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急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1
ISBN:9787506065610
作者:杨连宁
页数:239页

内容概要

杨连宁
1952年生,陕西定边人。独立网评人,资深报人。务过农,做过工。曾多年营商并游历多国。
曾创办《青年一代》、《宁夏青年报》,曾任宁夏团委副书记、全国青联常委、海南大学教授。
著有《谁都逃不掉的中国经济大泡沫》、《谁都逃不掉的经济大滞胀》、《大避险》等。

书籍目录

A篇: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
泥足深陷的周期律
百代未遂的富强梦
梦碎在民贫民弱上
人治的“阿喀琉斯之踵”
“民治、民有、民享”还是“官治、官有、官享”
摔了跤的“超常规、跨越式”
惹祸的官本位、权力本位
贪腐撩拨激进怒火
一个幽灵在游荡
安危之间,岂容行差踏错
B篇:过犹不及,激进比保守更容易变馊
鸡蛋撞石墙也有涓滴效应
官民岂能恶性互动
争利益须先争权利
不为“红豆汤”出卖“长子权”
想“均富”反倒被“均贫”
为了穷人反倒害了穷人
路在何方?路在农民的“自我革命”
C篇:化险为夷,拆除引爆火药桶的雷管
子弹乱飞了一个世纪
以暴易暴是一剂毒药
是什么让我曾经成为一个暴徒?
为什么说暴徒都是蠢汉
绵延不绝的冷暴力
“学费”昂贵,不能一再虚掷
我们不能没有历史地活着
降解自己体内的历史残毒
D篇:戒急用忍,最深刻的变革也许最宁静
蜜蜂不会只在自家田里授粉
追求楼高车快不难,追求现代性不容易
当心绊倒在熟悉的路上
反腐败其实并不难
从分享公产权益入手,制约公权力
让政治色谱宽广一些
社会变革历来没有直通车
民主越多,转型越平和
后记 多余的话

作者简介

富强梦之所以世世代代落了空,在于中国人循着“官治、官有、官享”的人治传统,跌进了野蛮、暴虐的历史周期律里。和平变革正在“过大关”,贪腐又撩拨起了民愤怒火,再一次把中国推到了治乱安危的悬崖边上。民主能够拆除引爆激进的雷管,法治则需要涓滴积累。当中国人饱尝过激进动荡的烈酒、苦酒和人道灾难的血酒后,只能戒急用忍,拿出十二万分的耐心,一点一滴地品尝迂缓变革的醇酒了。
编辑推荐
小编我阅文无数后,越来越觉得一本以历史政治为题材,又有着强烈现实关怀的书,最可贵的莫过于作者“眼光毒,文笔俊”。眼光毒,方可看到历史背后的逻辑与现实病灶的根源,读这样的文字,不会有矫揉造作,空洞无物之感。文笔俊,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清新耐读,在阅读时总会扑捉到智慧和幽默,读这样的文字,不会有古板说教,晦涩难懂之感。《戒急》就是这样一本书。如果您觉得小编的话不一定靠谱,那么,请看靠谱的人怎么评价这本书:

《戒急》的主题是中国能否告别激进,以及如何告别激进。在我看来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未来改革的方向,而法治与政治透明则是改革的突破口。本书中“走出人治的阿喀琉斯之踵”、“用现代文明降解自己体内的历史毒素”等章节讲的正是这个意思。
——江平 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戒急》一书文字生动,清新可读,融事实、知识、思想与人生经验为一体,对于一个经历过二十世纪巨大苦难与创伤的民族来说,再也没有比理性的自我反省更重要的事了。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都在呼唤着这种反省精神。
——萧功秦,政治学家,历史学家,《超越左右激进主义》作者

从清末的《时务报》、“时务学堂”到今天的时论、时评以及这本《戒急》,因为有百年的智民和宪政梦想,才有了持续百年的变革思考和政治、文明启蒙。杨连宁的文章我经常看,他见多识广,不是书斋中人。他孜孜不倦所做的,也正是这样的工作。
—徐贲 著名学者,《政治是每个人的副业》作者

