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忘记生活

出版日期:2015-3
ISBN:9787567530686
作者:[法] 皮埃尔·阿多(Pierre Hadot)
页数:260页

内容概要

作者皮埃尔·阿多(Pierre Hadot,1922—2010),法国20世纪著名哲学家、史学家与文献学家,法兰西学院荣誉教授。主要从事古希腊罗马思想研究,以研究古代哲学尤其是新柏拉图主义和斯多亚主义而闻名世界。阿多是福柯最欣赏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最早把维特根斯坦介绍到法国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强调古代哲学并非一套理论学说,而是一种与生活方式、生命品质密切相关的精神修炼。代表著作:《精神修炼与古代哲学》、《古代哲学的智慧》、《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维特根斯坦和语言的界限》、《伊西斯的面纱》等。
译者孙圣英,1976年生,山东人,法国文学博士,国际关系学院法语专业副教授。先后就读于厦门大学、外交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已翻译出版数部作品,如《图书馆之恋》、《身体的历史》(卷三,合译)等。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现在乃吾独爱之女神”
1. 浮士德与海伦
2. 现在、庸俗与理想
3. 田园诗般的阿卡迪亚
4.无意识的康健抑或后天获得的安然?
5.对当下的哲学体验
6.歌德思想中的古代哲学传统
7.歌德之当下、瞬间、存在于此
第二章 俯视的目光与宇宙遨游
1. 瞬间与俯视的目光
2. 古代人俯视的目光。山峰与想象的飞翔
3. 古代哲学家眼中俯视的目光的哲学意义
4. 中世纪和现代的传统
5. 歌德笔下不同形式的俯视的目光
6. 歌德之后的俯视的目光
7. 气球驾驶员与宇航员
第三章 希望的翅膀,《原辞》
1. 代蒙,堤喀
2. 代蒙、堤喀、厄洛斯、阿南刻以及厄尔庇斯
3. 人类的命运
4. 自传角度?
5. 神杖
6. 厄尔庇斯,希望
第四章 对生命和世界说是
1. 存在于此的快乐很大
2. 从生存本身体会到的快乐更大
3. 对变迁和可怖之物说是
4. 歌德与尼采
结语
参考书目
索引

作者简介

“精神修炼”源自古代哲学,通过这种日常的实践,个体可以努力改变他看待世界的方式,从而改变自身。皮埃尔•阿多熟读歌德的著作,在《别忘记生活》中,他分析了这位德国大师在“精神修炼”这一历史悠久的西方传统中的地位。
“别忘记生活”是歌德针对“勿忘死亡”、“思考死亡”提出来的。对歌德来说,生活就是保持积极的状态,就是在当下采取行动。歌德以古人为典范,认为应该活在当下,捕捉每一刻的幸福,而不是迷失在对过去或者未来的浪漫感伤中。超越“部分和偏狭的自我”,专注于当下,用“俯视的目光”、“宇宙的角度”看待问题,在歌德的思想中经常出现。这也是皮埃尔•阿多在“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的视野里非常关注的主题之一。


