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看见的美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7
ISBN:9787508640839
作者:苏缨
页数:330页

内容概要

苏  缨  知名作家,曾经写作《纳兰容若词传》(2009年)、《唐诗的唯美主义》(2009年)、《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2011)、《诗的时光书》(2011)等。

书籍目录

1. 灵魂的重量
2. 理想城市:扮演上帝的画家
3. 巴别塔:雄心与谦卑的对抗
4. 主旋律:14世纪的政府宣传画
5. 人生的悖论及解答:从忒修斯之船说起
6. 不良的母亲
7. 上帝的时间视角
8. 全部的历史只有一页
9. 画家的立场:以雅克-路易·大卫为线索(1)
10. 画家的立场:以雅克-路易·大卫为线索(2)
11. 画家的立场:以雅克-路易·大卫为线索(3)
12. 画家的立场:以雅克-路易·大卫为线索(4)

作者简介

每幅名画,是美的凝固,也是谜的布局
画外之美,在画家的灵魂、时代的低语
谈一场智慧的恋爱,欣赏她们的美与奇思异想
“在这本以绘画为主题的书里,强烈的个人偏好逼迫我只想谈谈那些富于理性之美的画作,这也就意味着,我不是从艺术角度,而是从思想角度切入进来的。如果可以把一幅名画比喻为露在海面之上的冰山一角的话,那么海面就是画家本人以及画家所生活的那个社会,而冰山隐藏在海面之下的庞大身躯,亦即那些由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圣奥古斯丁等等伟大哲人们无声浸润于社会与艺术之内的诸般奇异哲思,才是令我兴趣盎然并在这本书里着力描摹与分析的东西。
所以,这不是一本常规意义上的美术读物,它无意于引起任何感动,只希望激发一点思考。如果你恰恰和我一样,也是一个对智力趣味情有独钟的人,并且对美术史怀有几分兴趣的话,那么你一定就是这本书所要寻找的读者。”
“恋爱让大脑产生多巴胺,而多巴胺除了能让人快乐之外,还能激发大脑活力,让人变聪明,从而能更快地推理和解决问题。这本书所做的,就是用优质绘画作品让你萌生恋爱之感,然后给你一个又一个在画作中发掘而出的扣人心弦的谜题,让你脑内刚诞生的多巴胺有用武之地。在多巴胺的助力下,难题一一被解决,成功的感觉又刺激大脑产生更多的多巴胺,更多的多巴胺就意味着更多的快乐,还意味着更多的聪明……多么了不起的良性循环。
璀璨的艺术杰作、成串的悖论和诘难再加上令人目眩的谜案,这本书送给你的,乃是一场高智商的恋爱。”

——毛晓雯


 少有人看见的美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6条)

