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时代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108042996
作者:傅高义
页数:75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邓小平1904年生于四川省广安县牌坊村。他虽然出生于一个小地主之家,这个村子却为邓家的一个亲戚邓时敏而自豪。这个邓氏族亲邓时敏曾担任朝廷要员,位至大理寺正卿,专为皇帝和朝廷大员写折子。1774年邓时敏告老还乡,村里为他立了一座牌坊,并就此更村名为牌坊村。邓时敏及其兄弟确实成就不凡。当时这个3亿多人口的国家中每年只有一两千人能通过科考中举,邓时敏和他的两个兄弟却都通过了乡试。事实上邓时敏又连过两关,通过了会试和殿试,当上了京城的大官。 1926年至1927年邓小平在莫斯科时,在自己的个人简历中说,他的父亲同样望子成龙,盼着他能当上大官。这种梦想大概又因他母亲的因素而愈发强烈,因为她也有亲戚考取功名当上县令。在帝制中国,很多家庭,尤其是有亲戚当过官的家庭,若是有个聪明伶俐的孩子,都愿意含辛茹苦地加以培养,希望他能考取功名,光耀¨楣。邓小平便是这样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虽然他的父亲邓文明很少跟儿子相处,却在他读书求学上花了不少工夫。 邓小平的父亲忙于村子以外的活动,很少照料家事。他的原配妻子无后而死,15岁那年他又娶了比他大两岁的邓小平的生母。邓母头胎生了个女儿,然后生下邓小平,接着足邓小平的两个弟弟,最后生的女儿在10岁那年夭折了。邓文明后来娶的第三个妻子,生下一子后不久就死了,他又娶了第四个妻子夏伯根。邓小平的父亲最富有时,拥有近40亩地和几个帮他干农活及养蚕的长工。 邓文明在世时家道日衰。他是村里的秘密社团哥老会的首领,但大多数时间他都在离牌坊村三四里路以外的协兴镇和20里路以外的县城,或在重庆度过。他在1914年当上了广安警卫总办(又称团练局长)。他在协兴镇开过一家小饭馆,与一些长辈一起赞助过一所学校,他的儿子邓小平便是在这所学校里念书。但是,由于赌博输了钱,他不得不卖掉一些田地,几陷破产,再加上跟一位上司关系不好,他逃到了外地。不过,他仍然帮着邓小平念书。 据邓榕说,邓小平的母亲十分疼爱这个儿子。邓小平后来也回忆说,他非常敬重自己的母亲,父亲不在家时她总是悉心照料着家务;但是她在1926年便已去世,只活了42岁。毛泽东反抗自己的父亲,邓小平却没有,他只是疏远父亲而已。邓榕回忆说,在后来的岁月里,爸爸从来不提他自己的父亲(他死于1936年)。 当邓小平渐渐长大时,大人们并不清楚让孩子接受哪种教育最有利于前程。科举制在邓小平出生后的第二年便被废除,邓小平6岁时发生的辛亥革命,又让朝廷的官僚制度寿终正寝。但是取代旧学的新式教育才刚刚起步,于是就像当时中国农村很多有天资的孩子一样,邓小平5岁那年的开蒙教育,是在牌坊村一个有学问的亲戚家中学习儒家经典。第二年他又转入协兴镇一家较大的私塾,继续学习那些经典,由此养成了背诵经书的能力。当时广安县有人口20万,但只有一所公立小学为有天分的孩子教授现代科目。邓小平想必在这里学得不错:他在11岁那年通过竞争激烈的考试,进入了离牌坊村20里以外的广安县高级小学,由父亲出钱成了那里的寄宿生。14岁时他又考入广安县初级中学(相当于美国的高中)。当邓小平15岁离开该校去重庆时,他在儒家经典以及数学、科学、历史、地理这些现代科目和写作方面,都已打下很好的基础。

前言

这本书起初是用英语写的,读者是西方人。我的看法是,我们这些哈佛大学的教师,不仅有教导自己的学生之责,还有进行研究以增进学识和为公众撰文著书之责。因为公众要投票选举,所以,我们有责任尽我们所能,通过教学、写作和公开的演讲,来提高公众的理解水平。“二战”以后,费正清教授在哈佛大学创建了东亚研究中心来推进我们的东亚研究,同仁们感到在教学之外,我们尚肩负着为研究和著述建立牢固基础的责任。1972年接替费正清教授成为中心的主任以后,我感到有责任促进我们对东亚的发展的了解。我们感到自己对教育美国公众有着特殊的责任,但是我们也认识到,亚洲知识的建构需要合作努力。我们和其他国家的学者合作,通过研究项目增进理解、分享看法,力图使全世界有相关兴趣的人获得这些知识。    2000年我从哈佛大学退休时,就想集中精力进行研究,来帮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我认为,要想了解今日之中国,很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历史,特别是自1978年邓小平开始领导造就了当下中国的一系列进程之后的历史。10年来,我致力于更深入地理解当代中国的基础是如何从1978年开始奠定的。    非常幸运的是,在研究过程中,我得到了包括党史专家、学者、前官员在内的很多中国人的支持,他们耐心地帮助一个渴望了解中国的外国人理解这个国度。我还与很多博学的中国人进行了非常好的合作。使我同样感到幸运的是我进行这项研究的时机。我写这本书的时候,很多档案已经向公众开放了。邓小平的年谱、文选和其他文件都已经出版,使得确定日期和人名变得很容易。