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论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4-7-1
ISBN:9787101099720
作者:(意) 马基雅维利
页数:242页

书籍目录

中译序
献辞
第一章 君主国的种类及其建国的方法
第二章 世袭的君主国
第三章 混合型的君主国
第四章 大流士的王国被亚历山大征服,为什么在他去世后没有反叛继任者
第五章 如何治理被征服以前独立自治的城邦或君主国
第六章 依靠自己的武力和能力获取的新君主国
第七章 仰赖别人的武力和机运获取的新君主国
第八章 凭邪恶的手段成为君主
第九章 公民君主国
第十章 如何衡量国力
第十一章 教会君主国
第十二章 军队的类型和佣兵
第十三章 外籍援军、混合军与国民军
第十四章 君主在军事方面的职责
第十五章 世人,尤其是君主,受到赞扬或谴责的原因
第十六章 慷慨与小气
第十七章 残忍与仁慈:受爱戴和受畏惧,何者比较有利
第十八章 君主守信之道
第十九章 如何避免受人鄙视和怨恨
第二十章 堡垒等君主常用措施的利弊得失
第二十一章 君主如何争取名望
第二十二章 君主的肱股大臣
第二十三章 如何避开马屁精
第二十四章 意大利的君主们丧失政权的原因
第二十五章 运气如何影响世事及抗衡运气之道
第二十六章 为解救意大利免于蛮族蹂躏进一言
马基雅维利年表
关于马基雅维利的两面评价
英文附录

作者简介

《君主论》主要内容包括:大流士的王国被亚历山大征服,为什么在他去世后没有反叛继任者、如何治理被征服以前独立自治的城邦或君主国、依靠自己的武力和能力获取的新君主国、仰赖别人的武力和机运获取的新君主国、凭邪恶的手段成为君主、公民君主国等。


 君主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毓秀施特劳斯在《现代性的三次浪潮》里认为马基雅维利是现代性的开创者,何谓现代性,这个概念耳熟能详但一直没有定论,在我看来,所谓政治人向经济人的过渡亦或者一个历史进步的线性时间观念不过是现代性的附属物。现代性的核心理应是相信人能通过自己的意志和理性,审慎和决断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随虚无缥缈的命运随波逐流。现代性所关注的乃是《联邦党人文集》开篇所讨论的问题:人类社会是否真正能够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来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还是他们永远注定要靠机遇和强力来决定自己的政府。作为一名共和主义者的马基雅维利,之所以要写作《君主论》进献于翡冷翠的僭主美第奇公爵,其最在意的并非个人的荣辱,而是变局中的欧罗巴的历史出路。而马基雅维利观念的根据,首先是建立在对基督教的批判上。对于当时的马基雅维利来说,这样做不但有在理论上溯本清缘的作用,更有现实的考量。自10世纪末克吕尼运动对教会的改革以来,教皇一跃达到了欧罗巴世界权力的顶峰,但这也导致了教会过多地参与世俗,加剧了意大利的分裂,使得说意大利语的地区被外来的君主争霸,久久不得安宁。《君主论》里他盘点历代政治得失,认定教会对意大利的分裂负有首要责任,教会既无法实现一个世俗国家的职责,又总是越俎代庖,这是他将宗教从政治当中放逐出来的重要因素,在他看来基督教败坏了公民的德性,是罗马帝国覆灭的罪魁祸首。在苏格拉底以后的政治观念里,政治永远与德性相伴,政治家参与政治的目的是为了德性的完善,政治本身并非自主自足的场域。希腊哲人与基督教父共享一个目的论世界观,都认为世界统一于善/上帝,事物由低到高乃是对更完美的事物的模仿与向往,世界的本质潜藏在事物自身当中,等待其显现。所谓存在,乃是本质的实现,是本质在实在界中真实的出现,因为在实现之前,本质原是一个可能性而已。当本质从可能性的层面进入实现的时候,它才真正地存在了。草木之所以成长为草木的样子,是因为种子潜藏了草木的本质;动物之所以发育至成熟体的样子,乃是因为动物自身潜藏了成熟体的本质。而人,就是趋向至善的存在。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里认为,人是城邦的动物,人的存在是为了实现城邦的自然秩序,人参与政治是为了德性的实现,是为了完善自己。