《戒急》作者杨连宁系红色家庭出身,是不折不扣的“官二代”,但他著书反省中国历史上兴衰更替的周期律,“脑袋”没有被“屁股”决定,没有为任何既得利益者护短,视角与说服力颇不一般。
——章立凡 近代史学者,章乃器之子
《戒急》是杨连宁痛定思痛之后从心底流出来的文字,是基于自身的经历和体验,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中国的许多事情,坏就坏在操之过急,虽然有不得不急的理由,但带来的后果却要几代人承担,这或许是中国的宿命。而打破这宿命,走出这历史的怪圈,需要许多作者这样有理性、有良知的思想者的切实努力。
——解玺璋 著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梁启超传》作者


 戒急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杨连宁的前几本书,讲的都是经济问题,而在本书中,他终于开始涉足政治领域。这也难怪,毕竟当今中国,连改革都已经进入”深水区“,要针砭时弊,又怎能只说经济而对政治避而不谈呢?而杨连宁在本书中也并非老生常谈什么”民主“”自由“之类,而是批判”激进主义“。书一上来,还是杨连宁的一贯风格:旁征博引。读过其作品的读者应该对这种”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行文不陌生。一段话里,可能就有数个引用。对于并非书斋学者出身的杨老来说,这种知识的广度和钻研的认真精神值得钦佩。当然,如此行文,也是有优势有劣势。旁征博引、有理有据,固然能增加文章说服力,但也有断章取义之嫌。关键还看能否有利于文章的主旨。从这一点看,杨连宁做得还是不错的。既然是批判”激进主义“,那么自然要回答这样一系列问题:什么是激进主义?中国如今为何会有激进主义?为什么要批判激进主义?不用激进方法,我们又如何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应该说,作者给出的回答思路是清晰的。国内如今重又抬头的激进主义,其肇因正是国家发展过程中愈发激烈的社会矛盾。激进是被”撩拨“出来的,这一点错不在激进者。但激进本身却也是错误的选择,为什么?杨连宁从历史的角度,历数国人因激进而载的”跟头“,并指出中国社会向来过于依赖”人治“而缺乏”法治“的根本缺陷,清晰地揭示了激进革命”破有余而立不足“的实质,以及由此造成的中国历代”推倒重来“又“重蹈覆辙”的历史周期律的根源所在。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结合自身“文革”经历而做的自省和反思。十年浩劫,创痛伤剧,其流毒至今尚未清除。可虽然文革性质,早已盖棺,亲身经历的上一辈人谈及往事,却仍然遮遮掩掩,讳莫如深。最多说说自己的“知青”生涯,对“红卫兵”经历却缄口不言。还有些人,甚至弄了个“青春无悔”的说法,一味美化回忆,搞得好像年轻就是犯错的理由一样。而杨连宁不仅坦承自己当年的“荒唐行径”乃至“罪行”,更以身说法,强调痛定思痛,反思历史是何等重要。光是这份为他人所不为,自我批判的勇气和良知,就值得为其竖起大拇指了。“我们不能没有历史地活着”,这是作者的呼声,却往往是国人的生存状态。刚刚过去没多久的巨大错误,就被有意无意掩盖和淡忘,其结果就是新一代人对历史的懵懂,对激进危害的缺乏认识。难怪杨连宁要说现在的激进主义是历史的残毒了,因为既然不曾反省,也就不会吸取教训。如今还有人叫嚣要为文革“翻案”,其无知狂妄,不恰恰是当年红卫兵的翻版吗?尤其是对年轻人而言,本就血气方刚,喜欢看似更加省事的“推倒重来”。记得大学里用电脑,一旦有了系统问题,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重装”:不注意寻找问题并改正,而是图省力重装,这大概就是国人喜“激进”而舍“渐进”的典型体现。只是电脑系统重装容易,整个社会的“重装”将会是何等艰难,代价何等巨大而后果又何等不堪?这本该是历史要回答的问题,可历史的缺位下,“激进主义”的死灰复燃又有何奇怪?当然,作者在书中对中国文明的批判,有些我并不同意;对西方民主的推崇,也有值得商榷之处。但“激进需要冷藏”这一点,我是双手赞同的。如今的中国,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改革,而不是来回反复的折腾。只是正如书中的比喻,激进不过是引爆火药桶的雷管,而不是火药桶本身。只有根除了激进产生的社会土壤,才能真正“戒急”。如何根治?一本书的呼吁是远远不够的,但不啻为一个开始。但愿能有更多如作者这样有理性、有良知的思想者和行动者站出来,让中国真正跳出”治乱循环“的周期律。
