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小胡同

ISBN:9787510449979
作者:萧乾
页数:272页

内容概要

萧乾(1910.1.27~1999.2.11),原名萧秉乾,蒙古族。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原中央文史馆馆长,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晚年多次出访欧美及东南亚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写出了三百多万字的回忆录、散文、特写、随笔及译作。主要著译作有《篱下集》《梦之谷》《人生百味》《一本褪色的相册》《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利西斯》等。

书籍目录

辑一  胡同浮世绘
篱下 03
落日 12
一只受伤了的猎犬 19
矮檐 24
栗子 36
皈依 44
邮票 57
昙 66
鹏程 77
辑二 胡同里的红尘
参商 91
蚕 104
道旁 112
俘虏 124
雨夕 132
印子车的命运 137
邓山东 144
花子与老黄 152
小蒋 162
辑三 胡同心语
往事三瞥 171
北京城杂忆 178
东车站 197
一个北京人的呼吁 199
老北京的小胡同 208
东直门 211
一本褪色的相册 214
小黑的友情 249
终身大事 251

作者简介

萧乾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地道的北京人。本书可以说是“老北京”说老北京——原汁原味的北京腔。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它记下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好像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烙下了人们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书中,北京的四合院、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糖葫芦、北京的驴打滚、北京的风土人情,如烟往事,一览无遗。文字生动细腻,真切感人,文风严谨,读之令人沉迷。


