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

出版日期:2015-3
ISBN:9787532154807
作者:[爱尔兰] 科尔姆·托宾
页数:316页

内容概要

科尔姆·托宾是具有国际声誉的爱尔兰当代著名作家。他1955年生于爱尔兰东南部一个积极投身爱尔兰独立运动的家庭,毕业于都柏林大学,主修历史和英文。
自1990年发表处女作小说《南方》以来,托宾已出版七部长篇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一部中篇小说、两个戏剧和多部游记、散文集。《黑水灯塔船》(1999)、《大师》(2004)、《玛利亚的自白》(2012)先后入围布克奖决选名单,《大师》荣获2006年度IMPAC都柏林国际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奖项。《布鲁克林》获2009年度英国科斯塔最佳小说奖。他的最新作品是长篇小说《诺拉·韦伯斯特》(2014)。2011年,英国《观察家报》将其选入“英国最重要的三百位知识分子”,同年,他获得爱尔兰笔会文学奖,以表彰他对爱尔兰文学做出的贡献。2014年,他当选美国艺术与文学院外籍荣誉院士。
托宾的作品主要描写爱尔兰社会、移居他乡者的生活、个人身份与性取向的探索与坚持等。他文笔优雅恬淡,内敛含蓄,被誉为“英语文学中的语言大师”。
托宾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得克萨斯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创意写作。目前,他担任哥伦比亚大学英文与比较文学系教授,在纽约和都柏林两地居住。

作者简介

托宾是目前国际文坛非常活跃的作家,国际影响很大。
托宾多次访问中国,曾作为上海国际文学周嘉宾参加上海书展,为中国读者和媒体熟悉
获得王安忆、毕飞宇、苏童、张悦然、周嘉宁、任晓雯、陶立夏等众多中国作家推荐
1895年,已被后辈作家称为“大师”的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梦想以一部戏剧征服伦敦。然而,他的第一部戏《盖·多姆维尔》首演即告失败。在失败的阴影下,亨利接受了爱尔兰贵族的邀请,在酒宴歌席中品味他人到中年的困顿,舔舐内心深处的创伤。
《大师》就从这里开始,一直写到一八九九年他的兄长威廉·詹姆斯去拉伊小镇探望他。在这四年里,他的生活相对平静,心底却波澜起伏。他时常怀恋他生命中重要的过客,她们以不同的方式在他作品和灵魂中留下印痕;他为自己的性取向而困顿不安;他回想自己的家庭、亲人对他人生的影响;他渴求温暖和慰藉,却刻意与人保持距离;他希望创造传世杰作,却时时遭逢绝望……这是亨利一生至关重要的心理转折点。
在托宾的同情而温婉的笔下,亨利·詹姆斯这位心理写作大师展示了他纤敏易感之心的横剖面,这正是他零落异乡、孤独一生的缩影。


 大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书名叫《大师》的,迄今读过两部,麦克斯韦•库切的和科尔姆•托宾的。对我而言,前一本没有什么阅读障碍,除了因为库切笔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相对于科尔姆·托宾笔下的亨利•詹姆斯我更熟悉一点外,库切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库切理解后用一种比较传统的方式描摹的大师肖像,虽不可避免地涂抹上了库切特有的灰暗和游移外,那还是一个作家的故事。第一次阅读科尔姆•托宾的《大师》,半途而废。直到读完了科尔姆•托宾的多本作品以及浏览过亨利•詹姆斯的创作生平以后,托宾的《大师》才没有了阅读的阻滞,一路畅通直到最后一页。