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与时

ISBN:SH11018-408
作者:[德]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页数:413页

内容概要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哲学家,20世纪现象学运动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实存主义、诠释学的主要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译者熊林(溥林),重庆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德国海德堡大学博士后,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领域有古希腊哲学、中世纪神学与现代德国哲学。兼通德语、古希腊语、拉丁语等多种语言,翻译有: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与徐开来合译);亚里士多德《<范畴篇>笺释》、安瑟伦《信仰寻求理解:安瑟伦著作选集》;波纳文图拉《中世纪的心灵之旅:波纳文图拉神哲学著作选》、《短论》;阿贝拉尔《伦理学 • 对话》;布伦塔诺《根据亚里士多德论“是者”的多重含义》;海德格尔《柏拉图的<智者>》、《是与时》;尼古拉斯《伊壁鸠鲁主义的政治哲学》。著有《中世紀的信仰與理解 : 波納文圖拉神哲學導論》等。

书籍目录

1953年第七版序
目录
导论
【对是之意义问题的阐述】
第一章 是之问题的必要性、结构和优先性
第二章 在拟定是之问题中的双重任务,探索之方法及其纲要
【第一部】依时间性阐释此是,并阐明时间作为是之问题的超越视域
第一编:对此是的准备性基本面分析
第一章 阐述对此是进行某种准备性分析这一基本任务
第二章 作为此是之基本情状的一般的在-世界-中-是
第三章 世界的世界性
A. 对环境性和一般的世界性之分析
B. 同笛卡尔对世界的阐释相对照,崭露对世界性的分析
C. 环境的环境性和此是的空间性
第四章 作为共同是和自身是的在-世界-中-是。“常人”
第五章 在之中-是作为在之中-是
A. 此的生存论上的构造
B. 日常的在此是之是以及此是的沉沦
第六章 操心作为此是之是
第二编:此是与时间性
第一章 此是之可能的整体是和向死而是
第二章 对一种本真能是的此是式的见证和决心
第三章 此是之本真的能整体是和作为操心之是态学上的意义的时间性
第四章 时间性与日常性
第五章 时间性与历史性
第六章 时间性和作为流俗时间概念源头的时内性
附录一:希腊语-汉语术语对照表
附录二:人名、著作和论文
附录三:希腊语-汉语术语对照表
附录四:拉丁语-汉语术语对照表

作者简介

《是与时》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早期的代表著作,1923一1924年冬在托特瑙堡自筑的别墅中开始写作《是与时》的第一稿,1925年夏季的讲课稿《时间概念的历史》是《是与时》的清楚的雏形。1926年1月29日至4月30日他隐居于托特瑙堡山间,把《时间概念的历史》这一讲稿的笔记整理成《是与时》的前240页。同年写就,1927年2月正式印行,一是在《现象学年鉴》第八卷上,二是作为单行本。它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不仅影响了此后多种重要哲学流派和重要哲学家,而且在文学批评、社会学、神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种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是与时》一书批判了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把哲学当成知识,把存在当作存在者来研究的传统。同时抛弃了近代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哲学研究中以认识为起点的方法。海德格尔哲学是从人的存在——此在入手,在对“存在”的追问中达到存在的意义的澄明。他在对人的存在状况的分析中为现代人的根本情绪提供了一种把非理性的东西理性化了的形而上学的解释。海德格尔的《是与时》所奠基的存在哲学无论在研究宗旨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意味着西方哲学的一次重大转变。
此译本根据2006年Niemeyer, Tübingen出版的单行本以及1977年出版的全集本翻译。这个译本是译者从德国海德堡大学从事完博士后研究以后翻译的,翻译花费了数年时间(应该是在2005-2010年期间),后来据说由于版权问题,一直未能出版。译者认为,Sein und Zeit应当翻译成《是与时》,而不是《存在与时间》,其中的关键是对Sein(英文to be)的翻译。这不仅是翻译问题,而且涉及对整个西方哲学的理解问题。相应地,他把to on(德文Sein,英文to be)衍生出来的Ontologie(英文ontology)译成“是态学(是论)”,而非传统翻译的“本体论(学)”、“万有论(学)”或学界目前流行的“存在论(学)”。


 是与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