  •     很久之前就“想读”终于拿到书了,反而犹豫了,最后还是决定放到阳光明媚的午后再看,期待太多,只有午后晒的暖洋洋的阳台才能有和这本书相对应的风景,看到自序的时候,作者引用了程雨城在《纸上卧游记》里的一段话“人在上了年纪以后,在阅读量有了质的飞跃以后,欣赏趣味自然会和以前不同——以我的观察,很多人都会从感性审美转入理性审美,兴趣点从文学转向历史学和哲学等等,所以他们在成熟之后写出的作品也往往因为缺乏感性色彩,兴趣点和普通者不再能够产生共鸣而失去了以前的很多读者。”读这本书像和朋友徜徉于画廊,而作者像一位饱学的长者,娓娓道来每幅画的由来意境、时代背景、前应后果,穿插着作者引经据典的感叹、引申、释义,就像封面解释的每幅名画,既是美的凝固,也是谜的布局。你在看画,而作者在帮你绘制画家们的灵魂,画中人物的灵魂。很佩服作者的博学和理解力,在《上帝的时间视角》章节中,作者分别分析了孔子和古埃及人对时间的不同看法。在孔子眼里时间像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当你注视它时,它在流逝;当你忘记它时,它同样在流逝。它有固定不变的节奏,在你经意或不经意间以不疾不徐的速度蚕食你的生命,你永远拿它没有办法。而古埃及却相信时间是环形的东西,一遍又一遍的往复轮回,如同四季更迭或尼罗河水一年一度的泛滥。就像自序中写的,人成长到不同的阶段的时候,写的东西会从文学转向历史学和哲学等,听作者这长者一起在一幅幅画中穿梭,细细的听她讲那些画里的故事,那个时代的背景,那个国家、社会、环境的局限,而长辈的重点不在故事本身,而是故事中的浑厚的背景、历史、哲学学义。作家用她的厚重的知识,在时间的长河中,向我们展示少有人看见的美。
  •     我一直在看一个罗胖子的知识性脱口秀节目,有一节就叫“为泡妞之成功而读书”。开篇就讲一个大学里新开了两门选修课,一门是植物学,一门是动物学。这植物学的老师一上来就做广告了,说同学们,你们选植物学吧,植物学多好啊,学好了,在学校里跟女孩约会的时候,面对着那么多花花草草,就可以告诉她们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显得自己多有学问啊!学动物学有什么用呢?难道你们要去动物园追女孩子吗?于是乎,植物学课堂上学生爆满,动物学课堂上寂寂无人···在我们爱书人的传统价值观里,读书是不应该带功利性质的,似乎无形中给自己带了一套枷锁。但我渐渐发现,如果有一个目的能够鼓励我多读书,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我觉得真的是件美事。总比曲高和寡,顾影自怜好得多了。那这本书有什么用呢?虽然我是女性,但我觉得,如果有一天我去看画展,自己一头雾水的时候,有位男士能给我像这样有深度有新意地解读一幅画,我当然会愿意跟他多聊两句了呵呵···言归正传,我写这篇文想说的其实是:永远保有发现美的能力,你就能永远保持年轻。一幅画作的美,不仅仅是它在视觉上带给你的享受,还有它更深处的东西。这本书带领我重新“阅读”了那些名画。我感到我的眼球像是被重新打磨过一样,开始变得透亮起来。能看见一幅画背后的故事,你就可以一直盯着它看到尽头,随之引来的,是大脑的爆炸,心灵的震颤。作者在自序中说,她如今更加偏爱潜藏着理性趣味的作品,无论是音乐、文学或美术,概莫能外。她怀疑自己这是不是衰老的标志。我说不是,尽管我们已经不像少年时那样因为一部感性的作品而疯狂迷恋。但日益活跃的大脑告诉我们,我们因思考而年轻着,因发现而年轻着。试想一下,即使有一天我们老了,但在听到一首曲子,看见一幅画作,读到一部小说的时候,我们仍然在与人讨论这作品是否潜藏了什么,我们在思考这作品在传递什么,在争论哪一种价值观才更正确···那时的我们,眼睛里肯定是闪烁光芒的,是年轻的。我们保有这种发现美的能力,我们就能保有年轻。书里面我最喜欢的一幅画,是大卫的那幅《战神马尔斯被维纳斯与美惠三女神缴械》。这是我想说的另外一个保有年轻的法子,那就是保有仁慈之心。在那幅画里,战神虽然被解除了武装,虽然放松了身体,但依旧不失威严。三个女神虽然拿走了战神的头盔、盾牌和弓箭,但我们会从战神左手递出佩剑的姿势领会到:所有的武装都不是”被解除“的,而是出于战神的主动。大卫似乎是想告诉观者,只有在爱神面前主动缴械而不是因为懈怠与意乱神迷才缴械的战神才是真正当得起王者称号的战神,那个一旦顶盔掼甲便横扫千军、六亲不认的战神,其实只是一名屠夫罢了。
