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下中国工人权利保护

出版社:林燕玲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3-04出版)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511238498
作者:林燕玲
页数:23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司长王英才2002年4月中旬在北京的一次研讨会上透露,“十五”期间我国将新增劳动力4650万人,加上现有的1750万下岗待业劳动力和农村1.5亿剩余劳动力,要满足这2亿多人的就业至少需要今后5年中每年增加几千万个工作岗位。而现在,即使每年经济增长达到7%,每年新增的工作岗位也只有800万个。(《经济观察报》,2002年6月18日)人世后仅考虑3%的粮食进口,也将减少农业就业机会上千万个,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在现有1000多万的基础上,每年还将增加至少200万。 因此,在“人世”之后的若干年内,劳动力市场上将出现一种分化。有些就业本来就困难的群体将更加困难,而那些原本就“抢手”的高素质人才将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大龄、低技能的人员将因长期失业成为社会贫困阶层,下岗人员再就业率越来越低,失业时间越来越长,特别是今后10年,我国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还会持续上升,只有到2010年以后才会下降。因此,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高失业率将与长失业期并存,就业弱势群体将持续扩大。 在劳动力市场总体供大于求和结构性供不应求并存的情况下,劳动关系主体之间,对于短缺的人才来说,他们可以与用人单位之间平等地相互选择:但对于那些相对过剩的劳动者来说,劳动关系中事实上的不平等将继续存在,有些情况下,甚至会更严重。 劳动就业是劳动者权益实现的基础。没有就业的实现,劳动关系和劳动者权益就无从谈起。中国人世后,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必会引起就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影响相关行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如果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忽视几亿工人的就业问题,职工队伍会加速分化,贫富差距会进一步扩大,失业水平将扩大,社会边缘群体会迅速形成。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会成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在薪酬方面,中国加入WTO对职工队伍不同利益群体的影响也是有差别的。随着劳动力市场开放程度的增加以及国际信息的传递,全球劳动力的价格必然会对我国的工资水平,乃至工资制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劳动报酬与业绩挂钩,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的价值会越来越充分地体现出来。他们的工资自然会越来越高,并逐步与全球劳动力价格对接。