 别忘记生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上周 散步至先锋. 书多 细看又不好 不是过浓过俗 就是过旧过淡 剩下的 都过深. 快步流连 焦躁起来. 最怕这样 眼前一桌菜 个个喷香油亮 让人欲望大涨 囫囵吃下了 只觉黏腻 夹一筷角落里精酿的细菜 倒没耐心品出味儿来了.好书都放哪儿的经验还是有的. 抓一本 看背面 看前言 中间翻几页 有感觉的拍封面. 草草一小时 回家.准备签证 去上海 被发蓝条 去南通 一直生病 咳嗽流泪 不喜食 不发声 不得劲. 懒在舅舅家 被劝吃劝喝 被说话声叫嚷声电视声包围 被生活的空虚捆绑 被无望的签证架空 被傻逼的自己气疯. 能明白自身义务 能听见道德召唤 能看见堕落中的无奈 能捕捉粗暴中的善意 能觉出恐怖时光的内在价值 更明了自己仍可翻转乾坤, 却依然对庸俗的他人和无能的自己满腔愤怒 甘做废人一个. 于是 个人空间塌缩 生命补给中断 被悬置在时空的缝隙中 终于崩溃 车上不住流泪.母后劝参加家宴 说说说 听得我傻傻傻 心里酸楚还是愤怒 已不晓得 也没心劲儿说什么 一蒙头憋口气就睡了 愣是憋得一夜没咳嗽 真神了出门做雾化 一下楼 来了精神 说了很多 再尖再伤人 也都悉数倒尽 倒尽了杯底倒还涌出水来 清凉凉直把心填满实了 生活的意义回归. 开始读书 写评.回南京 更多人以关爱之名将责任加诸于我 重压下摆起脸色 耍起性子 劣性显露更甚. 越卑劣 越见自己无能 越自清自醒.熟人请吃饭 298自助我给您跪了 姐不吃姐怕撑着姐一份定食就行 得多空虚无聊才愿意花半只写乐笔的钱去吃顿让人累赘的饭啊. 对食物的贪欲悄然破除.吃完极想去先锋 真是极想 眼前总浮现什么歌德什么当下 想到不愿走过去 坐车坐车 准确记得书的位置 拿起书买了大杯绿茶挑了最里面的圆桌就开始读“……歌德非常重视专注于当下时刻的修炼方式……密切地体验存在的每一瞬间,不至于被过去的沉重或者未来的幻影所惑。……另一种修炼: 俯视的目光,同万物万事拉开距离,摆脱个体偏狭或者局限的视角。……而希望则是索绕着整首诗歌的形象,它代表着一种根本性的态度。 ……歌德常用一种模式:即面对生命与存在的惊叹,尽管它们也有痛苦或奔可怕的方面。”不管不顾拿出笔开始划 坐不住了 要找的似乎真在这里“时刻的康健 —— 此时此刻,精神既不瞻前也不顾后。唯有现在才是我们的幸福。"”浮士德与海伦的这场对话,是两个象征性人物间的对话,一个是不断努力的现代人的形象,一个是仅凭其现身即足以抚慰世人的古代美人的形象。在这场对话中,当浮士德请海伦专注于当下而不是耽于对过去与未来的优柔思虑时,他俨然成为古人。 而当海伦怀疑并思考自己的命运时,她则被"现代化"了。海伦的在场,也就是美的在场为浮士德开启了自然的在场:对歌德而言,古代性与自然并行不悖。“”在场的人个个显得庸俗不堪,缺席者确实合乎理想之人。奇怪的是基于在场的现实性,理想应该基本上被取消才对。也许此即为对现在人而言理想不过是怀旧的原因。“现代——不断努力,怀疑,思考;古代——仅凭其现身即足以抚慰世人,美,自然... 最美的在古代. 现代人的返古倾向. 当下指向未来 拒绝当下即对未来没信念. 理想 也是逃离. 我不正如此吗 用理想去衡量去抗拒当下 企图躲进理想之境.. 激动起来了 写写写. 想起前文“言辞应该发乎于心,当欲望漫过胸膛,我们就转身寻觅”啊它真的漫出来. 澎湃 蜿蜒 澎湃. 颤抖着拍打. 发红 发热..."现代人是浪漫派,彼时怀旧大行其道,人们感怀缺席之人, 远方之人,无法接触之人,感怀过去抑或未来又抑或另一个世界,在别处的另一种生活。这种对于"理想"的怀旧还伴随着对真实、日常、现在的贬低,浪漫派认为其庸俗粗鄙“…… ”对歌德而言,庸俗是未经"理想"照亮的部分。粗俗、平庸的生活是被习惯忧虑自私和利益奴役的循规蹈矩,它向我们隐藏了存在的光辉。在他眼中,对人构成威胁的最大危险就是不能超越于庸俗与乏味之上。“……”但为了挣脱庸俗与乏昧,不应像浪漫派那样从当下逃逸,躲避到一个或遥远或未来的理想之境,相反,应该承认每一个当下时刻并不庸俗,要从中发现财富与价值,从中寻觅到理想的在场。这样做或者是因为,出于必须体验的经验的强度,它本来就是丰富和意昧深长的,或者是因为人们可以在回应义务的要求时同时赋予它一种道德上的价值,又或者是因为诗歌或艺术能够将其理想化。”卧槽... 正当我面露愠怒拒绝他人好意 当我深深憎恨将我困于此地的一切 当我用愤怒和自弃反抗庸俗 当我傲慢地将一切异己之物轻视 践踏, 这些话锤子似的 一下 一下 敲在我脑壳上 敲得我牙冷 心颤. 感受到一种类似恩宠的东西.是的你在用愤怒用眼泪掩盖自身无能 在用抗拒用指责凸显自身境界 更在用理想戕害自身生命. 