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的陌生人

出版日期:2014-10-1
ISBN:978756752516X
作者:张怡微
页数:246页

内容概要

张怡微,1987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协签约作家。复旦大学哲学系本科,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文学写作硕士。现就读于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班。
获得——
2014年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散文奖
第33届台湾时报文学奖散文评审奖
第15届台北文学奖散文组首奖
2013年廖风德文艺创作奖金散文特优
第38届香港青年文学奖小说高级组冠军
第36届台湾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
第35届台湾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审奖
第三届《上海文学》中篇小说大赛新人奖
第六届新概念作文一等奖
出版——
长篇小说《你所不知道的夜晚》、《下一站西单》、《梦醒》
短篇小说集《旧时迷宫》、《时光,请等一等》、《青春禁忌游戏》
散文集《我自己的陌生人》、《都是遗风在醉人》、《怅然年华》

书籍目录

递迁与狼藉(代序)
辑一 微尘之舞
亲爱的人生
毕业季。虔敬趱程
短语与长情
葡萄苹果死于果子,而活于酒
一阵一阵,甜蜜的迷雾
金马情结
音乐苦旅偶得
春卷
生里徘徊
大自鸣钟之味
爱。上海——记我的母亲
旧时迷宫
微尘之舞——写给《上海文学》
梦幻宫殿——写给上海书展
库库淖尔之梦
煮字为药
所有的故事只能有一首主题歌
一直去不回
辑二 写作课的秘密
小说比赛有窍门吗
爱情小说的容器
你和你的故事有关系吗
你为小说人物设计过处境吗
小说里的死亡率
哑谜道场——几篇小说的创作手记
写作课的秘密
故事开始了——王安忆创意写作课程记录
辑三 尖锐与抒情
梦是不可靠的
鲜花之下要防毒蛇
井上靖的痴心人
百年孤独之后
照照我们的深渊
回忆起了往昔
弹夹与素歌
香梦与繁花
”怪人迷“的诗意
却看小说的从前
一种小说写给海洋
无人歌颂的忏悔
他与希罗多德同床而眠
海上的幽魂
我们的多桑
世上所有的母亲
像宫本辉一样感哀眺望
昭和乱世和小小佳人
独立小楼风满袖

作者简介

从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到抱走台湾各大文学奖冠军的博士生首次梳理写作心路
精心讲述写作比赛的窍门,悉心呈现名家写作课的课堂笔记,留心生活素材中的点点滴滴
“作为叙述文字的作者,你扮演的角色就好比是一个造物主,你创造的是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一定要尽可能的精细、周密,这样你才能在其中天马行空,游刃有余。”
——《一位年轻小说家的自白》,安贝托•艾柯著
“人事有代谢,人心无古今。写作能看到一种冲破时间的力量。那是人与人之间的朴质的传承,与这个世界的变迁无关。是人的自识、人与人的相处、误解与原谅。”
——张怡微
这本作者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本随笔集中,呈现了一位将写作视为志业的年轻人所经由的道路,努力与付出,失去与得到。诚恳而真挚。她仔细梳理了从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无意中走上一条职业写作者的路径:读创意写作专业,接受王安忆、吴念真的写作指导训练,参加台湾各种文学比赛,用比赛的奖金一路读书、写作至今。生活的锐度,生命的悲欣,统统借助故事内化为心灵生活的一部分。“有时我也是自己的陌生人,共栖于这亲爱的人生。”
媒体推荐:
张怡微以小说名世,却在散文写作中不断开掘文字以及自我的多重可能。作为一个小说作者,她或许醉心于时光之于生活面貌的多般塑造,积极探索人与人、人与世界错综复杂的关系。然而,作为一个散文写作者,她似乎对文字与影像所创造的第二世界更为倾心。她的文字有着诚恳的感悟力与知性的美感,呼唤着精神的对话与交流。她关于文学本身的理性思索,必将为她的小说创作提供丰沛的滋养。