前言

自序时间过得真快,要不是学院组织出版《学术文丛》,我还真的没想过要好好总结和梳理一下近年来的学术成果。所以,在这里,首先要感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这本学术文丛中,我收录了过去15年中的主要学术成果。选择和取舍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由于考虑结构相对完整和字数的限制,有时候不得不忍痛割爱。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学术文丛共有五编,主题分别是:工人权利意识、工会与劳动关系、反对就业歧视、国际劳工标准、以及专访。2002年试图研究“工人权利意识”的时候,其实我对工人权利意识的概念界定和研究思路基本上是一无所知。为此,我还写了邮件,请教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石秀印研究员,他是我在2003年时理解“权利意识”的启蒙老师。在中国,工人权利意识问题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话题。因为前人研究不多,所以,无论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视角都要白手起家。但那时,我就是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于是以这个题材申请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工人权利意识的衍生和培育(项目批准号:04BSH015)”。本编收录的这几篇文章,就是这一研究过程中的主要成果。研究侧重于描述工人权利意识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轨迹,分析工人权利意识提升的原因和社会影响,并力图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供培育工人权利意识的政策建议以及其他相关社会政策。 200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工人权利意识的演进和培育》。我自己很清楚,我的贡献并不是研究成果本身,而是在中国开始了工人权利意识的研究。毫无疑问,“工会与劳动关系”是我的主要教学研究领域。很有意思的是,来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其前身是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中国工运学院)后,我先后供职的两个系,一个是工会学系,另一个是劳动关系系。记得上世纪80-90年代,常常是全院就做一个课题,这个课题通常由工会学系承担,院长和系主任亲自挂帅,团队作战是一个重要特征。我收录的“第六篇工资分配与工会的社会对策”,就是这样的产物之一。当时团队的成果是孙中范、桉苗、冯同庆主编的《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的工会理论纲要与述评》,该书1997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是探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工会理论的重要著述。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对工人和工会运动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写了“应对全球化挑战应提上工会议事日程”和“加入WTO背景下的中国职工状况”。2001年,全国人大通过《职业病防治法》。众所周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令世界瞩目,同时,劳动者的职业卫生保护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职业病危害问题成为威胁我国劳动力资源可持续利用,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有当工人的经历,又看到职业病危害问题的严重性,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于是,我编著了《职业健康与职业病防治教育读本》, 并以“聚焦《职业病防治法》”为主题,在《工人日报》上发表4篇文章。2007年到2008年,《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相继颁布实施,又适逢改革开放30周年,需要对劳动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进行历史回顾。为此,我与我的学生钱俊月撰写了“30年中国劳动社会保障法制建设演进与前瞻”,也许是因为题材的关系,这篇文章的转载率非常高。2010年,人们把对劳工领域的关注集中在富士康N连跳和南海本田工人集体行动事件上。这一年10月,我去德国柏林参加全球劳动大学的年会,思考再三,最后,我以“Collective actions push trade union reform in China (工人集体行动推动中国工会改革)”为题,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不仅吸引了各国的劳工问题专家,而且引发大家对中国劳工问题的关注和讨论。后来,国际劳工组织将我的这篇论文收录在 Trade union and the global crisis书中,该书2011年已经出版发行。之后,我又在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举办的“2011•学术前沿论坛”上以“劳工问题与社会和谐——南海本田事件对中国劳动关系和工会的影响”为主题,发表主题演讲。这些年中,对香港和澳门工会工作的研究也是我研究成果的一个组成部分,特别是2007年我赴澳门,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对澳门博彩业工会工作进行实地研究和访谈,最后完成了“加强澳门博彩业工会工作研究报告”。从对行业的状况和特点入手,了解博彩业员工的生存状况和工作状况,工会工作的状况和特点,进而进行分析并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应该说,这也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段特殊经历。2011年,我被抽调参加中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联合调研,并筹备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表彰暨经验交流会。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我不仅对全国劳动关系的整体状况有了直观的了解,而且对劳动关系专业人才培养的迫切性有了更深的体会。作为劳动关系的专业人士,有机会向国家高层建言献策,实乃荣幸。关于“反对就业歧视”研究,一直都是在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中进行的。最初在2004年参与挪威奥斯陆大学法学院反就业歧视的项目,我从国际劳工标准对就业和职业歧视的界定入手,系统的梳理了消除就业歧视的国际劳工标准,撰写了“国际劳工组织消除就业歧视的劳工标准”研究。这篇3万字的研究报告收录在李薇薇和Lisa Stearns主编的《禁止就业歧视:国际标准和国内实践》,该书2006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但是,由于篇幅太长,未能收录在这本学术文丛中。2005年,在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蔡定剑教授(2010年病故)的邀请下,我参加了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与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合作的反就业歧视研究项目。在项目中,我承担了对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状况的研究,最后完成了一篇长达5万字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是蔡定剑主编的《中国就业歧视现状及反歧视对策》中的一篇,200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虽然这篇报告此次未能收录,但是,学术文丛第十五篇“论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国家担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在那个领域的研究成果。2006年,中国政府正式批准了第111号公约,围绕这一事件,我先后写了多篇文章,包括“批准和实施《1958年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未收录)。2008年,我参与国际劳工组织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项目“促进实施《1958年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第111号公约)”(2008-2009)。与以前的学术项目不同,这是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政府的合作项目,我在项目中的角色是项目顾问和培训专家。作为一个教师,我在培训活动中与外国专家一起,为中国的政府官员、工会干部和雇主组织的代表,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的学员授课。学术文丛中第十四篇“以第111号公约审视中国反歧视的制度建设”,就是在授课中慢慢形成的一个讲稿。2008年以后,我又参与了亚洲若干国家和地区反就业歧视项目。这个项目要对我国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韩国反就业歧视的制度和实践进行实地考察,对菲律宾反就业歧视的制度进行书面研究。研究成果形成了由我主编的《反就业歧视的制度与实践——来自亚洲若干国家和地区的启示》,该书201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学术文丛中收录的第十六篇“亚洲国家(地区)反就业歧视的借鉴与启示”就是这本书的导论。目前,这一研究还在继续,最终成果会形成《亚洲若干国家和地区的司法和判例》一书。相信这些研究会对华人社会的反就业歧视提供借鉴和帮助。关于“国际劳工标准”,应该说,是我成果最多的一个领域。从1999年赴国际劳工组织都灵培训中心参加“国际劳工标准与工人权利”培训,我与国际劳工标准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培训的经历使我发现了国内的空白领域。于是,我开始收集资料,分类梳理,潜心研究,终于在2002年出版了专著《国际劳工标准》(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7年,受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杨河清的委托,又主编《国际劳工标准》教材。我有关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劳工标准的文章很多,这里选择了两篇,一篇是“经济全球化对工人权利保护的挑战”,另一篇是“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劳工标准”,前者刊登在求是《内部文稿》2000年第15期,后者收录在常凯主编的《劳动关系学》一书中,该书2005年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有时候,我自己很感慨,从那么早就开始关注全球化条件下工人权利保护的问题了。体面劳动是全球化时代的社会政策目标措施,现在已经深深地嵌出全球治理之中。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论述体面劳动,使“体面劳动”步入中国人的视野。我在全国工会院校师资培训班上讲授“关于实现体面劳动的若干问题”,反响很好。于是,在讲稿的基础上就有了学术文丛中的第二十篇“促进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一些院校老师建议,为何不把这个题材写成一本书呢?在这个建议的鼓舞下,我对体面劳动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也慢慢完成了《体面劳动—世界与中国》一书,很快就会与读者见面。经济全球化对工人和工会的挑战,需要各国工人和工会组织相互了解,进而相互理解,协调行动。这些年来,我一直从事国际工会运动的研究。 2008年,还组织参与了工会赴德国的考察,与郑桥、张方伟以及刘丽臣主席合作,撰写了《德国工厂之旅》。该书采用散文随笔的手法,图文并茂,让读者在工厂之旅中了解德国工人的生活和工作、企业委员会与工会的关系、工厂的今昔、工人所处的政治和经济环境等等。该书出版后很受读者欢迎。不过,学术文丛中收录的是另外两篇关于德国工会的文章,“没有工会,市场经济就不能正常运作”、“工会:市场经济的调节器——从国际化的‘陷阱’看德国工会”,介绍德国工会如何参与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这些年来,我也经常接受媒体的采访和专访。应该说,有的时候我还挺喜欢专访的。专访常常围绕一个主题,有问有答。问的是社会大众的疑问,答的是专业的视角。在这个过程中,学者通过专访记者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就了解到了社会的脉搏。作为一个学者,你会感受到所从事专业的社会价值。由于字数所限,我只挑选了四篇专访,即“唱响‘劳动者之歌’”、“实事工程何其暖”、“低工资低保障不能再持续”、“破解‘加薪潮’的影响和冲击”。这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关注了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探讨了富士康N连跳的影响,以及加薪潮的影响和冲击。专访主题鲜明,形式活泼,社会受众面大。总结过去15年的学术历程,对国际劳工标准的学习,为我的研究打下了广阔而坚实的基础;反就业歧视的研究和培训,为我搭建了一个国际化的平台和桥梁;工人权利意识问题研究,应该说是我锲而不舍的创新。我想,正是有这些基础、平台和创新,才使我对工会与劳动关系的研究,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成果。同时,为了搞好教学,就要在相关主题下深入学习和研究,研究的成果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形式更加多样,达到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效果。从为了某种目的去研究,到研究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这大概就是大多数学者经历过的转变。总之,科研不知不觉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名人推荐