一般认为,《大师》是科尔姆•托宾致敬亨利•詹姆斯的作品,这种推论当然不错。可是,一个爱尔兰作家,为什么不选择与自己同宗的作家而选择了美国人?只要将两位作家的作品略作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笔力所及无论是人物还是故事,甚至表达的方式,都难有交集的地方,所以,我们更容易将科尔姆·托宾之选择亨利·詹姆斯,归结为两人都是同性恋。通过科尔姆•托宾那缱绻、粘滞和欲说还休的述说,我第一次深切地感觉到,一个作家的生活选择竟然如此强势地左右着他的创作他的文本呈现。赤裸着身体与表兄在床上紧紧相拥,你可以理解成是亨利•詹姆斯对自己性取向的确认,可是,在戏剧舞台上痛快地赢了他的王尔德,却因为自己的性取向而身败名裂,这没法不让亨利在想要满足身体欲望上瞻前顾后犹犹豫豫 就算是晚于亨利半个多世纪成为作家的托宾,又何曾没有因为自己的性取向而倍受屈辱?所以,我们读到托宾“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再现亨利与下士和雕塑家那明显超出了主仆、男友的想要又怕只好让读者自由猜度的关系,那何尝不是托宾在借亨利的故事陈述自己的怨怼?那么,托宾将那么多篇幅用于书写亨利与表妹明妮、与女作家康斯坦斯的交往过程,又有什么难以理解的?那是托宾再次用亨利的故事向爱过他的女人表示歉意。如果《大师》仅仅写了亨利•詹姆斯的几段情,科尔姆•托宾写的就是一本八卦故事。科尔姆•托宾是伟大的作家,是一个能将平凡甚至平庸化境为经典的大师,比如他的《诺拉·韦伯斯特》和《布鲁克林》,他怎么可能浪费经典的题材?把一本《大师》翻来覆去,原来,科尔姆·托宾根本不在意自己是不是忠实地再现了伟大作家亨利·詹姆斯的一段生命,这位当世伟大的作家已经有了那么丰富的创作经验,却依然不知足,他用创作一个世纪前的一个伟大作家的一段生命的方式,猜测和爬梳亨利•詹姆斯创作理路,以此获得与一个伟大的同行跨越时空的心灵感应。这也是科尔姆·托宾的《大师》价值最大处,是读者走进作家身体里的桥梁,是作家想要成就伟大的操作手册——试想,一个很有成就的作家对一位伟大的作家创作过程同情、可信的推测,对想要成为作家的读者,将有多大的裨益?就算是从未动过想要成为作家的读者,科尔姆•托宾的《大师》传授的是一种最接近作家创作意图的阅读法,这是真的。
  •     往事不可追其实决定入手这本书是因为这个封面,暖黄色调的威尼斯油画。同时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亨利•詹姆斯这位大师。这本《大师》是我接触到的第一本科尔姆•托宾的作品,刚开始对这种行文方式有些不习惯,文笔很美,营造的意境也很棒,可是总觉得缺少一点激情,缺少一点牵引着思绪走下去的吸引力。差点就读不下去了,不过作为一个打算死磕到底的强迫症患者还是看完了,读到讲了亨利的妹妹爱丽丝的章节,差不多过了将近一半的篇幅,这时候也习惯了书的行文方式,也就将这本书读完了。书以一个幽暗阴郁的梦境开头,“有时晚上他梦见死去的人,熟悉的和似曾相识的面孔,飞快地浮现出来。”紧接着是梦境更详细的描写,透着孤独,这种透着窒息感的孤独让人感到绝望。“也说不准到底是哪里,城市犹如梦幻,街道狭窄,他则行色匆匆。现在他不确定自己是独自一个,还是有人相伴,但他正在疾步前行,还有一些学生也在慢慢地朝山上走,经过亮着灯的商店、咖啡馆和餐厅。他很想超过他们,想方设法从他们身旁越过。但无论他怎么想破脑袋,还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同伴。也许有,也许只不过是走在他后面的人。他想不起多少关于那个影影绰绰、时有时无的存在,但有时候旁边仿佛有个人,还是有个声音,比他更清楚如此匆忙的缘故。也许就是这个人,一直在喃喃低语,哄着他快点走,把那些挡住他的学生推搡开。”“他为何会梦见这些?