——2014年“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散文奖授奖词
文字灵动、跳脱。譬如以削铅笔形容人与人之间的缘份,用“越是适切,消耗越是大”,引人会心一笑。这文字功力,无论写女人的自怜、女性的情谊,或者写闺密间夹进一个男子之后的疏远,足以承载其中起伏的心事。除了写情也写景,穿插了网路的进化,以及香港、上海双城的对照,而时移事往,作者笔调夹著淡淡的喟叹、微微的酸楚,时时又有几分世故、几分詼谐,也因此益发骨肉停匀。
——台湾作家平路评张怡微时报文学奖获奖作品《哀眠》
可贵的地方在于它的情感与所描述的较为接近,可以感受一个外来者的眼睛在台北街头穿梭,前后的文句有迹可循,仍保有绵密感。
——台湾作家唐诺评张怡微台北文学奖散文组首奖《漂浪与抒情》
这篇作品把人物、岁月留下的痕迹,掌握得很好,写出庶民小小的梦想、小小的磨难,有文笔,有历练。
──台湾评论家郭强生评联合报文学奖获奖作品《奥客》
张怡微在两岸三地的报刊上写各式随笔和评论文字,虽然数量惊人,但细究内容,却不像那些万金油式的书评人般犯滥无旨归,她谈论的大都是一些对自己写作有所滋养有所触动的作者作品,所以从中每每能见到她自己的面影。
——《上海文化》编辑、文学评论家张定浩
除了众多的小说,张怡微还写了数量不菲的非虚构性散文作品。儘管她本人并不太看重这些作品,但无心插柳柳成荫,它们同样禀有不俗的品位(荣膺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的《大自鸣钟之味》便是典型的一例),而其中涉及台湾的那部分,相当典型地展现了她独特的美学风貌,与她的小说相比,有著异曲同工之妙。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宏图
在张怡微的笔下,成长与都市有著非常微妙的关系。藉由著对于城市的书写,释放了关于自我性别与城市空间的种种想像,是以个体经验来“重建”城市的历史与气质。都市的拥挤与暧昧、繁杂与寂寞以及青春的迷茫与无措、激情与叛逆情绪吻合。因此,她作品中的都市是潮或是霾雨,是逼仄的却又是空旷的,是让人可以亲近取暖的理由,亦是相互疏离的缘由。
——批评家周会凌
我相信一点,有自己文学世界的作家,未来会建造她的大厦。张怡微是一个安静的作者,这种安静源于她的不在意,不为批评耿耿于怀,不为表扬得意洋洋,反正都按自己的步骤写下去,好与坏都是自己的,得与失也是一个人的。不在意,不等于偏执,更也不等于封闭,不在意是一种写作态度——不功利,更纯粹。
——书评人李伟长
写上海,一直是个很有趣很有挑战的事情。这些年,陆陆续续参加过好几个需要将上海高屋建瓴起来的事情,反而越发地希望看到,市井的、生活化的上海,让人愉快的是,能看到张怡微开这个头。
——青年作家刘嘉俊


 我自己的陌生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认识张怡微是在2005年的时候,彼时她在《萌芽》上发表了很多校园爱情,为我沉闷压抑的高中生活注入了几丝兴奋剂。作为一个隔着纸张与她面对面的读者,我完全没有想到后来快速的信息时代到来,便利到可以跨越万水千山与她在微博上偶尔互动。后来在豆瓣关注了她,因为她认识了一个同样遥远的热爱文学的朋友。眼见着她从短发洒脱变成了今日长发知性,日渐成熟、真诚、魅力。这几年来,她的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都不愿意落下,她的文字与她的气质一样,越来越成熟、深刻。毋庸置疑,她是一个勤奋的写作者,或许如她自己所说,是为了生计;她是一个真挚的写作者,就像我看到一个人对她的评价,她并不是为了金钱而写;她是一个诚恳的写作者,她笔下的文字是她真实的怕与爱。《我自己的陌生人》是她在14年出版的第二本书,是她的第一本随笔集,是她过去所书写、发表的一些文章的集合。第一辑微尘之舞,是一些关于台湾和上海的散文,她细心地观察,大胆地书写,读到的时候产生共鸣却感叹为何自己写不出来。第二辑写作课的秘密,分享了一些名师教写作的技巧。我常常疑问,写作能力是一种天赋还是后天努力可以弥补?阅读了辑二之后,确实了解了不少“写好”的方法,很多是以前从未想过可以切入的点。第三辑尖锐与抒情,是一些书评和影评,从她独特的角度去剖析,以前我就喜欢阅读她写的评论,看到她写熟悉的书或者电影时,感叹自己一直还未学会;看到不熟悉的,也总会记下来,找来一一阅读、观赏。