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潮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35462398
作者:陈楸帆
页数:259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何赵淑怡眼前闪过那匹优雅的食草动物,如今它只存在于图像资料里和标本架上。 “苏拉”(Saola)来自越南语,学名为“中南大羚”。从发现头骨到农民报告看见活物,科学家们花了18年的时间,然后再等上5年让它彻底灭绝。苏拉脸颊带有白色条纹,因长直的后旋犄角而被称为“亚洲独角兽”,生有现存哺乳动物中最大的香腺,这也是它成为濒危物种的重要原因。在越南及老挝传说中,它代表吉祥、快乐和长寿,如今听来像个笑话。 真他妈冷。何赵淑怡抓牢冲锋艇船舷,一手紧了紧身上的三防夹克。天文台悬挂八号风球持续生效,这意味着海面风力时速达63~117公里,阵风甚至超过180公里。真是挑了个好日子。 “款冬花”号冲锋艇跃动着,破开海面层层叠叠的白头浪,向不远处的8000TEU 级“长富”号货轮贴近。后者来自美国新泽西港,横跨太平洋到葵涌码头卸货,再转运往内地各级港口。 舵手打了个手势,被海风吹得脸色煞白的何赵淑怡点点头,护目镜上数据显示,目标速度减为10节,这是响应了海管局的绿旗制度,一来减少进港排放污染,二来降低涌浪对小型船只的影响。 正是行动的好时机。她挥了挥手,让所有人打醒精神。 “款冬花”从“长富”航道外侧突然加速切入,后以相同速度贴着货轮同向行进。这艘轻量级的冲锋艇在全长334.8米、宽45.8米的三星重工造大型集装箱货轮跟前,就好比一条吸附在姥鲨腹部的鱼,对比悬殊。 “快!”何赵淑怡听见自己的嗓音在轰鸣的马达声中显得无比虚弱。 吸附型绳梯如蛛网般射出,牢牢粘在右舷边缘下方约两米处,另一端与冲锋艇相连,以保持梯体稳定不悬坠。一名全副装备的冲锋队员,背向海面,身手矫健地攀爬起来。之所以选择倒爬式,一是配合鞋底特制的挂钩,二是避免因看到海面起伏而产生眩晕,易于稳定身体。 尽管训练有素,可在强风和涌浪的夹击下,冲锋队员宛如困在细细蛛丝上的受伤昆虫,令人胆战心惊地飘摇着,看似短短的25米距离,竟变得如此艰难。 快点,再快点。何赵淑怡心里暗自焦急,由于突然变换航线加上艇身小巧,“长富”号的船员们可能尚未及时作出反应,但时间确实所剩无几,一旦进入港口浅水区域,涌浪幅度增大,形势将更为被动。 “都拍下来了吗?”她问另一名队员,小女孩紧张地点点头,耳侧的微型摄像机抖了抖,这是她第一次随队行动。何赵淑怡做了个手势让她稳定住镜头。 她笑了笑,曾几何时自己由厌恶变为这种理念的践行者。就像履行“非暴力直接行动”宗旨的典范绿色和平,卧轨挡车、攀登地标、冲击捕鲸船、强卸核废料……一次又一次的激进演出,不断挑战政府和大企业的容忍底线,声名狼藉的同时却也引起了大众对环保问题的关注,甚至还推动了各种环保法令法规的颁布健全。 那就足够了,不是吗。 她又回忆起导师,也就是“款冬组织”发起人郭启德博士在入会欢迎仪式上的讲话。灯光暗下,大屏幕上出现一幅油画,惊涛骇浪中,一艘三桅杆帆船行将倾覆,惊惶失措的人们坐上救生艇逃亡,留下船上绝望挣扎的生灵,黑色大海与白色巨浪形成强烈反差,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