他回想到,每每通往广场的狭长昏暗的小巷,他都想离开那条喧闹的街道,却还是被推搡着往前走。难道是那幽灵般的同伴在叫他往前走吗?”这样的画面应该是冷色调的。紧接着,亨利的首部戏剧《盖•多姆维尔》首演的夜晚,他想过很很多种台下观众的反映,他已经想好了自己要以一种怎样的姿态来到剧院舞台中央接受观众的喝彩。在他的戏剧演出的同时,亨利选择了来观看王尔德的戏剧。纵然他认为王尔德戏剧台词粗俗,可是这样的市井气息收获的是观众的全神贯注和满堂喝彩;而自己倾注了许多心血的戏剧却捕捉不到观众的心。首演的失败,如此惨重,如此众目睽睽。“是伦敦人的忧郁造就了雾,还是雾造就了伦敦人的忧郁?”此时,风头正劲的王尔德却因为风化罪锒铛入狱。亨利虽然不喜王尔德粗俗的台词,却也佩服他的勇气。亨利无论在哪里总会有固定的独自待着的时间,独自一个人的时候,阅读、写作、回忆都是自己很私密也是很孤独的事情。到底是什么才会让一个人那么努力的想要变成一座孤岛?书里花了大量笔墨描述的三位女性:妹妹爱丽丝、表妹明妮•坦普尔、红颜知己康丝坦斯•芬妮摩。在回忆里,她们想要亲近他,可是在她们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却选择了远远的看着。可是却又一次次地在自己的作品里面怀缅她们,写出许多她们本应该拥有的更幸福的生活。亨利和康丝坦斯之间,他需要她的感情需要她的理解,可是他又竭尽全力逃避她的感情,他在两人之间划了一条很深的界线,每当康丝坦斯微微越过甚至只是接近这条界线时,他就仓皇而逃。甚至后来康丝坦斯去世了,他在报上读到她的自杀消息,那么的冷漠,并且自我安慰自我开脱,“他想,他什么都不欠她,也没有答应过她什么必须要做的事。他们不是情侣,也没有血缘关系,他安慰自己说,他欠她的唯有友情”。其实他知道如果自己在冬天去威尼斯看望她,她就不会自杀,“由于他心里有些什么抵制了她,由于他对传统和社会礼仪的尊重,他把她丢在了那里。他可以救她,只要他送去一个信号”。后来,他在整理她遗稿时,把她留下的跟他有关的信件全部找出来烧掉了,他没有再看一眼自己写给她的信,他甚至害怕世人知道康丝坦斯爱过他,害怕世人知道康丝坦斯是因为他的冷漠才选择了自杀。如此冷静,接近无情的冷静。康丝坦斯•芬妮摩写过这样一句话:“想象一个男人生来就少了一颗心,他善良,正直,彬彬有礼,就是没有那颗心。”亨利没有那颗心吗?还是那颗心早就因为写作而变了。他观察生活中的所有人,然后把他们编进自己的小说里。可是,很不幸,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本来以为书的结局会是冷冰冰的。因为哥哥威廉一家的到来,让他的生活变得温暖一些。威廉和妻子爱丽丝曾去占卜,亨利去世的母亲说亨利会是他们兄妹中最后一个离世的,而他离世的时候不会是一个人。爱丽丝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并郑重许诺,等到那天来临将会一直守在亨利身边,他不会是一个人。同时,侄女对他书房里的小说的痴迷,与侄女的几次交谈都很愉快。侄女对他的作品的喜爱也许让长久主动选择与世隔绝的亨利带来阳光。最后的画面,在海边的兰慕别墅,有温暖的壁炉,暖黄色的烛光,亨利、威廉一家、亨利的朋友们静静地坐着,每个人都在专注地看着手中的书。没错,阅读和写作一样,沉默、孤独、私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同性恋
  •     三段同性情愫分别有三个情节让人拍案叫绝,一段红颜故事及沉衣结局让人声泪俱下。安德森的问话和亨利的眼泪,着实承载着重达千斤的情感。托宾,能够阅读你真好!
  •     亨利面对每个人看似平静,内心去波澜起伏。他既渴望温暖陪伴,又害怕失去,故刻意拒绝他人的关怀。亨利的渴望,害怕,回避,纤细,敏感,被作者委婉处理了。
  •     呃,年纪越大就会越喜欢这种风格的东西。换言之,成年人的游戏才真正值得赏脸一玩?