今后数十年里,除了现在已经出版的很多曾经和邓小平一起工作过的人撰写的回忆录,还可能会有更多的文件可资学者利用。但是我的研究是在邓小平去世不久后进行的,这样我就可以访问其他了解邓小平的人,包括他的家人。    在西方,“六四”刚过的那些年里,很多西方人因为对示威被压制而非常不满,也就没有兴趣了解邓小平。20年过去了,很多原来没有兴趣r解邓小平的西方人,现在也开始愿意认真考虑邓小平在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作用。我希望的是,我的书出版的时机能够促使更多的西方人去尝试更深入地理解邓小平其人和他所推行的改革,以及中国所发生的变化。    我知道,对外国人来说,要理解中国之事种种的细微之处是非常困难的。我尽我所能同对邓小平有不同看法的人交谈,其中既包括非常敬仰邓小平的人,也包括批评他的人。同时,作为外国人,我很容易接触到很多曾经见过邓小平的,或者保存着至今为止中国人尚不能轻易得到的与邓小平的会谈记录的西方人。我尽力摒除自己可能有的偏见,尽量客观地看待邓小平领导时期的种种状况。邓小平在被人问起他在中国的作用的时候说,不要夸大他个人的作用,在写他和他所处的时代时,既要写在他的领导下所取得的成就,也要写错误。我希望,假如邓小平今天还在世,他也会承认,不管我的书中存在什么问题,但还是努力按照他的“实事求是”的教导做的。    在试图理解邓小平和他的时代的过程中,我阅读了赞扬他、批评他或者努力以学者的方式做研究的人所写的著作。我从中获益良多。    我尽力客观地对待邓小平的言行,也没有掩饰我对邓小平的钦佩。我认为他对世界有着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一个当时还承受着“大跃进”和“文革”后果的国家的前进方向。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对世界的发展有过更大的影响。我希望中国人民认可这本书是对理解改革开放时代的一次严肃的尝试。我期待继续和中国大陆朋友的探讨,也希望继续理解邓小平和他在中国所起的作用。    当然,时代在变,看法也在变,不过,我相信,讨论的过程和不同的见解会为增进理解提供更多的新机会。    傅高义,于哈佛大学

名人推荐

这本书从不同的层次研究了变革与适应的问题,其核心是(邓小平)个人面对一场复杂且危机熏熏的革命所作出的回应。他的核心事业围绕着历史上最大的政治实体的巨大变革——中国从一个混乱的、无可措手的农业社会转变成今天的工业与制造监巨人。在书中,傅高义出色的工作让邓小平对中国的设想变得可倍,让中国的迷局变得可解,让那些次要角色都栩栩如生。 ——王赓武(著名学者,前香港大学校长) 这是一部重要的邓小平传记,渎之难忘。邓小平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推动了中国经济、政治及裢会的转型,并促成了美中建交——这无论对于他的国家,还是我的国家,都是极其伟大的成就。 ——吉米·卡特(美国前总统) 邓小平也许是强硬的,但直率而有担当,是个可以打交道的人,我很喜欢他。邓扮演了一个非同寻常的角色,把全球最大的国家领迸现代世界。我们很幸运地看到,我们最优秀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傅高义先生以这部独特的研究性传记,把邓小平描画得栩栩如生。 ——布兰特·斯考克罗夫特(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本书不仅是一部论述世界一流领导人的扛鼎之作,丽且为1978年美中两国秘密进行的战略性和解,及其如何推动了中国国内的变革,提供了极为权威并引人入胜的解读。 ——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本书从不同的层次研究了变革与适应的问题,其核心是(邓小平)个人面对一场复杂且危机重重的革命所作出的回应。他的核心事业围绕着历史上最大的政治实体的巨大变革——中国从一个混乱的、无可措手的农业社会转变成今天的工业与制造业巨人。在书中,傅高义出色的工作让邓小平对中国的设想变得可信,让中国的迷局变得可解,让那些次要角色都栩栩如生。    ——王赓武(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    这是一部重要的邓小平传记,读之难忘。邓小平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推动了中国经济、政治及社会的转型,并促成了美中建交——这无论对于他的国家,还是我的国家,都是极其伟大的成就。    ——吉米.卡特(美国前总统)    邓小平也许是强硬的,但直率而有担当,是个可以打交道的人,我很喜欢他。邓扮演了一个非同寻常的角色,把全球最大的国家领进现代世界。我们很幸运地看到,我们最优秀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傅高义先生以这部独特的研究性传记,把邓小平描画得栩栩如生。    ——布兰特.斯考克罗夫特(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本书不仅是一部论述世界一流领导人的扛鼎之作,而且为1978年美中两国秘密进行的战略性和解,及其如何推动了中国国内的变革,提供了极为权威并引人入胜的解读。    ——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    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全面研究和记述邓小平政治生涯的著作。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仍然生活在邓小平时代。    ——冯克利教授