前言

在写下这篇序的时候,时间正是2012年12月21日,被玛雅人预言世界末日的一天。他们说这一天行星终成一列,太阳风暴席卷,巨大的耀斑爆发撞击地球磁层,也许会出现三日黑暗,也许世界上的一切燃烧殆尽,总之地球迎来毁灭性的灾难。而在众所待望的这一天最终无风无息地度过之后,世界又是否真的安然无恙?    我抛出了这个问题,但我的主题并不是“世界末日”。    我想说的是陈楸帆笔下的“未来世界灾难”。而在这之前,我首先要说的是陈楸帆这个作者本身。    陈楸帆的科幻小说《递归之人》曾被编入《流浪地球——中国科幻星云奖奠基作品选》和《中国当代科幻文学精选》,《鼠年》被编入《星潮——中国新生代更新代科幻名家新作选》中,这些书籍都是囊括集结了刘慈欣、韩松等中国科幻名匠的精选,与他们的小说一起被收编的陈楸帆的作品优秀自是不言而喻。    他的小说更曾被翻译为英文、意大利文发表在国外期刊选集上,并凭借《丽江的鱼儿们》荣获2012年世界科幻奇幻翻译奖,该奖项首次颁发给中国作家。他刊登在《文艺风赏》上的《G代表女神》获得2012年的“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短篇科幻小说奖金奖”,他自己更斩获2012年“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新锐科幻作家银奖”。可以这样说,在国内的科幻文坛他的新锐和实力都早已有目共睹。    而我在陈楸帆身上看到的是他有一种迷人的互博矛盾特质,如同镣铐起舞。你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找寻到最原始、最粗鄙的现象,与最前卫、最高科的理念;他对文字的理解是优雅、文艺,同时他也是一个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的人;他习惯在深刻洞察了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在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准细致地加以描写之外,十分积极地用想象力的视角扭曲去介入并改造现实。阅读他的小说,你会被巨大的吊诡感、戏剧感击倒。    《荒潮》正是这样的故事。它发生在离现在不远的近未来,一座被进步浪潮抛弃的垃圾之岛。陈楸帆用老练的文笔,通过反复插入反叙事的亚结构,来展现经济发展大潮席卷之后,人类心灵的荒芜状态。小说融入了岛民对生存状态的观察与反思,电子高科技术的毒与药,生态环保的扑灭与绝响。故事层面表现为现实与想象之间的不断交迭,科学话语的意象多元化。    在这个故事里,你可以看到末世与地球灾难并不是玛雅人所预言般的空中楼阁,而是触目惊心地如临身前,因为结合现实,你会发现因为各种生态污染,地球其实真的早已千疮百孔。陈楸帆清醒地认知到这一点,然后做了一次科学的“预言”。    我相信看完这本书的读者,都会和我一样,与陈楸帆的文字一同镣铐起舞,感触到他那如坚实大地却以最诡奇姿态呈现的文字洗礼。    我相信他所呈现的这个预言。    我相信你会被这个故事惊到。    郭敬明于上海    2012年12月21日

名人推荐

陈楸帆的《荒潮》以罕见力度刻画出一个我们在有生之年就可能身处其中的近来来时代。资本入侵对生态的破坏、人机融合、族群冲突,这些现已开始的进程将塑造一个超出想象的世界,住这个世界中,人类和机器同时开始升华与堕落,创造出邪恶与希望并存的史诗。复杂而充满张力的故事、真实而富有质感的细节,密集的信息量和精准的技术描写,汇聚为—体,如飓风般旋转升腾,带来前所未有的惊悚和迷茫,尽显科幻现实主义的震撼。实属近来来科幻的嫩峰之作! ——中国科幻代表人物,《兰体》作者 刘慈欣