她说:希望自己是一个热切而真诚的人,记录自己想要记录的一切。她做到了,她在我眼中,在很多喜欢她的人眼中,就是一个勤勉的写作者,将她走过的路,看过的人,想过的事都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对于一个愿意包容与接纳的读者来说,是可以从中看到从未看过的风景。我身边的事实是:对于没有阅读过一本书的读者来说,即便书评写得再好,也不会获得感叹,而是默默地列入阅读书单。所以在我看来,评论其实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只需要写下自己的感悟,不要期冀去获得别人的理解与赞同。这也是我自己的一点小感悟。
  •     大学时与室友聊天时知道了作家张怡微,她是我室友的高中学姐,也是我们的大学校友。大概是由于自己从小读书习惯于读经典的缘故,觉得作家都是渺远而不可及的存在,或先于我们出生早已进入历史,或仅仅存在于想象出来的某个未知的空间。而听室友讲起张怡微,年龄相仿又曾生活在同一个校园,便生出些莫名的亲近感。后来,常常听室友提起和她见面的经历,关注了她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对她也渐渐有些了解。直到昨天收到双十一购得的随笔集《我自己的陌生人》,迫不及待地翻开阅读,终于开始从文字中真正地了解她。张怡微并不是我阅读范围内写得最好的作家,却是最让我感到亲切,并愿意一直支持她写下去的作家。她的经历、她的性格、她的忧愁、她的梦想,通过文字缓缓流淌出来,在不经意间进入了我的心扉。  高中时期,张怡微就获得新概念文学大奖。大学本科哲学系毕业之后,热爱写作的她考入了中文系的创意写作班,之后又前往台湾继续她的求学和写作之路。在随笔集中她写到,多年以后同学聚会,昔日的同学好友都娶妻生子、事业有成,问起她的近况,惊讶地问:你还在写小说啊?或许只有张怡微自己知道这样一个反问的背后意味着什么。写作这条路虽然难走,但她一直坚持到今天。  也许正是因为她和我们是同一个时代的青年,或许正是因为和她从同一所学校毕业,或许正是因为自己和她一样拥有一颗热爱文学的心,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文学之梦的绚烂,却无法体会绚烂背后的艰辛。  年轻的时候,谁没有过美好的梦想,仿佛自己的一生就为了实现梦想而活着。然而,随着我们进入社会,这些梦想没等到我们为之努力就被抛弃和遗忘。也许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我们才会忆起当年的那个梦想,和那个怀揣着美好梦想的自己。而天亮以后,一切如常。其实我们并不缺少梦想,只是缺少实现梦想的勇气。而在张怡微身上,我看到了梦想,更看到了勇气。
  •     最早看到她的名字是在微博上,因为赵小姐不等位一直会主动艾特她,然后从字里行间中可以看出她们是很好的朋友。再来,有一次,看到赵小姐写以后她的志向就是推荐张怡微的书,怔怔地看了一会后产生了想要阅读她文字的好奇心。也是在机缘巧合下,看了她的微信平台上发布的一篇书评,并且附上了她这本散文集的推荐,于是毫不疑惑地购置了。你不得不承认,有的时候,你邂逅了某个人,或者是某件事的发生,其实经历了无数个偶然和巧合,然后你不得不感叹这些都是命运的安排,也就是所谓的缘分。后来才知道她也是上海人,复旦大学求学,现在在台湾攻读博士学位。这本书是我带着在去台湾的路上看的,所以在先去台湾之前已经对那块土地有了亲切感,她笔下的台湾,她记忆中的上海弄堂和童年生活,都无一不展现出她老道的文笔,细致地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这本书共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都是她写的有关上海和台湾的随笔,包括了曾经得奖的几篇大作,你会发现她只是娓娓道来,但就把原本不怎么相关的话题串联成精彩的习作。你平时不会注意到的那些细节,那些独特的上海情节,她观察到了,并且拿捏得到地缓缓道来,让你如行云流水般阅读后感叹说自己文笔的差距。第二部分,是关于小说的技巧写作。我相信很多看书的人或者买书的人本身也是喜欢写字的人,一定也很想学习写作的技巧和本领,也很希望自己的文字有朝一日可以打动到别人,可以在流淌的岁月中或深或浅地留下印迹,也不枉费自己的努力和用心生活。