内容概要

傅高义,费正清东亚中心前主任,社会学家,精通中文和日文。1930年7月出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一个小镇。1950年毕业于俄亥俄州韦斯利大学。1958年获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在1963—1964年成为哈佛的博士后,学习中文和历史;被认为是美国唯一的一位对中日两国事务都精通的学者。
他1961年开始在哈佛学习中文和中古历史,在哈佛有着“中国先生”的称号。1972年他作为费正清的继任人,成为东亚研究中心的第二任主任。1998年被选入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一直是受中国政府重视的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曾撰有《日本第一》、《日本的中产阶级》、《重整旗鼓一一重建美国实例分析》等著作。70年代始,对我国广东社会经济情况进行考察和研究。撰有《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广东:一个省会的规划和政治(1949-1968年)》。

书籍目录

中国大陆版序
前言 探寻邓小平
导言 这个人和他的使命
邓小平的人生经历
1.革命者、建设者、改革者,1904—1969
曲折的登顶之路,1969—1977
2.放逐与回归,1969—1974
3.整顿,1974—1975
4.向前看,1975
5.靠边站,1976
6.复出,1977—1978
开创邓小平时代,1978—1980
7.三个转折点,1978
8.为自由设限,1978—1979
9.苏联—越南的威胁,1978—1979
10.向日本开放,1978
11.向美国开放,1978—1979
12.重组领导班子,1979—1980
邓小平时代,1978—1989
13.邓小平的统制术
14.广东和福建的试验,1979—1984
15.经济调整和农村改革,1978—1982
16.加快经济发展和开放步伐,1982—1989
17.台湾、香港以及西藏问题
18.为军事现代化做准备
19.政治的潮起潮落
邓小平时代的挑战,1989——1992
20.北京,1989
21.稳住阵脚,1989—1992
22.邓小平的终曲:南方之行,1992
邓小平的历史地位
23.转型的中国
注释
索引

编辑推荐

《邓小平时代》持论严谨、脉络清晰、观点鲜明、叙述生动,力图使人物言行符合历史情境,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亦时有独特看法,引人深思。《邓小平时代》被评论者称为研究邓小平的“纪念碑式”著作。

作者简介

邓小平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走向,也改变了每一当代中国人的命运。解读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及其行为逻辑,就是解读当代中国,解读个人命运背后的历史变局。《邓小平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书中涵盖丰富的中外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以及为数众多的作者独家访谈。对中美建交、华国锋历史评估、改革开放的幕后曲折、邓小平和诸多当时关键人物之关系、香港问题、邓小平南巡等重大议题均有详述及剖析。


 邓小平时代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近期,《邓小平时代》这本书在网上炒得很热,趁过年时拜读了一翻,了解这位时代伟人的历史功勋及其对中国的卓越贡献。小平同志是一个让我倍感亲切的人,因为他曾多次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为希望工程捐款,影响深远。在本书中,作者傅高义采用的是白描的写法,几乎不带有个人色彩,他通过各方文件、记录、新闻、访谈,再现小平的生平,客观、详尽、深入。傅高义是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主任,他被认为是美国唯一精通中、日事务的学者。本书是他在退休之后,花费十年时间写成的,这一过程在前言里有16页的内容专门介绍过:去过哪些地方,与哪些人进行访谈,这些人曾经与邓有过什么样的接触。为写这本书他在中国住了近一年。