你并非不自知 但需要被拆穿 被斥责 被赶出藏身处. 这不 画面瞬间都对上了焦 清晰得可怖. ”人类的激情,即对财富或者权力或者堕落的欲望,它迫使人想到过去或者未来。但是最纯粹、最强烈的快乐却可以在当下轻易获得。““最好最强烈的快乐…只会由满足自然、必要的愿望而得到。这些欲望都能轻易得到满足,人们不需要期待未来、不需要投身于长期求索带来的不确定感和忧虑之中。”从别人身上看到各种被自己抛弃的欲望. 想起自己曾经的空虚 不安 贪婪与病态. 觉得丑陋 止不住厌恶. 不论衣服 食物 用具 还是人 需要的都愈发少了. 姐姐说 连吃都不追求你还能追求什么. 我纠结 吃都满足不了我什么才能满足. 事实是 人本具足 不用欲望给自己加诸痛苦 即已满足.“俯视的目光还可成为一道头像令人类心醉之物的藐视的冷酷的目光。……批评人类激情这一主题在所有学派中得到广泛的演绎… 不乏对人类共性的某种藐视。”"地球显得如此渺小,以至于我都为我们的罗马帝国感到羞耻。""他们就像激流产生的泡沫,甫一形成,旋即消散。"深深看进这清晰 自己被理解 被接纳 被允许存在. 被解救了. 这便彻底抽了身 超脱.这样的蔑视令人痛苦吗?上海地铁 拥挤 嘈杂 急切 个体的尊严被压到最低. 玩手机游戏的 看韩剧的 看清宫剧的 跟人微信的 听音乐的 聊天的. 他们在逃避 逃避令人痛苦的虚燥. 夹杂三两西方人 大方裸露自己的眼 耳 鼻 脑. 毫无愠色. 局外人 看猴儿不嫌其臭 好奇 专注 喜悦. 我呢 竟一样的. 细细感受 平静着呢.“世界广阔性和空间无限性带给伊壁鸠鲁或卢克莱修灵魂的安详与宁静,带给现代人的确实惊恐。”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阿多老师的东西,写出了我现阶段想写的一切。
  •     无太多新意,活在当下,恐惧,勇气,希望,命运。看问题的角度。行动就是幸福。
  •     关于歌德人生哲学思想的解读书籍,上溯至古希腊时期的斯多葛主义者和伊壁鸠鲁主义者,下谈到尼采和康德,在歌德作品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全面探讨歌德思想的产生和传承脉络。可惜叙述过于跳跃,文字也比较晦涩,对于普通文学和哲学爱好者来说,本书还是相对艰深了一些。
  •     阿多是多愛歌德啊。總覺得要去看福柯的《主體解釋學》。
  •     看书名,野心比那本老早买的《伊西斯的面纱》小多了。从诗歌本身探讨古典文化与启蒙运动双重影响下的歌德,时常能沿着一直讲到现代现象。首章中的伊壁鸠鲁/斯多噶,次章中的视角探讨,三章中的代蒙/提喀,都是某种古典遗产,在歌德这个“现代人”处发芽也确实有趣。勿忘死亡-勿忘生活,孰因孰果?
  •     歌德与中国古代那些有名的文人作比如何?纵情山水留恋红楼的大人们过的生活比歌德卢梭等辈不知嗨到哪里去了,他们既有老庄又有孔孟,底下黑压压的老百姓定时不间断交着公粮,从思想资源与政经保障上碾压着西方的那些人文启蒙分子。
  •     与自己的人生观有相似的地方
  •     Hadot对于这个主题的关注还真是一以贯之。将歌德放在整个古典(特别是斯多葛和伊壁鸠鲁)传统中来看,歌德对于”现在/当下“的诠释融合了古典哲学和基督教的不同内涵,在保留古典哲学带有的灵魂上升、探索宇宙秩序(cosmos)中的人的位置的同时,将超离乃至鄙视现世的倾向转变为对现世的关怀和行动取向,而诗歌在歌德这里则承担了哲学应有的职能。这样看来,歌德不仅是古典哲学的继承者,也是康德“渺小与伟大”主题和尼采“强力意志”的预言者。不过,Hadot的讨论急切地将歌德和这些哲学家放在一起,似乎这些哲学家说的都是一回事,那么他们还争什么呢?
  •     三章(当下此刻,天狼星视角之俯瞰遨想,希望),其文舒展从容,不是急于立论,不是汲汲于细节,而是站定了,胸有成竹,登堂入室的邀请现代读者一道进入他自己玩味、修行久矣、成就转化升华了他与世界关系的这歌德的世界(好古而生动如新)
  •     现代人按时用药。
  •     多年前独自旅行途中的一个瞬间的感触/迷惘,今日在此书得到共鸣/解惑。
  •     活在当下
  •     在图书馆偶然遇到,看见诗意的书名就很有兴趣了——别忘记生活。书的结语总结了这个书名的两个含义,一个是不要忘记你每天的生活任务;一个是别忘了享受生活乐趣。没有读过歌德的书,不过看到作者引用的歌德文本和分析,觉得应该去读读。这应该更像一本美学的书,讲了存在和当下的意义,崇高与生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