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的父母之爱(大教育书系)(精装)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535474829
作者:(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
页数:300页

内容概要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他以马卡连柯为榜样,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他说:“我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热爱孩子。”他曾先后为三千七百多名学生做过观察记录。他能指名道姓地讲出几百名“最难教育”的学生曲折成长的过程。他一生写了四十多本书,一百多篇论文,一千二百篇童话、短篇小说等。他的著作被称为“学生生活的百科全书”。

书籍目录

家长教育学
前言3
1重要的是,从小就培养孩子为人父母的责任感6
2父母的公民义务和道德责任11
3看看自己的精神世界15
4什么使你在孩子的心目中变得高大17
5珍惜孩子心中对高尚、美好和坚毅的信念20
6珍惜人的爱的情感22
7家庭的道德价值29
睿智父母
论家长的教育学素养37
利用家长集体的力量37
让孩子学会思考42
没有惩罚的教育46
论家长的教育学素养50
小心,你的面前是孩子!58
怎样使用父母的权威58
孩子们的精神依赖是怎样产生的?62
难教的孩子67
小心,你的面前是孩子!73
保护孩子心灵的纯洁77
我们在孩子身上延续自己91
儿子心上的烙印91
寄语父亲们109
我们在孩子身上延续自己114
使自己长大成人121
劳动和义务139
培养义务感139
劳动和义务156
写给一位年轻父亲的信159
给儿子的信
第一封信169
第二封信173
第三封信176
第四封信182
第五封信186
第六封信190
第七封信193
第八封信195
第九封信197
第十封信202
第十一封信205
第十二封信208
第十三封信213
第十四封信216
第十五封信219
第十六封信222
第十七封信225
第十八封信230
第十九封信233
第二十封信237
第二十一封信240
第二十二封信244
第二十三封信248
第二十四封信253
第二十五封信258
第二十六封信261
第二十七封信264
第二十八封信269
第二十九封信274
第三十封信278
给女儿的信
论爱情283
给女儿的信——论爱情285
译者的话295

作者简介

《睿智的父母之爱》是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专门为家长和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阅读所写的经典著作,国内畅销近30万册。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家庭教育的专著,他认为“没有什么比父母教育孩子更加需要智慧的了,我一生都在努力探求这种智慧。”这本书就是他长期探求的结果,这是一本精辟、生动的“家庭教育学”。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去做父母的书。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很系统,但是却并没有包括如何去为人父母这一项。我们几乎一直没有任何学习的机会就已经匆匆忙忙地升级做父母了,心里时不时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不踏实的感觉。怎样做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呢?
不是所有的人都要成为物理学家、化学家,但是所有的人都会成为父亲、母亲、丈夫、妻子。这本书的意义正在于此。


 睿智的父母之爱(大教育书系)(精装)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暑假快到了,微信群里又有人大声疾呼:熊孩子来了!一些商店里也会在显眼处写上“请看管好你的孩子”,甚至药店里也有类似的字眼。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熊孩子呢?我认为和现在家长对管与不管的界限不清楚有关。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教育是“不打不成才”。在这种教育成长模式下的父母深受其害,发誓不让自己的孩子受自己小时候的苦,过度放纵宽容,致使孩子失去了行为的界限。成为令人头疼的熊孩子。家长现在都一门心思抓教育,可是现实情况却是偏重于知识教育、才艺教育。弟子规中开篇即表明: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睿智的父母之爱》也清楚的告诉我们:“不受教育、学识浅薄、在道德方面一无所知的人,就如同发动机已经损坏的飞机,一旦飞上天空,不仅自毁无疑,还会给别人带来灾难。”没有什么比父母教育孩子更加需要智慧的了。《睿智的父母之爱》写到:不是所有的人都要成为物理学家、化学家,但是所有的人都会成为父亲、母亲、丈夫、妻子。作者认为明智的父母之爱在于善于让孩子看到和感受到他们幸福生活的真正源泉在哪里?它需要成人的启发。因为就孩童的本性来说,他们的本性是自私的,在他们眼里,长辈父母为他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在他们没有亲身体验到长辈和父母的劳动和汗水是他们幸福的源泉之前,他们是不会有感恩之心的。一个予求予给的父母,只会培养出一个铁石心肠的孩子,他们生活的全部乐趣就是索取和收获。前几天有个新闻,讲的是因为爷爷觉得薯片是垃圾食品,拒绝给孙子买。结果孙子用光脚踩玻璃,导致脚部肌腱断裂住进医院的事。新闻采访中爷爷后悔不迭,表示以后要尽量顺着孙子。我看后真是无语。这正是书中所写的第三种畸形的爱“赎买之爱”。将来这个孩子如何面向社会,如此扭曲的人格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孩子教育要趁早,更要有正确的方法,爱和严格要求并不相悖。睿智的父母首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使孩子在智慧、道德、审美各个方面都比我们有更高的发展水平。恰当地使用父母的权威,通过让孩子学会思考,让孩子自我教育,而不是通过惩罚来教育孩子。书中也详细描述了三种畸形的父母之爱:娇宠放纵的爱、独断专横的爱、赎买式的爱。让我们自己可以对自己是否正在错误地爱孩子。其次,孩子道德教育要从小抓起,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等他长大了,听话了,再教育他。孰不知:“孩子是先养成听话的习惯,然后这种习惯反映在他的意识里,他才慢慢明白了必须听话的道理。如果对孩子的任性行为不加制止,他就会形成胡作非为的习惯;久而久之,胡作非为反而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最后,书中特别强调了劳动对孩子成长的重用作用,但是中国的家长远远没有意识到劳动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总是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据摘自《读者》的统计资料,各国中小学生每天平均劳动时间如下:美国72分钟,韩国66分钟,法国36分钟,英国30分钟,中国12分钟。苏姆霍林斯基说:“懒惰使儿童的活动失去最重要的诱因——奋发向上的精神,它使儿童的心灵发生扭曲。”“人的生活正是从做那些不合心意、但是为了公共利益又必须去做的事情开始的。”我们小时候每人每周都要轮流打扫教室卫生,拖地、擦桌、摆桌椅、擦黑板。周末全校还要大扫除,擦玻璃、打扫操场等。在家里也要帮助父母做家务。这些都塑造了我们现在的独立生活能力。可是现在的学生呢?学校有保洁,家里有父母,他还哪有劳动的机会?我们要把劳动的机会还给孩子。要告诉自己,他现在是一个孩子,但是终究会长成一个大人。如果没有品尝过劳动的艰辛,又怎会对家长的付出有感恩之心?如果没有劳动,又怎能处理好长大后的家庭生活?如果没有在劳动中磨练,又怎会有抗挫折力?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警惕用皮鞭教育学,用皮鞭抽打孩子的心灵,从精神上侮辱学生;学校是引燃智慧之火的火种,不是单纯知识的仓库;不要轻易给低年级孩子打2分,2分是鞭子,会毁掉孩子向上的愿望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