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与眼睛

出版社:广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6-1
ISBN:9787549407507
作者:[英] E.H.贡布里希
页数:322页

内容概要

贡布里希教授于2001年11月去世,荣誉包括:恩斯特爵士,功勋团成员(O.M),高级英帝国勋爵士(C.B.E),英国学术院院士(F.B.A.)。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最有影响的艺术史家之一。1909年生于维也纳,1936年进入伦敦的瓦尔堡研究院任教职,并从1959年起,担任伦敦大学古典传统历史教授及院长,直至1976年退休。主要著作有《艺术的故事》(第16版,1995年),《艺术与错觉》(第6版,2002年),《秩序感》(1979年)等。

书籍目录

中译本导言
序言
通过艺术的视觉发现
艺术中的瞬间和运动
艺术中的仪式化手势和表现
西方艺术中的动作和表现
面具和面孔:生活和艺术中对相貌相像的知觉
视觉图像在信息交流中的地位
“天空是界限”:苍天之穹与图画视觉
镜子和地图:图画再现的理论
各类艺术中的实验与经验
真实性标准:静止的图像和运动的眼睛
图像与代码:程式主义在图画再现中的范围和界限
附录 西方艺术与空间知觉
注释
本文所收论文出处
图片出处
译后记
索引

作者简介

这是一部有关图画再现心理学研究的论文集,引人注目而发人深省,是作者另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著作《艺术与错觉》的有益补充。《通过艺术的视觉发现》介绍了透视问题;关于动作、表现、手势和运动的再现问题,关于视觉图像在信息交流中的地位问题,关于再现中的真实性标准问题,贡布里希教授将一位艺术史家的洞察力与知觉心理学家严谨的研究方法紧密结合。
长久以来,《艺术与错觉》不但启发了艺术专业学生,也对科学家颇有启迪。在这部补充论文集中,作者仍旧以其清晰而热忱延续着艺术史与科学的对话。


 图像与眼睛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图像与眼睛》是贡布里希最科学化的一部书,这是20世纪80年代翻译此书时的笼统印象。近日重看校样才发现,它不仅仅从科学方面讨论了艺术,其实,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就对观看绘画的知觉活动、对姿势和身体乃至肌肉的艺术方面,对漫画和招贴画甚至图表的各种小门类,都作了精湛的研究。在多大程度上它开启了九十年代以来的视觉文化的先声,还是一个有待讨论的问题。尽管近十几年来,贡布里希被持续批判,其著作被日益封置高阁,可用不了多久,我相信,视觉文化的学者还会像他们重拾瓦尔堡的文化人类学、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那样,老老实实地去重读贡氏的书。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视觉文化的潮流中,真正有点儿成就的人,要不就是贡氏的学生或者以贡氏为题的博士论文的撰写者,要不就是靠批判贡氏著作起家的风云人物。在批判当中,强调最多的大致有这么几种论调。一种说贡氏是西方中心主义者,例如《艺术的故事》才写了一点点中国。而《图像与眼睛》又宣称,“在这个地球上,艺术家只在古希腊和欧洲文艺复兴这两个时期作出过系统的代代相赓的努力,使他们的图像逐渐逼近可见世界并达到了可以乱人眼目的真实程度”。可是,把眼睛盯在这些地方吹毛求疵,也应该看看这些论著的读者对象和上下文,而不应该让我们忽略下述事实:贡氏的第一篇公开论文,讨论的正是中国诗歌;而他的名篇《木马沉思录》提到的写实主义三个岛屿,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当然是指宋代写实主义的艺术,那是和古希腊艺术、文艺复兴艺术平分秋色的伟大艺术。另一种批判是贡氏从来不关注女艺术家,《艺术的故事》中就没有一处写到过。可他们忘了贡氏不但为女艺术家写过评论,还在《艺术的故事》德文版专为德语读者增写了几位德国艺术家,其中的珂勒惠支正是女性。当然,珂勒惠支也出现在本书的《艺术中的仪式化手势和表现》一文的开篇,此文写于1966年。而发表于1970年也收在本书的《面具和面孔》还专门讨论了另一位女画家珍妮特•罗伯逊,赞扬她对捕捉肖似问题的论述启发视知觉研究颇多。门户之见,导致了学术上的狭隘和阅读上的偏见。这是令人警惕的。贡布里希从不开宗立派,但他也确实反复强调了西方文明的一个伟大价值,那就是允许批评的传统。如果说这就是所谓的贡布里希西方中心主义的话,我想贡氏是不会反对的。本书曾被一家出版社改题为《贡布里希论设计》出版,那是想吸引设计者阅读的权宜之计。实际上它对画家要比设计家和理论家更重要,里面论述技法问题的章节读来迷人,有两处谈“格列柯的谬误”,肯定会启发我们重看王时敏晚年或黄宾虹晚年的绘画技法。本书的附录《西方艺术与空间知觉》,虽然位于书末,可当作导言更好,所以不妨先读。范景中 2013年4月23日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我觉得比起论文集更像是讲演集。有些概念其实是在重复说的。贡布里希非常渊博,但有点叨叨叨(大概更像讲演集的原因)。作为脑残粉基本上他的书都收了。。。
  •     对《艺术与错觉》的补充
  •     视觉文化
  •     有数章是讨论透视,但绝不是像透视教科书里那样机械地做一些技术讲解(并且这些透视教科书里的讲解几乎都是关于单点与多点的机械透视),而是更深入地从心理,生理,文化,以及视觉历史角度去分析透视。不是很喜欢第三章那样的主题(讨论西方手势),离我太远。还有一章讲西方文字的也不太能看进去。
  •     切入点很让人联想到Aby Warburg和他的记忆女神图谱。
  •     先从艺术史的进化讨论视觉艺术发展中复制自然维度的推动力,然后就是从各个感官接收的专业角度讨论艺术的真实性。没有看到具体的翻译分工,但地图一篇的翻译明显比后一篇晦涩。应该先看完《艺术与错觉》再来看这本,引用太多了。每一篇之间的逻辑flow不强,读起来有点乱。
  •     感人(有点心理学和现象学基础会很好读)
  •     关于《艺术与错觉》的补充。论文演讲式读来并不轻松。时间紧张,读完这第一遍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消化第二遍。
  •     力赞这本。不多说,绝对是我的启蒙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