后记

我来自一座亚热带的沿海城市,那里盛开着一种只有拉丁文名的金凤花。只需要二十分钟,便可以从家里骑车直达海边,海风拂面,带着咸腥的潮气,脚下是黄绿翻涌的海水,而对面便是岛,远的、近的、大的、小的。我喜欢眺望海天相接的细线,想象视力所不能触及的线的另一侧,这便是我对于世界的最初印象。    我一直是个懂事的孩子,从来没有因为调皮捣蛋或者学习成绩挨过打,至少在记忆中,父母连嗓门儿高一点的斥责都屈指可数。我的兴趣幸运而又不幸地落入了主流的期望值内: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考试和分数几乎没给我的青少年时期带来太多痛苦记忆,在读书之外,父母放任我的所有正常嗜好,足球、摇滚、画画还有写作。    他们所不知道的是,这所有的一切仅仅是为了冲淡某种厌倦感。某种对于重复生活的厌倦感。某种对于这精致却拘谨的小城空间的厌倦感。某种对于自我认知局限性的厌倦感。    我还记得当某个发小告诉我,暑假他全家人要去北京旅游时,我内心生长出的巨大嫉妒与憧憬。那种感觉是如此强烈,以至于父母和我都以为这不过是小孩子对于游玩的短暂渴望。毕竟当时的我对于北京毫无概念,它的遥远和庞大,就像是海天交接线的另一侧,是个谜。他们安慰我,总有一天会带我去北京玩的。    他们错了,我也错了。    那种远离的渴望并没有随着时光流逝而淡化,它潜入我的意识深处,以无法知晓的机制运行,转起命运的纺锤,经纬交织,触动心弦。在十八岁那年,鬼使神差地,我在班主任的威逼利诱中在高考志愿表填上了“北京大学”。    而我父母并没有察觉这四个字背后巨大的阴谋,他们只是一如既往地表示支持。    回想起来,告别父母来到北京,也已经过了十二个年头了。    对于北京这座大气、方正、金秋短暂、拥堵、文艺氛围浓厚、污染严重、智力密集、多元化与趋同性并存(此处省略形容词无数个)的巨型城市,我从期盼,到习惯,到麻木,到厌恶,到想再次逃离却发现无法脱身,十二年一轮回,而父母两鬓已斑白。    我并不后悔当初做出的选择,事实上,我不后悔生命中走出的每一步,正如乔布斯所说的,“人生就是将点连成线”。这是一个与人生等长的连连看游戏,在你最终勾勒所有线条,完成整体轮廓之前,你无法知晓每一个点所处的位置和扮演的角色,它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辅助线,也可能是一只眼睛。    它们都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构成如今的我。    只是,我越来越怀念故乡的味道,母亲烧的菜、柏油路面的蒸汽、海水浸泡过的头发、名为“金不换”的某种植物香料、北回归线的日光和汗水……我通过梦境频繁地穿梭于北京与故乡,或者通过飞机不那么频繁地回到地理上的家乡。尽管在家里我也不怎么开口,但我的存在本身似乎便是带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所谓“父母在,不远游”,年过而立的我却深切感受到另一句古话——“近乡情怯”。十二年过去了,似乎只有父母的恩情和舌尖上的味道是不变的,而故乡的其他一切都变了,变得与这个国家里其他成百上千个高速发展的城镇一样,污染、拥堵、浮躁、拜金、不安全感……光鲜崭新的外立面包裹着千篇一律的丑陋建筑,而童年的记忆随着一个个巨大的“拆”字化为废墟,消弭在烈日与暴雨下,那些年轻人,甚至已经没法完整地说完一句家乡话。    我竟怀念起那条童年时令人心生畏惧的暗窄巷道,每逢台风天气,老旧的电线会短路跳闸,泛滥的雨水会涌进每家每户,而在暴风的合谋下,少不了房屋倾塌人员伤亡的悲剧上演。    但我怀念它。    我去过这世界上许多座城市:旧金山、纽约、芝加哥、柏林、巴黎、阿姆斯特丹、雅典、巴塞罗那、罗马、暹粒、胡志明……它们最让当地人引以为豪的并不是任何新近诞生的事物,而是遥远的、老旧的、由父辈们口耳相传的历史,或者说,集体记忆。    我记得都柏林一条普通街道上的一家不起眼的杂货店,店名写着“斯蒂芬森与儿子们”,那家店由一位姓斯蒂芬森的老先生开创,几十年后,又传承给了他的儿子,而小店的客户,则依然是那些老客户,还有他们的儿孙们。    每天,顾客与店员互相点头、微笑、拉家常,像是世代之交。而在中国,我们或许会称之为“守旧”或者“落伍”。我经常会在北京的街头迷失方向,那些店铺与建筑改头换面的速度超出了我的记忆刷新频次。    我曾以为自己近乡情怯,身在远方便能割断那方水土,也曾鄙夷过家乡的陋俗人事,却从未深究其中的根源和因由。如今我走得越远,却感觉离家越近,那些不曾被我珍视的物事正在消亡,语言、戏曲、建筑和仪式,即将或已被压制损毁,化简归一,人心莫不如是。血脉二字,如今才得其真味,叶仍在梢,心已归根。    就像俄罗斯某个斯基说过“寻找家园,和住在我们的祖先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不是一回事”。我的故乡已经从这个物理世界上永远地消失了,它只存在于我的记忆里,代表了一段不可磨灭的时光。    于是,在2011年的春节,我跟几个家乡的发小吃饭时立下宏愿,我要写一本以家乡为背景的小说,而且要把你们都写进去。当然,我没提正反派以及人物最后下场的问题。我觉得还是给他们一个惊喜为好。    我开始收集资料,构建大纲,甚至用FreeMind软件建起帮助整理思路的脉络图,把点点滴滴的思绪和灵感火花编织其中,像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这是我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我希望它尽善尽美。    我还记得是在2011年9月15日写下《荒潮》的第一行,当时身在北京。之后稿子的第一部分伴随我游历了半个欧洲,2012年回到北京,继续利用上班之余的业余闲暇写作,并最终在8月7日完成第一稿,当时我在家乡。我是个笃信仪式感的人,既然是献给家乡的作品,自然要在家人的陪同下,在家乡的神灵、土地、空气和水的庇佑下画上句号。    这是我初次尝试驾驭这般篇幅的文字,这一过程令我感觉无比奇妙。有时候我感觉进展无比艰难,有时又似乎毫不费力,有时我仿佛看到了笔下那个不完全虚构的未来岛屿的细节与纹理,有时又像是有某种不可言说的力量操纵着我的手、我的脑,让人物投入表演着我未曾料想到的狂野故事。    这种创造世界的满足感,让我深深迷恋、上瘾、不安,仿佛僭越了神的职责,在灵光闪现之间洞悉了世界的真相并非存在于感官界面,而在于想象力的缝隙中。    这种想象力并非是无中生有,它来自我过去三十年间的生活与阅读,来自我身边的每一个人,来自恢弘终极的亚瑟·C·克拉克和刘慈欣,来自冷峻迷幻的威廉·吉布森,来自精确锋利的科马克·麦卡锡,也来自心怀悲悯的保罗·巴奇加鲁皮和充满前瞻性的凯文·凯利。我用我的方式,或明或暗地向这些大师致敬,感谢他们作品为我人生所带来的喜悦与洞见。    于是,就有了你们面前的这本处女作,它并不完美,却包含了我最真诚的爱。    我希望用文字去描绘的未来图景,庞杂、精妙、充满质感与细节,有时甚至繁复得有些过分,我努力平衡信息量与故事节奏之间的平衡,传达出我所信奉的“科幻现实主义”美学风格:它可以是粗砺、肮脏、阴暗的,也可以是精致、华美、明朗的,就像一面哈哈镜,它所折射出的,是源于现实的光,只是要更加刺眼。    刺痛双眼,这便是我希望《荒潮》能给读者带来的体验。    这是一座用文字和想象力创造出来的“不存在的故乡”,它不仅仅属于我,也属于每一个热爱、怀念并追寻自己故乡的人。借用书里面的一句关键台词,“我只是个开始”。为了这个开始,许多人付出了许多宝贵的心血和时光,在此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感谢四爷,让我得以站在最世这方广阔舞台,向更多的人讲述心中的故事;    感谢痕痕、笛安、喵喵的支持与帮助,你们让我成长了许多;    感谢Alicia的爱与宽容,没有你,就没有《荒潮》;    感谢刘慈欣老师对后辈的帮助与鼓励,您的低调谦逊当是每个年轻人的榜样;    感谢最世文化/长江文艺所有辛勤工作的同事们,你们辛苦了!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养育之恩,无以为报,尽在不言中。    是为记。

