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分税制辩护

出版社:张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04出版)
出版日期:2013-4-1
ISBN:9787516122112
作者:张光
页数:255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该矩阵以经济决策集权或分权为纵轴,以财政征收上中央征收、地方征收和分税制为横轴,形成了一个2×3的矩阵。象限三以经济决策集权(即地方没有经济决策权)与财政征收分税制即中央与地方分享财政收入相匹配,象限四以财政收入集权中央与地方享有经济决策权相匹配。这两对匹配内部显然是自相矛盾的,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可能性极低。其他四个象限则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不同时期那里找到对应物。象限一为财政征收方式和经济决策双双集权于中央,即一国的绝大多数财政收入由中央政府征收,且经济决策集权于中央。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几乎完全丧失了自主发展本地经济的能力。地区间的财力分布几乎完全取决于中央政府的政策偏好。“一五”计划时期(1953——957)和“大跃进”的第一年(1958)的中国就属于这种情况。当时中国不但经济决策高度集权于中央,而且财政收入中央征收比重在77%—83%之间(国家统计局,2005)。象限二为经济决策集权于中央,但绝大多数财政收入由地方政府征收然后上解中央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除关税等个别税收外,大部分财政收入由地方征收并上解中央;地方在此过程中虽可能采取行为截留部分税收,但中央集权的存在能够遏制这一情况,地方由于同样没有权力采取政策措施发展经济而缺乏发展地区经济的积极性,地区间的财力分布由中央的拨付决定。这个状态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常态”,中国从1959年到改革开放前一直处于这种状态之中。象限五中绝大多数财政收入由地方征收,中央财政必须依靠地方上解,且地方政府同时有发展本地经济的决策权。在这个制度下,掌握了经济决策权的地方政府可能采取少报、瞒报甚至少收税来减少向中央的上解,中央的收入无法保证,但中央用于全局利益需要的开支却不能减少,最终中央财力将面临收不抵支的绝境,迫使中央采用借贷甚至通货膨胀的方式维持开支(Wang,2002)。中央在此情况下财力难以为继,考虑地区问财力平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中国在1979—1993年中实行的财税包干制最终就出现了这一局面。象限六是中央和地方均有征收财政收入的权力。国家财政收入按税种被明确划分为中央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和中央地方共享收入。同时,地方政府具有发展本地经济的决策权。在这种体制下,中央与地方均有发展经济、扩大税源的强烈欲望,而中央还负有解决国内财力地区分布不均衡问题的责任。分税制下中央财政收入的增长使它有能力通过转移支付来解决地区横向不均等问题。

内容概要

张光,1956年生,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政治学博士(2002)。现为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比较政治、公共财政研究。著有《日本对外援助政策研究》(1996)、《美国国会研究手册(2007—2008)》(2008),《解构国会山:美国国会政治与议员涉华行为》(2013),并在Asian Survey,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公共行政评论》,《美国研究》,《日本学刊》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

书籍目录

第一章导言:为分税制辩护 第二章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问财政关系的演变 第三章中国地区财力均等化的库兹涅茨拐点到来了吗?——财税包干、分税制和地区财力均等化 第四章测量中国的财政分权 第五章“利维坦”假说、财政分权与政府规模扩张:基于1997—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 第六章财政分权省际差异、原因和影响 第七章转移支付和县乡财政地位的变化(1994—2012) 第八章财政转移支付对省内县际财政均等化的影响 第九章转移支付对县乡财政支出行为的影响:基于2005年跨县数据的分析 第十章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对县乡预算外财政收入的影响 第十一章中国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框架思考——基于国际比较视野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为分税制辩护》是“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文库”系列之一,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为分税制辩护》分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问财政关系的演变;“利维坦”假说、财政分权与政府规模扩张:基于1997—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财政转移支付对省内县际财政均等化的影响;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对县乡预算外财政收入的影响;中国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框架思考——基于国际比较视野等内容。


 为分税制辩护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不管好坏,分税制没法绕开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