  •     昨天,周日,安静地阅读,终于把《少有人看见的美》读完了。好喜欢这本书,所以读得特别慢,这几天出门都带在身边。不是所有的书都需要快读,有些书如同烈酒,需要一饮而尽,方才痛快,而有些书如同清茶,需要慢品,才知滋味。我在这本书里照见我的无知,对于我以为已经熟悉的绘画。作者选的画,有些我看过,但不是这种角度,有些完全没有看过,比如宋代的《骷髅幻戏图》。视角是个奇特的东西,同样的一幅画,从不同的视角看,就有不同的感受,这种感受,可能会超出画家想要表达的本意,再创作使得每幅作品呈现出永恒的魅力。时间、人、空间…都可以形成不同的视角,而这本书的视角,是关乎思想性的理性。绘画首先是种感性的艺术,但如果只是感性,那是远远不足的,在色彩、形状、线条之中,总有表达,即使是莫奈的睡莲,那也是时光的切片,美到不可方物的瞬间。而如果再结合画家的历程,那样的解析,可以说无穷无尽。而要具备这样的功力,不容易。苏缨对我来说是位陌生的作家,因为这本书,我会去阅读她的其他作品,这是我所喜欢的风格。诚然如她所说,“少有人看见”,必须带领,才能发掘。书人“灵魂的重量”作为开端,虽然灵魂穿不穿衣服是个非常浅显的问题,但是这是我的盲区,我的确之前没有思考过。和主题阅读类似,其实这本书是对绘画进行主题赏析,围绕着一个主题,罗列出相关的画,进行深入剖析,这种方式对于深刻理解一个主题非常棒。每一个主题,都有哲学思辩意味,纵横捭阖,视野宽阔,文字与画对照,仿佛行在历史长卷中,串联起碎落的珍珠,合成华丽的珠链。在最末几篇里,围绕雅克-路易•大卫的艺术生涯、前后不同的画风,阐述画家的转变,同时折射出同一段历史、同一批人物的不同面目,在读这几章的时候,我不断想起《悲惨世界》的电影,大卫的画,尤其是《马拉之死》,以前是看过的,但当时看到的,只是正面那一侧,并不了解还有其他。在画家笔下诠释的历史,其实也是有不同的视角,在不同时期,对同一历史的诠释,也会有差异,所以的确,也许真相并不存在,我们所看到的,仍然是各种解释之后的所谓真相。能够还原吗?在具备了足够的阅历、鉴别能力之后?我还是不敢作准。因为穿透历史的迷雾,是亘古的难题。然而,却不能放弃求索。比如阅读、比如欣赏画作,以及用自己的手去写作和描绘。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他所看到的美,旁人能看到,我也能领略到,但是我从这朵花中欣赏到的他却欣赏不到;作为科学家,我从这朵花中所见到的东西要远远比他多得多。我能想象这花的细胞,它的细胞里面复杂的运动也自有一种美。我的意思是,不仅在厘米的尺度上有美,在更小的尺度上,或者说在内部结构上,也同样有美。」
  •     不算深刻但很好看,这种解析画作的方式以前从没见过,忍不住做了个整理,把书中提到过的画都留存下来,不知道日后翻起会不会听到作者徐徐道来。最喜欢巴别塔和不良的母亲两章,特别当遇到其中的诗歌总觉得说不出的贴切。作者给我初读熊逸《周易江湖》的熟悉感,难怪相关推荐里有他。预备继续挖掘下去
  •     这简直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艺术书!我对图像的兴趣始终不及文字,所以面对再美的图画,也总是觉得要知道背后的故事才好看,因此对梵高莫奈埃德加这样纯粹因为美而知名的画家总是提不起太多兴趣。 这本书的每一个字都正正hit到我最想看的点上!画作虽然领衔,但文化才是真正的主角。每一幅画都带出长串的故事,故事再带出故事,读之欲罢不能! 如此美妙的文字和配图,只买一本书已经无法表达脑残粉的热爱,非要再来一本珍藏,然后再到kindle上支持一把!期待能再出续作!
  •     借谈论艺术,深刻透视了伟大的哲人思想和社会现实。
  •     没读完,一是对西方绘画不感冒,一是总觉得这字里行间露出些高傲,让人不喜。
  •     水平太low ,不会欣赏名画……只对那些背后的人物故事感兴趣。但依旧推荐本书,至少多看看还能吹牛逼是不?(拉低诸君的水平了,鞠躬)
  •     好看。
  •     初看以为是一本西方美术史的概述,其实名画只是引子和线索,作者苏缨真正感兴趣的是感性艺术背后的理性哲思。将社会思潮与种种终极问题的答问娓娓道来,是一本艺术性与思想性相交融的美学之书,甚至设计装帧也无不体现着对美感的追求。
  •     谈名画,也谈哲学,作为一个门外汉读后很有收获,喜欢看完作者的描述后脑海中有了一幅画的模样再翻到后页一探究竟,感觉像在揭开历史的面纱。看到不同画家对同一故事不同的诠释也很有意思。了解到了很多中世纪,法国大革命前后人们的想法。确实有些泛泛而谈,毕竟绘画和哲学的是两个范围那么大的话题。
  •     对“人生悖论·忒修斯之船”这一章有着非常难以言喻的特殊情感。原谅我在看到一篇有关解答“忒修斯之船”的文章中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有关“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定义的不同所引发争论。 再回头看到“混沌之死”的答案,倏忽间感慨良多,确实是最好的答案。
  •     真是雞湯文氾濫的年代
  •     以画为切入点,探讨美学问题以及人生,不成系统,但作者文笔很好,自身文艺体系很全面,值得推荐。