内容概要

陈楸帆,男,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约作者
北京大学文学/艺术双学士,香港大学/清华大学整合营销传播(IMC)研究生
供职于Google中国,游走于技术与文字的边界,热爱创造与自由的O型射手
他的文字犹如带着镣铐起舞,从坚实大地以最诡奇的姿态,跃升至不可思议的高度,故事兼备逻辑的严谨与想象的超脱,极具代入感与视觉冲击力,被誉为中国新一代科幻作者中最具国际视野与本土经验的新锐人物。作品曾被翻译为英文、意大利文及西班牙文,并在国内外屡获大奖。
所获奖项:
2006年台湾奇幻艺术奖“青龙奖”首奖
2011年中国科幻银河奖优秀奖
2012年第二届世界科幻奇幻翻译奖短篇类奖
2012年第三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新锐科幻作家银奖、最佳短篇科幻小说金奖
已上市作品:《深瞳》、《薄码》

书籍目录

序:镣铐起舞,望一场地球灾难(郭敬明)
楔子
第一部 无声旋涡
第二部 虹色浪潮
第三部 狂怒风暴
尾声
后记:不存在的故乡(陈楸帆)

编辑推荐

《荒潮》从传统中以新的角度重新摸索,遗忘的事物重新被提醒、发掘,在另一种任何事都可能发生的空间,诞生出全然不同的生命。这并非只是新鲜的创意,而是陈楸帆对科幻类文学作品所展开的全新探索。

作者简介

如果并非只有人类拥有灵魂?
如果并非只有生物才能进化?
如果我们的未来必须穿过地狱之门?
进步浪潮席卷之处,人的灵魂一片荒芜。
故事发生在近未来的硅屿——一座被进步浪潮抛弃的垃圾之岛,对生态灾难习以为常的麻木岛民迎来了不可预知的变化:宣称要用环保技术造福硅屿的外来资本精英;在底层苦苦挣扎沉湎于电子毒品的垃圾少女;为拯救受未知病毒感染的爱子而不惜代价的宗族老大……在人与机器交相辉映的共生时代,个体的灵魂与命运如同风暴中的苇草,彼此交织缠绕,在人类文明飞升前夜谱出一首恢弘、繁复、迷幻、黑暗的荒潮狂想曲。
陈楸帆的《荒潮》以罕见力度刻画出一个我们在有生之年就可能身处其中的近未来时代。资本入侵对生态的破坏、人机融合、族群冲突,这些现已开始的进程将塑造一个超出想象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类和机器同时开始升华与堕落,创造出邪恶与希望并存的史诗。复杂而充满张力的故事、真实而富有质感的细节,密集的信息量和精准的技术描写,汇聚为一体,如飓风般旋转升腾,带来前所未有的惊悚和迷茫,尽显科幻现实主义的震撼。实属近未来科幻的巅峰之作!
——中国科幻代表人物,《三体》作者刘慈欣


 荒潮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1条)