 老北京的小胡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知道萧乾是从小学的语文课本上,但只知道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作家、翻译家,却没机会看他更多的作品,心里想着,要是哪天能看看他的作品集就好了。终于,前几天偶然看到一本名为《老北京的小胡同》的书,顿时觉得眼前一亮,再看作者:萧乾,简直有点天上掉馅饼的惊喜了。庄而重之地打开书,正文之前那幅黑白的戏园子的画,一下子就把人拉到了过去的岁月里,满满的老北京的气象扑面而来,仿佛穿越时空。其实,即使到了现在,我也很少去北京,北京对我一直是个很神秘的存在,尤其是老北京,因为那些影视剧中的镜头,更增加了诱惑力。书实在是了解北京最好的方式,尤其是老北京写的书。《老北京的小胡同》一书共选入萧乾27篇短文小说以及散文,一共分了三辑,都和胡同有关:胡同浮世绘,胡同里的红尘,胡同心语。第一辑是小说,写的大多是老北京胡同里的风土人情,生老病死。生活在胡同里的人大多命运悲苦,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却顽强地生活着。第二辑也是小说,写的是胡同里小人物的挣扎,不论是秃刘对生活的向往(《印子车的命运》),还是邓山东的乐观(邓山东),乃至老黄的善良(花子与老黄)),最终都被生活打败,他们不是没有憧憬过,不是没有抗争过,可生活给他们的依然是悲催的结局。每一篇里都浸透着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深深地同情以及对阶级的批判,那种忧伤也就一直在文字里徘徊不去。第三辑大多是回忆散文,也有对现在生活的思索。老北京生活的小胡同、各种吆喝声,各种小吃食、北京的花灯,甚至布局和街名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作者的心里,这些是老北京的象征,老北京的文化,老北京的魂,让作者魂牵梦萦。故土给他的是那么多,以至当年在待遇优厚以及生活安乐的诱惑下,他仍毅然决然回到祖国,“把自己投入祖国重生这一伟大事业中”。经过了旧社会的苦,更能体会到新中国的甜,作者希望北京越来越好,祖国越来越好,所以他才会发出“一个北京人的呼吁”,以一个记者的敏感,给北京的建议提出改进的意见。一个热爱故土,珍惜生活的“老北京”就那么真切地站在了我们面前。在作者的心中,胡同不仅仅是交通的街道,也是普通百姓生活的地方,京城历史文化变迁的见证,它“记下了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好像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烙下了人们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作为一个老北京,他尤其熟悉下层劳动人民的酸甜苦辣,并为北京的一切着迷,他用自己的笔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踪迹,充满了北京特色。而作为一个文学创作者和一个翻译家,萧乾说文学语言一直是他研究的问题,并且“始终在摸索中”。自己写书大多是“花搭”着来,就是京白和普通话掺着来,既有北京的语言特色又能通俗易懂,确保读者阅读不受影响,行文流畅。所以,不论是小说还是散文,读来都生动细腻,尤其是人物心理描写得更是细致入微。读完一本书,你会发现,作者的小说中常常带有自传性的色彩,很多故事都是他童年经历在一定程度上的再现,比如《落日》中乐子妈妈的死,比如《矮檐》下的寄居生活,比如《小蒋》中小蒋送奶的经历,都有作者童年的影子。这些故事和后面一辑中的回忆散文常常有相互呼应的感觉。而散文,因为是回忆文章,渗透了作者丰富的人生体验,感情真挚,语言平实不花哨。尽管是大翻译家,却很少在文章中看到华丽的辞藻,更绝少见到夹杂的外文,就那么一路写来,像一个长者在面对面给你讲故事,没有说教,没有训诫,只是在说自己的经历,在讲别人的故事,至于感悟,那是读者自己的事了。所以,读萧乾的书,是重温老北京的故事,是听一个温和的老人讲话家常,是一种北京的胡同氛围在身边缓缓弥漫。
  •     老北京的烟火气息赵青新“我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出生并长大的。”在《老北京的小胡同》里,萧乾先生回忆童年往事,他笔下的北京小胡同,充满了烟火气息。“啊,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阙动人的交响乐。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挑子两头是‘芹菜辣青椒,韭菜黄瓜’,碧绿的叶子上还滴着水珠。过一会儿,卖‘江米小枣年糕’的车子推过来了。然后是叮叮当当的‘锔盆锔碗的’。最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手里那把铁玩意儿,嗞啦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老北京人的一天,就是从胡同清晨热热闹闹的声音和气味开始的。萧乾抓住了北京胡同的特色,铺展出一幅幅生动的北京市民生活场景。我手中的这本《老北京的小胡同》,分三辑:胡同浮世绘、胡同里的红尘、胡同心语,囊括了萧乾先生和北京胡同有关的散文小说名篇,以同名散文《老北京的小胡同》扣题,其中出彩的文章尚有很多,对于读者了解北京胡同文化以及萧乾文学创作特点,很有裨益。“胡同心语”部分以回忆性散文为主。其中的《北京城杂忆》最重要。此文分成十个小节,内容涵盖全面,探讨了北京城建筑格局、老北京语言特色、民间行当、节日风俗等方面。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萧乾先生的语言就很有特色。本来是一些介绍性的文字,但是由萧乾说出来,就特别带味儿、带翅膀、带拐弯。比如他说京白,以夸女孩儿貌美为例。我们平常大概都说:“长得真漂亮啊!”京白可比那花哨。先来一声“哟”,表示惊讶,然后才说:“瞧您这闺女模样儿出落得多水灵啊!”萧乾说,“长得”用词死板,“出落”就带有“发展中”的含义,以后还会更美;而“水灵”还包含了雅、静、甜、嫩等素质。您看,就这么一举例,这么形象地一解说,咱外地人也能咂摸出京白的韵味了吧?散文只占了全书的小部分,《老北京的小胡同》其他两辑收录的都是萧乾的短篇小说。萧乾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是底层群众,在困厄的时代环境中命运不济,但萧乾从不会让他们一径地沉沦下去,他崇尚虽败尤荣的人与命运的搏战,萧乾的笔调总是明快的,具有“悲悯的微笑”的情怀,因此使他的人物带有了一丝悲剧英雄的色彩。《邓山东》中的小贩憨厚而刚直;《小蒋》中的送羊奶小工倔强而认真;《雨夕》中的疯女人偶尔的清醒……汪曾祺曾经评价:“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在萧乾的小说里,老北京人容易满足,对生活的要求不高,可是当他们一退再退之后,我们看到邓山东、看到小蒋,都会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反抗,或许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应该是“韧”,就像风雨中的竹子,会摇晃、会弯曲、会躲闪,而在风雨后会重新挺直腰杆。最喜欢的,还是萧乾用孩子的视角打量世界的那几篇小说,如《篱下》、《落日》、《花子与老黄》等。《篱下》里的环哥父亲早逝,和母亲一起寄住在姨家,环哥是不懂得大人话语里的机锋的,他只觉得每天都玩、很开心,萧乾用了很多笔墨描述环哥的乡村快乐生活,在小说最后,姨父微笑地走进来,摸着下颏,用极温善有礼貌的语调说:“地方有的是。都是自家人。干么这么忙着走?”环哥用赞同的眼色瞅着妈,但妈却用勉强的微笑朝着温善的人摇着头。在萧乾的小说中,鲜明的对应就这样巧秒地糅合:社会的丑恶与人性的纯美,污秽的世界与田园的美丽,世态的炎凉与儿童的率真。萧乾往往在浓郁象征意味与深刻现实意义的交汇处,找到充满文学魅力的契合点。评论家李健吾先生说他读了萧乾小说以后“觉得大人小孩都分有我的同情,我的忧郁和我的思维”,这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话了,如今重读萧乾小说,我们尚能以孩子的同情之眼观照这个世界。胡同是老北京的根,也是老北京人的根。萧乾不仅阐述了胡同的文化体系,更为我们展示了胡同居民的精神世界。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前半部分是短篇,后面是萧乾对北京的回忆,都很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