理的定义是:
定理是在系统 L 中使用空的假定集合能证明的相继式。
或者换句话说:
定理是在系统 L 中从假定的空集可以证明的相继式。
相继式的证明的一个例子(这里是否定后件):
p → q, ¬q ├ ¬p [否定后件(MTT)]
假定号 行号 公式(wff) 使用的行和理由
1 (1) (p → q) A
2 (2) ¬q A
3 (3) p A (for RAA)
1,3 (4) q 1,3,MPP
1,2,3 (5) q ∧ ¬q 2,4,∧I
1,2 (6) ¬p 3,5,RAA
Q.E.D.
相继式证明的一个例子(这里是一个定理):
├p ∨ ¬p
假定号 行号 公式(wff) 使用的行和理由
1 (1) ¬(p ∨ ¬p) A (for RAA)
2 (2) ¬p A (for RAA)
2 (3) (p ∨ ¬p) 2, ∨I
1, 2 (4) (p ∨ ¬p) ∧ ¬(p ∨ ¬p) 1, 2, ∧I
1 (5) ¬¬p 2, 4, RAA
1 (6) p 5, DN
1 (7) (p ∨ ¬p) 6, ∨I
1 (8) (p ∨ ¬p) ∧ ¬(p ∨ ¬p) 1, 7, ∧I
(9) ¬¬(p ∨ ¬p) 1, 8, RAA
(10) (p ∨ ¬p) 9, DN
Q.E.D.
系统 L 的每行都有自己对输入或进入的类型的要求,它可以接受并且拥有它自己的处理和计算于是它的输入使用的假定的方式。
A1
我对于接受信息是的归纳能力还是有的。并且自己特别喜欢用四象限来归类。曾经有一次用四象限帮助小伙伴分析他适合什么样的女生。其实所有的信息都是他给我的,但是当我说出我的结论时,他彻底震惊了,然后我们成了好朋友。
不过对于演绎的部分,还是做的不够好。
A2
说服别人时,尝试练习演绎的方法。
说服别人的问题想好的,就是如何说服别人加入拆书帮。

《结构思考力》的笔记-第78页 - 第二章基于目标定主题

前一章中,对结构思考力的基本理念达成共识。第二章,分享搭建构造自我结构金字塔的具体方法。
第一节 确定目标,让表达有的放矢。
一、预设表达场景,越具体越好。
二、确定目标:希望对方有哪些行为。
采用ABCD目标法:
受众(actor)
条件(condition)——在----条件下
行为(behavior)——完成了-----任务/表现了------行为
程度(degree)——达到-----的标准或水平。
第二节 设定主题——让表达观点明确
确定一个为目标服务的结论→包装一个打动人心的主体(简单、准确、利益)
第三节 设计序言——让表达更吸引人
SCQA原则。S场景,C冲突,Q疑问,A回答。

《结构思考力》的笔记-第45页 - 分类——梳理——一句话

请根据以下片段,完成【拆书帮便签读书法】练习。
R——阅读原文片段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片段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最好是一个事例/一个故事/一个情境描述。
A2——以后我怎么应用。最好是一个在短时间内有一定预期效果、有具体场景和步骤的行动计划。
I
【S场景】面对外部信息输入时——领导交代活儿、听演讲、看书等等
【C冲突】信息庞杂,无法吸收。
【Q问题】如何让庞杂的信息有条理的在自己的大脑中归位。
【A答案】总共分三步:1、将信息根据事实和观点归类;2、用金字塔结构梳理——观点,事实(观点),事实。。。。3、用一句话概括它。
A1
原文片段可以作为一个大量信息输入的例子。
事实,就是我在I中列的【S场景】和【C冲突】中内容。
观点,就是我在I中列的【Q问题】和【A答案】。
A2
本周的便签读书法作业,打算都使用寻找事实和观点的方法来操作,尽可能使用SCQA的方式去梳理。