他这种认真严谨的写作态度值得钦佩。通读全书,我主要有三点感受:一、我们依然生活在“邓小平时代”前不久,举行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习总书记在讲话中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说的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再次强调了邓小平理论对于指导现今中国发展的重要性,他所开创的时代在逝世16年后的今天依旧远远未结束,而且无处不在地影响着这个国家(甚至某些国外)的每一个人。刚结束的全国两会选举的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都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受益者,在高考恢复三十多年后,这一代青年正式接过接力棒,带领我们的国家继续在邓小平开创的征程中乘风破浪,向着改革的深水区勇往直前。小平老人在天之灵也应深感欣慰。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改变也是翻天覆地的,与我们的祖辈、父辈相比,有多少人通过勤奋、努力和智慧,借助高考的桥梁,来到城市求学、工作、生活,睁开眼睛体验了现代文明,享受到现代化生活的便利,甚至具备条件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旅行。而在三十年前,我们的父母只是透过十七寸的黑白电视看到一点异国风情便已心满意足,环游世界根本不可企及。邓小平1974年会见一个美国的大学代表团时说:“我没有上过大学,但我一向认为,从我出生那天起,就在上着人生这所大学。它没有毕业这天,直到去见上帝。”书中有这样一段话:“邓小平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和解决问题。他引导着中国的转型——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使得这个国家和他1978年接手时相比,变得几乎难以辨认。”这句话极为中肯地概括了他对于中国的贡献。可以说,我们大家都是“邓小平时代”的受益者,这个受益期仍将持续很长很长时间。二、小平在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1、淡化意识形态搞经济。小平接手的国家,在当时来看是一个因深刻的内在冲突而饱尝痛苦的国家。小平当政时要面对的一个很基本的问题是,很多“冤假错案”等待平反,这些受迫害者平反后还期待“报仇”。小平利用自己的威望稳住人心,引导人民从大局出发,不计前嫌——他建议不妨把难题留给后人去解决。他用大白话来解释复杂而有争议的问题,“不管白猫黑猫,能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种方式淡化了毛泽东时代以来的意识形态斗争,正本清源地指出干实事要比遵循某种意识形态更重要。事实上,回首历史我们知道,这时如果再纠结意识形态可能会把整个国家推向重蹈苏联覆辙的深远,因为他清楚正是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面批判损害了党的权威,动摇了人心根基。同样,轻易否定毛也会给国家的稳定带来无法预估的巨大风险。他冷静分析,将“大跃进”和“文革”更多地归因于制度,尽管法制一开始可能不健全、不完善,但可以逐步使其变得公开合理。这种理念到现在还指导着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小平人生经历了“三起三落”,在“三落”中,他曾因为在一篇报告中引用毛的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遭受批评。毛泽东说自己从来没说过这样的话,他说,这样说等于把科学技术看得和阶级斗争一样重要,他不能接受这样的观点。老毛的看法是,阶级斗争是纲。孰是孰非,历史评说。站在数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不禁为小平的前瞻性鼓掌,科学技术不仅被证明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今天生活的改变,“四个现代化”带来的巨大成果,无一不是这句理念带来的深远影响。2、建立领导班子以及任期限制的概念。一人专政是危险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无论是封建帝制,还是独裁专制,无一例外。邓小平主张,组建一个领导班子进行集体决策,即使是主要负责人出现方向偏差或是健康危机,也有人可以纠偏。他在党内从上而下进行了这样的安排,包括大型科研单位、工厂及其他单位,这个制度沿用至今。另外,他主张为国家领导人设立任职时限,当时还没有为高级干部建立全面的退休政策,他在82年鼓励中央的老干部退休,放弃权力进入过渡期的中央顾问委员会。他本人也为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作出表率,于89年举行的十三届四中全会请辞全部职务。