  •     观感:刺激,好看。1.引用SF叔:文中有数个可作为主要矛盾来展开描写的阴谋与概念(经济刺客,宗族斗争,激进环保组织,硅屿改造计划真实目的,低速网络区域),却大多只出现了一次,作者只选了主线那条,前面的都浪费了啊。可以适当提升这么多好点子的利用率。2.精准到米的技术描写,如某某舰长XX米,这里描写大可不必背书。3.赛博朋克风格。High tech, low life. 写的很地道,能把虚拟现实装置所呈现的世界绚烂地描述出来,文字很赞!4. POV视角(多人视角),有的人着墨多,有的人着墨少,似是不妥。罗家族长 ,陈家族长,林主任就这样被男女主角的光环淹没(写着写着就没视角了)。 5.男女主角感觉是作者撮合到一起的,略狗血。文中还有些动机不自然的地方,但也有可能是我未解深意吧。
  •     站在第三世界沼泽中的泥足巨人——评《荒潮》我再次掠读陈楸帆的《荒潮》,目的是寻找作者小心隐藏起来的时间坐标。随着一次次摆动再靠拢,我将故事发生的年代定位在早不过2020迟不过2025这五年之间,因为:作者在注释中记录迟至2018年发生的事件,又在提到美国时描述为“一个建立才近250年的年轻国度”。这个时间也许只是作者为了给想象力一个适中的距离,既不太过平常也别曲高和寡。但也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按照普遍预测,中国将在这时节超过美国,达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一。作者小心地隐藏着这些信息,在残酷青春故事的外皮下释放出对世界的揣测和欲望,并将自己的创作形象和文本的整体意象融为一体,一个站在第三世界沼泽中的泥足巨人。中国南方,潮汕地区某个偏僻的半岛,硅屿,被作者赋予现世之情形和历史之特写。作者不经意地提及韩愈在潮州曾到此处,引出残酷而神秘的古老习俗,作为前半段阴错阳差悲剧的动力,象征着(虽然是虚构的)历史振翅却能引起现在未来的风暴。另一方面,潮这一概念从此处开始,越来越多越明确地出现在文本之中。物理的潮水,资本的海潮,信息的大潮,摧毁一切计划和命运的风暴潮,隐藏在一切背后的“荒潮”,层出不穷的潮从文本的各个层面涌出,冲刷着戏中戏外的所有人。被这些潮水冲刷的,首先是作者所雕琢塑造的“硅屿”,一个似乎就发生在当下却又和我们保持了一点距离的时空坐标,被无数微小成本差异集合成的巨大资本势能裹挟而去的第三世界出口型经济地区,为了赚却微小中的微小利润,出卖了自己能出卖的一切,劳动力、资源、环境甚至是社会结构。曾被韩愈改变的奴役风俗,被他祭走的凶鳄,千年之后以出卖自己的垃圾人、食人的电子垃圾之面目归来。而在这些可怖可恨可怜的细节背后,作者悄悄放置了一个宏大叙事:占据世界资源和经济体量龙头地位的中国,正在迫使全世界改变他们的游戏规则,尽管其他老玩家仍然有很多尚未使用的卡牌,但局面已经不可逆转地改变。谁都看到这是一个巨人,虽然他体虚而泥足,仍然受迫于自身的治理问题,也没有弥补上过去发展巨大动量的破坏,硅屿曾因为产业转型而被抛弃,曾因为政治风波而被禁言,如今却又成为新政策的受惠者,这似曾相识的一幕幕,如同舞台灯光,为作者塑造出这未出场巨人的阴影,让读者一观他的体量,体会他的空无。这舞台上不止一位巨人,作者将自己的创作也变成一个角色,置于舞台之上灯光之下,映出同样的影与无。这文本是全球化的,创作于周游世界沿途,取材于故乡轶事新闻,其中可以看到最前沿技术思考者的影子,也显示出现实事件造成的影响性焦虑。对于这样的国际化创作思维,经典已经不限于小说文本,而是历史脉络抽象的意象,微博围观姿态的言说,甚至尚未出现的虚构文本和未来——对科幻创作来说,这本就是一回事,文本即未来,未来皆文本。这种创作姿态的优势是信息时代落伍者不能也不会理解的,是文学的代际更替标志。所谓发展其实并非一代代的和平演化,而是突变的新一代集体取代旧一代生存空间的沉默战争。尼安德特人的消失并非现代意义上的蓄意屠杀所致,而只需要5%的出生率差异持续几千年,而这在生物演化史中只是一瞬间。这一代国际化、泛文本化作者的成功,成为主流,也只是转瞬间的事情,也许这一切已经发生了,我们只要对比两类话题的微博转发量就能知道。虽然文本仍有不足,环保政治主题和新智能诞生的主题离心感颇大,视觉化的成功造成了信息量过大的困扰,故事展开过细略显平均等等。但考虑到过去基础的贫弱,我们并不要求做到完美,尽管巨人仍然泥足,但从并不稳固的泥沼中站立起来,有一双泥足反而更容易吸取大地的力量。巨人已立于舞台,光与影的演出正在进行。