  •     苏缨最好看的两本书之一(另一本是诗的时光书)
  •     据说作者是男性,有些难以相信,不是因为作者名让人联想为女性,而是文笔过于感性,而且喜欢用灌输式语气,就好像吵起架来争执不过,就嚷嚷“就我对,就我对,就我对”。
  •     作者已经尽力将艺术转换成可理解的文字了,但结合上历史政治文化,甚至哲学,实在是难以消化。前前后后断断续续读了很长时间,需要内心安静才能读进去。进入之后还是蛮享受的。Biggest mistake:讲解配图的书真的不应该读电子版....
  •     第一次发现画原来背后有这么多的故事,其实相较于名画背后,其中的哲学思考更加的引人入胜,这也是这本书让我拿起来就放不下的原因。
  •     钻石告诉我们的是:幸福感与炫耀性是紧密相关的,一个人如果想在群体里获得自尊,就必须在某个方面拥有什么可资炫耀的特质。这是因为,攀比是人类最不可磨灭的天性之一。
  •     内容富含哲理,语言生动优美。
  •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从画的来源,艺术的背景,另一个角度了解艺术。其实我一直都认为艺术品是让欣赏的人能够产生情绪意境的共鸣,艺术家的意境是很高的,为了让平凡的我们也能体会高意境的欢愉,于是就有了艺术品这个媒介。
  •     看这书并不是为了听作者泛滥情怀瞎扯淡的啊,这些看起来很优美的文章包含的信息量真的很小啊,我买之前真的以为是从技术角度分析画作的啊。
  •     只是没想到有些名作是可以通过公式算出来的,刷新的认知!他们不单单是画家,还可能是数学家,哲学家,画画只是他们表达自己的其中一个方式,真好!
  •     从宗教,宇宙与自然,女性,英雄主义,优雅到不安,浪漫主义,理性,崇高的哲学之美。伟大的作品,不只使我们如中咒语,更带给我们生命的力量。
  •     排版精美。书后面部分更流畅,前一部分有些为了穿插作品而强行命题书写的痕迹。
  •     本以为是名画欣赏 没想到其实是通过画背后的故事阐述一些哲学问题 排版很合理 加一星(๑•̀ㅂ•́)و✧
  •     视角新颖,作者对艺术和哲学都有很深的了解,可贵的是,文笔也很不错。
  •     结合画作谈论西方的宗教,哲学,艺术,还和中国儒释道做对比。图文并茂,引文甚多,为自己的无知浅薄惭愧。
  •     需要静静的读
  •     从思想角度切入艺术,读起来也还蛮有意思的
  •     这不是讲画,而是关于宗教、文化、哲学,以及历史与政治。反正我这水平也就基本告别这类书了。
  •     與其說是在鑒賞名畫,不如說是借著名畫的各種主題與文化符號,娓娓向讀者道出背後各種人文話題與思想,神學、歷史學、宗教學、政治學、社會心理學穿插其中,主旨信手拈來,語句妙手偶得,讀來酣暢淋漓,絕對稱得上是一次透過藝術的感性發掘理性感悟的難得思想之旅
  •     可以作为艺术启蒙读物
  •     准三星
  •     有这本书和《100幅油画》垫底,看《罗马人的故事》就好多了,我说布鲁图斯那篇是在哪里看的。
  •     看到作者讨论的一两句概率,差点把书扔了。
  •     看的kindle版,断断续续看了很久。苏缨在《人间词话精读》文末说这本与精读是她自己最偏爱的书。本书比精读明显感性太多了,近乎武断。
  •     刷新对绘画的理解
  •     很流畅 后半段对大卫的生平做了深入论述
  •     艺术背后的故事
  •     从绘画里的人景物窥探西方社会、时代、哲学、艺术以及艺术家的作品时的情态。
  •     书中画作真的是需要看完解读文字才能理解其中的玄机。
  •     会讲故事比会装逼重要
  •     總之不要當作藝術鑒賞去讀。
  •     文字内容不足够,而图皆为上品
  •     这书看了断断续续看了快20天了,这书在特别的视角下展现了不一样的感性艺术,也许所探讨的哲学意味还不够深入,但在理性的包裹下却显得独特而有深意。这书真的不错,还有作者其实是个男的
  •     kindle的短板显露无疑啊。哎。写的不错角度特别。一边电脑上查原画一边看文字。配着看的是蒋勋说红楼,幻灭警示循环往复~兴衰成败最后付之一笑罢了
  •     看到好多以前没见过的画,确实少见
  •     优雅节制的情绪
  •     就像谈了场恋爱~
  •     读了快一个月了终于看完了来打个卡。前面读的比较认真,最后一部分的雅克路易大卫,据说是最好看的然而看到最后我失去了耐心完全是囫囵吞枣看完的,感觉还需要再读一遍,而且还要了解一下历史才能读明白。
  •     哲学、宗教、历史与艺术。一场高智商的恋爱~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