正如他所预期,从他开始,中国领导人开始进入有序更替时期。从江胡的平稳交接,到胡主席的“裸退”,权力的更替更加透明,任期制得到了严格的执行。小平率先放手权力以身作则,体现的是一个战略家的前瞻思维和一个领导人的高风亮节,以一己之退,换一个国家的进步,影响深远。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2年十二大上,邓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崭新的命题。这是一个很有弹性的概念。他往这个套子里装了很多自己的政策:改革开放,一国两制,实事求是。首先,他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终结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从哲学的观点来看,后者是纯粹的教条主义,但因为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一时甚嚣尘上。强调实践的第一性,对于解放思想,进而推进改革开放至关重要。他善于透过表象抓住本质。面对深圳边境日益严重的偷渡事件,他清醒地认识到问题不在治安不佳,而在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他倡导设立深圳经济特区,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这样年轻人就没有必要偷渡、冒险。他善于具体事情具体分析,推出一国两制是基于香港发展的现实考虑和谈判的艰辛,先把主权收回来,制度神马的都好商量。这些带有强烈“试验”色彩的政策都表明他是一名伟大的理论家,而且绝不仅仅是一名理论家。4、自由与原则的统一。文革后,小平知道人们在有很多声音需要发出,他赞成扩大自由,但绝不纵容自由——当西单文化墙开始出现抨击党的内容的时候,自由化风潮开始转向、被人操纵的时候,他断然采取了措施,捍卫了党和国家的尊严。他清醒地意识到,必须对自由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允许多大程度的自由?如何为公开表达划定界限?这些都是人们享受自由生活时不能逾越的红线。经过苦苦思索,他推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在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事情间划定了界限。从那时到如今,四项基本原则一直都是自由的底线,成为指导各种文化出版物的基本原则。三、小平最为显著的性格特质“对中国的责任,我已经交卷了。”小平在与党的下一代领导集体交接工作时,是这样评价自己一生的事业。其实对于中国人民来说,邓小平不仅完成任务,他的成就已经载入史册。他身上有太多的优点值得铭记:敢于担当、干脆果断、清醒务实、善于学习、思路开阔、富有魄力……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我们来研究一下,小平成为一代卓越领袖,有哪些性格特质在发挥主要作用,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借鉴、学习。1、敢于担当。邓小平复出时在辽宁视察,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的领导人,包括我本人在内,必须承认我们辜负了十分有耐心的中国人民。”这句话充分表明了,他为国家决心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小平第三次靠边站原因之一在于,他始终不肯承认文革是正确的。他的长子邓朴方受迫害致残虽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认为如果他肯定“文革”,那么他就无法做到“实事求是”,无法实行新的改革政策,解放人们的思想;他会留下拥护过去错误政策的记录,无法推动国家前进。即使可能挨批或者丢官,他对这个问题始终三缄其口。如果不是对国家有这种发自全身心的责任感,如果不是他坚信他一定有能力改变中国的走向,他怎会如此坚定?时至今日,有多少人对自己的事业有如此的担当,而愿意尽心竭力?要有如此担当,一定要有发自心底对于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信念,我觉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摸清实情,二是迎难而上。反应在我们的工作生活里,就是一事当前,是否勇于承担责任,敢于触及矛盾,善于解决问题。担当意味着付出、奉献甚至牺牲,这种勇气和力量,只能来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而强大信念的一个基础在于心中有他人,无私才能无畏。2、求真务实。小平接掌国家时,文革余寒犹厉,百废待兴,千头万绪。