  •     《荒潮》描写了发生在被科技浪潮侵蚀的硅屿上的一场垃圾产业冲突“暴风雨”。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硅屿,国外资本巨头、岛上三大家族产业、来此务工的垃圾人,三股势力暗潮汹涌、相互逐力、爆发冲突,引发了一场波及到每个人的“暴风雨”,悲欢离合过后,一片狼藉。小说以“惠睿”公司为以垃圾为产业的“硅屿”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却是借此实现稀土资源的掠夺的硅屿之行,展现了硅屿处于信息低速区的社会形态:恶劣的环境、阶层固化、贫富差距、硅屿人与的垃圾人对立、三大家族的利益纠纷、迷信与科技并存、古老与现代交织……一个有张力的故事不是通过场面的堆叠与塑造,而是通过人互相冲突缠绕融合的行动来展开。拥有自主意识的人,相争相斗、相激相荡,相依相靠、相汇相融,这种流动变化,从整体上来说,便构成了历史;从个人角度来说便构成了命运。小说中,小米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悲剧,她的人生起起伏伏,跌跌荡荡,是无辜之人却受时代的浪潮冲击最终跌入命运的深渊。在垃圾之岛艰难的谋生、却被当作义肢佩戴的实验者、被当作迷信骗局的牺牲品、受着非人的屈辱、在绝境中因为偶然而意识觉醒,“变异”为小米1,能够用意识控制机械。小米0、小米1,两个版本共存于她孱弱的体内,一个善良单纯却无知自卑、一个洞悉一切却邪恶异类,最终在冲突的“暴风雨”中,她选择“毁灭自己”来毁灭已经变得不择手段的小米1。陈开宗是波士顿大学历史系的毕业生,却无法用历史研究的零度视角来对待硅屿的人和事,因为硅屿是他的“故乡”,所以他代入了太多的自我情绪。他原本和斯科特站在“惠睿”的立场,却因为对“故乡”割舍不断的情感而背叛原来的立场,从他在施孤大会上救助被追捕的小米,到卷进垃圾人与硅屿人的冲突,最后在海上上演追击大战救出小米。他和小米“都是试图逃避自己身为异类的命运,却陷入了另一个更极端的一类身份”。如果陈开宗是陈楸帆对故乡错综复杂情感的化身,那么斯科特无疑是陈楸帆的深刻思考理性的化身,带着犀利的眼神、嘲讽的语气批判着中国惯有的假大空虚与委蛇,中国人实用主义的泛神论,懒惰肤浅的思维方式,“擅长在一切毫无联系的事物间建立因果关系,却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隐藏在斯科特身后的“SBT”与“款冬”,“SBT”是“荒潮财团”控股的义体科技公司,在遍地是现实增强装置的近未来,“SBT”是小说背景的最强体现,就像智能手机时代的开拓者—苹果公司;环保组织“款冬”在楔子中出现,在正文中却成为隐线,在结尾的现身预示着又一生态环境问题,也预示着另一个故事的开始……‘荒潮’计划的演变则充满历史纵深感,‘荒潮’号驱逐舰、铃木晴川、大规模致幻剂QNB,战争贻害、‘铃木变种’、病毒电池、SBT黑猩猩脑机界面实验、实验义体的遗失、在硅屿的出现与找寻……SBT遗失的义体小米意外佩戴而导致感染病毒脑部变异,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有一种活在历史引申的现实中的宿命感,“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硅屿三大家族的利益纠葛,在对硅屿道路的选择上的踌躇,还有移民国外的一批硅屿人不尽相同的命运;垃圾人李文搜集三大家族的进出帐记录,利用小米被凌辱事件掀起罢工,这一切背后是因为妹妹的失踪他以一己之力“复仇”追查到底来到硅屿……小说以外力的入侵激发内部固有矛盾,以冲突表现各方观念与立场。冲突事件的爆发就像一个脉冲,时间上看似是一瞬,在频域却包含了所有频段,爆发的冲突事件同样包含各式各样的声音和观点,显现各方的态度,镜子般映射着人心的冷暖。读科幻果然烧脑,正如刘慈欣在书后的评论“密集的信息量”“精准的技术描写”,书中出现的生物学、历史学、通信原理、科技史,还有字里行间的蕴含的国内外文学……不过我现在仍没明白小米1是如何得到“海蒂.拉玛”的意识模型?阅读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应以达成某种深沉的经验为目标。《荒潮》具有沉重的现实引力,它的深刻不在于对宇宙终极奥义的思考,而是洞悉人性后对人类苦难的一种悲悯,这种悲悯也许来自罗素所说“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在后记里陈楸帆说这是“献给故乡的作品”,他的故乡已不再是地理意义祖先曾经居住的地方,而是对不可磨灭记忆的祭奠,是沉重现实下对“故乡”命运思考的情感归属。这个“故乡”可能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故乡”,他用文字描摹“故乡”未来的图景,完成对“故乡”真诚的守望……