她分享了自己在写作课堂上的笔记和文化大师的一些建议,比如王安忆在课堂上分析的你和你的人物本身是否有关的话题,读来确实脍炙人口,也可以解答很多读者长久以来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些想要入门却没有正规途径去进行系统学习的爱好者来说,通过阅读她的分享就会明白一些写作的名堂,就会促发自己的思考。而第三部分,是她所写的书评和影评。大多选择的都是日本作家的书籍,而大多都是名家名篇,用她独特的视角去剖析,去尝试建立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桥梁,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要记录下她所提到的书名,并且也想去买上一本细细品味。这是一个勤勉踏实又有天分的作家,她已经有了成功的奠基石,那就是她在各大文学奖上受到的青睐,那些是专家对她的肯定,而她出版的书籍的高销量是读者对她的拥护。一个拥有梦想且始终努力的人是值得敬佩与赞扬的,尤其是当她得知了自己的使命与力量并且义无反顾地向前,你会被折服,并自觉地竖起大拇指。这也是上海人的骄傲。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关于写作的个人式经验,写作的确是需练习的,从熟悉的场景和感觉开始写,开始回忆和想象。
  •     微博很早关注张怡微,但第一次买来读,文字有力击中人心让人感伤。都是时常在心头的小离散与重聚,没有大事件,却有关身边出现又会离开的每一个人类。(看重这一切的原来不止自己)“我们刚考上研究生时,那种假意掩饰释然的表情,如今似乎已经被更为沉重的生活秩序所取代。”另怡微的阅读量真是惊艳。
  •     文学博士写出的文字有时确实不好理解…经常出现读完一段没读明白又回过头来重读然后还是读不懂的情况… 这本书有三分之二是在地铁上读完的…不能说这本书有多好…但是读一本书就好像和书的作者进行了一次深谈一样…通过了解他人的世界…来开阔眼界…进而充实头脑…我觉得这便是阅读的意义之一
  •     微尘之舞写上海弄堂生活以及生活之变,看得感慨万千,后面两编都是文学评论和写作心得。
  •     朋友推荐的两本书,看完了遗风……再来看的这本书。没有浮夸的语言,细细描述的,大部分是感悟,体验。不知道用什么去形容,只是觉得真挚,就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对你讲述着她对于生活,对于写作的态度。
  •     有些经历,让我共鸣,她很努力。
  •     关注这位八零后作者许久,应该是她在台做交换生和读博的经历吸引我。她那本记录台湾人与事的集子《都是遗风惹的祸》我也是特别喜欢。这一册还是散文集,最喜欢"写作课秘密"这一部分。她在台湾读博时师从于吴念真先生,看来她的小说肯定也错不了!
  •     初读张怡微,这本真好看,可以开出长长的书单影单,过这个假期。
  •     感觉好久没看这类娓娓道来的散文小集子。虽然都是各类专栏的稿子,可还是处处流露出才情来。
  •     后面好多文学评论。。真心看不懂,一本都没读过。前面还是不错的
  •     "他们从高中开始就一直参加写作比赛"。后面的评论文章还是非常有见地的,加油。
  •     书写自己是最危险的,太容易暴露。我敬佩她敢于写出过往的那些难堪下的心境,轻描淡写,举重若轻。我从来都不敢写。
  •     9' 2017/01/20, 01/28, 01/29, 02/03, 02/05 3h45 「辑一 微尘之舞」讲作者自己的一些经历及感受,能体会到一种写作者特有的对生活的敏感体察。「辑二 写作课的秘密」讨论小说创作中的理念和技巧,「辑三 尖锐与抒情」评论一些文学及影视作品。之前看小说大多是抱着体验或是消遣的心态,对「格局与技法」层面上的欣赏因认为其太过专业与学术化,故而束之高阁有意忽略。读完这本才突然意识到既往对小说的漠然置之,就是因为自己阅读上的管中窥豹。看一位作者谈论自己的写作经历及个中努力与成长,还有对写作这件事本身的理解,虽对所涉的作家与作品都不太了解,但仍然感觉很有意思。想读得更多些后再回头来看这本。
  •     张怡微的随笔值得一看~