1977年的十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在他的“复职演说”中说:“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他的务实表现在事必躬亲抓科技教育、恢复高考上,还表现在他的“白猫黑猫论”、“石头论”、“鸭子论”、“一国两制”、“翻两番”、“两手抓”、“三步走”……但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点,是他处理外交事务的态度,他复出后在13个月里5次出访国外,高频度的出访换来的是遏制住了越南及其背后苏联的威胁,以及与日美恢复邦交,同时安抚了朝鲜。他认为出访的目的已全部达到,因此此后他在世的18年里,再也没有走出国门。小平这种求真的风骨,务实的本色,值得我们反复研究学习。做官,还是做事?活动办得漂亮,还是青年得了实惠,还是二者兼得?工作生活中时刻都能遇到这样的问题,里子面子很难兼顾——而一旦求真务实的作风渗入到内心深处,我们就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求真务实的作风来自于在实践中不断地锤炼,从而认清楚客观世界的规律,并且利用这种客观规律去更好地改造世界。3、善于学习。小平在发展国家时,求助世行,亲自带队访日访美,迫切地学习市场经济、经济管理等先进国家经验,他山之石,用以攻玉,全力改善国家的经济现状,无一不是求知若渴、善于学习的表现。小平在日本走访时,乘坐了日本的新干线,他说:新干线像风一样,推着人们跑,我们现在很需要跑。一转眼近30年过去了,我们也拥有了时速350公里的高铁,这其间莫不是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一代设计师推动了铁路提速的实现。做不到,有时候并非想不到,而是从未见过。小平正是深谙国内的底子有多薄,他将到美国、日本走访的画面在电视里播放,他决意要让国人看到现代化的生活,他远远知道中国人民是多么有创造力。小平很伟大,中国人民也很伟大,在中国人民的努力奋斗中,我们终于如愿享受到和日本人民、美国人们一样现代化的生活。在工作中,有一个大家都很喜欢讲的词“为我所用”,什么叫为我所用,我的理解是向一切可以学习的对象学习。如果你没想法,跟有想法的人学习,你会有想法;你有想法,跟有更好想法的人学习,你会有更好的想法。只要坚持不断地学习、改善自己,最终能达到心中的高度。四、结语全书阅毕,掩卷沉思,感觉小平老人的形象被“去伟人化”了,这本书并不像之前的很多伟人传记,把主人公描绘成一个神。这本书在描绘小平如何做复杂决策时,从很多方面描述了时代的背景,以及小平做出判断所有可能的依据。它更为重点展示的,是小平做事情的态度和立场——他对中国当时的境况,以及自己人生的境遇,看得非常明白和透彻。他能带领中国走向现在的局面,有一点是得天独厚的,那就是他曾经紧密跟随中国最优秀的两位领袖,汲取他们身上的优点——在组建旅欧青年团时,他学到了周恩来如何团结青年团结群众,在建国大业中,他学到了毛泽东如何大刀阔斧开拓局面。还有一些是大家可以借鉴的地方,总结为“三高”:智商高、情商高(与上下级、盟友、敌人、家人关系良好)、逆商高(三起三落),遇到问题冷静、沉着、忍耐。或许我们的人生远不如小平那样波澜壮阔,面对惊涛骇浪,奠定千秋功业。但我们的人生同样免不了面对成败起落,面对纷繁错杂,小平的奋斗史指引着我们如何能沉稳果断,抓住要害,这是一种非凡卓越的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千锤百炼、玉汝于成。
  •     非常好,60多W字。基本把邓公后半生事情写清了。      一位伟大的爱国者,革命者、建设者、改革者。      一位改变了自汉朝以来传统富国强兵之路的伟大探索者。一个理性的人。如何富国强兵,李鸿章没解决,孙中山没解决,毛没解决好,邓则推动、建立起了框架,为后人指出了基本轨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他,无疑是,中国从毛体制向现代体制转变的最合适人选。80年代末的动乱及时得到制止,验证了这个。      准备了15年收回香港。而这位老人,却在几个月前,离开了人世,遗憾。   他曾说过:“国家统一是民族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      邓公的存在,就像毛祖一样,也像现在的习一样,告诉世人一个道理:“我们是有办法的,中国人是有办法的!”      临终前,他会在想什么呢?是对这个国家、民族的付出,还是自己没完成的事业,还是后继人能不能走的更远更好?      大事面前的坚定党性,非常让人感慨和敬佩,也包括陈。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使命。许多事情,不是一代人能完成。    感谢,历史长河中,在角落里,在台子上,为这个国家和社会默默付出、奋力工作,力图有所改变的人。一位外国的学者,能写出如此著作。邓公,你应该高兴!题目中,之所以用“逗号”把爱国者和革命者、建设者、改革者隔开,而不是用“顿号”,我想,这更能表达对你的缅怀。