精彩短评 (总计69条)

  •     最世作家里为数不多能让我接受的人,陈楸帆的书很不错。
  •     略浮华
  •     借助科学,将问题极端,幻。不喜欢~
  •     不稳定,读了好的短篇才买的。
  •     中国的年轻科幻也不错
  •     读后感:陈老师对强奸真心有研究。感觉他写东西越来越肯琢磨了,而且扑面而来的潮汕futuristic风情嘛~主要故事真心好~
  •     章节松散杂糅,科幻与封建并存有种诡异的违和感,类似赛博朋克的文体,让我阅读期间浮现死亡金属音乐和邪典电影画面。看完才知道作者是汕头人,难怪关于硅屿的社会结构宗族关系有种熟悉的厌恶感。
  •     无法用语言解释。
  •     正如作者后记所说,他想写的太多,一股脑装进了一个狭小的容器变得畸形。外地人和本地人关系势同水火,天才少年的复仇之路,天真少女突获异能变身x-men,美国集团的科技阴谋。。。。。。故事在小米获得超能力那之后就崩坏了,还硬要讲人性和解。★★☆
  •     对我而言阅读吸引力不太够,格局也小。科幻元素很轻,没有特别亮异的瞬间。两个小米的对话有一种谜之教条感。但是整本书可以看出是精心打磨过的,细节到位,语言风格很均衡。大概我是想看到些更游离于意想之外的长篇吧。
  •     看到太多熟悉的东西,激不起兴奋感,勉强读完
  •     好久没看到过这么精彩的近未来科幻了!
  •     题材选的可以,但不是我喜欢的科幻风格,作者有些过于卖弄文字,却又无法将事物清晰描述
  •     borrowed from男票~ 画面感好强
  •     新一年第一本
  •     陈揪帆的文笔还是不错的
  •     有画面感。能去拍电影。结局太快觉得设定没用完。
  •     贵屿镇的折射。夸张却不失真实。发展的阴暗面。
  •     风格和故事有点像《发条女孩》,西方商人,本地实力派,超强的被虐女主……基因改造,vr,机器器官,环境污染,各种技术放在一个高度扭曲的社会环境孤岛里面。
  •     亲爱的,续集,好吗
  •     这件事告诉我们豆瓣的打分不能不信,但也不可全信,又以及,最世文化下面也就陈楸帆和李笛安有点才华。
  •     作为中国的新生代科幻,写成这样很不错了,当然和国际一流的还差了点
  •     此书内容我很是喜欢的
  •     最世文化出品扣一星。
  •     非常棒的小说 前半部分写的很好 后面结局有些仓促 在现实中也存在这样的小镇 科学的飞速发展也给环境带来了致命打击
  •     买的书不知道去哪里了,但是对这本书印象还是比较深刻,写的不错,很有代入感。
  •     满分
  •     太揪心了!这根本就是中国现在某些地方的真实写照!对精神的极大震撼
  •     等火车途中看完。少有的赛博朋克,在大量借鉴《银翼杀手》《发条女孩》吉布森元素內珍惜地仍保有中国调性,用词精准,专业名词用得很合适。可惜的是大段lsp迷幻描述搞得节奏混乱,名词用得虽好,但是太多了,反倒有种手段变目的的反客为主感。
  •     其实感觉写的一般,没有推荐的那么好
  •     不够惊艳啊,只能说挺标准的
  •     节奏有问题。大概看到一半,看得我耐心都要用光的时候才终于开始继续发展情节。最后简直是按了快进。一场风一场雨,呼啦啦过后就玩完了…
  •     就算摆出病毒、乙酰胆碱受体、镜像意识、云空间服务器这些概念,本质上还是一个厉鬼索命的故事模式。写环保主题果不其然就写成了政治正确的口号,先是"来看看这个集污染、宗族、阶级、剥削种种政治不正确于一身的索多玛吧";然后"大家都不容易其实我们也不想的",积重难返,本地人泥足深陷,外地人无力抗衡;于是就让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弱者代表在濒死体验中获得超能力大闹一场,"好了罪魁祸首也死了你们发泄完了也满意了吧那我们就这样结尾喽"。这是在逗我?即无法给予被压迫者凭自身力量改变现状的勇气,也没能赋予从根本上重建制度的智慧,这难道不是作者的无能?到最后什么都没解决,宗族依旧、贱民依旧,污染只是稍作和缓,这就是你满意的抗争结果?五四尚不到百年,当年尚且有人将重整山河的责任揽在自己肩上,可没幻想换个
  •     两天内一口气读完了,近十年内读的第一本长篇科幻。太久没接触这种类型,初读有些跟不上节奏。很有电影画面感,大量疾速的夹杂着海腥气风雨的长镜头。读完有些隐隐的心慌,这样的近未来好像就在眼前了。