  •     读此书有段时日了,但迟迟未动笔写评,这大抵是受了作者的毒:本书就叫“戒急”嘛!开个玩笑先,因话题实在巨大。不可否认,我们的周遭戾气弥漫:十字路口常见挥拳相向,华厦顶上总有黯然销魂的民工。看看台北街头的温文尔雅,我们不得不抛出疑问,都是中国人,区别咋就这么大呢? 寻根溯源,这正是邓公临终前最担心的:半吊子市场经济使中国诞生了举世无双的贫富分化。伟人从不杞人忧天,我们看到,今天的中国,两极分化已愈演愈烈,成为一个加速度膨胀的社会顽疾。而这个病灶的致命之处亦即病根,则是“强政府、半市场、弱社会”的既有政治体制。当政府用四重赋敛使国富民穷的中国成为一个大头人的今天,国歌中所唱的最危险的时候,无疑到了。于是举世纷然。化疗之?切除之?中药之?而在这最危险的时候,最普遍的反应,则是有太多的人被激起豪情壮志,“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意识和话语开始大面积泛滥,好像国人各个都深谙了民主的内涵,上街游行、砸车砸人、网络攻击、大谈主义,种种看似自由、其实无序的乱象,被一些人当作是国人公民意识的觉醒而大加赞叹,但理性的声音必然会在同时,从极少数的人嘴里发出:在《戒急》一书中,这些乱象被杨连宁称为“激进”,而且是最要不得的激进。没错,我们同情并理解身边的狂狷之举,但作为经历过文革暴乱的过来人,杨连宁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荒唐、残暴的往事,更有文革诞生的思想基础、百姓疯狂的人文根源。这一辈人是“往事不堪回首”的,但如今社会戾气的不可承受之重,已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一部分有意或无意的公知的引导下,成为暴力大军的成建制储备。假如文革真如毛公说过的“过七八年再来一次”,不敢想象中国将向何处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谁都喜欢这种快感,何况这样做,就等同于将一只脚踩在了道德制高点,但谁曾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用动荡的路径,能否换来平稳着陆?因而感觉,老杨还真是非常务实的一个学问家,就像其文笔虽然絮絮叨叨,但绝无废话和口号,相信会有很多读者对之前的“意气风发”幡然悔悟,用更加理性的态度看待社会现象、看待社会发展。这应是本书的一大历史功绩。《肖申克的救赎》里,被监狱释放的老布因为无所适从而自杀身亡:他已习惯了卑躬屈膝的奴隶生活!而在《被解救的姜戈》中,老黑奴对白人主子的谄媚、对黑人同胞的欺压,让你在愤恨的同时丧失了对其的一丁点同情,长久的奴性变成真奴,令人唏嘘,正如老摩根在第一个片子中所饰演的犯人老瑞德所说:“起初你讨厌它(监狱),然后你逐渐习惯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赖它,这就是体制化”。这无疑应该引起我们深思,并对奴性的形成过程保持足够的警惕。但在另一面,我们看到陈胜吴广这些曾经的“奴隶”,一旦当了王,其野蛮残暴跟始皇比有过之无不及!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正是杨连宁要告诉我们的。《戒急》一书,以文革往事为参照物,以民怨沸腾为切入点,以理性思考为落脚点,给予读者最具长者风的忠告:过犹不及,激进比保守更容易变馊!当然,我们稍稍思考一下,看完本书就将明白,民众的戾气,来自法纪松弛导致的广泛的道德沦丧,如果政治体制依然维持现状,而不是加以真正的改革,权力寻租必然继续导致贪腐横行,以当前轰轰烈烈的反腐大戏来看,脑满肠肥的贪官倒下去了,面黄肌瘦的新贪官站起来了,中国人这么多,杀得完吗?而监狱人满为患,怕也是政府不想看到的吧?全书可以用亨廷顿的一句话做高度概括:传统社会是高度稳定的,现代社会也是高度稳定的,唯有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是高度不稳定的;必须先有权威,然后才能对它加以限制。你必须首先使政府能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还需迫使政府能自我控制。看到了吧?没有秩序比没有自由更可怕,而最关键的,是作为权威核心的政府,真的需要能够自我控制啊!籍此,本书与其说是写给暴民或准暴民读的,不如说是写给政府读更合适,需知,没病不死人,政通才能人和,自古皆然!而杨连宁所说的“来自上层的革命”,应是避免再次出现暴民和乱世的真正良方。