《全球化下中国工人权利保护》一书是我国工人权利保护的研究专家林燕玲教授的成果结集与最新成果展示,是我国工人权利保护最权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

内容概要

林燕玲,法学硕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教授。国际劳工组织与国际劳工标准项目顾问和培训专家。从事劳动关系与工会问题研究,重点研究国际劳工标准与中国劳动法比较和工人权利意识。主要研究成果有《国际劳工标准》《改革30年:中国工人权利意识的演进和培育》《德国工厂之旅》《反就业歧视的制度与实践——来自亚洲若干国家和地区的启示》《体面劳动:中国》等著作和论文等。

书籍目录

第一编工人权利意识研究/1 第一篇工人权利意识研究初论/3 第二篇 中国工人权利意识的发育状况及其原因分析/7 第三篇 国有企业工人权利意识的发展轨迹及其特征/18 第四篇论农民工权利意识的发展轨迹及其社会意义/26 第五篇2009年劳动关系领域的标志性事件分析 ——从工人权利意识视角加以审视/36 第二编工会与劳动关系/43 第六篇 工资分配与工会的社会对策/45 第七篇应对全球化挑战应提上我国工会的议事日程/63 第八篇加入WTO背景下的中国职工状况/66 第九篇聚焦《职业病防治法>的实施/71 第十篇30年中国劳动社会保障法制建设演进与前瞻/82 第十一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工人参与/94 第十二篇劳工问题与社会和谐 ——南海本田事件对中国劳动关系和工会的影响/98 第十三篇加强澳门博彩业工会工作研究报告/112 第三编反对就业歧视。促进工作中平等/127 第十四篇以第111号公约审视中国反歧视的制度建设/129 第十五篇论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国家担当/140 第十六篇亚洲国家(地区)反就业歧视的借鉴与启示/150 第十七篇 国际劳工组织关注职场性骚扰的视角/167 第四编体面劳动下的国际劳工标准/173 第十八篇经济全球化对工人和工会运动的影响/175 第十九篇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劳工标准/181 第二十篇促进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198 第二十一篇没有工会,市场经济就不能正常运作 ——德国工会参与协调劳资关系的借鉴和启示/203 第二十二篇 工会:市场经济的调节器 ——从国际化的“陷阱”看德国工会 /209 第五编专访/217 第二十三篇唱响“劳动者之歌” /219 第二十四篇点评“富士康现象” /223 第二十五篇破解“加薪潮”的影响和冲击/228 第二十六篇实事工程何其暖/232

编辑推荐

工会与劳动关系学研究者及关注者

作者简介

《全球化下中国工人权利保护》收录了作者过去15年的主要学术成果。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共有五编,主题分别是:工人权利意识研究;工会与劳动关系;反对就业歧视,促进工作中平等;体面劳动下的国际劳工标淮以及专访。总结过去15年的学术历程,对国际劳工标准的学习,为作者的研究打下了广阔而坚实的基础;反就业歧视的研究和培训,为作者搭建了一个国际化的平台和桥梁;工人权利意识问题研究,是作者锲而不舍的创新。正是有这些基础、平台和创新,才使作者对工会与劳动关系的研究,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成果。从为了某种目的去研究,到研究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这大概就是大多数学者经历过的转变。总之,科研不知不觉成了作者的一种生活方式。


 全球化下中国工人权利保护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