  •     平时很少看传记,翻开这本书其实是想看清楚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年代背景以及这些年生活大变化的根源在哪里,但看到的是人民思想运动的强大作用和日后发展的不确定性。这本书简略地介绍了邓小平早期的生平,着重于他对文革后中国转型和经济改革等方面的贡献。全书以赞誉的口吻来介绍邓小平,总结了他在政坛上面对起起落落的处变不惊和掌权后对中国事务,党内外事务的长远眼光和执行能力。最后也提出了对目前中国发展瓶颈的担忧。本书从文革后期毛泽东重新启用邓小平开始着重墨,描写了邓小平在重压下开始恢复工作、确定自己在政坛上的领导地位以及为中国各个方面提供指导和方向,带领中国走向富国强民道路的经历。若概括来说他的主要工作可分为思想上的,经济上的,外交上的,党的建设上的,军队的等等。虽然通常而言,他最受称颂的功绩是提出了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发展,但若考虑他接手中国领导工作时的时代背景,他最大的努力应该是用在转变人们的思想上的。从调和文革破坏者和被迫害者的矛盾一起为中国发展工作;到转变民众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仇恨为改革开放铺路;到毛泽东去世后,妥善地处理对毛的评价,并努力消除毛的不利思想影响;然后到在不触动意识形态的根基下让市场来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取消以阶级斗争为纲;之后为平抚人心,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大家共同富裕的发展步骤等等。此外,开放国门时,不断地在处理人民对民主自由的要求限度问题和政治稳定的问题;同时为保经济发展要减少军队支出和裁军时,处理军队干部的不满抵制问题等等;此外,为了避免再发生在党政中权利过于集中而导致个人错误扩大为全国不幸的事情,在法治还不健全的时候,他采取的各级领导班子负责制度,一定程度上也推进了经济发展,但也为现在的腐败难题埋下了种子。(可见,作为一个政治家,最重要的能力不光是他的眼光、谋略、经验、执行力等等,能做好大众的思想工作,让人从思想上赞同你、信服你,才是最最基础的)在书中,作者还试图总结让邓小平获得非凡成就的内因和外因,尤其称赞了他遇事能抓大放小的领袖特点,同时对他大胆的执行能力也提出了赞许,认为正是他的“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才能带领中国闯出了一片新天地。书最后,作者提出了几点对中国面对风险——“很大部分人还没有机会享受先早经济增长时期带来的好处,经济就陷入滑坡”的担忧,同时也提出了几件现任政府应该积极应对的事情,这些正好也是最近政府在积极处理的几件事情:合理分配现有资源和设施(例如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遏制腐败、自由的界限划定、保护环境、统治的合法性等等。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他强硬,他直率,他勇冷,他精能,他实控。
  •     资料收集了很多。作为一本西方人、美国人,写中国的书,非常好了。
  •     两个词概括这个人 pragmatic & tough 四星是评给书的写作方面 议论少 大部分是堆砌史料
  •     目前个人最满意的邓小平传记,不吹不贬,客观翔实,无论怎么评价这位人物都不能否认今天的生活有很大程度上和邓小平是分不开的,只可惜此人太过专断,容不下别的声音,先是耀邦紫阳再是某次事件,只追求效率却忽视民声让人遗憾。
  •     一般
  •     不知道国内是不是阉割版
  •     补记 可以读
  •     一直都对亲爱的邓爷爷心存敬意。不知是文字的原因还是我的原因,总之情绪跟着书的节奏走:难受、着急、高兴等。一年前我曾经和作者擦肩而过,当时好激动的~
  •     历时一年,断断续续,不敢说涨了多少知识,但起码还是解了些疑惑
  •     看完上海生死劫以后对文革到改革开放的这段历史特别感兴趣,说到改革开放那就一定要从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起,另外觉得自己身为一个广东人更应对邓小平有更多的了解,果断地去图书馆把几斤重的邓小平时代扛回来了。从小到大在学校里上了这么多年政治课,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什么的在我们眼里只是个填空题的答案,但从这本书里我能看到邓公是历经了多少艰难险阻才提出了改革开放这个基本国策。不敢想象邓公要是在与四人帮的斗争中败下阵来的话现在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也许就是个更大一点的朝鲜,继续搞个人崇拜,搞计划经济,搞闭关锁国。作为一个中国人,对邓公还是心怀感激,尽管有人批评改革开放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但我觉得还是得先填饱肚子别的事情才有意义;也有很多人批评这本书跪舔得太严重了,但反正我就是爱看啊。
  •     还是很经典的