  •     没有全部看,有些文章很喜欢。喜欢张怡微的文字。很久没看这么年轻的作家的随笔散文类文章,因为觉得大都读着矫情。但张怡微的文字大部分还好,甚至好几篇可说很耐读。
  •     “也不是开心,也不是不开心”
  •     特别真诚,特别现实。看完之后心中对于写作的小火苗扑灭了。
  •     喜欢辑一。
  •     还是很喜欢张怡微的文字的 静下心来读很有沉淀感
  •     飞弹
  •     人们被艺术的清新外表迷惑双眼时,年轻人苦于追求一种自以为是的梦幻生活。事实上,万变的生活只是生活本身。它的原相虽然是那么残酷,可也不会比不那么文艺的日常更为糟糕。三餐一宿,皇帝或是蝼蚁都一样。
  •     很好看。尤其喜欢看她写小说创作,如同看电影的幕后花絮一样,有种激动人心的启迪和兴奋,外行窥视到了内行继而产生惊奇和赞叹。
  •     梦是不可靠的 放在银行里 也不会有利息 青春最动听 总是当挽歌来唱的
  •     在文艺小清新里的凉薄感
  •     爱与怕的戚戚然
  •     曼仔大力推荐的散文集,读来当然是好的,工整优美,而且流淌着我喜欢的漫不经心忧愁无力有点颓的情绪。看过曼仔的相关解读之后觉得还能再读一遍。
  •     你以为你有一天生活安逸,就能好好写小说了吗?现在是你最好的时候,不要停
  •     辑一:作者成长往事,有点意思,但从中感受到的是作者的冷酷,任何人的死都只算是谈资。辑二:写作教学,老师教的自己再去教别人,但博士并不一定是好老师。辑三:各种书和电影的混杂简介概述拼凑,除过第一篇,其他都不值得一读。
  •     还不错,比较喜欢第一部分
  •     就我看到的而言,她把写作这件事坚持做好了十年。
  •     我最羡慕的一种人生,作者帮我实现了,非常喜欢灵气的文字。心向往之。
  •     总是凉风在醉人
  •     虽然文学评论那一方面不是很能relate到,但是作者写家里的事情叙述感真的好强!很棒啊
  •     绝对值得感谢的是,她的文字也曾抚平我心里深藏的皱褶,打败所有藏在记忆中的胆怯和躲避,所有的苦难都可以原谅并且不再畏惧的时候,是最勇敢的时候。也让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
  •     文学挺好的
  •     细细碎碎
  •     每篇都好极了 这么说可能有点俗 但对我这个连写作新手都算不上的人来说 满满都是干货
  •     辑一的确是让我想要一口气读完,作者的文字很诚恳,同时也很细腻。风格偏台湾,用词也算独特。辑二谈写作,逻辑性比较强,事例也多,但并不是我感兴趣的内容。辑三关于书籍和电影的文稿,虽说文笔不错,可是还得自己看了才更有共鸣。
  •     描述世情的詞彙還是有點乾癟,也算是金針度人。多年後研究作者的重要材料。
  •     这是我看怡微的第一本书,一个学者(她是博士)在书写散文时,总难免把自己暴露的一览无遗,但正是这些细微之处的悲悯和倔强,让我有些感动,这才是生而为人的要义。
  •     我还是比较喜欢第一部分的散文,对她和她妈妈之间想亲近又疏离的感觉印象深刻。以及,现在看见拗口的字句我都懒得查。下次买书把《云物如故乡》也带上。
  •     比起小说还是更爱看张怡微的散文,当然,小说也有越来越好看。然后真高兴她还写好多那么好看的书评影评,让我有一份永远在变长的书单以及有那么多想看的电影。大概永远都看不完吧~
  •     给她的辑一打的四星
  •     文字功底深厚,文笔细腻至极,透露着浓浓的上海味道。只是,有时候看她的文字有点心塞,里面散发出一种深深的孤独和绝望。
  •     没读完就束之高阁了,可能没有找到那种自己的陌生人的感觉吧……
  •     怡微的散文集。文字细腻动人,特别是对上海和亲人的描写,戳人啊。摘了好多词句,很美。(好想去听听王老师的课啊
  •     三星半吧。只看了三分之一讲个人生活的那部分,别的部分不想看。向往台湾~~~
  •     3.5。“微尘之舞”这部分读完了,比较喜欢。“写作课的秘密”和“尖锐与抒情”就有些刻意了,都只看了几篇。
  •     那些三十岁之前就要立传的人,都是热爱自写墓志铭的家伙,恨不得立刻竖一块墓碑,上书:”三岁识字,五岁读诗书,七岁始做爱。”——硕士师姐
  •     好喜欢这个在世俗里浸泡过的女子 重新再读一遍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