  •     据说,一个人落水之后,眼前会闪现出人生的整个历程。而这种下意识,其实是努力在自己的经验范围内寻找摆脱险境的方法。从某种意义而言,《戒急》就是杨连宁的“落水之作”。《戒急》是杨连宁先生多年来关于中国改革的时政文集。在关于时政的讨论中,现在有一个起码的共识就是,“中国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时候”,然而关于如何改革却成为争论各方讨论的焦点。而对比其他文章最大的区别,杨连宁始终是建立在对于过去的反思之上提出改革的设想。在书中,杨连宁既回顾了文革之前的动荡岁月,也回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幻变,正基于过去的反思,杨连宁提出了关于建立一个“和平、轻税赋和公正廉明的政府”的可能,正如德日进所言:“过去已经向我显示如何建设未来。”在文章中,我们不难发现杨连宁先生最为反对的就是激进主义。激进主义藐视秩序,也藐视权威。对外,是喊打喊杀的强国梦,对内,是打倒一切的重新再来。然而,作为一个过来人,杨连宁显然有种“年轻人得来容易,不知眼前幸福来之不易”的亲者痛感。一方面,从历史上看来,“富国强兵梦屡屡碰壁,是有统计数据佐证的:两千多年来貌似强盛的盛世,所占年份的比例连20%都不到”,从商鞅时期确立的通过鼓励耕战吸收民脂壮大的大国,不过是“一推就倒的泥足巨人”。而另一方面,经历过文革的杨连宁认为现在的安宁来之不易,而“革命最大的教训,在于离开法律与制度去寻求公平正义,不依赖程序正义去追求内容与结果正义,往往种下去龙种却收获了跳蚤”。不过,从自身的经历出发讨论时政,杨连宁先生有时候坦诚得有些“过分”。在论述改革开放以后从国退民进到国进民退的过程时,杨先生干脆以自己做典型:“1992年下海时,我告别的是月薪248元的厅级工资……2006年我回头是岸,重获的厅级工资已经超过6000元”。可以说,杨先生的经历很具代表性,“92南巡讲话”以后,社会上最大的改变就是不再以当官作为唯一出人头地的出路,众多体制内的人走出体制“下海”经商,然而近年来的国进民退又使得不少弄潮儿重新上岸,按杨先生自述,低三下四为他人服务哪有自己安排别人舒服呀。而这种“国进民退”的反复,或许一直深植于体制之内,正如杨先生转述同僚的一句话,改革开放初期的放权不过是“先把它们(指私企)养大了再说”,这种看法显然还是将当官的视为集生杀予夺于一体的牧羊人。而唯有打破这种思想和体制,才能真正从“官治、官有、官享”变成“民治、民有、民享”。只是,我担心这样的坦白反而会招来 “屁股决定脑袋”的指责,毕竟杨连宁先生赞同的是以和平的方式来循序渐进。这也正是书名取“戒急用忍”的含义所在。落实到行动上,杨先生或许没有明确的提出要怎么办,但却提出了不能怎么办。拜读此书时,正值《南方周末》深度报道“唐慧案”引发新一轮争议。支持唐慧一方认为,即使唐慧有错,那首先也是官员的错,而批评唐慧的一方认为,官员有错,不代表唐慧可以以官员的错误来谋求自己的私利。这使我想起了杨先生在书中的一段话,“老百姓一旦把维权当成了谋利,关员也就把维稳当成了花钱买平安。用钱化解的冲突,还会为钱再起。维权与维稳就退化为利益决定立场,屁股决定脑袋的上了瘾的低级游戏。”唐慧案和瓜农案似乎都在上演这样的低级游戏,先是出现错误,然后扩大影响,最后以利益来息事宁人。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试图去解决错误。而要想最终塑造一个“和平、轻税赋和公正廉明的政府”,至少这种低级游戏是不能继续了。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核心:以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取代人治(官僚化、特权、裙带关系等)。“我们的经济制度...权力配置资源。政治体制...沿袭了权大法小,官贵民贱。分配制度...沿袭了生产者供养食利者。44”-作者1952年生。语言平实,易读易解(事件分析、讲道理)。
  •     这么好的书居然无人评价.....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