而在奥古斯丁眼中,人是上帝的羔羊,一切所行都应趋向上帝。他在《论上帝之城》发展出了基督教的二元政治观念,区分了属世和属灵的场域,将属灵的世界置于属世的场域之上,人若是参与政治乃是为了救赎,是从此岸世界走向彼岸世界。不论希腊哲人还是基督教父,政治都不是自足的场域,都是顺从于某种目的,以某种应然来规范实然,对政治的研究首先是规范性的。一如古希腊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最早引入了第二位演员,这使得古希腊悲剧从带有颂歌性质的一人表演转化为表现两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的文学作品。喜剧诗人马基雅维利改造了“德性”(viture)的意义,将之还原为能力,将政治中性化,政治从理想降格成专门的一项技艺。将道德/权利进行自然主义的转换,还原为某种能力并非马基雅维利的首创,马基雅维利在欧罗巴世界革命之处,乃在于他如实地指出政治自有其运作之规律,使实证性的政治科学的研究成为可能,尽管他本身是出于敏锐的洞察力而非采用实验科学的手段得出他的结论。李猛转引施特劳斯的话说过,“马基雅维利不像修昔底德的作品那样令人感到悲凉(sadness),我们可以在马基雅维利那里找到喜剧,戏仿和讽刺,但却似乎找不到悲剧因素。但既然人的生活并非只是喜剧,那么人性的一个侧面就始终处在马基雅维利的视野之外。那么,为什么马基雅维利的作品不能让我们感到修昔底德式的悲凉呢?施特劳斯认为,原因在于马基雅维利没有对“普通”事物的神圣感。没有这种“神圣感”,悲剧就失掉了它的自然基础。”充裕的理性却缺乏对人世的敬畏,导致他彻底解构了加诸政治之上的诸多应然,将赤裸暴力从诸般限制中解放出来,从此无所顾忌。在马基雅维利的语境里,政治不再与中世纪自然秩序的美好世界挂钩,而是事关生死存亡之大事。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的开端乃是生存与安全,而其终端乃是善与正义。马基雅维利保留了开端却忽略了终端,亦或者说在他笔下,政治的开端既是目的。人参与政治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完善自己,而是诉诸于某种必然性,即寻求保护自己人身安全的必然性,统治者应对时事的必需(necessary)。马基雅维利对必然性的强调建立在相信人们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一预设上,而在他的语境里,所谓的命运,指的就是政治。弗里德里希·希尔在《欧洲思想史》里认为:“他接受方济各会属灵派的看法,认为世界历史的演变趋势是越变越坏,政治科学只能设法使列国从世界历史的大趋势中解脱出来。各种政治理论便以世界历史为舞台,进行各种试验,看这些理论是否正确;当然,重要的是有真正受过良好教育又十分能干的人来掌握,通过宗教、法律和军队拯救大众于水深火热之中,使大众都能享受幸福。”在解构完一切以后,国家理性的出炉便是顺水推舟的事情了(意大利语是Ragione di Stato——英文是reason of state,中文也翻译为国家理由)。在马基雅维利死后二十年,也就是1547年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焦万尼·德拉·卡萨才第一次正式提出这个术语,但是在马基雅维利的思想里完全包涵了如下观念:“国家/君主为了行善,必须能够作恶,必须同时具备狮子般的强势和狐狸般的狡诈;为了谋取公共福祉和保存必要的权势,以最终保存和发展更大的美德而对付邪恶,掌权者在应对时势的“必需”时可以运用不合法律和寻常道德的手段,可以无视宗教、道德和司法的限制。”马基雅维利人为制造了政治与日常生活的不同,抑或者说政治中的公共道德与政治家私人道德的不同,从而将政治的视野从动机论转换到后果论,对政治家的发问从“汝所欲为何”转换到“汝所行结果如何”。在马基雅维利之后,便是霍布斯按约建立的利维坦,国家以自身为其合法性,国家而非上帝成为道德合法性的源泉。政治哲学是历史的发明,同时也在发明历史,其所关注的乃是如何规范政治来规范故往今来,今日耳熟能详无甚出奇的观念,在彼时却有开天辟地的涵义。因此我们在讨论某种政治哲人理念的时候,总是绕不开对观念谱系的梳理,马基雅维利亦是如此。