  •     看完又感觉什么都没看,我对詹姆斯仿佛还是一无所知,但他注定要成为今年影响我最大的作家,就像去年的胖子一样,对托宾却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心,学得詹姆斯心理描写的精髓但却完全不一样.“他从这些房间的窗口看世界”,他从来只想做个旁观者而已.托宾对伊莎贝尔命运的决断让我心碎,但又不得不承认这种可能性的确更大.忽然冒出的济慈又戳了我的泪点,要把海伯利安看掉了.最后,为什么我很喜欢的作家都是美国人最后成为了英国人.可能是因为他们结合了两种特质吧,细腻敏感,孤独但又渴望体验世界,却不过多的参与,他的经历和性格造就了内心,最后成为了作品
  •     读了20%吧,不甚喜欢。
  •     太细腻了,有点难啃
  •     豆瓣阅读
  •     托宾的文字有时来到极绵密处,真是一句废笔都没有,读完很累,也难以想象作家创作时要耗费的心力。非常厉害的作品。「有时他觉得他的生活似乎归属于另一个人,归属于一篇尚未写下来的小说,归属于一个还没有充分构思的人物。」《大师》里亨詹的一切行事动机,都出于在另一个世界的生存欲望。我们生活在现世,他却为彼界所捕获,且不期回到现世,而是积极地用现世饲育彼界,以在此生存。他观察所有人,也观察自己,这种细致的观察和严谨的自律,就是他和生活之间的距离。他是永远没法像安德森那样不经观察就相信一个人的……亨詹冷血吗?他可能只是不再属于这个世界。
  •     他、她……利刃刺向詹姆斯时,也刺向托宾自己和我们。
  •     啊,怎么写得那么好
  •     开始时我以为我是在发现托宾,后来我意识到是在发现亨利詹姆斯,直到最后我分不清楚到底是谁,亦或是二者皆有。
  •     新年读的第一本书,出乎意料得好,之前读托宾的短篇并没有特别的喜爱,现在倒是被这部长篇征服了。惊叹于他对情绪和心理的细致拿捏以及高超的叙事技巧。关于作家的小说想想就还蛮难的,这部的完成度在我心里是满分,作家写作家的双向之旅,透过HenryJames,能看到托宾朦胧的倒影,这是属于托宾的HenryJames。
  •     精彩到无以复加
  •     “梦想在一个古老的英国房子里,火烧的旺旺的,什么麻烦事也没有” 深深的赞同啊。
  •     新年赖床的早晨读完了。亨利和世界的疏离感让人欲罢不能。【无论那是什么地方我都想要陪你一起去,如果你习惯独行,请为我破例】实在是太美好的告白语了
  •     虽然感触远不止这些,但毕竟我是冲着三段基情来的...唔...二三代入的都是西田东的画风和分镜,顺利笑死。
  •     四星半,17年1月21-25日,渐入佳境
  •     回头写书评。
  •     这种书就希望作者像更新博客一样永无止境循环下去。。。
  •     叙述手法厉害,但是体验隔膜,目前还在俗气小说里打转,读这种小说需要功底扎实,了解背景。提到的王尔德,霍桑之类看法感同。
  •     像在昏暗的烛光下,一个人在诉说他复杂的一生。敏感细腻,哀而不伤。
  •     然而我既不知道托宾,也不知道亨利·詹姆斯。当初来读是为了对抗对游戏太多沉浸。情节不容易,没有情节则更难。第三人称写出了第一人称的观感。
  •     太疏离了。超过了我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囧。
  •     没有时代的变迁、历史的沿革等诸多宏大的题目,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有的仿佛只是平常人心底的悸动。
  •     造访一位纤细敏感的作家赤裸的内心世界,是一件需要小心翼翼虔诚以待的事情,任何小小的轻浮与偏移都是不真诚的戕害。在时间流转中,过往浮出记忆的水面与现时发生纠缠,笔下的人物也开始纷纷有所指。几段含义不明的暧昧,即饱含着爱与失去当中不甚了了的悲欢。
  •     柏栎老师的翻译很好非常流畅。托宾笔下的人物、情节和事件刻画地都特别微妙、细致。某些情节忍不住不含泪。有太多沉痛的悲伤。