《结构思考力》的笔记-第47页 - 明确理念打基础

P20-58
1、结构思考力的四个基本特点
举例:“董事长您好!刘经理来电话说系统突发状况,4点钟他无法参加会议了。小张说他晚一点开会没关系,明天开也可以,但是最好别在11点30分之前开。王总的秘书说,王总需要很晚才能从外地出差回来,可是会议室明天已经被别人预定了,但星期五是空着的。王总的秘书说,王总明天需要很晚才能从外地出差回来。我建议把会议的时间定为10点比较合适,您看行么?
看完以后,有什么感受,一个字,乱!如果给你三分钟的时间,怎么说才不乱呢?
(思考)先说原因还是先说结果?先说结果,因为在商务沟通中时间比较紧迫,所以一定是先说结果后说原因更高效。
改成:董事长,我们可以将今天下午4点的会改在周五上午10点开么?
原因可以被分类么?可以直观的看出,分为人和会议室两类原因。表达时应把同类原因放在一起。原因是可以分类的。
这些原因可以被总结概括么?
可以。人的原因分为:刘经理、小张、和王总时间不方便或周五都方便。同时概括出得出肯定的理由更有说服力还是否定理由。体会一下,是肯定理解”参会人员周五上午10点都可以参加“更有说服力。
在表述这三个人时有顺序么?
按职务排序,比如:王总、刘经理和小张都不能参加会议。
参考答案:我们可以将今天下午4点的会议改在星期五下午10点开么?因为王总,刘经理和小张都可以参加,并且本周五会议室还能预订。
这个例子,意义在于背后的结构。这个结构是金字塔结构。
G叫做中心思想,A和B叫做支撑中心思想的理由,A1\A2\A3叫做支撑理由的子理由。它从上到下不断延伸,从下到上逐渐支撑,所以被形象地被称为金字塔结构。
具备结构思考力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把问题表达清楚,如果老板只给5秒钟,说结论就可以了,如果老板给了30秒,可以说到第二季,如果老板只给了一分钟可以说到第三级;如果老板真的给了15分钟,是不是可以把下面的内容做成PPT详细汇报一下 。
结构思考力有偶四个基本特点: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四个关键字:论证类比:结论先行,以上统下,表示上面的结论是下面论据的来的;对应归类分组;对应逻辑递进。
通过明确结构思考力的四个基本特点,就可以让我们做到隐形思维显性化,让再复杂的思考过程都能变得可识别和可传承。

《结构思考力》的笔记-第21页 - 第一章 明确理念打基础

第一节 结构思考力的四个基本点【如何表达需传递的信息】
很多人在表达一件事情时,信息混乱且无条理。具备结构思考力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一个问题说清楚。需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为了便于极易,可以在此基础上提炼成“论证类比”四个关键字。论——结论先行;证——以上统下,上面的结论是下面的理由论证而成;类——归类分组;比——对应逻辑递进,各种思想都需要通过对比的方式确定逻辑顺序。
<图片1>
一、结论先行
先总后分,先框架后细节,先总结后具体,先结论后原因,先重要后次要。
二、以上统下
理由支持结论。
三、归类分组
工作沟通常说三点。
四、逻辑递进
按照一定逻辑顺序组织语言。
第二节 结构化接收信息的三个步骤【如何接收他人的信息】
第一步 识别信息中的事实、理由及结论,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寻找哪些是观点→确认哪个观点是结论→找出支持结论的理由→戴上白帽子接收信息(德博诺提出水平思考,即人们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形象地比喻为六种颜色的帽子,当讨论问题时,大家都戴同一个颜色的帽子,就能保证看待问题的角度一致)
第二步 找出对应关系,画出结构图,不再做人云亦云的菜鸟。
第三步 一句话概括主题句,迅速变身职业达人。
用一句话把接收的信息说明白:在------的基础上,从------,-------,------,N个方面,说明了---------。