  •     加一星鼓励。虽然语言有时过于浮夸反而不知所云,对现象探讨比较浅,但仍然是国内不错的作品。
  •     年轻的作家文字里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奔放,读得时候隐隐有些当年第一次读《三体》时的激动感。扣的两星在于结尾:起承转都有了,没合上。尾巴太轻,压不住宏大的概念。
  •     小说不错,质量没有问题
  •     虽然和时间之墟一样都是前半部观感好于后半部,不过这本明显还只是布局的问题,前半部的内容读完之后相比于整本书觉得似乎有些拖沓,不过看了后记之后才觉得这大概才是作者最想写的东西。
  •     男神 必须五星! 带我开始看科幻的人 嗯 我才不会是被脸吸引的呢 不过故事确实很棒
  •     前年就看完了,《攻壳机动队》开始补番之后特地回来评价一下……当初被义体、电子毒品等设定惊艳到,现在发现原来并非原创,因此可能要降一星。最后强烈推荐攻壳啊啊啊巨棒的科幻动漫神作
  •     …竟然没看下去
  •     特别不喜欢其中夹杂的东方主义味儿~不对,中国人自己贬低自己,不是一种高尚的自我批评能力咩?
  •     科学理论与曲折剧情相结合
  •     虎头蛇尾
  •     作者对比喻这种修辞有病态的迷恋,使用起来漫无节制
  •     看了让人揪心,做噩梦
  •     一直挺爱科幻的,这本书很好看……
  •     以广东为背景,读来莫名亲切。
  •     看微博宣传才买的 感觉不错
  •     很好奇关于珠三角周围宗族文化和制造业之间的田野调查。
  •     三星半鼓励。和《爵迹》一样都可以算是大资本家郭敬明旗下的左翼色彩作品,当然要比《爵迹》有文化底蕴和现实意义得多。作品叙事视角自由切换,以及人物关系的处理清晰沉稳,以及中间部分极为刻骨的世界体系呈现,这些大概是最大的优点。然而依然有几处人物的情感转折极为矫情,性别角色处理并未突破传统框架,有些文化元素插入也莫名其妙,结局则不可避免地落入了故事中讽刺的好莱坞圣母大团圆和人情小忧伤。更不必说时不时要跳出来愤青说教一番大煞风景的作者本人了。尽管如此依然会想象影像化的可能,那些浮夸网文风用画面表现应该会绚丽很多吧。
  •     攻壳机动队……
  •     世界既恶心又美好
  •     有不少神经浪游者的影子。关于计算机的部分看起来咨询了G家的程序员?但是其中的很多点总觉得只是点到为止,无论是里面提到的极端环保组织,斯科特后面的公司或是政府组织感觉都只是一个点缀。而里面似乎拉做大旗的环保概念也感觉略为生硬。不过里面对于潮汕文化以及潮汕民俗的描写感觉倒是很到位。
  •     科幻作品里独有的新角度和巨大的信息量
  •     真心不懂这书有啥好推荐的。作者试图直接白描+快速切换场景来推进故事。但是故事本身没啥起伏,白描就变成白开水了。然后写的科幻是架空背景,生造了很多未来科技名词,却大部分没有任何硬性 or 软性的介绍,只能读者自己猜。再次之出现了不少“一次性”的角色,全篇出场一次,说话故作高深,最后也没个解释。... 阅读更多
  •     主旨庞大 写的也好 很少看到这种类型的科幻
  •     故事紧凑,暗潮汹涌的感觉让人能一口气读完
  •     我们都来自潮汕,都对自己的家乡有很强烈的眷恋之情,我通过杂文和推理小说表达,他通过科幻小说表达,除去某些段落的文字表达过于浮华,带有最世作家的显眼标志外,他强过我太多太多。
  •     表面看起来漫不经心,实则场面宏大,脑洞开的真大。仔细去了解了垃圾问题,发现,还真那么回事。
  •     发条女孩的痕迹很重啊, 应该好好组织情节,用好pov的写法的,不错了
  •     很有现实感
  •     非常非常重的分镜感。语感太好。人物可以更好。在同为潮汕人的我眼里,赛博朋克的潮汕简直惊艳。
  •     科幻什么最有爱了啊!
  •     国产的,内容很不错哦
  •     知乎版攻壳机动队
  •     对于把握包括科技、宗族、文化、环保、爱情甚至外来务工人员等如此多的色彩,让它们有序而精彩的调和在一起,作者的功力似乎有所不逮,但的确是诚意之作。题外话,不动声色之间的做大历史背景介绍的确太难了。
  •     文章第一部花了较长篇幅铺垫 第二部开始引起兴趣 第三部较引人入胜
  •     写的很精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