  •     这是一本与时代喧嚣对抗、要静下心来才能读出惊为天人的书,这也是一本写给所有写小说之人的书,译者柏栎的后记,是对本书最好的导读和书评,其中有一种书内书外的相惜契合感:“想写的托宾都已经写过了...它几乎将我包含在内,素昧平生却似曾相识。这是一种奇特的翻译体验。“托宾采用独特的第三者远观、现实与回忆交错之笔法,冷峻地观察、体验亨利-詹姆斯这个肉身和头脑,并进行代入式思想描摹,在其外又在其中,戏剧化地探讨了作者和小说表达的关系,以及小说是如何写成的这个命题,把小说家、生活现实素材、周遭人际和小说虚拟改造之间的千丝万缕联系,述说地隐忍而伤感,欲说还休。相隔百年的两个作家遥望,对内心深处流动得不到回应的理解相惜,试图寻求温暖依靠、友情、亲情和无法定性的爱情,这种沉默、刺探、想象成为造就大师的源力。
  •     哎······
  •     说这小说不好看是我之前眼瞎了
  •     那些泄露自己的部分如同幽暗的烛火,映照着托宾和亨利·詹姆斯的脸,笔下有风吹过,摇曳的是两个写作者相通的脆弱和坦诚。
  •     /愛讀托賓,譯者柏櫟功不可沒。
  •     太好看啦。十星。托宾的那种对人与人之间欲说还休的奇特复杂又极其微妙的心理所作的准确而精彩绝伦地描摹和刻画,简直太令人着迷了。小说的叙述晓畅简雅,有着迷人的行云流水般的节奏,虚实两条线交叉进行,在现实和回忆两者之间游刃有余地来回切换,令人恍惚其间,不忍释卷,却又不舍得一下子就读完。
  •     语言非常细腻好读 但我对科尔姆·托宾笔下的亨利·詹姆斯的故事并不是很感兴趣
  •     爱尔兰人真是天生的作家。准确,有力,诗意的完美平衡。
  •     原谅我没耐心看下去。
  •     章节划分出清晰的时间进程,但叙事却流连于亨利·詹姆斯的往事回忆中。童年,挚友,同性之爱,珍视孤独又害怕它的伤害,大师用人生之经历为底料,用自身敏锐的观察力,破解力,构筑了一个精巧而富于象征意义的艺术世界。我喜欢这个结尾。送走了客人,只剩下自己。
  •     相比读过的他其他的小说,这本是话题最宏大的一本,笔触是氤氲的,场景却让人万分敬重。最后一章最后几页简直拔高了整个书。科尔姆托宾已然是一辈大师,感谢你带我们走过充满艺术满是冥想的欧洲各国。
  •     如痴如醉
  •     一些仿佛很散的很舒服的片段。
  •     阅读和写作一样,沉默、孤独、私密。好喜欢书的结局,那种暖色调的结局和书的封面是一种感觉。读的时候有好几次快要看不下去了,还好坚持着读完了,3天前读完,故事一直盘在脑海里。
  •     纤毫毕现,技巧高超。尽管有锐利之处,但借钱穆那句是,温情而有敬意。作者写的是自己的亨利詹姆斯。相比于有些长篇阅读起来那种酣畅的快感,这是一道有门槛的长篇小说。
  •     2016年第41本 看着内容很多实际上时间段只跨越了四年,却穿起了差不多亨利詹姆斯的前半生,种种人对他的影响,与他们的交往。喜欢那段写站在巷子里抬眼往上瞧,等待三楼灯亮起保罗约科斯基的脸庞出现在窗口,隐晦又暗藏汹涌。
  •     一部现实与意识流交织回忆与虚实莫辨的传记小说,科尔姆托宾撷取几个人生片段,妙手拼接出一幅亨利詹姆斯的印象画,神形兼备意境全出。行文极富韵律,心理刻画细腻如丝,尤其对同性的欲撩还收令人叫绝。托宾投射到詹姆斯身上的自我,不止纠结复杂的情感,还有文学创作的惺惺相惜。
  •     他没有心。
  •     新年第一本
  •     很浅白的刻画。淡,却隽永,优雅。仿若地板上窗帘的影子,那一刻,它就在那里,一动不动。20161212。
  •     纤细 沉静又致郁
  •     这是一个没有高潮,清淡的故事。孤独,漂泊的生活片段。当你活的足够久,死亡就会围绕在你身边。"你是最后一个,如果你叫我,我会到你身边来,你死的时候不会孤独一个人。"希望有天,也会有人跟我说这句话。面对孤独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希望我们都能在最后及格过关。
  •     那种细水长流的好,读的过程中会因为过于琐碎幽微的心境而退缩,但到最后却不可思议地想再读一遍。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