  •     港版五星
  •     非常真实的邓小平传记!外国人眼里的邓小平。
  •     为了好好写个知乎答案也是下了血本了ww
  •     今天获悉几年前发表的关于此书的评论因涉及“敏感内容”已被转移为仅个人可见。这只不过是对我两年前就发声的世风日趋保守这一态度的一种肯定。对此我只能表示很无语。
  •     对此版本中删过的部分更感兴趣。
  •     读这些历史,能对今天中国的很多现象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     避而就轻,回避了不少问题。
  •     对很多我们为什么是现在体制有更深入的理解。
  •     增长了解的一本书。
  •     记住邓小平
  •     这大概是唯一一本可以畅谈1989的书了。
  •     可惜国内一定是阉割版,而且一定阉割得厉害
  •     讀的是香港中文大學版,三聯版是根據中大版撮寫的。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大版不容於內地。
  •     猛料不少,尽情看吧
  •     1.邓能够在文革中全身而退,全凭他从来没留下过任何把柄。2.太祖的统治,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就是独裁。3.看的是港版,揭露了一段不愿意被提及的历史。政治这种东西,需要的手段,魄力,远瞻性,是常人无法企及的。4.江青说:性爱在最初几次是很迷人的,但能长久使人着迷的权力。
  •     邓小平是矛盾复杂体,整个80年代的矛盾在于,既要发掘经济活力,却又要保持威权统治;既要政府改革 学国外的领先制度,又想保留政府高压统一的强执行力。既要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核心动力,又要防止自由化政治诉求——这些矛盾最终酿成了89年的那场悲剧
  •     断断续续终于翻完了,看的港版。
  •     也算详实
  •     邓公之胸怀气度,远见卓识,何人有之!
  •     读的原版,行文流畅,很好的一本书,推荐
  •     我居然没mark?当初有点入门启蒙的意思
  •     非常详实地介绍了邓小平一生之中为中国做出的伟大贡献。角度客观,语言精彩。傅高义带领着读者去认识了一个让中国再次走向伟大的奠基人。向伟大的邓小平同志致敬,感谢他所做过的事情。
  •     书本身是精品,不拘泥于人、生平,而是从其影响出发,重点探究邓及其改革开放时代下的经济、政治、社会变革。章节的划分既考虑到时间线,又照顾了相似的主题,堪称佳作。而且该书也可以当做研究制度、民主的反思之作,极多启发。四星上乘之作。
  •     在kwp看的港版 里面有至今为止看过的对六四事件最客观的评价
  •     收获良多
  •     这一糟糕的时代
  •     港版。作者叙述中总带着一种“存在即合理”的笔调,不过既然是美国人,还是觉得邓的那些行为无法接受的。至于对于邓周围那些人的评价,许多则来自于访谈而来。
  •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权威有时候需要付出代价。但不管怎么样,坚定最初的原则与目标,不择手段实现它,才是这生命的唯一意义。
  •     建议阅读海外版,能对当前体制的成因有更多了解。至少可以了解一下从80年代延续至今的民族主义宣传策略(即爱国主义教育)的背景和目的。
  •     了解近代史的重要著作
  •     养病期间,满足好奇的政治八卦心理
  •     三起三落
  •     看了将近一年,这本六百多页的书今天终于被我翻完了。准确来说,这本书间断性地陪伴我回国至今一整年。可能也是因为出国才更让我想了解自己国家的发展史,知道得与失的来源,思考政策制定中的必要性和不得已。傅高义的叙述通俗得当,角度客观丰富,对敏感事件的处理是立体、不偏颇的故事式呈现,未直面情感,却引人入胜。书后的评论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还生活在邓小平时代。说得其实没错,邓小平走后,紧跟着他的接班人似乎都还在大体沿用他在位时留下的治国之道,延续着他建立起来的发展方向,到今为止都还只是小范围调整而已,邓小平时代是中国近代史的扭转点,也很有可能是我整个人生将会置于的历史时段。看到最后书末写他去世后捐献了角膜和器官,骨灰撒入大海,我还是没忍住流眼泪,流泪的除此之外还有文革时候的描述以及倒数第四篇章。
  •     我还在读,香港三联书社的。我有一个问题,应该是很浅短的一个问题:在70年代,书上说当时军队非常腐败,当时内忧外患。为何台湾方面为什么没有“骚扰”大陆呢?
  •     胸怀,魄力,视野,外交,以及对国际形势的清楚认识,改革开放,恢复高考,知亲就业,包产到户,经济特区,对外合作,与美建交,等现在看来,邓小平时代的每一个动作,对今日繁荣和谐中国有深远影响!
  •     和港版没差太多 看完政治素养飙升(基数低)
  •     港版、国航对比看看不错
  •     港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