更何况一个人的经典化往往是层累而来,在话语的传播中容易失真,不还原历史也自然无从理解其价值。说到底,所谓意义同样是人为制作的技艺之一种。英法百年战争结束之年被认为是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原因在于平民/步兵取代了贵族/骑兵在战争中的地位,这不单意味着战争的全面扩大化,同时也象征着欧陆贵族阶级的没落。对暴力的垄断是现代国家的发明,而频繁的战争则是中世纪的自然状态。战争虽说都是残酷的,但中世纪的战争乃是贵族之间的竞技,如同春秋时期,参军乃是少数人的荣誉和特权,其目的乃是恢复某种秩序。因此战争固然频繁,其过程对平民的侵扰较小,以对方服输、屈服为目的,不论胜负双方都保留着各自的尊严。服输之后,签订条约或协议,双方就相互遵守。因此在这种战争中,双方在战场上也遵守着贵族的原则。然而当战争将平民也裹挟进去以后,服兵役成为所有人的义务,战争的残酷性骤然加强,不但对平民的欺损加大,仿佛绞肉机一般将国家的气血吞噬干净,更是改变了战争规则:胜利成为最高目的,为了胜利可以不择手段,战争从游戏变成读博,赢者通吃,败者输的倾家荡产。所谓的和平,降格为暂时性的停战,为下一次更猛烈的战争休养生息。马基雅维利所置身的时代,正是中世纪与近代的转折点,他眼前是英法百年战争的落幕与封建骑士制度的崩溃,他身后是宗教改革与民族国家的觉醒,欧罗巴从春秋贵族的车战游戏步入战国平民的血肉屠宰场。陆续登场的绝对主义国家之间的生死场,从喜剧诗人的曼陀罗中召唤出政治家马基雅维利,而马基雅维利无可奈何地用他的笔为这种竞争的正当性正名。马基雅维利的观念创造了历史,但其本人不过是揭穿了皇帝的新衣,如实描绘出了现实。他所传授的秘传心法并不见得比后人更加高明与诡诈,然而在象征的世界里,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秦始皇并不比后世的暴君在作恶上更有想象力,他之所以被唾弃和崇拜,无外乎他是首开恶例者。是以子贡曰: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恶性的军事竞争,破坏了中世纪/春秋的自然秩序,仿佛癌细胞病变,被称为绝对主义国家的怪兽进入了黑暗森林。为了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就需要有更大规模的常备军,供应常备军就需要有更多的税收,收税就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就需要打压贵族的地位,破坏地方自治。于是在恶性循环之下,中世纪的地方自治与贵族议会被不断打压,多阶级并立的封建社会扁平化,向直面王权的原子个人社会迈进。在东地中海肆意扩张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西欧列国现成的模版与最好的教师,从地理上最近的西班牙与奥地利开始,君侯们争相充当实证主义革命的排头兵,后来者纵使不乐意,为了生存也不得不群起效仿,结果正如佩里·安德森在《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 里所说:“在16世纪,西方出现了绝对主义国家,法国、英国、西班牙集权化君主政体是与金字塔式的四分五裂君主制及其领地制、封臣制这一整套中世纪社会结构的决裂。”自由的封建国家被对峙的利维坦取代,浮士德挥舞着他手中的铁棍,希望以炼金术来恢复国家的元气,然而这不过是饮鸩止渴,使顺民提前了衰老的进程。历史总是在重复过去,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视野,不难发现这样的历史进程总会在不同地域重复上演,当整个政治生态恶化,人们出于各种原因解构了传统的枷锁和防火墙,解放了自由的才智和无边的欲望,对赤裸权力与工具理性日益崇拜,相信它们无所不能,之后的必然结果是虽然能获得短暂的利益,却不得不因为对手日渐无下限而疲于奔命。这仿佛是打不开的死结,劣币迟早驱逐良币,政治生态愈发恶化,公民因为丧失荣誉而日益怯懦与犬儒,用麦考莱的话说,他逃避危险,不是因为不知羞耻;而是因为:在他生活的社会里,怯懦不再可耻。于是直到有一天蛮族卷土而来,轻易征服脚下民众,然后重新启动这一进程。但我死后,谁管他洪水滔天,从哈布斯堡家族对土耳其征服机器的艳羡与效仿开始,仿佛多米诺骨牌的倒下,一个又一个新的霸国出现,青出之于蓝而胜于蓝。