《结构思考力》的笔记-全书摘要 - 全书摘要

前言
结构思考是人类思维领域的基本规律,内化为思考(解决问题、决策)、外化为表达(写作、口头表达、沟通等)。
一个通俗的例子:“汇报工作说结果,检讨工作说流程,请示工作说方案”
结构思考的两个来源:
① 自己的经验构化为一种结构
② 运用各领域县城的模型,它们都是被前人高度归纳总结后的“思考模型”。
逻辑是思维的加工阶段,之前还有更重要的一个阶段是理解阶段。在未全面理解情况的基础上就迫不及待地进入到思维加工阶段,虽然逻辑正确却很难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就如同你给计算机输入了错误的信息,即使计算机的程序再正确也得不到正确的结果。
纵向结构上,每一组的观点都必须是其下一个层次观点的概括;横向结构上,每组各个观点互不重叠且有一定的逻辑顺序。
构建思考结构的五个步骤
1. 明确理念打基础
结构思考力的四个特点: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2. 画龙点睛,基于目标定主题
所有的主题必须是个结论。
3. 画地成图,纵向结构分层次
自上而下疑问回答做分解,自下而上概括总结做聚合
4. 运筹画策,横向结构选顺序
演绎论证结构和归纳论证结构
5. 画栋雕梁,形象表达做演示
1.明确理念打基础
商务沟通的表达中先说结果后说原因,而原因是可以被分类的,原因分类完后是可以被总结概括的,同事同类原因中的要素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组织。
一段有逻辑的话包含:中心思想,支撑中心思想的理由,支撑理由的子理由。
结论现行:从结论开始,然后阐述理由,最后再阐述支撑理由的事实和依据。
刚开始训练结构思考力时可以以3为基础去考虑“要点是什么”。如客户提出了哪3个方面的需求?开完会后的决议包括哪3个方面?
结构化接收信息的三个步骤:
① 识别信息中的事实、理由及结论。找出信息中哪些是观点类的,哪些是事实描述类的;观点类的信息中哪些是结论,哪些是支撑结论的理由,并将它们区分。
 观点是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看法。
 找结论的时候问一问“所以呢”
 找理由的时候问一问“为什么”
 判断结论的合理性:事实与数据是否真实;
这些事实与数据是否可以得出相应的理由、相应的理由是否能得出最终的结论
② 找到事实与观点的对应关系,画出结构图。
③ 一句话概括出所有内容。
公式:在¬¬···的基础上(序言),从···,···,···,N个方面(一级目录),说明了···(结论)
2. 基于目标定主题
步骤:
① 设定场景:提前设定表达场景
② 确定目标:希望对方有哪些行为
ABCD目标法
受众(Actor) XXX
条件(Condition) 在XXX条件下
行为(Behavior) 完成XXX的任务/表现XXX的行为
程度(degree) 达到XXX的标准或水平
③ 设定主题:让表达观点明确
你要说服对方接受你的什么观点/如何对这个观点包装使其更有吸引力
主题一定是基于目标的,而且必须是一个有观点结论,如:
“XXX别墅介绍”不是主题,主题是“XXX别墅,是你投资的最佳选择”
包装主题的原则:简单、准确、利益(从对方角度出发)
④ 设计序言,让表达更吸引人
当一个人接收信息时,之前他脑子里一定想了好多事情,你一推门就说我有一件事跟您汇报,第一点、第二点···他一定反应不过来。通过序言的讲故事的结构来解决这个问题。
SCQA(情景、冲突、疑问、回答)
S—让对方产生共鸣,“对,对,你说的没错”,只有情景被认同了故事才能继续发展
C—打破开场时给对方的安全感,确认面临的问题
Q—从对方的角度会关心的问题
A—基于这个问题我给你的回答
3.纵向结构分层次
3.1 自上而下疑问回答做分解
疑问回答式的核心思想就是我的任何一个观点的得出,都要去想对方看到这个观点之后会有哪些问题。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设想问题,这一步最大的难点是能不能换位思考,因为所有人都习惯了告知对方我们有什么,而不太关注对方关注什么。
确保问题不被遗漏—5W2H原则
主题: 表达对象:
问题种类 What Why Who When Where How How much 其他问题
设想问题
是否
回答主题
What—是什么?做什么?
Why—为什么这么做?理由/原因是什么?
Who—谁来做?
When—什么时候开始做?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
Where—在哪儿做?从哪儿入手?
How—如何做?
How much—做多少?完成量是多少?合格率多少?费用多少?
简化:2W1H 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怎么办?
1个中心思想→2W1H→3x3个理由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回答?
原则:
① 每一个答案本身必须是一个结论,不能是“XXX的介绍”、“XXX的优势劣势分析”
② 下面的每一个都是回答上面问题的答案。
③ 回答的内容要针对对方最关心的问题
3.2 自下而上—概括总结做聚合
适用于工作总结等场合。
汇报工作之前,需要把数据和事实整理后总结出的结论传递给对方,才算是有效表达观点。
通过下面各个要点的观点,将每个分类概括出一个结论,当然还可以继续往上概括,直到金字塔结构的顶端得出最终的结论。
3.3 上下结合
目标明确时,自上而下疑问回答做分解。
没有目标时,如年底写工作总结时,如果你也不知道要表达的目标是什么,就把1~12月所有的事情列出来,按照工作内容分类,之后将每个类别概括出一个结论,最后将这些结论往上概括出一个总结论,这样便完成了金字塔结构的搭建。
例子:
确定好主题后,
首先用自上而下疑问回答做分解的方式搭框架。首先设想问题,然后回答问题。
其次,用自下而上概括总结做聚合的方式完善框架。第一步收集信息,第二步将信息分类,第三步总结概括。
4.横向结构选顺序
4.1 演绎
必须掌握正确的大前提
标准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常见式:现象→原因→解决方案
弊端:如果听众对前提有异议,整个论证就失去效果。
4.2 归纳
时间/结构/重要性
MECE原则:不重叠、不遗漏
创建MECE的简便方法:2*2矩阵




我们学习的各个学科里面都有各种模型,包含了方法、步骤、工具等。当然这些“结构”本身不会给你任何的答案,它的作用是把你的注意力引领到更广阔的视角把事物审视清楚。
5形象表达做演示
 卖点包装—让观点容易记
XYZ模型,换成其他任何产品都可以按照这三个方面展开



 结构思考力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