彼时欧罗巴人的心声,仿佛李鸿章在帝国末季的感慨:“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列国角力之所,乃是生育马基雅维利的北意大利富庶城邦。某种程度来说,北意大利是整个欧罗巴的缩影,在全欧洲刚起步的春秋事业在阿尔卑斯山以南早已预演完毕。这些城邦曾拥有光荣的历史,然而如今却已沦落。在但丁的时代,教皇党与皇帝党的宪法斗争中涌现无数英雄人物,而今却民德败坏,斯文扫地。他们彼此之间依旧争斗不休,却再无能力抵御大国的争霸。意大利人曾经并非不能保卫自己的独立与自由,德国皇帝觊觎北意大利的财富曾多次组织入侵,却被各共和国坚决阻于城下,不得寸进,鳌拜下地域更加辽阔的江南远比红胡子轻松惬意,前者率领数千精锐裹挟着数十万降虏所向披靡,后者却只能在北意大利弹丸之地焦头烂额,毁掉了德国的命运。喜剧诗人马基雅维利如今只能在剧本中追忆往昔,眼睁睁看着看着意大利人在蛮族面前屈膝纳贡,仿佛晚期罗马剧情的重演。共和国早期的德性在对权力无底线的争夺中与党派双方同归于尽,只剩下承载光荣往昔的尸体留给后人惨淡经营。政治哲人马基雅维利根据故往教训知晓未来之黑暗,但意大利众邦已经腐败透顶,无力回头,现实政治又逼迫他饮鸩止渴,总结更精巧的权术以应对权术。欧洲人能从这条不归路里回头,仰仗于西北欧一角改天换地的变化,然而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浅读一遍,以后会再拜读的。
  •     站在君主立场的进言 既是政治思想的提炼 也是对于民心的剖析与总结
  •     没有背景知识和政治哲学体系,这书读完就是一页孤舟,只言片语飘荡在脑海里,不知怎么评星
  •     其中种种适用于很多情况。
  •     结合当时时代来说,这本书实在是太先进了!
  •     揭示了政治的丑恶面貌,主张为了达到政治上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当然太残忍的手段不算,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大部分观点我还算赞同。。。。。。另外我第一次认识作者是在《刺客信条2》里。
  •     十六世纪的自省力。治国,还需君主自身的智慧。
  •     反复提及获取民心、常备余地和使用残忍手段的重要性,『我爸是李嘉诚』许多时候也不顶用。虽然正篇的译文看着挺舒服,但译者在翻译马基雅维利给罗伦佐的献辞时全篇用得都是文言文...这就有点....
  •     准确滴说是读了中文部分。这本书太有名,但三个原因推至现在才一睹真容:以前不看书;西欧五百年前的君主与我有甚关联?作者和此书毁誉参半。但真的花些时间认真看过一遍发现这部书像是一套遇到哪种题目该如何求解的规律总结,看似多变冰冷,却充满着万变不离其宗的人性温度。
  •     勉强读完,没怎么看进去,就模糊记得讲一些政策道理。
  •     政治,我个人觉得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揣摩掌控与制约,手段很多种,关键怎么搭配适用!虽然有些暗黑,但可一读
  •     学政治的人还得学历史,对论述背景一窍不通的阅读过程举步维艰。所有权谋、宫斗、宅斗的创作者们应该将此书摆在案头。此版的译文能够读通,不过我认为双语版全无必要。
  •     欣赏马基雅维利的务实直接,写作的出发点就是站在君主的立场为君主出谋划策,全书把政治摆在宗教和道德之上,没有去构建理想的政治体系,而是务实的提出不同政治手段来巩固君主的地位。文中诸多冷静的陈述和提倡的手腕直击了人性的弱点,所以略显“阴暗”,难怪曾被视为禁书。但仔细想来,却不得不佩服这份洞察,而手段的背后,其实蕴含着作者的理想主义和对民的善。书里的许多观点可以类比应用于企业的管理,例如作者对兼并国家的统治提出的摧毁/坐镇/培植寡头政府类似于企业兼并后的管理模式;讨论的君主的特质诸如是否应该慷慨诚信受爱戴是也很适合企业家去掌握;对自己拥有军队的崇尚可以类比于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太多观点值得琢磨
  •     没读过其他译本,这版语言还挺复古的。期待自己有读原版的那一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